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周易》:做人,不要瞧不起任何人


   日期:2017/4/10 1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谦德”对人,有好结局

  “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谦,敬也”,谦就是尊敬别人,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一种谦和的心态。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皆吉的卦,在这一卦象下,干什么事情都是大吉大利,不会出现什么过错。

  谦卦的卦象是山在地下,山作为高大之物反而处在地的下面,以此来象征“谦”的德行;山藏在地下,不露山不显水,表现低调,可以说是谦逊。

  谦卦的卦辞是“谦:亨,君子有终”,意思是有了“谦”的德行,十分吉利,君子能够有终,善始善终,有个好的结局。

  君子应该做到的德行是谦逊、达理,如果一生以谦德对人,就能够使自己越谦虚反而越受人尊重,越韬晦反而德行越光显,这就是君子有终,也就是善始善终,有个好的结局。而小人则是有欲望就要满足,有德行就要张扬,所以不能有终。

  古往今来,大德之人,必有谦德,因为谦卑,所以平易近人;因为谦和,所以受人爱戴;因为谦让,所以有好人缘。人心系于人缘,得人心者,如鱼得水。

  以谦德对人,就是尊重人,善待别人,而不要瞧不起任何人。

  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实,人和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

  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是豆腐渣,那是一种暴发户心态。

  有暴发户心态的人,稍有些成就,外界稍有些吹捧,便飘飘然把握不住自己了,他们的眼光和胸襟,都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你过你的日子,别人过别人的生活。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以为的“弱势”,人家其实并不弱。“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有意无意地凌驾于人,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胸襟。

  以谦德对人,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做自己该做的事。善待别人的同时,也是善待自己。

  以“谦道”做人,有大格局

  古人认为,整个道家的思想体系都是从谦卦中来的。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就是“谦道”,谦卑于下,如水流谷底,水流即善流。雄鹰低飞,并非志向不够高远,而是为了把沿途风景看得更为真切、更为明白、更为客观。

  以谦道做人,不要目中无人,那么人生会有大格局。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不要瞧不起身边的小人物,小人物也能给你很大的助益,正如寓言故事讲的,狮子瞧不起老鼠,但是当狮子被猎人用绳子捆住时,是老鼠咬断绳子,救了狮子一命。

  《水浒传》里的宋江很会做人,不管是普通衙役,还是大街上做小本生意的,他都乐意帮助,所以他怒杀阎婆惜,犯事后能得以逃脱。

  天道循环,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突然的某一天,或许会以惊艳的姿态出现。

  香港商界名人、女作家梁凤仪说:“记得小时候母亲调教我:‘千万别瞧不起人,世事难以预料。等下人家出了头,无端自取其辱,成了小丑,犯不着。’”

  凡事留有余地,生活中我们切忌瞧不起谁,也没有什么理由去瞧不起谁,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命运会在哪一天把我们推向哪里,上天戏谑我们时,可能会将我们送到那个曾经被自己蔑视甚至是羞辱过的人身边,那时我们一定会沮丧地想:何必当初!

  活着,以谦道做人,才能长久,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花,姹紫嫣红,却只是昙花一现;树,朴素寻常,却可以百岁长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谦虚       道德)(五明学佛网:谦虚       道德)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如瑞法师:培养道德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潘宗光教授:佛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软实力” 

 董群教授:完人的追求——佛教道德漫谈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七章 理性与道德之归一 悲智不二论 

 其它法师:佛教的道德观 

 能弘法师:谦虚与赞叹 

 仁焕法师:佛法大意、伦常道德与和谐社会 

 仁焕法师:道德是生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