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46:与人不追悔


   日期:2017/1/28 17: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与人不追悔。

  【原文】

  周恤饥寒出本心,道途不肯没多金。

  一朝行满飞升去,留得高名百代钦。

  注:推解之念,人皆有之,但初念未尝不善,病在转念之易其初心耳。故一念恻隐,慨然与人,复一念系恋,而悔失我有,究竟是吝根难断,义利不明,为德不终,贪萌日炽。推此追悔之心,非惟不能与人,将来必且夺人矣。

  案:袁崇豫家无储蓄,而性好施济。时值岁底,只有米五斗,有贫友告贷,慨然以三斗与之。元旦食薄粥,妻孥苦饥,皆出怨言,袁曰:“既已与人,追悔何益?尔辈苦元旦食粥,视并无粥食者何如?”又冬月,见赤体者解絮袄与之,归家有寒栗之色,妻询得其故,笑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谓孝也。君冻自己之身而恤他人之寒,未免不权轻重,吾有小袄,可速易回。”袁曰:“以小易大,不如勿与,吾身体虽冻而心自乐,卿勿虑也。”乃取小袄着之。一日登厕,见壁上挂布袋,内存白物六大封,约三百金,叹曰:“财与命连,此时失者不知作何景况。”坐于路旁,等至天晚,并无失银之人,携归藏匣中,家人面前亦不言及。次日,复往守候,不觉身体困倦,昏然欲睡。见有神人告曰:“失银之人前世悭吝异常,一文不舍。今生为宦仆,背主私行,奉命采办,浮开银三百两以图入己,天恶其贪,故使之中途失脱。彼以不义得之,以忙中失之,乃系天意。彼已不来,不用久等也。”袁醒,自思虽承神语,然不义之财终不可用。时值年荒,斗米三钱,乃买米百担,于四城门施粥,数日而尽,家下虽极饥馁,并不沾惠。后年逾百龄,鬓眉不改,强捷如少时。遇异人,授以金丹大道,飞升而去。

  附:唐郭元振读书太学。家僮赍钱四十万至,会有缞服者叩门求助葬,元振悉与之,不复问姓名。后官至中书门下,封代国公。

  宋眉山苏公仲杲遇荒岁,卖田以赈其邻。及冬年丰,人偿之,辞不受,祖业渐衰,虽饥寒而心不悔。生子洵、孙轼、辙,俱贵显,文章节义,世称不朽。

  扬州兴化韩乐吾,家素贫,又遇岁饥,典押俱尽。一日止余米二升五合,有同社友绝粮,欲半赠之,妻曰:“如明日何?”乐吾曰:“吾等明日方死,彼却是今日死。”遂分济之。是夜梦神谓曰:“汝济人心切,上帝鉴之矣,当赐汝金一页。”明日锄地,果得之。

  翟嗣兴好行阴德。有一贫人,值大雪饿不能起,公怜之,携钱二十缗投窗隙而去。岁歉,有贫人来籴米,受其钱五千,佯忘曰:“汝钱十千耶?”倍与之。凡肩挑背负诸人,必多偿其值,曰:“彼胼手胝足以求利,忍与之较乎?”享年八十,无疾而终,子孙累世荣显。

  【译文】

  注: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起初心怀善意,问题在于思来想去,患得患失之后就难免一改初衷。到底还是吝啬钱财,难以决断,财迷心窍,不明白义和利,做好事不能有始有终,贪婪的念头一天比一天炽热。推断这种追悔之心,不但不能施与人,将来必定要夺取人的财物。

  案:袁崇豫家中无积蓄,但生性好尚施舍济贫。年终时,家中只有五斗米,有位穷朋友借粮,袁公当即送给穷朋友三斗米,自家仅留二斗米度日。元旦家家饭菜丰盛,袁公家粗茶淡饭,老婆孩子吃不饱肚子,埋怨袁公借粮与人。袁公说:“米已给人,后悔有什么用?你们只知道元旦饭菜不如人,可是还有不如我们的人家,又该如何”

  又是一个冬天,袁公见一无衣穿者挨冻,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挨冻者,回到家中,自己因冷致病。妻子询问之后,笑着说:“身体是父母给的,保护身体就是孝敬父母。你脱衣救人而自家挨冻,未免不知轻重,家里有件小袄,快去把那件大袄换回来。”袁公告诉妻子:“拿小袄换回大袄,还不如当时就不送人大袄,我虽挨冻而心中快乐。”

  袁公身穿那件小袄上厕所,见厕所墙壁上挂着个布袋,内有白银三百两。袁公见钱叹息说:“三百两银子就是丢钱人的命,这时候还不知人家急成啥样子。”于是,袁公坐等来人,天晚不见失主,回到家中,藏好银子,不告知家人。第二天又去等候失主,身体困倦,昏昏欲睡,见神人告知:“丢失银子的人前世非常吝啬,一文钱也不肯施舍,今生作了官家仆人,奉主子命采办货物,谎报帐目,贪污了主人三百两银子。上天厌恶其贪心,使他忙中丢失这不义之财,此乃天意,袁公不用久等了。”袁公醒来后,自思神语,仍然觉得这不义之财不可用。时逢灾年,斗米三钱,就用这银子买了百石米,在四座城门口舍饭,直到百石米舍完,自家饥饿,也不沾一粒。

  后来,袁公活到百岁,头发不白,身体强壮如少年时。碰到神仙,授给金丹道术,飞上高天成了神仙。

  附:唐朝郭元振在京城太学读书,家僮从家乡带来四十万钱以供学资。正逢上穿孝服的人上门求钱助葬,元振将四十万钱全给了孝子,也不问孝子姓名。后官至宰相,爵封代国公,青史留名。

  宋朝眉山人苏仲杲,灾年卖田赈济乡邻,丰收后灾民偿还所借,苏公辞不接受,因而祖宗家业衰败,虽饥寒交迫也不后悔平生所为。生下儿子苏洵,有了孙子苏轼、苏辙,皆功成名就,文章气节,誉满天下,号称“三苏”。

  扬州兴化人韩乐吾,家贫,遇到灾年,家产典押完了。一天,只剩下二升米,这时,一位朋友绝粮,韩公分出一半赠给朋友。妻子怨道:“明天我们吃什么?”公说:“明天没粮我们才会明日饿死,朋友今日断粮却活不到明天。”当晚梦见神仙说:“你救济穷困之心迫切,上帝知道你的行为,特赏赐黄金一穴。”第二天韩乐吾锄田,果然得到梦中黄金。

  翟嗣兴好行阴德。有一个穷人,因饥寒而倒在雪地里,翟公怜悯此人,拿出二十缗钱,从窗缝间投给雪中穷人。灾年,有贫穷人来买米,贫人付钱五千,翟公假装忘记,说:“你给我的钱是十千。”于是收钱五千卖出十千的粮食。凡是他所雇用的工人,就多发给工钱。翟嗣兴后来活到八十岁,没有病痛而终,家中子孙荣华富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积德)(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积德)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心定法师: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二章 修行积德 

 传喜法师:积德修福子孙贤 

 传喜法师:惜福积德荫子孙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不会说别人过失,这叫积德 

 积德延寿之天机:人的寿命是加加减减的! 

 戒色成功的基础在于积德行善,孝顺父母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大安法师:想当官主要靠多积德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