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2


   日期:2018/3/26 13: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西归直指卷二

  疑问指南

  [说明]《华严经》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不是从信而入的。人如果没有信,便如焦芽败种,无药可救了。何况念佛往生,是尤为难信的法呢?往昔禅宗长老,以及博学大儒,都有阐扬净业,设问解答的文字,如天台智者大师的《十疑论》,天如老人的《净土或问》,王侍郎的《决疑集》,袁中郎的《西方合论》。其他还有相关的文集,目不睱接,无非是要人坚固信根,同归安养国罢了。这里特意统汇群编,提取主要的,也算是管窥了,补那些没有说过的,总名叫做《疑问指南》。哪里敢说是锦绣文章呢,就算是酿花作蜜吧。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把大悲作为事业。如果要救度众生,只应当愿意生到三界,在五浊恶世三途恶道中,救苦众生,为什么求生净土,专为自利,舍离众生,这样不是缺乏大慈悲,障碍菩提道吗?

  [答]菩萨有二种:一、长久修行的菩萨,已曾亲近过诸佛,证得无生法忍的;二、初发心菩萨,未曾亲近过诸佛,没有得无生法忍的。长久修行的菩萨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所以能做天做仙,做帝做王,做鬼做畜,出入生死,广度众生。如果是初修行的人,力量浅薄,虽然发菩提的心,还是处在凡夫地位,自己的病都不能救,怎么能救他人?所以《大智度论》说:“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浊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烦恼业障极重的凡夫,要在世间救众生,是没道理的)为什么?五浊恶世中,歌舞色情钱财私利,时刻纠缠;烦恼怨家,重重密布。稍有失足,就成了堕落。纵然能生在人中,难逢有佛的世道;纵然有佛出世,难生相信向往的心。幸而相信向往佛教,修行出家,来世转生如果遇到大富大贵,未免觉迷世间,广造众恶。从此失去人身,什么时候再能解脱?所以有智慧的人,将要度众生,先求见到佛,果然能一心不乱,念佛往生,就已成为金刚不坏的身了,然后可以实行随类度众生的愿。譬如救溺水的人,须要自己乘船筏,才能引人出水,如果只是跳到井里救人,没有不一起淹死的。不是缺乏慈悲啊,正是善用那慈悲啊。

  第二疑

  [问]诸法的体性是空,本来是无生,平等寂灭,却为什么舍娑婆求极乐,要生西方净土?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要求净土,应当先净心。为什么不求净心,而求净土?

  [答]要生西方净土的,认为是舍娑婆而求极乐,那不要生西方净土的,难道不是舍极乐而求娑婆吗?如果说两边都没有求,是执着断见了(断见:认为人死后身心断灭,这是一种邪见),如果说两边没有舍,是执着常见了(常见:认为身心能够常住不灭,这也是一种邪见)。《维摩经》说:“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所以虽然求往生,不妨碍无生的道理。至于“心净佛土净”的说法,有理有事。如果论理,怎么见得求往生净土的心必定不净,而不求往生净土的心反倒是净呢?如果论事,与其净这个心常住在五浊恶世,何不如净这个心去住在极乐莲邦呢?何况住在五浊恶世的求净却不净,在莲邦的不求净却自然净呢?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土,功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不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却要偏求一佛净土呢?

  [答]诸佛净土,固然都是平等。但众生的根性愚钝,混乱的太多。如果不专心一处,三昧就很难成就。所以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一相三昧。《随愿往生经》说:“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易得往生。”(普广问,十方都有净土,世尊为什么偏赞西方弥陀净土,并要专一往生?佛说,阎浮提从生,心太混乱,所以偏赞西方净土,是为了使众生专心一个境相,这样容易往生)《严华经》说:“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一切佛身,就是一佛身,比如清净圆满的月亮,可以普现一切水一样)所以知道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往生一净土,与生一切净土没有不同啊。

  第四疑

  [问]十方佛土,无量无边,随念一佛,都能往生,为什么偏要念阿弥陀佛?

  [答]有三个因缘:一因为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有缘。因为无量劫前,发四十八种誓愿,都是要接引念佛众生。如今娑婆世界的人,信口念佛,必称阿弥陀。将来众生福薄,法要灭时,其它经都灭了,独有《阿弥陀佛经》,延迟百年,不是明证吗?二因为本师释迦如来指示。三藏十二部经,佛说的很广,独有持名一法,不念他佛,只念阿弥陀佛。如果不是至切至要,何必再四谆谆嘱咐?三因为十方诸佛,都作证明。因为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所以世尊每次说阿弥陀佛,就有十方如来,共作证明,因此看出不可不信。那么要修净业的,怎么能不专念弥陀呢?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没有断,丝毫福德未修,但如西方净土,已是超出三界,超过天帝天仙百千万亿恒河沙那么多倍。凡夫念佛,怎么能够往生到极乐国?

  [答]这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不是凭自己的力量啊。譬如跛脚人行路,一天不能走几里,如果是乘转轮王的象宝,一天能游遍四大天下。又如贫寒人士,要亲近帝王,倘若从州县考试开始,指望通过科举功名,达到高官显赫,却是难而靠不住。如果能投胎成为王子,不过是十个月的时间,便与帝王同为一家。往生的人专靠佛力,也是如此啊。修行人如果不求生净土,仅仅是在浊恶世界修持,那么在苦海中头出头没,不知经过多少年劫,还不能成一罗汉,何况要达到菩萨地位!如果修净土法门,只要精进修持,一心不乱,现世便可以往生,最终从西方净土修行,永不退堕,直到成佛,是最捷径的。譬如竹管中的虫子,要向上出去,必须要咬穿无数竹节,实在是很苦。如果明白从旁边就可以咬穿,那横出很容易。所以修净业的,叫做横出三界,何必怀疑凡夫不能往生啊?

  第六疑

  [问]在九品中(西方极乐世界众生中的九处品位,即上、中、下三等,三等中又分上、中、下三品,一共九品),下三品,多是恶人,只因为临终念佛,所以往生。万一生到极乐国,仍有邪见三毒,怎么办?

  [答]只愁不往生,不愁往生后又作恶。其中大概有五个因缘:一是因为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加持;二是因为有愿都如意,没有什么贪求;三是因为宝树花鸟,都宣说妙法;四是因为纯把菩萨作为良友,恶缘永断;五是因为寿命长远,历劫修持。所以一生到西方净土,直到成佛,永不退转,确实有道理啊。

  第七疑

  [问]继承释迦而成佛的,就是弥勒菩萨,现在正在兜率天宫说法,人能修上品十善,就生到那里。为什么不往生兜率天宫,亲随弥勒,将来下生成佛的时候,随着下来呢?

  [答]上品十善,固然能生天。但是要必定生到兜率,恐怕也不可靠。没看过《弥勒上生经》吗?经上说:“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修众多三昧,深入禅定才能往生)试问修十善的能行吗?至于阿弥陀佛,只要能持名,没有不摄受,比那广修十善的,容易数倍。何况兜率天宫,多是欲界退位天子,天女太多,数不过来,天人见了,往往沉迷,何况凡夫?《萨遮尼干子经》说:“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比起西方净土,万分之一不到,又何况纵然见到弥勒,没有获得圣果,一生到净土,永不退转呢?

  第八疑

  [问]凡夫的宿世今生,广造无量恶业,临终十念,为什么就能往生?

  [答]今生造恶,临终十念往生的,必定是那宿世有修行,今生不过一念之迷罢了。不然临终的时候,恶缘必定来了,怎么能反而遇到善知识,教导念佛呢?即使教导念佛,他怎么能听信呢?何况他念佛的时候,必定幡然觉悟,痛悔前非,大恐怖心切,万缘齐发,只认西方一条路,更没有别的路可回头。这样的念佛,虽然一句,可以当作一千声,所以《十六观经》说:“念念中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果然能做到这种精诚,又加上过去世的福业,佛来接引,又有什么可疑?

  第九疑

  [问]极乐国土,距离这娑婆世界,还有十万亿佛土。这样的辽远,凡夫怎么能马上就到?又听说女人和六根不全的,以及二乘人都不能往生,真的吗?

  [答]道远难去的,是形体啊;一念可以到的,是心啊。念佛的往生极乐国土,只在这个心,不是带着这个形体前往啊。如人做梦游历他国,虽然在千万里外,一呼唤就醒,哪里因为道近容易醒,道远难醒呢?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不能往生,是说极乐国土,没有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人啊,不是说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不能往生啊。如果女人不能往生,那韦提希与五百侍女,世尊为什么授记她们都能往生呢?《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佛有一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女人如此,六根不全的就可知了。而且鸲鹆鹦鹉,尚且因念佛而往生(一见《净土文》,一见《法苑珠林》)。难道六根不全的,反而不如异类吗?至于二乘,是果位中的人,凡夫尚且能往生,哪有反倒排除二乘的道理?《阿弥陀经》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难道说这不是二乘吗?所以说往生极乐国的,没有二乘的执着心,那可以说二乘不生;往生极乐国的,说没有二乘,就不可以。

  第十疑

  [问]现今要决定求生西方净土,不知作什么功行,什么样的发心,能生极乐国?又世俗的人,都有妻子,不知不断YIN欲,能生极乐国吗?

  [答]要决定生西方的,除了持名念以外,应当具有二种念力,必能往生。一是应当生厌离五浊恶世的念,二是应当生欣慕乐邦的念,又应当发菩提心,随能力作善事然后回向,没有不往生的。至于妻子的缘,在俗家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能使她共沾法味,绝不会因此而反种孽根。所谓厌离五浊恶世的,在五浊恶世中,常常有麻烦。世人只为了衣食二字困苦一生,为了名利两条路奔波一世,手忙脚乱,甘愿为了妻子做家奴;昼思夜梦,总是为了色身寻烦恼。想自己七尺身躯,外面只因为一片皮包着,所以妄自尊大,如果拿天眼一看,中间不过是满腹的屎尿,以及脓血恶露而已,所以《涅槃经》说:“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恶鬼),止住其中。”(这样像城池的身体,只是愚痴恶鬼住在里面)哪里是有智慧的,喜乐这个身体,而认为不应当厌离呢?所谓欣慕乐邦的,是因为西方的乐,不是天宫可以比的,不可以用言语形容。每天只把经中的话,静想一遍,以为我将来必定到极乐,那欣慕的念自然生起,净土的缘自然成熟。什么是发菩提心?《往生论》说:“菩提心的意思,是誓愿成佛的心啊。誓愿成佛的意思,是怜悯一切众生轮回六道,受苦无极,所以发心救度,使众生超出三界,同到西方极乐国土而后已啊。”念佛的人,如果能具足这二种念力,又加上发菩提心,体会如来度人的意义,还有不决定往生,蒙佛授记的,是不可能的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安士全书       信根)(五明学佛网:安士全书       信根)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一(周安士)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永海法师:信根深浅 

 安士全书:佛法难值难遇 

 安士全书:吉凶的道理,错综复杂,是祸是福,肉眼是看不清的 

 《安士全书》:富贵家庭,如果有穷亲戚来往,就是忠厚有福气 

 《安士全书》:劝开熟食酒店的人 

 《安士全书》:劝厨师 

 《安士全书》:劝屠人 

 《安士全书》:择业不宜杀生 

 《安士全书》:劝爱惜蝼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