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爱恨情仇,生老病死,是非对错,五浊恶世,要把这个当作道场


   日期:2015/11/21 20: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心灵导航」。我们的心要让它有个正确的方向走入菩提大道,成佛之道。尤其现在是中午,很想睡觉,这叫「五盖」,五盖是什么?「昏沉」。还有一种叫「掉举」,虽然不想睡觉,但是不能专心。有时候,小沙弥眼睛看着我,眼神呆滞,只是看着你。有些人经本放前面,眼睛不看,嘴巴也不念,为什么?心跑掉了,虽然不打瞌睡,但心跑掉了。还有一种「怀疑」,念《心经》有用吗?念咒有用吗?这叫「疑」。如果有这一些缺点,生起欲望的时候,生气的时候,爱睡觉的时候,昏沉,掉举,怀疑法,那时候就没办法入定。没办法入定就没办法专心,不能体悟到法的快乐,这么一来,横生枝节,就想去追求别的。所以同样两个人都在念经,同样两个人都拜佛,但是虔诚心不够,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念经、持咒、拜佛是个助缘,最主要是你的用心。

  那天我问台北一个义工,我看他每天很忙,我说你这辈子的希望是什么?他停顿了一下说,师父,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希望是找到一个好老公。我说,你拜佛的时候想这个啊?他说对呀,难道有错吗?我不敢讲他有错,但是如果我们道场哪一天有帅哥进来,很危险哦!哪一天被你看上了,怎么办?因为那是你的目的,你会想,阿弥陀佛好灵验,所以我告诉他,你来我们道场可能要考虑一下,他不认为有错,他说我也不乱来呀,我只是祈求。我说你这个愿望,拜天公是可以,但是求佛是求解脱,乃至求利益众生,不是为这个而来的,动机不对。佛教讲的是,我们生病,家里有人死亡,事业失败,求佛赐给我力量,让我有心力去超越,承受这个苦,而且永远不恨对方,还要慈悲以对。然后自己安住在这个苦里面。所以为什么要讲空性?就是让你没有被这个苦或执着拉走,安住在真相中,不是说你拜佛以后没有苦,没有灾难,这不叫般若。就像有人每天放生,有一天得了癌症,这是放生得到的吗?应该想,因为有放生的功德力让你有力量去承受本来更重的业,重业轻报,要这样深信业果不虚。

  各位要经常观想,你现在已经一百岁了,牙齿掉光光,然后躺在床上要人家喂,还流口水,头脑又清楚得要命,那时候你要修什么?就是修一颗很强烈的心去接受身体的变化。儿子也跟你抢财产,媳妇在后面骂你老不死,那时候你觉得无所谓了,世间本来如此。我欠人的债,或是人家来感恩,心里不动摇,体悟真正的生命是一个清净的心念,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心,知道这一切才是修行的根本。我们心灵的导航是什么?安忍,安住在变化中,不起心动念叫作忍。就像打坐脚好酸,或身体不舒服,但是内心不会为这个事情而抱怨,因为好或坏只是一种感觉,不是真实的。我们从出生以来,隐隐约约就有一个自我中心,叫我执。被称赞的时候好欢喜;被污辱的时候好生气。各位,要抓到修行的重点,千万不要有企图,想得到别人的尊敬,想得到金钱、权力,有这样企图的时候,叫着魔,不是正确的发心。

  第一,要有勇气把自己投入在生活当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当各位生而为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什么?爱恨情仇,生老病死,是非对错,五浊恶世,要把这个当作道场,在变化无常中生起空性及悲心。利用这些境界修养自己的心性,所以生活即是修行,生活即是道场。如果希望生活更好一点,那要调整自己的心,世界唯心造啊。心变了以后,生活就会好,那时候就没有受委屈的感受。有些人不怕失败,硬冲也不怕,但是动机也不对,他不是为了空性或利益众生,他只是想,你们都跑掉了,剩没半个,只有我还在。他是为了比谁撑得久,而不是利用境界来修行。

  第二、随顺。敞开心胸,扩展大爱。这是能够把监狱大门打开的钥匙。各位,什么叫随顺?今天你作经理,明天老板告诉你,你去看仓库吧,我有新的经理了。你说好啊,随顺因缘,最怕什么?强烈地不接受,强烈执着一定要怎么样,那你从此以后没好日子过了,所以敞开你的心胸,扩展大爱,不要不接受,不能排斥,还要怎么样?爱对方,关心对方,那时候你就出离地狱苦了。所以千万要把地狱大门打开,这根钥匙正在你的心中,所以叫心的钥匙,打开你的心而无怨无悔。现在过年期间,旧的恨,不甘愿,过去的被欺负,要让它无影无踪,不要一副一辈子都被抛弃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被抛弃的那一型。

  第三,慷慨实现不贪婪的品性。什么是慷慨?愿意付出,跟人家分享,放下自我的占有欲。所以佛要我们在家人修布施、修慷慨。我记得,还在作侍者的时候,师父告诉我,出家人要注意,我们经常要人家布施,那你自己有没有比别人更大的布施心?不能嘴巴叫人布施,自己不布施,反而自己变成悭贪。久了以后,你对信徒的感恩心也不见了。所以大乘佛教,不分在家出家,只要好事,我们都很慷慨随喜。所谓慷慨布施不是在家人的责任而已,现在的大乘佛法,各位会发觉,出家师父比在家众有钱,他们可以作的布施应该更大,因为大众受的教育喜欢布施,因此财富就集中在道场了,道场应该对整个社会作更大的关怀。弘一大师说,寺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我们吃得好,用得好,但是这世间苦难还这么多。所以一个寺庙的存在是为了周围环境而存在,是为了帮助其它团体而存在。就像我们将学校弄得很好,但是周围环境不好,家庭教育不好,学生也不会好的。学生要教育好,除了学校要教育好,家庭教育也要好,这是要扩展的,所以要慷慨付出,分享你所拥有的,在付出的行为当中我们愈能感受到爱。

  第四,佛陀说,戒德是一个人真正美丽的地方,善行能令一个人内心放光明,这也是我们能给予世界最伟大的贡献,为什么?因为不伤害他人或众生,便能提供周围的人安全与信任,多快乐啊,今天你的老板因为对你信任,将黄金珠宝都交待你,你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老板也觉得好快乐。或者你三天没回家,你的太太还是对你很放心,各位,我们就要创造这样的人格。一个佛教徒不分在家出家,他可以对社会贡献的是什么?给人家快乐的感受,千万不要因为人家的一点劝告就翻脸了。像我们小和尚有时候满可爱的,你讲他的过失,他不生气,但是也不会改,厉害。有些人不行,你讲他几次,他不来了。这虽然是优点,但是缺乏精进的动力,哪一天总会成熟的,还要大家彼此努力,至少他能承受别人的指责,这就是一种修行。所以至少作到不伤害别人,那你对世界就有贡献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老病死       五浊恶世)(五明学佛网:生老病死       五浊恶世)  

 成观法师: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大安法师:五浊恶世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五浊恶世 

 圣开法师:五浊恶世 

 传喜法师:五浊恶世勤修行——看《惊爆内幕》开示 

 传喜法师:五浊恶世 物欲横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 

 宣化上人:这个身体,沉没在生老病死苦的大海里边 

 何为​五浊恶世 

 宣化上人:这个身体,沉没在生老病死苦的大海里边 

 大安法师:五浊恶世啊,舍去念佛法门,我们绝对不可能得到救 

 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