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美满的婚姻 幸福的家庭 和谐的社会


   日期:2010/7/23 12: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婚姻本身是责任和义务的肯定与承担。婚姻本身是家庭责任的肯定与开始。
  佛教五戒中的不邪YIN戒,对与我们在家人是指夫妻共守。因为邪YIN不仅是家庭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种罪业是很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认为逢场作戏没有关系,假戏真演,终会导致婚姻破裂;而且以生理健康而言,男人在外面宿娼嫖妓,可能感染花柳病、梅毒、爱滋病的病毒,而带回家传染给太太,贻祸给后代。就心理层面而言,不论男女,一个人有了外遇,便会造成另一半的不平衡,因而第四者也可能接著出现,问题不断衍生,造成社会的不安,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所以婚姻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结婚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人际关系因之扩大而改变。面对人生的新境界,更应秉持慈悲的精神,来对待、照顾另一半的亲人,公公婆婆及岳父岳母。同时也应以智慧来处理自己的公私事务,以理性来迎接儿女的出生,给予适当的教育。这是在婚姻过程中,应该学习负起的责任与义务。

「原谅对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夫妻之间原本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但是最讨厌的就是这些鸡毛蒜皮、芝麻绿豆的小事,因为天天都为了这些细故争吵,就变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事虽然小,日子过得蛮不舒服,结果就可能闹离婚了。其实夫妇的共同生活,必须练习著包容对方,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是小问题,只要太太不红杏出墙,先生不拈花惹草,其他都是小事,怎么样也不应越闹越严重,乃至要离婚的程度,否则便证明你对婚姻的诚意不够,认识不清,必须好好反省,绝不能轻言离婚。

  还有,要谅解对方,不要怀疑对方;夫妻之间要互信、互爱,不能猜疑,就算先生在外面真的有一点事情,你也要相信他,久了他会觉得惭愧:「太太这么相信我,对我这么好,我竟对太太不忠实,实在太不像话了。」夫妻双方彼此要绝对信任,而互信是从谅解、宽恕中来的。做为一个佛教徒,你要相信对方,相信他绝对会守五戒中的不邪YIN戒,相信他会念观世音菩萨,学习著关怀对方、原谅对方,婚姻必定会美满。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说它非常重要,因为这很现实。是生活中的现实,是具有社会普遍的现实,说它十分宏大,是为家庭问题的探讨,涉及到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不可能没有“家”的人,既涉及到“家”,又涉及到“人”,就不简单了,这不仅会涉及到道德、伦理、法律、人生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诸学科,而且还不能脱离了历史的、时代的考察。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的古人强调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齐家,而后才是治国平天下,那时,讲五伦,守五常,重孝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时候的四代同堂,等等……。我们的古人可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的单亲家庭,太太带了前夫所生的子女过来,先生也有前妻所生的儿女,同父异母的兄妹或同你异母的姐妹,又合成一个混合的家,还有什么同居、分居的家庭,种种型态,

说的话可以不算,爱过的可以重换。你的信一撕两半,你的情一刀两断”。相爱容易相处难,夫妻不稳定,琴瑟不和谐,家庭走向破碎,冰炭不能同炉,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自利就可想而知了。佛教与信仰它对今天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这里。心灵的财富,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家庭的和谐是家的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人的幸福,社会的和谐是全社会的幸福,一个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和谐,还有什么幸福可言?一个不幸的家庭很可能就因为失去了和谐。和谐在那里?和谐不是商品,你有钱买不到,和谐不在别人那里,你去找也找不着,和谐只能在你身心,和谐是你内心的创造,这个内心的创造,只能源于你和谐的觉悟,你才有和和谐的觉悟,你才有和谐的认知,才有和谐的而言起行,才有和谐的人格健康。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美满婚姻       和谐社会)(五明学佛网:美满婚姻       和谐社会)  

 其它:构建和谐社会:佛教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借鉴(李利安)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李利安教授:论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杨曾文教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伦理思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温金玉教授: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姚卫群教授:禅宗的“佛法在世间”思想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荆三隆教授:从《楞伽经》谈禅宗修身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 

 其它法师:和谐社会谈觉之教育(释隆迅) 

 董群教授:惠能禅学的创新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曾琦云居士:从佛教人间化及其哲学基础看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