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信愿法师:助念开示的殊胜利益 第七章助念释疑(2)


   日期:2016/2/2 7: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廿一、问:中阴险境,艰危万分,助念开示也能得度吗?

答:能。凡人死后,除大善大恶之人,立即受报不经中阴外,余者皆经历七七中阴期间,但各人业报不同,中阴受报与投生自然不同。据《西藏度亡经》言“初七日内:死后三日半至十日半,亡者有七次得解脱的机会,但也夹杂着七次落入六道轮回的险难。二七日内:死后十日半至十七日半,亡者有七次得解脱的机会,但也夹杂着七次落入六道轮回的险难。命终后十七日半至四十九日,亡者的处境更加险恶,将面临投生六道,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七七日内,因业力故,中阴心识充满惊慌、恐怖、畏惧、逃窜、苦恼,盖罗剎猛鬼、凶禽恶兽追逐砍杀故,严寒酷热、狂风暴雨交相逼迫故,高山崩裂、怒海奔腾压迫侵袭故。在此危险万分的情境中,若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便能截断妄识之流,终止妄境之变现,阿弥陀佛必定不违本誓,循声而至,接引往生,因此助念开示是中阴救度的最佳善缘。据《中阴经》言:“中阴受身等,将导随言教,虽非本发心,闻法则得度。”又《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言:“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剎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故知,中阴身能随善友言教,闻法得度,为亡者助念开示修福,能使其承此功德,往生净土。

廿二、问:罪业深重之人,助念开示也能得度吗?

答:能。盖罪业深重之人,亦是弥陀发愿救度之对象。据《观经》下品中生言:“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由经文而知,犯戒偷盗,不净说法,应堕地狱,是罪业深重之人。缘临终遇善知识,赞说弥陀愿力,此人闻已,除罪得生。可见此人信受弥陀之救度,故仗佛光明神力,灭除犯戒偷盗重罪。能令应堕地狱之人不堕地狱者,阿弥陀佛之愿力也;能令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者,六字洪名之神力也。若无善知识开示,令其闻信,如此罪人,何以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廿三、问:亡者已堕三途,助念开示也能得度吗?

答:能。据《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言:“愿我精进恒决定,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所发弘誓永不断。”故知,地狱苦难众生,乃是阿弥陀佛发愿救度之对象。又,《无量寿经》言:“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又,《优婆塞戒经》言:“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又《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言:“为亡者称其名号,修诸功德,以福德之力,缘是解脱,亦复如是,径生十方,无愿不得。”又言:“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以是因缘,便得解脱,忧苦之患,长得度脱,往生十方诸佛净土。”又法然上人开示:“为亡者念佛回向者,弥陀佛即放其光明,照地狱、饿鬼、畜生故,堕此三恶道受苦之人,其苦则息,寿终之后得解脱。”由上佛祖所言可知,阳上之人为亡者念佛,供养三宝,修福追荐,佛放光明,照三恶道,即令亡者出离,往生净土。

廿四、问:为亡者助念与自己平时念佛,功德是否一样?

答:功德一样,无有差别。助念后以念佛功德回向亡者,并非是助念者本身所修持功德,而是名号具足阿弥陀佛为此一亡者完成得以往生的无上功德。举例以明,助念者如镜子,阿弥陀佛如日光,亡者如暗室,以镜子反射日光于暗室,则室内通明,无镜缘则无光明,看似功在镜子,实者日光之力也,盖去除日光则镜子无能光照暗室。助念者平时念佛的功德亦是如此,盖名号是阿弥陀佛为十方每一众生成就的,若有一人不能往生,大悲之愿则不能成就,故本愿学人对亡者的助念是以他力为之。

廿五、问:助念时,遇到已经有其它的佛教团体在助念了,该如何处理?

答:视当时情况,随机应变,如果对方已助念很久,快结束了,不妨等待。若是才刚助念,应请申请助念的莲友跟丧家交涉商量。假如丧家同意一起助念,又,对方人数少,或可参与一起助念;如果对方人多,椅子座位不够,应另择时日为宜。参与他人一起助念,应尊重他人助念的方式、音调、快慢,随顺即可,且不必开示,以免法不相应,招致谤法,促其堕落。如果丧家要求开示,应先征得其它团体负责人的同意。总之,处事以尊重、圆融、合群为准则。

廿六、问:助念时,遇有僧众,应如何应对、礼敬?

答:如果遇有僧众已经在灵前诵经念佛了,处理方法如第十一问答。假如僧众是后到,此时大家不必起身恭迎顶礼,恐影响亡灵念佛闻法故。但为表示尊重,申请助念之莲友应起身代表大众顶礼,并询请僧众与大家一起念佛,或稍待片刻。假如后到的僧众参与一起念佛,开示者应先恭敬礼请法师开示,倘若他婉拒,才可进行开示。助念完,于灵前拜佛后,开示者再带领大众礼谢法师三拜,以示恭敬三宝。

廿七、问:助念时,若有恶缘干扰念佛开示,对亡者是否会产生障碍?

答:若亡者因恶缘干扰,而生烦恼心,自然产生障碍。如印光大师言:“临终遇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又言“如经云,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持扇,误堕王面,王痛起瞋,死堕蛇身。”故知,临终恶缘,确能障生净土。大凡障缘其事非一,诸如:临终急救、眷属争产、搬动遗体、净身更衣、抚尸痛哭…等,皆易令亡者惑乱心神,失却正念,故助念时,莲友应尽力护持亡者,排除障缘。若亡者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仗佛愿力悲救,虽有恶缘干扰,亦不能障生净土。如《大悲芬陀利经》言:“彼欲终时,我与无数大众围绕,而现其前,彼见我已,令于我所,得大欢喜,除诸障碍,命终已后,得生我国。”如法然上人言:“真有愿生之志,不疑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临终无颠倒之事也;其故者:佛之来迎,正为临终正念故也。”如《观经疏》元照律师言:“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力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有如是等不可思议功德之力,岂不能护持念佛之人,至临终时令无障碍耶!若不为护持者,则慈悲力何在?”故知,真实愿生净土而仗佛愿力之念佛者,必因弥陀之护持,而无障碍也。

廿八、问:助念时,丧家希望我们推荐出家人做佛事,该如何处理?

答:婉转拒绝。我们只负责助念,并以关怀亡者的立场,示范、辅导、劝请家属念佛利济亡者。有关助念以外的事,如:葬仪社的选择、安葬的方式、佛事的超荐、后事的处理等,只建议丧家依循佛法,其它不予过问。莲友应避免介入任何商业行为,或无形中助长赶经忏之风气,以免破坏助念团之清誉,染污为人助念的菩提心。

廿九、问:助念时,亡者家属不配合,一旁聊天或烧冥纸,该如何处理?

答:应委婉劝勉他们一起念佛:“你们家属的念佛声,对亡者而言,最为亲切,最能相应,只要你们家属至心呼唤亡亲,亡亲就很容易前来聆听开导念佛;况且这是孝道的极致表现,也是最后报谢亲恩的机会。与其烧冥纸令他在阴间有钱可用,不如念佛使他往生净土,成就大富大贵;与其聊天无益亡亲,不如念佛利济亡亲。”如果规劝不听,则请他们在莲友助念时,暂时不要烧冥纸,讲话聊天则到他处,不要妨碍念佛。总之,以真诚的态度耐心沟通,不结恶缘为原则。又,莲友申请助念前,若能事先做好助念前的准备工作,与丧家商讨妥善,则不致发生这些事。

三十、问:亡者于临终或刚断气时,能否开示他神识由顶门出去?

答:可以!神识由顶门而出是上生佛国成圣之相,故善加引导刚断气的亡者是有必要的。一般而言,修学密法的行者会作如此观想,但视各人修持的功夫,对亡者的利益各有不同。本愿法门的助念开示,乃是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为之,其差异有如天渊之别。可以略作如下开示:“亡灵○○○,请你聆听引磬清亮悦耳的音声,跟着大家一起念佛。经上释尊说: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此时,你已经舍报身亡,神识正在出离肉体,如果一心念佛,就能得到阿弥陀佛光明遍照身心,清凉自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必然引导你神识由顶门而出,乘坐莲台,一剎那间,驾返净土,成就佛道。来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卅一、问:助念时应专持阿弥陀佛名号,或往生咒、弥陀心咒、观音心咒、大悲咒,或诵《地藏经》、《阿弥陀经》,或兼而行之?

答:法有万端,各有其益,助念时诵经、拜忏、持咒,皆能利益亡者,但不及念佛简易便利。且助念一词,顾名思义即帮助亡者提起佛号正念,故宜一心专持弥陀名号。助念的目的是帮助亡者往生净土,来迎亡者的救主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愿救度众生的方法是念佛,这是阿弥陀佛选取万行之中最契众生根性的方法,简易而稳当。诵经、拜忏、持咒虽然也可利益亡者,但非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故不为之。但本愿学人助念时,如遇圣道行者为亡者诵经、拜忏、持咒,仍应随喜赞叹,随顺合作,不可自赞贬他,利己损人。佛法有无量门,应平等敬重,方契佛心。

卅二、问:参加助念,应如何穿著较为适宜?

答:参加助念本意为帮助亡者,生起净念,蒙佛救度,故穿著任何服饰,皆无碍念佛。但是奇装异服、短裙短裤,甚至浓妆艳抹,时髦打扮,易令亡者感觉不受尊重,故应朴素端庄。最好穿海青搭缦衣,较易令亡者敬重信受。或是莲友穿著相同的居士制服,也很庄严整齐,容易令人肃然起敬,认同赞赏。总之,穿著对亡者的影响是正面的就好,穿著不当也是失礼的行为,世法尚且看场合穿衣服,何况助念!

卅三、问:参加助念,应抱持怎样的心态才正确?

答:助念是学佛修行的良好助缘,不但冥阳两利,而且自行化他。然佛法本乎一心,如果助念者心态不正,往往功效不彰,福德薄少。许多发心助念的莲友,皆期待自身将来临终,也能得人助念,这是有求之心,应该舍弃。也有以助念作为往生的资粮而回向西方,这是自力之心,也应摒除。本愿念佛人的助念,应具下列三种心态: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道行者,无非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心帮助亡者念佛,使其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他力菩提心的表现。

宣扬本愿,感报佛恩:为亡者称念六字洪名,开示名号意义,劝勉回归西方,不就是宣扬本愿教法的最佳时机?不就是感报弥陀救度的最好方法?不就是行诸佛救度众生的本怀?

观照无常,了悟生死:为亡者助念,让我们亲身感受生必有死、会必有离的真理,这是亡者对我们无常理趣的开示,应感谢亡者的教化警示。

卅四、问:助念时,身心疲倦,很想打瞌睡,该怎么办?

答:应于助念前养足精神,避免在亡者面前打瞌睡,这会让亡者感受你并无诚意为他念佛。如果刚下班就赶赴助念,或习气使然,感觉体力不继,精神萎靡,就眼闭八分,轻声念佛,一边念佛一边养神,但不可睡着。如果还是昏沉,就起身到他处洗把脸,抖擞精神后再回座念佛。再不行,就到他处小憩片刻,精神来了,再行助念。

卅五、问:亡者死后,眼张嘴开,死相难看,该如何处理?

答:除了亡者平生睡觉不合眼,如廖添丁者,死后双眼犹不闭之外,眼张嘴开,乃执着挂碍所现之恶相,盖相由心生。处理之道,便是探询亡者家属,试图了解亡者挂碍事由,再针对问题处置。倘能就所碍之事,善巧安慰,劝勉放下,不令执着,进而提起正念,称佛名号,则其遗容自然闭目合嘴。若不能解其碍事,则难转恶相为瑞相。信愿多年来助念不下千人,曾有一助念开示失败经验,亡者为一女性,因其夫移情别恋,另结新欢,为此夫妻失和,大动干戈。其妻一时气愤难平,遂而悬梁自尽,死后脸色泛黑,瞠目张嘴,状极可怖,名符其实,死不瞑目。我请其夫在灵前道歉谢罪,以消亡灵气愤,解其心结。未料,其夫非但不从,反而口出秽言,更怨亡妻。致使我无论如何软语宽慰亡灵,虔诚念佛,皆不见其恶相转变,甚至以手抚闭其双眼,亦不见效用。

卅六、问:亲人意外事故死亡,遍寻不着遗体,眷属在家中念佛回向,有用吗?

答:有用。凡人身故,神识出离,进入中阴,渺茫无依,未投生前,因情执故,极易留恋眷属及家中一切。因此,亲人之召唤,最能影响亡者之心绪,盖亲人之声音,对亡者而言最感亲切。眷属如果争夺遗产,吵闹不休,亡者即易生起瞋怒悲痛;眷属如果抚尸痛哭,悲泣不已,亡者也易引发情执哀思;眷属如果虔诚念佛,善巧安慰,亡者即能蒙佛光摄,身心安泰。又亡者神识虽在他方,眷属在家中念佛回向,缘此功德,阿弥陀佛放无边光明照耀其身心,盖无边光明之妙用即是十方任何地方的众生皆能救度,否则如何超荐地狱众生?惟念佛回向前,虽遍寻不着遗体,仍须安立牌位,燃香供茶,奉祀饭菜、蔬果、鲜花,以尽孝思。

卅七、问:自杀身亡,念佛开示能使其往生净土吗?

答:自杀乃所有生命结束中最愚痴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制造了更多的问题,因为自杀是把责任转嫁给别人。一般人以为自杀可以从此解脱,一了百了,所以遇到婚姻、生计、家境、感情、债务、久病不愈等问题无法解决时,选择自杀,了断自己。殊不知,根据专家研究报告:不论以何种方式自杀,有二点是共通性的:一、自杀的痛苦景象,自杀者可以清楚感受。二、临死时意识转为清楚,过去和现在的景象,历历分明。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有一位投缳自缢的人,堕入鬼道,仍旧清楚临终自杀之痛,因而四处寻找替身。然此鬼一念心善,遂而念佛,发露忏悔,求佛接引。由此可见,若能善巧开示,安慰劝勉,使自杀亡者,净化情绪,心开意解;进而助念佛号,令生正念,求愿净土,一样可以蒙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卅八、问:亡者生前发愿捐赠器官,临终时应如何助念开示?

答:捐赠器官是菩萨发心行谊,开示时应大加赞叹,可例举佛陀因地割肉喂鹰,舍身喂虎,布施头目脑髓,广利众生之公案,称扬其行,等同菩萨,功德无量。惟器官摘除手术,乃在断气后立即执行,此时神识若未出离,色身犹会感受剧烈疼痛,故应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感佛来迎,莲台接引,一剎那顷,神识出离,即随佛后,驾返莲邦,不经中阴,即无手术疼痛等事。

卅九、问:丧家以荤腥祭拜亡者,并焚烧纸钱,这样助念有用吗?

答:除佛化家庭外,一般人处理丧事,皆依习俗焚烧纸钱,目的无非欲令亡亲在阴间有钱可用,就孝行言,其心可嘉。而以荤腥祭拜亡亲,乃因亡者平生并未吃素,故依其饮食习惯奉养,就世法言,合情合理。但此二行,对亡者并无实益,甚至有害,故莲友莅临丧家助念时,如发现此二情形,为利亡者故,应心存敬意,善巧规劝。若丧家坚持己见,不愿采纳,则不可强求,只须虔诚为亡者念佛即可。惟念佛时,请丧家暂勿焚烧纸钱,以免空气污染,影响助念。亡者之往生,乃是六字名号之愿力救度使然,盖阿弥陀佛有无碍光明之摄受故,不因焚烧纸钱、祭拜荤食而障碍。且阿弥陀佛誓言:“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愿文中,阿弥陀佛并无要求众生茹素念佛,方予救度。故知,不论何人,乃至十念,求生净土,皆得往生。

四十、问:助念之前,必须持诵大悲咒洒净人地吗?

答:一般而言,助念时间大多一个多小时,时间紧迫,助念前若再持诵大悲咒,洒净人地,恐怕时间不敷使用,故直接起腔念佛即可。大悲咒为观世音菩萨内证功德之根本咒,虔诚持诵,自能灭罪除障,息灾增益。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总括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一心专念,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元照律师《弥陀经疏》言:“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用钦法师云:“今若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嘉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极乐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又云:“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又云:“专持名号,犹胜持咒;亦胜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不另持诸余经咒,何有憾焉?

四十一、问:为何要在亡者四周摆设四色莲花灯?

答:据《无常经》之附文《临终方诀》记载:“当病者前,四角燃灯。”故知,为病者或亡者四周设灯,古即有之。古代灯具,大多油灯、烛灯,今者莲花灯,款式众多,庄严美丽。所设之灯,古今虽异,其义则同。莲花乃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愿力所成就,为念佛众生之托质莲胎,法照大师言:“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故莲花是往生净土的象征,在亡者四周摆设莲花灯,能令其中阴识神睹见,心生正念,作往生想。而且灯火通明,不但亡者见光欢喜,家属半夜助念,也气氛柔和。再者红色莲花灯光,照射亡者遗容,显现红润脸色,不致令人感觉阴森,可谓冥阳两利。四色之义乃依《小经》所言:“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经举四色乃省略文法,以少摄多,实则具无量色,色色无尽,光光相照,一色含众色,一光摄多光。

四十二、问:助念时,亡者口鼻出血,可否擦拭?

答:视情形而定,若亡者断气未满八小时,除非大量出血,不能不处理,否则以不擦拭为原则,恐其神识未离,碰触色身,增其苦痛,坏其正念故。若八小时过后则无妨,擦拭时,请其家属以湿纸巾为之,莲友不必越俎代庖。若受家属委托代理,应注意亡者患何病身亡,如具有传染之虞,应戴手套、口罩,以药用酒精擦拭为宜。死后口鼻出血乃不善之相,原因不外身心二者。身者,因重病或临终急救使然;心者,因挂碍世事,执着情感使然。若属后者,必需善巧安慰,使其心开意解,放下万缘,方能止血。

四十三、问:若亡者生前是眼瞎耳聋,死后为其助念开示,能见闻觉知吗?

答:见闻觉知是神识之作用,在生时,经由眼耳鼻舌器官之传达,使眼能见,耳能听。然亦有活着时不能起用者,如天生眼瞎耳聋,或晚上入睡时。死亡后,因神识离体,不受色身障覆囿限,故而中阴通利,更胜生前。据《俱舍论》云:“欲界中有,量虽如小儿年五、六岁,而根明利。”又云:“中有具有最疾业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一切中有,皆具五根。”《大毗婆娑论》言:“中有形量虽小,而诸根猛利,如本有时,能作诸事业。”由上经论可知,亡者生前眼瞎耳聋,死后为其助念开示,亦能见闻觉知。

四十四、问:为何人死之后四十九日要广作功德?

答:根据《地藏经》言:“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又言:“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又言:“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又《梵网经》言:“父母、兄弟、和尚、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斋会求福行来治生。”又《释氏要览》云:“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故知,家属为亡亲,七七日内,广造众善,做诸功德,能使亡亲不堕恶趣,眷属本身,利益无量。所谓广造众善、做诸功德,无非诵经、念佛、持咒、拜忏、供佛、斋僧、印经、建寺、济贫……等,回向亡者。其中,念佛乃是善中之善,最极上善,以此法缘,直令亡亲受佛光摄,接迎西方。

四十五、问:在家人可以为亡者开示吗?

答:可以。佛法乃是公器,任何缁素男女,皆可弘通宣扬,不论身分,不分地位。佛世时,金粟如来现维摩诘居士相,说法度众。又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皆现在家相,广利群萌。又宋代杨杰、江公望、王日休,明代袁宏道、庄广还、姚广孝,清代周梦颜、彭绍升、彭希涑等居士,皆著书立说,弘宣净土。佛法利众,冥阳皆度,弘化之人,道俗皆可。开示说法乃是代佛宣化,利济群品,自行化他,功德无量。对平生未学佛之亡者,助念时,如不善巧开示,如何使其了解佛号意义、念佛利益、向往净土?故为说妙法,旨在劝令念佛求生净土。惟开示者必须明解净土教理,通达佛法,方能堪任。故应勤读经论,一心念佛,解行并进,以求增长福慧,涵养品德;并抱持多讲多学心态,遇有困难,不畏不惧;遭受挫折,不退不缩。如此累积经验,久而久之,自能驾轻就熟,观机逗教。

四十六、问:为亡者开示,时间应以多久为宜?

答:此无定法,亡者之机,千差万别,有学佛数十年,通达教理者;有未闻佛法,不识佛理者;有戒德高尚,闻法精勤者;有破戒犯斋,不闻经法者,故不能一概而论。开示之目的,乃在令亡者念佛号,愿往生。若用五分钟能达此目的,则不需费十分钟。据信愿讲经说法、开示亡者十多年经验,末世今时之众生,诚如释尊在《地藏经》所言“刚强难化”,试想:“一个未闻佛法的人死后,不经开示安慰,或仅略言几句,他就肯念佛愿往生了吗?又虽学佛之人亡故,他就不执着世间,自在解脱了吗?”如果尚牵挂人世,岂是三言两语就能令他放下一切,念佛生西?反之,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沐浴净身,趺坐念佛,说偈勉众,生死自在的大修行者,何需开示?一般而言,一次助念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至二小时,开示与念佛各半为宜。一次之开示以分段进行,即开示几分钟后,念佛几分钟,再开示再念佛,反复进行,如此效果最好。倘一次之助念开示,未见成效,莲友人力时间若允许,可再次助念开示,或鼓励家属认真为其亡亲助念开示。

四十七、问:往生被应如何使用,可不可以火化?

答:往生被又名“陀罗尼经被”,披阅《藏经》,并无记载,其来源乃出自明季密教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之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倘经持咒加持,使之覆盖亡者遗体,能令其灭罪除障,阴间众生见之,为一片光明,可免亡者遭受宿世冤家、魔障损恼。使用方法:临终者生命垂危时,即可覆盖身上,书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者在上,一般而言,只须盖至胸部即可,若亡者死相难看,或蚊虫搔扰,则连头覆盖。经二十四小时助念圆满,欲为亡者沐浴更衣时,将被收起,待净身后再盖上。八小时内,不可随意掀开往生被,探视亡者面相,以防误触亡者遗体,令其痛苦,失却正念。安葬方式,若采土葬,则将往生被盖在亡者身上,入殓下葬。若采火葬,火化时,须将往生被收起,待遗体焚化后,骨灰冷却,捡入瓮中,将往生被折好放置骨灰上,再封上盖子。往生被上印有咒轮、佛号,故不可焚毁。大凡一切经文、咒语、佛号、佛像,皆是佛陀之法身舍利,恭敬受持,则有功德,恣意毁坏,则遭罪过。

四十八、问:金光明沙应如何使用?

答: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藉由咒力护持亡者,光明摄受,往生西方。使用方法:病重时,将金光明沙放置病人上衣口袋,可防冤亲债主之搔扰。临终时,则撒在病人心窝处。断气后,则撒在眉间额头、咽喉、心窝三处,表示消除亡者身口意罪障。撒放时,不必涂抹胶水,避免触动遗体故。若因净身换衣而脱落,可立即再度撒上。安葬方式若采土葬,未盖棺时,撒于亡者额、喉、心三处;已盖棺后,则依额、喉、心三处位置,撒于棺木之上,先用胶水抹于棺木上,再撒上。已下葬后,则依额、喉、心三处位置,撒于墓上。若采火葬,火化前,依法撒于额、喉、心三处,火化后,捡骨毕,骨灰入瓮,再撒于骨灰上。根据《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记载:金光明沙,对于生前死后之一切众生,均能饶益。故阳上之人均可随身佩挂,消灾延寿,袪病除魔;遇有畜生,横死路边,可以撒上,助其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