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39:不彰人短


   日期:2017/1/27 14: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不彰人短。

  【原文】

  黔字分明死不磨,往来指摘笑声多。

  感君掩土埋枯骨,从此安然伴薜萝。

  注:“短”,缺处也。或其人才有未能,或其人偶然失足,茍或彰之,则彼之身名从此败矣。盖彰人之短有两等,有存心刻薄,于广众中迎机凑巧,一言中之,令人无地自容者;亦有谈到高兴,不知不觉顺口道出者。招尤贾祸,得罪神明,可不戒哉!

  案:京江段克遇生平恶闻人过,闺阃之事尤禁口不谈。一日,过黄坑,于路见一髑髅(dulou,死人头骨),隐隐有“窃贼”二字,盖黔(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犯也。至晚宿寓中,梦一少年以衣蒙首曰:“我在世不肖,致遭官刑。今朽骨暴露,黔字犹存,见者不生怜悯,反加非笑,我羞愧之甚。知君忠厚,特来相求,倘蒙掩以抔土,我必有以报君矣!”段醒,忆其言,次早偕仆仍至黄坑,寻前骨埋之。越数日,复梦少年来曰:“感君掩我之丑,君明日过溪,其中有三溺死鬼,往往害人。吾当悉力救援,保君稳渡也。”次日渡溪,旋风大起。隐隐闻争斗声,舟抵岸无恙。事毕回家,欲赴田看收获,家人曰:“近出一虎,咥人多矣。”惧不敢往。夜又梦前少年曰:“虎食人必须伥鬼指引,君可预挖一坑,明日二更时,我与伥引此畜入阱,可歼也。”段如其言,率家仆持械伺之。至二更,果见有二人隐隐前行,虎后随,至坑边,二人用手指坑,虎即跌入。众械齐下,从此害除。段与相邻述其事,皆感其德。敛赀为之立庙,塑冠带像,题曰“灵显大王祠”。像成之日,合村之人皆见伞旗鼓吹前导,有一少年乘轩进庙,如新官到任。自是春秋祭享不绝,祈祷辄应。此可见黔鬼能报德除害,即便成神,人奈何不自振乎?

  附:麻城刘仲辅家贫,自少仁恕。与夫人董氏初婚之夕,有偷儿入室,公惊起视之,乃所识者。因曰:“想汝以贫故至此。”即检夫人首饰几件与之,嘱曰:“汝速改行为善,我必不言。”后夫人常问为谁,公曰:“已许不言矣。”公享寿八十有九,吉庆之事,岁岁不绝。子孙俱发科甲,登显秩,封诰(帝王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诰命)盈庭。及公殁,有一族子触棺痛哭,其人颇有善行,疑即昔之偷儿。(《人鉴》)

  桐城何文瑞做礼部侍郎时,偶寓古道庵内。一日赴酌,张灯步归。遇醉汉直撞而来,口中骂詈,且吟曰:“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踢其灯笼而去。公约其仆从,不许呼喝。明早其父携子跪门持杖请罪,公曰:“我昨未出庵门。”竟不问。后拜相。

  彰人短处坏人名,口孽由来报不轻。甚羡二公存厚道,怜贫忍辱两分明。

  【注释】“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唐代的刺史韦丹和诗僧灵澈交谊很深。灵澈和尚在庐山时,作了七首咏赞庐山的诗寄给任洪州剌史的韦丹,韦丹读了,心仪神往,写了首《思归寄东林澈上人》诗:“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休归计,五老峰前必共闻。”诗意谓官事繁冗,没有闲暇的时候,人生找不到最后的归宿,像云一样没有根蒂,漂泊西东。自己被灵澈的诗所唤醒,决意像西汉张衡(字平子)一样,写篇《归田赋》,毅然从官场抽身,在庐山五老峰前与灵澈作方外之游,以尽山林之趣。灵澈见诗后,酬答一首:“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前两句说自己悠闲自得,后两句说韦丹的言行不一。由于它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这善意的嘲讽成了后世讥刺不能忘情于世俗,却偏要搔首弄姿,故意摆出一副方外高人的架式的那类人的绝妙禅语。据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宋孝宗朝尚书鹿何年四十余归隐筑堂,匾曰“见一”,即是取灵澈诗意。由此可见“见一”是多么的不易。即使是甚得逍遥之趣的苏轼,其《临江仙》也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之慨,更遑论“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的芸芸众生了。

  【译文】

  注:“短”,是指人的缺点。或者此人才能有欠缺,或者偶然做错了事,如果把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就使别人从此身败名裂。揭露人之短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人心术不正,刻薄阴险,在大庭广众中找机会,把人的短处一口气宣扬出来,令人无地自容;第二种是有人在谈话聊天到兴头上,不知不觉随口说出来。这两种情况都招人怨恨,甚至引来祸事,得罪神明,能不严加禁绝吗?

  案:京江段克遇生平厌恶议论或听人讲说人的过失,妇女闺房之事更是闭口不谈。一天从黄坑路过,路边见到一具死人头骨,隐隐现出有“窃贼”两个字,原来是脸上被刻字的罪犯的尸骨。到晚上,住在旅店里,梦见一个少年用衣服蒙着头说:“我在世的时候做了坏事,遭受官府刑罚。现在尸骨暴露在外,刻的字还在,见到的人不但不生怜悯,反而讥笑。我羞愧之极,知道先生是忠厚长者,特来相求,如果您能够把我的骨头用土掩埋,我一定会报答您的。”段公醒后,回忆梦中的话,第二天早晨带着仆人又到黄坑,寻找尸骨埋葬。过了几天,又梦见少年来说:“感谢先生为我遮丑,您明天过溪水,水中有三个溺死鬼,经常害人。我会尽全力救援,保证您平稳渡过。”第二天要渡过溪水,果然起了很大的旋风,隐隐约约听到有争斗的声音,船平稳到岸。事情办完后,回到家,想到明天查看庄稼的长势如何,家人对他说:“最近出现一只老虎,吃了不少人。”段公很害怕,不敢前往。夜里又梦见前面那位少年说:“虎吃人必须有伥鬼指引,您可预先挖好一个坑,明天二更时,我和伥鬼把这个畜生引入陷阱,就可以把虎除掉。”段公按他的话去做,率领家仆拿着武器埋伏等候。到了二更天,果然隐约看见有两个人在前面带路,老虎在后边跟着,走到坑边,那两个人用手指坑,老虎就掉下去了。大家伙一齐下手,把老虎打死了,为民除了一害。段公将此事讲给乡邻们听,大家都感激少年的恩德。捐钱为少年立庙,塑了一座冠带像,题为“灵显大王祠”,塑像完成那一天,全村人都看见伞盖彩旗,鼓乐喧天的仪仗,有一位少年乘车进入庙中,如同新官上任的气派。从此以后,每年春秋季节举行祭祀,祈祷有求必应。由此可见,罪鬼如果能报答人的恩德,为民除害,就能成神,人爲什麽不振奋精神,努力积累善功呢?

  附:麻城的刘仲辅,家贫,从小为人仁慈宽容。和夫人董氏新婚之夜,有一个小偷,进了他的房间,刘公惊起,一看,原来是认识的人,就对小偷说:“我想你是因为穷才做这种事的吧。”就选了几件夫人的首饰给了他,又叮嘱说:“你要是能改过向善,我一定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后来夫人常常问起这个小偷到底是谁,刘公说:“我已经答应他不说了。”刘公后来享八十九岁高寿,吉庆的喜事,年年不断。子孙都进士及第,官高位显,家中受朝廷封典很多。等刘公去世后,本家族一个人前来吊孝时,伏在刘公棺木上痛哭,此人很有善行名声,怀疑就是原来那个小偷。

  桐城的何文瑞在做礼部侍郎的时候,一次住在古道庵中。一天去赴宴,打着灯笼步行回来。碰到一个醉汉直冲过来,嘴里骂骂咧咧,还吟一句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踢坏了他的灯笼而去。何公和仆从们约好,都不准呵斥醉汉。第二天早晨,醉汉的父亲带着儿子过来,跪在门前,手执棍棒,请何公治罪。何公说:“我昨天没出庵门。”不予计较,也不问醉汉是谁。何公后来升任宰相。

  有诗云:“彰人短处坏人名,口孽由来报不轻。甚羡二公存厚道,怜贫忍辱两分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口业)(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口业)  

 仁清法师:口业如何来净除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五章 善护口业 

 传喜法师:善护口业 出言利他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容易​犯口业的人,命运不好 

 慎护口业非常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口业如山,最为可怕,一句恶语导致作狗五百世 

 守护口业,管住嘴巴,学会做好口德的21戒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管不住嘴巴,容易犯口业之人,命运就坎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