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法语(十)


   日期:2016/1/7 7: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信愿再继续向大家报告《善导大师法语》。

  上回我们看到第二点信弥陀本愿第六段文,今天我们从第七段文接下去看。第七段文与第八段文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二河白道喻的疏文。

  先看第七段文: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第八段文: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后,得生西方,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这二段文出自《观经四帖疏》二河白道喻,如果没有将二河白道喻的疏文详细从头看到尾很难连贯,所以信愿要向诸位报告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二河白道喻,这二河白道喻是要守护念佛人的信心,很值得我们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者好好探讨。因为二河白道喻是善导大师在解释《观经》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第三回向发愿心所举的譬喻,在原文善导大师有很精彩的开示,为了要连贯所以信愿现在将二河白道喻的全文读一遍,让诸位了解二河白道喻的意思,然后再详尽解释。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嶮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此是喻也,次合喻者,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后,得生彼国,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这段文很长,是善导大师为了要守护我们念佛人的信心,所以开示二河白道喻。从这个譬喻当中让我们体会念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一开始善导大师说:「又白一切往生人等」,「白」就是禀告的意思,善导大师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师,在《观经四帖疏》的用语,对众生非常的恭敬。

  「一切往生人等」是指一切有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诸位!如果你有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二河白道喻就是善导大师对你的开示,这个二河白道喻,对你就很重要了。

  【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

  「更」这个字就是前面说了很多道理了解了,现在更说这个二河白道的譬喻让大家知道,念佛决定能往生的道理,守护念佛人的信心。譬喻就是二河白道喻,也叫做信心守护喻。那么这二河白道的譬喻,是不是善导大师自己发明的?不是!在《涅盘经》以及《杂阿含经》就有类似的譬喻。所以不是善导大师独创的,实在是根据经典世尊的开示而来。

  「守护信心」,守是守住,护是防害,为了不要让人破坏我们念佛的信心。所以讲二河白道喻,守住对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信心,防止别人来影响我们念佛的信心,这样叫做守护。信心是指弘愿的信心,信心是建立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救度之上。所以念佛的信心是指往生西方一事,非关他事;所以信心是信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本愿对众生大悲不弃的救度永不改变,所以这个信心是一信永信。以防外邪异见之难

  前面在信心的解释善导大师说了很多别解、别行、异见、异邪的人,对念佛行者的妨难。所以说这个二河白道喻要守护信心,就是要防止解行不同、邪杂人的妨难。

  在世尊一代时教,无论是净土门或是圣道门,都是要有信心修学,如果没有信心就会因为他宗、他派、异解、异学的人知见妨难而退失道心。所以不论是修学圣道门或是净土门都是要根据世尊在经上的开示去修。

  「外」就是指圣道门的行者,「内」是指净土门的行者。「邪」就是邪见,「异」就是异见。

  圣道门的行者善解自己的教法,所以没有障碍净土教,那这样就叫做正见。如果起了偏执之心,障破净土门的行者,这样就叫做邪见。异见就是圣道门的行者,见解不同于净土教,所以叫做异见。因为所修学是圣道门的教法,不是净土门的教法,用圣道门的教法来体解净土门的教法,这样有时会误解净土教的道理。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有很多开示:说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可以用圣道门的道理来理解。如果用圣道门的道理来理解,往往失去净土教他力的宗旨。所以讲这二河白道喻是善导大师为了要防止净业的念佛行者不要受到圣道门的行者邪见、异见的妨难。

  「何者是也」,守护信心就是防难。下面就是要说白道的譬喻,防止圣道门邪见异见的行者毒害净土门念佛的人法身慧命,所以下面说何者是也,什么是二河白道喻?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譬如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走在白道的人。诸位!这个人就是你我,我们若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二河白道喻所譬喻的这个人。

  「欲向西行」,就是有想要出离生死,我们娑婆世界叫做东方,净土极乐叫做西方,所以我们在东方要向西方而行。这意思就是指想要出离生死苦海百千之里,就是譬喻生死旷路非常长远,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生死轮回,确实这条生死的道路非常的长远,所以现在我们在因地要走向果地、在娑婆要迈向极乐这条生死解脱的道路,也是犹如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忽然」就是指在无始劫以来不想要解脱生死,所以没有发觉到烦恼、业障、无明障碍我们的解脱,现在想要解脱生死了,要迈向西方佛国,走在这条菩提道路了,我们才知道原来烦恼、业障、无明是障碍我们解脱的原因,所以本来无现在有,因为想要求往生才知道烦恼会障碍,所以叫做忽然。「中路」就是现在这个业报身是由无始劫以来的轮回,相续至今,就是在东岸至西岸这中间,这个行人从东岸出发向西而行要走到西岸,度过这个生死大海,所以在中间行走叫做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为何会说火河在南水河在北?这是善导大师照阴阳五行的属性所开示的,东方是甲乙木,西方是庚辛金,南方是丙丁火,北方是壬癸水,中央是戊己土。那么火河在南,就是因为南方属火,水河在北就是因为水属北方。所以善导大师才会如此的开示,火河在南,火焰流下于白道之上,水流流于白道之上,所以火属南、水属北。水火二河代表贪瞋烦恼,侵损着走在白道的行者,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水火二河各阔,「阔」就是横广,「百步」就是譬喻人寿百岁。

  现在台湾平均男众的年寿是七十三岁,女众的年寿是七十五岁。世尊当年住世的时候,平均的年寿是百岁。所以善导大师说:二河各阔百步,现在是减劫的时候,所以平均每百年减一岁,如果以小乘的佛法说,世尊入灭已经二千五百多年,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以每百年减一岁来说,现在平均的年寿七十五岁,很符合佛经世尊所开示的。

  「各深无底」这句在形容贪瞋烦恼的种子在八识田中不可测知,如果我们精勤念佛,就会发觉我们的起心动念贪瞋的恶念实在很多,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贪瞋烦恼有多少、有多深,所以叫做各深无底。

  「南北无边」是说无始劫以来凡夫相续造作恶业,烦恼不见其始,这是譬喻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在水河与火河的中间,有一条的白道阔四五寸许。

  「水火中间」就是指在贪瞋烦恼中间。

  「有一白道」就是有本愿真实之大道,有想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的贪瞋烦恼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精勤称念,就会猛然发觉很多时间我们在念佛是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这就是在贪瞋烦恼之间有一白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走在本愿的白道之上。

  白道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本之义,第二种意思是清净之义,白色是一切颜色的根本,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譬喻名号是一切万行之本。如果用信心来说,就是说信心是一切万行之本,这就是本的意思。第二清净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以阿弥陀佛的佛愿来说,就是譬喻本愿清净之业,如果以信心来说,就是譬喻清净愿往生之心。所以白道是代表善法,黑道就代表恶法。为什么说阿弥陀佛的本愿之道是白道?因为白是代表清净、代表善法、代表解脱,黑就代表染黑、代表恶法、代表束缚,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就是修白业的人,「万行不如修白业,一心何苦恋红尘」,这是古德所开示的两句话。「万行不如修白业」,就是修诸六度万行不如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行走在阿弥陀佛的本愿白道之上。

  「可阔四五寸许」这是形容这条愿往生西方念佛的白道之上非常的狭窄。因为凡夫众生有四大、五阴充满着贪瞋的烦恼,虽然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将念佛与烦恼做个比较,确实念佛的心比较薄弱,烦恼的心比较深厚,所以用四五寸许来形容白道的狭窄。在这条向西而行的百千之路,如果没有释迦世尊与弥陀世尊二尊一致共同的呵护,实在这么狭窄四五寸许的白道诸位你我会走得非常的危险,万分的惶恐。因为凡夫的道心犹如露水,阳光一出来就散失了,所以「初发心易发,恒久心难持」,这学佛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所以要如何守护在这条白道行走的道心?一定要依靠释迦世尊与弥陀世尊共同威神加持,要不然就事相来说,要往生西方百千之里是非常的遥远。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如果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一心安住在六字洪名的本愿之上,也就是一心行走在四五寸许的白道之上,那么凡夫与弥陀彼此就非常的亲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这就是机与法相契相应的行者,也就是对阿弥陀佛名号绝对的救度有信心行者。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从娑婆世界叫做东岸,一直到西方净土叫做西岸。在一生百年之中,所以用百步来做譬喻,同样以二河,水河与火河的距离百步,所以才用「亦」这个字,我们一生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娑婆世界到西方世界,在这一生只不过是短短百年的时间而已。有的人很有善根,遇到六字果号的时间很早,一生有三十年、五十年称念,有的人比较没有善根,遇到佛法、遇到名号是在临终,也只不过三分钟五分钟的称念。虽然众生得遇法缘千差万别,但总是从娑婆到西方一段人生的历程,所以用百步来形容一切众生的一生,因为长寿的人也只不过百年而已,当然不一定每一个念佛的人都有百年的寿命,就算三年、五年的念佛,就舍报往生也是在百年之中。以多摄少。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水就是代表贪欲心,水的波浪交过湿道,就是表示贪欲非常的强盛,我们凡夫时时刻刻在起贪欲心,就像水的波浪来淹湿白道,我们如果在起贪欲心,不起念佛心,这样就是水的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就是内心起瞋怒心,瞋怒之心掩盖过念佛之心,如此就是火焰亦来烧道,我们如果反观自省,自己每天的起心动念,就会猛然发觉,我们的心中起贪瞋的念头比起念佛的念头还多。当然诸位四众佛子当中,有人一定是非常的精进,也有人根性很猛利,但是毕竟这种人是在十方的众生之中较少数,大多数的人都是烦恼比念佛的心较强盛,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就是烦恼相续相续起现行,没有丝毫休息、没有丝毫间断,确实我们就是如此的下劣众生。如果是佛菩萨来示现的圣人那就另当别论,如果是随业流转的凡夫众生不只是在白天念念贪瞋妄念,就是在晚上也是一样,晚上会作梦就是连晚上休息也在打妄想、起妄念。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这个行者来到空旷的地方,「空」就是指娑婆迷境,都没有实体,「旷」就是广大的意思,「回」就是寥远的意思,无始劫以来住在三界之中,叫做既至。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生此世,随业流转都是在三界之中,三界生死流转的地方所以叫做空旷迥处。

  「更无人物」,在生生世世三界轮转之处,没有善知识的陪伴、教导,叫做更无人物。因为没有善知识的教导,不知道可以念佛修行跳脱三界的苦海,所以在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生此世,还在六道轮回受苦。

  「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多有」就是形容生生世世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有很多群贼恶兽损害我们,使我们的法身慧命一直在三界中受苦受难。「群贼」是譬喻别解、别行、异见、异学、恶见邪心、定散自力的心,「恶兽」就是指六根、六尘、五阴、四大等,群贼就是专门偷拿人家的东西,劫杀人的人,我们生生世世被烦恼逼杀,劫夺我们本性的功德法财。所以烦恼就是我们本性的盗贼,将我们的本性功德法财偷盗劫夺,使我们本性真如不能起现行,生生世世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受苦。

  我们凡夫众生有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的智慧德能,可是我们的真如智慧德能为何没有作用?因为被烦恼贼所劫夺故。我们念佛就是藉着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将我们的烦恼断除。虽然我们一边念佛会一边打妄想,但是我们因为仰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不断烦恼证菩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在清净涅槃的净土世界,没有任何恶缘使烦恼起现行,所以在西方佛国断烦恼证菩提,现在我们在因地最重要的就是决定能往生。「恶兽」就是指六根、六尘、五阴、四大,「兽」就是指野兽,野兽非常的凶恶,所以叫做恶兽,四脚走路的野兽,也就是我们六根对六尘境、六识起分别、执着,因此有四大五阴的凡夫众生,真如本性一直死在三界六道中。

  「见此人单独」,这个行者从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的轮回,没有善知识的教导修学佛法断惑证真,就非常的单独了。譬如没人资助所以孤单无依,为诸烦恼及罪业毒害法身慧命,叫做竞来欲杀。我们生生世世轮回受生受死,岂不是法身慧命被烦恼罪业毒害、杀害吗?是啊,善导大师开示的非常精妙。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这个人因为恐布死亡,在空旷的地方没有任何人物,而且有群贼、恶兽。看这个人单独要来杀害,当然充满了恐惧、惊慌,所以直走向西。「直走」就是指厌离娑婆,从东方直向西方而走,就是不要住在三界空旷之处,向西而走就是欣求极乐。所以直走就是厌离娑婆,「向西」就是欣求极乐。我们念佛的人一定要有欣厌之心,如果每天虔诚称念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只求人天福报,不要求往生净土,没有欣厌之心,与六字洪名不相应,不能感应道交。纵然来生出生在人间做为富贵子弟,也会因为造业造罪而堕落。

  世尊在《四十二章经》开示,「豪贵学道难」,豪就是富豪贵就是权贵,富豪就是有钱的人,权贵就是有势的人,有钱有势的人会想要一心学佛了办生死吗?很难。所以豪贵学道难,这一生能遇到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妙法是非常的难能可贵,一个有远见的人,一定会把握现生的法缘,一心修学念佛求生西方,所以念佛千万不要只求人天福报。印光大师在《文钞》有很多的开示,劝勉我们念佛的行者一定要发愿求生西方。世尊在《阿弥陀经》也一而再再而三劝勉我们众生信受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发愿求生西方。《阿弥陀经》是诸位一定很熟的一部经教,世尊再三劝勉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就是对诸位你我的发遣,赶快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吧!阿弥陀佛的招唤,来!你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这后面二河白道喻的疏文都会讲到。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忽然看到贪瞋炽盛,看到水河、火河,为何用「忽然」二字?当然有很深的用意。

  第一、过去不想求出离生死,不想从东方走向西方,不想从东岸走向西岸,所以不知道烦恼厚重,一般的人不要学佛不要念佛、不要求生西方,他怎么会在意自己是不是烦恼厚重?

  第二、现在有想要求出离生死,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才知道自己的罪业很深,所以叫做忽然。

  【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即自念言」就是内心自我思量,此河南北不见边畔,水火二河南北深无底宽无边,中间这白道非常的狭小。

  「二岸」就是东岸与西岸。

  「相去虽近」,前面说东岸与西岸长百步,是譬如人的一生百年,现在说东岸与西岸相去虽近,那么东岸到西岸这中间到底是近还是远?在事相来说当然人的一生是说远,在《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也说远。但是在心来说,只要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六字洪名就不远。所以《观经》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就是指念佛的人与阿弥陀佛亲近,所以叫做不远。「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就是道理虽远一念即到,虽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事相来说有十亿的佛土,但是一刹那间就到了。《观经》在形容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有说一弹指顷,非常短暂的时间,有说屈伸臂顷、有说礼佛之后举头顷,这三个譬喻都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间非常的快,一刹那间而己。

  「何由可行」?这东岸到西岸相去距离虽然非常的近,但是要如何走呢?这就是譬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其困难,为何说何由可行?就是不可由二河而行,不可以走火河,也不可以走水河,如果走火河走水河,要往西方就非常的困难了,就是说要断掉烦恼、贪瞋,才解脱往生西方是很困难。第二、不可由白道而行,白道非常的狭窄,第三、不可不行,虽然难行,但是难行也是要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条菩提道路不可以不走。

  「今日定死不疑」现在在这白道之上到底要如何才能走到西方呢?不走不行,停着也不可以,所以今日定死不疑。现在在这白道之上,当然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招唤,顺着阿弥陀佛招唤直向西才能够解脱死难。

  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喻疏文很长,时间的关系,我们等待下回再接下去看,信愿祝福诸位四众佛子在这条二河白道走得非常的安稳,往生到西方。祝福诸位,当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法身慧命       业障)(五明学佛网:法身慧命       业障)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梦参法师: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梦参法师:忏除业障——《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本性法师:忏悔己身诸业障 

 能弘法师:莫同流合污,丧失法身慧命 

 刘先和居士:当世人学佛的三大业障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十章 忏悔业障 

 仁焕法师:念往生咒拔除业障根本 

 仁焕法师:拔业障的反应 

 仁焕法师:病与业障 

 仁焕法师:忏悔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