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甲)


   日期:2017/1/25 2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慈心于物。

  【原文】

  素罗衫子绛红裳,不是人间窈窕娘。

  水族多情知报德,敲门夜半送玄霜。

  注:“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盖物至微,亦系生命。人能慈心于物命之微,方便救护,则杀机自泯,仁心渐长矣。有不永享福寿者乎?

  案:前朝陆生,富于财。家有花园一所,崇台幽馆,靡不备具。临池有亭曰“藏春”,池方圆数亩,遍置菱荷。一日天旱水涸,见一物在泥中蠕蠕而动,视之乃大白鼋。生父喜曰:“此异味也,曷烹以供客。”生曰:“此物久育池中,杀之不祥,请宥其命。”父首肯。生命僮放入江中,鼋回头顾生,有感谢状,悠然而逝。生后疽发于背,昼夜呼痛,恹恹一息。至夜半,忽有一白衣绛裙美女叩门而入,至床前谓生曰:“君染此恙,妾心忧如焚。”用手摩其疮,不啻冰雪,顷刻痛止。又于袖中出黑药一粒,令其清水服之,生疮旋愈。因叩头谢曰:“已朽之骨,荷蒙上真救活。裴航之遇云英,刘阮之入天台,仆何敢萌此念?惟愿拜为门下,听教诲足矣。”女曰:“不必谢,彼此皆扶持也。吾辈水仙,何能适世间人?君不日得佳妇,即如妾在房帏。”留诗一章,飘然而去。其诗曰:“妾姓袁兮字绿瑛,藏春亭畔旧知名。月中乞得玄霜药,为报当年免受烹。”生方悟,袁者,鼋也,乃昔日所救白鼋报恩。后

  娶妇,其面貌如女,喜着白衣。女所云如侍房帏之语,诚有自也。陆生救鼋不过一念不忍,原无望报之心。乃值垂危之际,服玄霜而立愈。则雀衔环,蛇报珠,信不诬也。世之烹宰物命者,观此当猛省。

  【注释】 (1)裴航遇云英:裴航、云英是唐代裴鉶所作小说《传奇·裴航》的男女主人公。 

  (2)刘阮入天台:南朝宋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人物刘晨、阮肇二人的合称。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又离乡,不知所终。

  (3)雀衔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弘农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环四枚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显贵,位登三公。后因以“杨雀衔环”为报恩典实。

  (4)蛇报珠:传说汉朝隋侯出行,见一条大蛇被拦腰砍伤,命人为蛇医治,一年之后,蛇衔了一颗大明珠以作报答。

  附:宋侍郎王敏仲喜放生。一日忽生疑,往决于小法华禅师,曰:“以某所见,物不杀不放,付之无心,可乎?”师厉声曰:“大错,大错!面前木头皆是无心,着几个木头,能救得世间一个苦人否?”公闻骇然,发心永行放生。功德大抵慈是善,放生实养慈之术也。

  杭州陆丽京、张用霖、应嗣音、陈际叔诸公,立有放生社。因和作东坡戒杀诗,戴茂齐篡辑《转劫轮》一书,欲采入。时有妄少年,力抵戒杀之非。戴曰:“丽京诸君所言背道,岂苏公亦未明于道耶?”少年并苏亦抵之。是夜梦至一厅,上坐高巾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修髯大颡(sǎng,额头)者,怒容可畏,与之论戒杀放生,无背于王道。少年辞屈,谢罪而退。次日,口旁生一毒,几殆,告许放生十万以赎罪,始苏。黄相国尝举以告人者。

  有人题诗曰:放生功德浩无边,安得富人不惜钱。寒士寡财须爱物,先持戒杀贵心坚。

  明江山县朱恺,字寿仁,忠厚力学,其家不食牛犬三世矣。少失怙,体羸善病,啜牛汤即瘥(chài,病愈)。因贫,课徒邻村,得束脩八金。归途避雨古庙,见壁上粘二纸,一杀牛果报,一食牛果报,读之词旨惨切,惭汗弥襟,怃然曰:“吾今二十九岁,尚未入泮,必食牛肉之故也。况违祖宗之戒,不孝;食有功之畜,不仁;恣口腹之欲,不义;睹兹果报而不痛戒,不智。犯此四罪,大祸且至矣,尚何功名福泽之有?”即叩祷神前,誓不食牛。雨霁将行,适村屠尤光宇入庙,朱问何来,云近买一瘦牛,虑亏本,特来求签。问牛何在,云在庙外。朱出视之,牛双膝跪地,泪下如雨。朱恻然心动,问其值,云七金。如数付之,尤嫌色低,复索三钱,朱益之。既成,朱乃大书“神明放生”四字于版,悬牛项,遂解鼻绳纵牛去。是岁游泮,赘于乡中王贤家。王固望族也,一日樽酒间与翁谈放牛事,忽苍头报门外有牛,项悬版,麾之不去。朱出认之,果是己所放生者,令引往后圃空房。先是乡有积贼,浑号“人猕猴”者,素稔王家。因窥女妆丰,夜傍牛住空房,穴墻而进,径至朱房,囊卷衣饰将出,牛突入闯倒奁案,声甚厉。朱惊醒,大呼有贼,尽室亦惊呼。贼惧,趋牛腹下过,牛怒,举蹄绊囊。时呼声又急,贼弃囊而遁。王翁视囊物无恙,甚德牛。由是翁家永戒不食牛肉。已而两夕,贼复至,破后圃扉,见牛若怒状,因前被牛败,随牵牛出,抛所悬版,售屠获四金。适朱代翁收债,经屠门,瞥见所放牛,叩其出,屠以实告。牛向朱跪泣如前,朱又买之,另悬一版,大书“雷电放生”四字,复解绳纵牛去。越数载,馆古田富室钟宽家。近村有盗,钟甚恐。朱代画策,缮高垣以备。忽小童报,来一牛,项悬版,久立馆外。朱瞿然曰:“是吾放生牛也,素灵惊,盗将至矣。”遂与钟述翁家御盗事。迨三日,盗果至,持刀放火。钟梯望之,火光中睹牛怒哞,冲击如飞,觝辄披靡。盗窜,牛惫死,旁横二尸,尤光宇、“人猕猴”也。送县捕余党,盗悉平。钟德牛,瘗之,碣表“义牛墓”。由是钟家永戒不食牛。未几,岁值大比,朱赴秋闱,卷落归安。令某房阅朱卷,不惬意,置之。梦牛跪地,且哭且求,觉而复阅,文殊不佳,曰:“是必有阴德”。强荐之,竟中。揭晓,谒房师,师问何阴德,朱曰无之。再问,朱述近年放牛事,师叹异,因告前梦。及联捷,南宫房师亦有异兆,选授商邱令,有政声,严禁屠牛,备示所放义牛颠末,婉劝部民,民多化之。后擢显秩,乞归养,母享年九十一,朱九十六,子二,俱进士,至今子孙繁衍焉。(《物尤如此》)

  徐太史按:悯牛买放生,出于舌耕寒士之手,较多金者功加一等矣。独不解盗贼未至时,牛何以预知之,且何以既放之牛,而知朱生住足之所哉?岂鬼神使之欤,抑义牛之灵光炯炯也?

  残碑几度藓花秋,传说朱家旧放牛。热血黄泉埋不得,尚腾灵气暮山头。(徐太史诗)

  过客欷嘘感义牛,残碑几度藓花秋。文章代洒西风泪,暗里朱衣亦点头。(《戒杀弭劫篇》)

  半载辛勤只八金,舌耕糊口实酸心。世间多少豪华客,谁似朱公种德深。

  偶感危言起悔心,信根全仗慧根深。神前誓戒遵先训,四罪堪垂座右箴。

  放生共废十余金,两度终全爱物心。不待闱中牛报德,仁人早有帝天钦。

  鹿鸣宴罢又琼林,严禁屠牛恩更深。婉劝部民劳说法,几人不失布衣心。(芝堂敬跋四首)

  须江旧事几经秋,何处残碑认义牛。一念生机回造化,转移还在己心头。

  人间粒食赖耕牛,孰谓无牛可有秋。果报昭彰谁猛觉,屠儿几个早回头。(敬次徐太史韵二首)

  严州青溪王姓家养母犬,与所生小犬同牢。一日,主杀其母,煮半邀客共食。犬子绕案下,伺人掷骨于地,即衔去,往返者数。王对客笑曰:“人言犬不认骨,信然。”食尽,犬不复来,王怪而寻之。则见园中犬骨叠成一堆,上覆以土,而小犬死于母骨旁矣。王大惊悔,遂并埋其半,与客共戒不食,作《孝犬记》以风世。王姓后裔繁衍。(《警心录》)

  李哲生按:以无知犬子,尤且不俟终日,葬其母骨,人有累世不葬其亲,骸骨暴露者,视此何如也?

  徐太史按:《警心录》复记,德兴农家詹材,家贫,犬生子,无食。鹿坡王氏,距半里,求其子归,饲以糠糟。每食竟,即掉尾返故处,呕以哺母,至暮复然,虽风雨不辍。时有诗人为赋《孝犬歌》,歌曰:“慈鸟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犬能效颦。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犬于良邻。良邻家贫并乏食,母犬长飢柴骨立。乳犬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颖考叔。纷纷养志多缺如,愧杀四足之韩卢。”又记,村民赵五,其家犬生子方两月,随母行。母为虎噬,五呼邻众持矛逐之,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走,为荆棘挂骨,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因系累稍迟,追及毙刀下。又《建宁府志》载,咸溪童镛,家畜两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狡狯解人意。后白者忽盲,不能进牢而食,主家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日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旁。及白者死,主人埋之山麓,犬乃朝夕往绕数匝,若拜泣状,卧其旁,必移时而返。合前案读之,犬乎,犬乎,乃孝友若斯缱绻乎?

  天长县民戴某,朝出,其妻牧牛于野。犬随之,俄入草莽中不出。戴妻牵牛寻之,未百步,见虎据而食之,虎见人至,弃犬而搏人。牛见主有难,忿然而前,虎乃释人而应牛。互相斗不逾时,虎负牛胜,人获免。牧监奏闻朝廷,赐一牛代耕,前牛待其自终。

  有士人某性慈。其亲串家犬生四子,以为不祥,将弃之河。某见而乞归,养之。一日将暮,忽声如风雨,草木披靡,震撼山谷,遥见大蟒,身如车轮,目光闪闪,直趋某,将加吞噬。四犬径奔蟒,登跳扼其首,竞啮之。蟒死,某无恙。(《物尤如此》)

  李斯义曰:方某之留养犬子,不过一念之不忍,而卒免大厄。故凡作善事,但尽我心焉耳。若有意求报,则为善浅,而诚不足以动物矣。

  身缠蟒毒吐腥烟,并力酬恩始快然。溺犬路人尚怜死,自家溺女不知怜。(徐太史诗)

  同年张鹤洲行人,尝乘一驴,甚爱之。康熙甲辰,鹤洲以科场事下刑部,饘(zhān,稠粥)粥不继,乃以驴抵逋于人。一日过市,酸嘶悲鸣,堕其新主而逸归张邸。稍近之,辄啼啮不已。家兄西樵官吏部,为赋《义驴行》。呜呼!此驴胜华歆、贾充、褚渊六臣之徒多矣!(《池北偶谈》)

  义驴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徐太史诗)

  元生公,先曾祖父也。余少时闻先君言:公尝见一西客,以驴马负运皮货。内一马脊背破烂,血肉淋漓,卧不起,客鞭之数百,马辗转于地,终不能起立。公恻然曰:“是马想不能负运,何苦加鞭?”客曰:“不如此,然则弃之乎?”公曰:“何不卖去?”曰:“玄黄(“玄黄”代指血)如是,其谁肯受?”公问索价几何,曰:“昔以三十金买得,今惟求一半足矣。”公如数与之,客另雇马负货去。是时人皆笑公愚,且谓马必不起。公试牵之,马乃勉强支持起,遂牵至家,调养月余,脊愈后,肥健而驯从,不惊蹶,大称公意。一日,骑至亲友家赴宴归,公因过醉,行不数里,已在马背上睡熟矣。路经山麓,旁邻深涧,崎岖难行。马至此不前,而公睡如故。马大嘶,公亦不醒。寻日已西沉,马长嘶不辍,村人闻马声有异,觇之,乃公也,急唤醒焉。公讶曰:“马若冒险前行,祸必不测。马诚不负余哉!”后马死,公泣而埋之。

  伏枥谁怜缕喘存,俯鞍沉醉怯黄昏。青山埋骨频挥泪,何日驽骀再报恩。(徐太史诗)

  邠州屠者安姓家有牝羊并羔。一日,欲刲(kuī,宰杀)其母,缚上架之次,其羔忽向安,双跪前膝,两目涕淋。安惊异良久,置刀于地。去唤一童稚,共事刲宰。及回,遽失刀,乃为羔口衔之去,置墻阴下而卧其上。安疑为邻人窃,忽转身,趯(tì,跳跃)起羔尔,见刀在腹下,遂顿悟。即解下母羊,与羔并送僧寺,乞长生。自身寻舍妻孥,投寺内竺大师为僧,名守思。(《同生录二编》)

  徐太史曰:霜钟一杵,大众试静思。此羔瞥见缚母时,若何心碎?跪屠时,若何血迸?卧刀时,若何胆战?随母入寺时,若何足蹈?孝哉,羔乎!毅哉,屠乎!

  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徐太史诗)

  凤阳贾某贩猪为业,内有一猪甚驯,似识人意者,甚爱之,作样猪。每猪结队行,此猪为前导,豢养十数年矣。一日至宿州徐溪口,憩逆旅,主人利其金,杀之,投尸眢井,人莫知也。鬻猪于屠,逸去。屠追之,值州牧出,猪伏舆前啼,若有所诉。官异之,命役随所往奔,至眢井侧而嗥。探之,得一尸。诘屠,曰“不知”。问猪所自,曰“买之某店者”。往唤,以久出告,猪突入其室,啮店主人衣不释,捕至,一讯而服。猪送庙,日给粟升许。牧升任去,新任者不复给。僧忧食乏,呼猪募化,猪点首若会意状。悬袋猪项,导入市,众皆乐施。次日,猪即自往,已给者不复讨,未给者守之不去。众曰:“此猪道人也。”自是风雨无间,有以“猪道人”呼者,即摇尾奔至。给瓜果,不食,欲人并入袋中,负归,人益奇之。垂三十年,僧赖以活。乾隆戊子,猪老毙,僧以棺葬庙后,表曰“义猪坟”。

  徐太史曰:前后报主,曲折分明,众以道人目之也,猪已人矣。特笔纪毙之年也,又匪直以寻常人等之。

  披毛乃以道人呼,跳出刀山快意无。灵蠢原来同佛性,何曾依样画葫芦。(徐太史诗)

  衢州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催粮某家,某贫,无以备餐,有伏鸡拟烹之。里胥恍惚间见桑下黄衣女子向前乞命,且曰:“自死不足惜,不忍儿子未见日光耳。”胥惊异,至屋侧见一鸡孵蛋,其家将宰,立阻之。后再来,乃抱雏见胥,踊跃有似感恩状。既去,行数百步,一虎猝跃出。忽一鸡飞扑虎眼,胥获免。

  徐太史曰:胥如虎而动恻隐,虎心善矣,不然难逃真虎口也。是鸡灵幻莫测,真慈母,真侠士!

  片念仁慈转杀机,伏雌谁遣幻黄衣。柔肠儿女寻常事,不料雄心夺虎威。(徐太史诗)

  兴安胥郑某往乡催粮,夜宿似闻隔壁人语曰:“我明日当就烹,若辈幸自爱,毋扰害人。”谛听之,乃鸡母与小鸡语也。清晨谓主人曰:“毋宰鸡饷我,幸馈以生。”胥得鸡去至岑山,鸡奋飞入洞。胥迹之,见白金布地。喟然曰:“天赐我乎,我安置此?”遂建桥修路,力行善事,弃家为僧,守戒律,终其身。

  凈因寺沙门慧远,养一鹅,常随听经。每闻讲经,则入堂伏听。泛说他事,则鸣翔而出。(《两京记》)

  闻到妙来心即神,香云花雨幸皈身。此间未许谈风月,不似孤高鹤傲人。(徐太史诗)

  万历二年,无锡县秦贞中年无子,时届蒲节(即端午节),家人将宰鹅。贞见羽毛洁白,冠足如硃,偶动慈念,遂不宰,送至北禅寺放生。越三年,贞梦鹅来谢曰:“蒙君不杀,在寺闻讲诵《金刚经》,特来报恩。”贞醒,妻腹痛,遂生子,名梦奇。聪明清秀,年十二入泮。(《感应事迹》)

  六道无常疾电催,明珠老蛙孕慈胎。青衫一领休看易,三载闻经佛座来。(徐太史诗)

  李昭嘏应试秋闱,主司昼寝,忽寤,见一卷在枕前,阅之平平,令吏置架上。复寝,睨视有硕鼠衔其卷,复呈枕前,如是者三。勉录取之。李榜后来谒主司,问其故,李曰:“先人阴德不可知,但三世不养猫耳。”主司曰:“此鼠报德也。”李来春联捷。(《闻奇录》)

  家家猫喜食鱼肥,世庇茅庐报棘闱。不俟帘官三度荐,点头卷已拔朱衣。(徐太史诗)

  关中商人得能言鹦鹉于陇山,爱而厚食之。因事下狱,归时叹恨不已。鹦鹉曰:“郎在囹圄未逾旬,懊恼如是,我闭笼累年奈何?”商感而放之。后商同伴有过陇山者,鹦鹉必于林间曰:“郎无恙否?幸寄声,幸寄声。”(《物犹如此》)

  徐太史曰:“自起开笼放白鹇”,此商可嗣响雍陶矣。

  片言打动主人心,可悟人心感易深!借问郎今无恙否,多情谁似陇山禽?(徐太史诗)

  【注释】雍陶:雍陶为唐代诗人,曾作《和孙明府怀旧山》诗,诗曰“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江南诸生某,夜梦环介胄者,长跪请曰:“诘朝(jié zhāo,即平明、清晨)有难,在公某友家,幸垂怜往救。”生惊寤。亟起造友家,见一奴携竹篮入,问何物,曰:“市得鱼,充早膳耳。”前视,则活鲤也。向友白其故,放之江中。逾年渡扬子江,陡遇狂飙,飘船至山下,石伤船底,瞬息将沉。众呼号莫措,咸谓无生理矣。顷随风鼓浪而前,若有物负而行者,水盈舟行益疾,竟达于岸。回望之,见一巨鲤摇尾而逝。(《物犹如此》)

  徐太史曰:不入梦友家,而转求往救,此友必非仁心为质者。然述梦即放江中,还是善根路上人。

  李景文常就渔人货其所获,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火炼丹砂,积热成疾,疽发于背,药莫能疗。昏寐中似有群鱼濡沫其毒,清凉快人,遂获瘥。(《物犹如此》)

  同在清凉世界行,临渊底事杀心萌。求仙不少丹朱误,那识长生即放生。(徐太史诗)

  镇江邵彪久未第,梦至一所,见大釜煮蛤蜊,皆作人声,呼彪姓名曰:“汝之不第,以此故也。”彪遂念“南无阿弥陀佛”,蛤蜊皆变成黄雀飞去。彪醒,痛戒,广劝世人,后乃及第,官至安抚。(《感应篇注》)

  华梧栖曰:见人杀生,有钱买放,无钱念佛,是亦救生之一法也。

  徐太史曰:“雀入大水为蛤”,是飞而潜矣。此则蛤化为雀,是潜而飞矣。阴阳变化不可思议,类如此,但不知釜蛤何以能言,且能知人祸福也。

  幻中复幻幻中真,戒杀分明示鬼神。会得蛤蜊言外意,升沉何必问严遵。(徐太史诗)

  【注释】(1)“雀入大水为蛤”:中国古代历法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个节气有三候。其中寒露第一候“鸿雁来宾”,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第三候“菊有黄华”。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传说中黄雀于深秋潜入大水(大水指的是海),而蛤的条纹色泽又与黄雀近似,在深秋天寒时节,蛤类会大量繁殖,故以为是雀鸟所化。

  (2)严遵:字君平,西汉蜀郡人。严遵好老庄思想,隐居不仕,在成都以卜筮为生。

  长洲韩侍郎世能世居陆墓,甚贫。祖永椿喜放生,乏钱,每早起必持帚扫两岸螺蛳,尽放入水中。有时忍飢扫逾数里。如此者四十余年不倦。隆庆丁卯,侍郎赴乡试,梦金甲神告曰:“汝祖父放生功大,从此累代贵显。当先令汝入翰林,享一品荣。”后仕至少宗伯(礼部侍郎别称‘少宗伯’),奉使朝鲜,赐一品服。曾孙治万历丙午举人,沐崇祯壬午举人,六世孙菼(tǎn)康熙癸丑会元、状元。(《夺命录后编》)

  【注释】(1)韩世能: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存良,号敬堂。隆庆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参与编修世宗、穆宗实录。充经筵日讲官,累官礼部左侍郎。以疾归。曾使朝鲜,不受馈赠。著有《云东拾草》。

  (2)韩菼(1637年-1704年):字符少,别号慕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天乡试时,尚书徐乾学取之遗卷中。康熙十一年八月,韩菼考中顺天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康熙十二年二月,韩菼参加礼部会试,夺得第一名会元。同年,考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修《考经衍义》百卷,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讲、侍读,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南康狄相圃太守,署中桂花厅酒次(饮宴),述:阁学(内阁学士别称‘阁学’)汪巽泉先生,主讲豫章书院时,予造访焉,偶谈及果报,先生曰:“善恶报应,揆诸见闻,灼然可信。”因言登第后,一日假寐书斋,梦二童子明矑玉貌,各手擎红纱灯一盏至,曰:“府君请见。”予问府君为谁,不答。导之前往,不觉随往,至一潭侧,纵横不知几百亩也。幽深静绿,寒气袭肌。二童履水上如步康衢,予错愕,接踵,暗黑中恍惚殿宇曲折,历数重阶陛。二童置灯两旁,瞥见甲士森立,王者冕旒危坐,须眉苍古。予前揖之,王曰:“汝汪某乎?”曰:“然。”曰:“汝曾戕生命数万,知之乎?”予曰:“夙世公案惘惘未悉,现世恶业,自信无戕生灵之事。”王曰:“非前身事也,盍思之。”思之久不得,曰:“辱承明问,愚实未解。”王又曰:“且细思之,当自悟。”思之又久,乃曰:“忆总角时,馆师外出,会偕诸友嬉戏,捉获青蝇无算。去其翼,聚于高垤(dié)围之,引蝼蚁辏至,亦无算。乃以火著硝黄,突冲其围。蝇蚁灰飞,一时灭没,互为折手笑乐,得毋是乎?”王曰:“是也,知罪未?”予曰:“童子何知?希格外原宥。”王曰:“既知忏悔,急宜努力。当日同害物命诸童福命较薄,俱罹冥诛。汝本胪唱第一人,因此降为一甲二名。仕途得意中,时有拂意事,近交命运五年中少亨衢,行且入佳境矣,勉之。”忽惊悟。先生饶川乐平人,嘉庆丙辰榜眼,今官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大宗伯’),白舫谨识。(《一心普度合编》)

  姚端恪公《戒杀箴》(公讳文然,字若侯,江南桐城人。癸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顺治甲午撰《感应篇颂言》一篇。):“百物之命,一人之舌。命不再生,舌惟暂悦。盘内添馐,厨中积血。共孽心伤,独孽冤结。愿我同人,生灵爱惜。”

  施愚山先生放鱼子法:凡鱼子切勿损坏,勿经盐水,用干松细泥拌裹,晒干收藏。自秋冬及春,积至四月望后,放于河滩水草中,无不全活。若当四五月间鱼子生育之时,或不得已而用鱼,可将子轻轻取出,随用干泥拌放,使常为日光所照,不半月即生,屡试屡验。

  【注释】施愚山先生:施闰章(1619—1683年),字尚白,号愚山,安微宣城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举为博学鸿儒。是清初著名诗人,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

  张文贞公《放生辩》(公讳玉书,江南丹徒人):三教圣人功用虽不同,其仁慈爱物,仰体上帝好生之心,则一也。陋儒浅见,乃目之为佛老,岂佛老好生而吾儒尚杀乎?白乐天有放生议,真西山有不杀诫,颜鲁公随所守郡县,即立放生池,共八十一所,咸乞御示以垂不朽。苏东坡晚年极喜放生念佛,其在杭州奏修西湖以续放生池。数公节义、文章炳标千古,使稍有可缓,数公其肯为乎?“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帝好生非无谓也。凡物之将死,其哀号痛苦,亦自有声有泪,但我辈肉眼凡胎,耳不能闻,目不能见尔,何以故?盖惟天耳圣人,然后能听于无声;亦惟天眼圣人,然后能视于无形。故备烛此哀号痛苦,不啻倒悬之在躬,而速望人之一救也。于此而能救护之,真是天地欢喜,神明乐幸,岂但所放之生灵感恩思德已哉?陶石篑曰:“一虎当邑立,万民骇散走。万人惧虎心,物命谁当救?勿谓彼肉肥,可疗我身瘦。彼此云露命,但当相悯佑。”痛哉斯言也。彼佛氏因果之说,阴阳报应之理,犹属后焉者乎。

  【注释】(1)张文贞公:张玉书(1642~1711年),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2)真西山: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景希、希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参知政事,对政务励精图治,是南宋著名的朱子学者,政治家、理学家,被称为“小朱子”。 

  (3)颜鲁公:即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颜真卿《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记:乾元二年(759年)冬月,颜真卿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上,肃宗命左骁卫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诏,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兴道县,终于升州江甯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

  (4)陶石篑: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晚号歇庵居士,会稽陶堰(今属绍兴)人。 

  林少穆先生跋屠太守书后:信哉,天人感应之理固昭然不爽也。余友钱塘屠潜园太守,于辛巳秋得危疾,医者误投药,几殆。自誓以济人利物为忏悔地,他事一不系怀。一夕,观自在菩萨,感应入梦,谓:“太守夙世为楚中某官,遇事公而刻,殊伤仁厚,虽无私亦减禄位,又多戕物命,宜得短命报。幸病中誓愿坚固,念念以利济为怀,无毫发怨尤,冥中以他福折除,当可益算。阴律惟救生可延生且加禄,当益勉之。”寤后,遂举家戒杀,广放生命。是冬即叠拜袁州、九江之命,即蒙起用,不次殊遇。明年春,病亦顿愈。太守念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欲人人咸获戒杀放生福报,而又虑人人之不尽征信也,故为《好生录书后》一篇,第畅明吾儒不杀之理,而于感梦一事未尝及之,其于立言之体固当,而于觉世之意,或有未尽。余故复为详述之,使人知感应之故非荒诞无据也。近时风俗奢靡,无故饮食酬酢,刀几必赤。惟归安张兰渚中丞(明清时巡抚的别称)独守此戒。前抚吴日,尝为《戒杀文注释》,以劝吏民。有议之者曰:“大臣行政以己饥己溺为量,煦煦之仁,似非急务。”闻者疑之,独太守折之曰:“惟仁民者乃能爱物,未有爱物而不仁民者。吾方以中丞为师法,何疑为?”盖太守之笃信,已非今日始矣。余又闻太守之先德封公,中年始得子,即立愿戒杀放生,冀其子以文学科名显。太守果以翰林起家,今太守复于症中感梦大士,盖福德种子有自来矣。愿览其文者,人人勉行之,则仁爱风行,太和翔洽,于世道即有裨益,而文学科名之报,与延生起疾,亦正有如响斯应者在也。道光壬午年夏六月,侯官林则徐跋。

  【注释】(1)林少穆:即林则徐(1785-1850),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2)张兰渚:张师诚(?-1826),字兰渚,浙江归安人,清朝大臣。少登科第,历任封疆。巡抚江苏,见杀业甚伙,屡出示劝戒,遇放生河,严禁捕鱼,署中不宴客,不杀生,长斋奉佛,栖心净土。择前贤净土论说,辑《径中径又径》一书,普劝念佛。六旬余,乞假归里,静居斗室,一意西驰。临终,诵弥陀经毕,才举佛号五声,寂然而逝。

  (3)己饥己溺:出自《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遂安洪子泉先生题《立愿生生册》曰:放生方可延生,无力放生,先戒杀,立愿自能如愿,有心立愿即回天。

  【今人附录:戒杀放生诗歌】

  (一)劝人戒杀诗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天救你;众生原同一种性,只是业缘别形体。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会将刀割自身。

  生离死别常恻恻,临行频频复回首;从今此去不再还,心念念儿儿知否?

  一声长叹老牛哀,跪向屠门乞命来;白刃临头魂欲断,纷纷泪落口难开。

  耕田辛苦几经年,颈破皮穿未敢眠;老命自知无足惜,前功还望主人怜。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二)愿云禅师戒杀诗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三)寒山大师戒杀诗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吃,莲花生沸汤。

  (四)白居易戒杀诗

  其一: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其二:世间水陆与虚空,总属皇天怀抱中。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惊冲。

  (五)黄庭坚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形殊性不殊。原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甘肥作己须。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六)戒杀醒世歌(近代慧道人)

  世人生儿如掌珍,心心常恐儿难育。不幸少时疾病亡,声声哭出亲儿肉。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多护儿牛舔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身常鞠。

  物杀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儿不怨毒?世人夫妇愿齐眉,绸缎无限情交笃。

  有时恩爱不到头,最苦行单与影独。鸟有雌雄迭相呼,兽分牝牡群相逐。

  双鱼比目必同游,孤雁分离不独守。人贪滋味美喉咙,何可拆开他眷属。

  畜生苦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试把他身比自身,何待纷纷判直曲。

  (七)莲公凈语

  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八)苏轼戒杀诗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九)陆游戒杀诗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十)苏轼薄饮食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萝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十一)劝食素(宋慈受怀深法师)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十二)放生诗(清寿光禅师)

  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

  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十三)劝放生戒杀(民国泰县顾子香)

  杀业多时孽亦多,劝君何忍伤天和。须知果报无差错,人死为羊苦若何。

  (十四)放生诗(唐陆甫里)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十五)大智度论

  诸余罪中,杀罪最重。

  (十六)弥勒菩萨偈

  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十七)劝人信因果素食戒杀放生歌

  辱骂相侵报不忘,况于食肉剖心肠。何如与物同安乐,白饭青蔬大吉祥。

  算来牛犬最堪怜,夜雨晨霜不计年。费尽一生辛苦力,残驱无要受熬煎。

  好种良因广福田,半生愦愦悔从前。而今喜获青云路,戒杀放生总在先。

  命债须偿理应该,冤冤相报几时开。决心戒杀皈依佛,利己利人免劫哀。

  持斋念佛具悲心,感召天和百福临。普愿同胞倡素食,升平有象颂而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戒杀)(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戒杀)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吕碧城与戒杀护生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戒杀四十八问(周思仁) 

 宽运法师:戒杀与放生 

 传喜法师:慈悲戒杀是修行之基础 

 传喜法师:呼唤良知慈心戒杀 

 传喜法师:戒杀吃素功德大 

 曾经在度母面前发愿吃斋戒杀,但是因为家庭环境不 

 传喜法师:反省忏悔 戒杀茹素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帮助众生戒杀吃素,净化世界,远离瘟疫传染病 

 印光法师: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