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佛教超越今科技的宇宙观)


   日期:2011/2/26 10: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人;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你笑我念错了?是不是?“若人欲了知”:若,是假设。人,就是一切的人。欲了知,欲了知个什么呢?欲了知——人怎么样做人。“三世一切人”:说“我听说是‘三世一切佛’,师父怎么念成了‘三世一切人’呢?”人就是佛嘛!人,你叫他是“佛”,也可以的;佛,你叫他是“人”,也可以的。为什么呢?人,可以成佛;佛,是人成的。所以你若说是“佛”呢?没有人懂。“什么叫‘佛’啊?”没有人真正知道。你若说是“人”呢,人人都知道是有个“人”。那么知道有个“人”,就好办啦,也容易了。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佛”。说那我是不是佛呢?你也是佛;他是不是佛呢?他也是佛;我是不是佛呢?也是佛,却是还没有成的佛。成了之后,那是一个真佛,现在是个假佛。假佛也可以做真佛,真佛又可以做假佛。所以为什么说一个“若”字呢?这个若,就是一个假设之辞,你不要那么固执,把它看得那么认真。所以说,假设你这个人,要明白、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三世一切佛,都是人成的。

  “应观法界性”:你应该看看这个法界性。不是说那个法界的性,法界有什么性啊?法界若有了性,那还叫法界吗?这说的是法界的众生性,众生啊!各人有各性,你有你的性,我有我的性。说这个性,你不知道。你的脾气就比我大一点,我的脾气就比你深一点。你说是不是?不一样的。

  这法界的众生,各有各性。猪有猪性,马有马性。猪,它就姓猪;马,就姓马;牛,就姓牛。各有各“姓”,那是姓名的姓,这是性格的性,男人有男人的性,女人就有女人性,各有其性。那么有的欢喜吃甜的,这是有个甜性;有的欢喜吃酸的,就有个酸性;有的欢喜吃辣的,就有一个辣性。啊!有的欢喜吃苦的,那么我们大家就有一个苦性在这儿,你说是不是呀?我们行苦行。一行苦行,这个修行也是苦行;到了过堂吃饭的时候,也是苦行。行那苦行呢,大家就都不要落到人后边,要跑到前面去,那么过堂那个苦行,谁都要跑到前面去,你看是不是?

  你研究研究,各有各性。树也有树的性,花有花的性,草有草的性,各有其性,所以说“法界性”。不是说那个法界有性,是法界的众生性。你们现在明白了没有?以前你们都以为是法界性,现在是那法界之中的众生性,所以才说“应观法界性”。

  “如来唯心造”:本来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因为前面讲“三世一切人”,现在最后一句,就给它改成“如来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若是修佛法,就成佛道;你心欢喜菩萨,就行菩萨道,成菩萨。乃至于你心愿意堕地狱,你就往地狱那儿跑,将来就堕地狱了。

 

  佛法界

  不大不小,非去非来;
  微尘世界,交映莲台。

  今天还讲这个十法界。第一个讲到佛法界。这佛法界,我们到红木城那儿去讲过这个“佛”。我在那儿对大家就讲,英文叫Buddha,Buddha,Buddha!我因为很愚痴的,耳朵也很聋的,就听成一个“不大”。本来是Buddha,我说“不大”,这个“不大”是什么?是佛。那么有一个教授就很欢喜这个讲法。所以讲完了,他对着我合起掌来就叫“不大”。

  这个“不大”,就是没有贡高心。佛就没有贡高心、没有我慢心。英文也有一个贡高的样子,就叫“I,I,I”,佛没有“I”,这“I”的中文就是“我”。我!我!我!我!我!什么都是我,左右前后、上下四方都是我,这个我,啊!太多了。因为“我的”太多,就大了;佛呢,因为没有我,所以就不大了。你听这个讲法怎么样呢?那么小不小呢?也不小。若不大,可是他会小,那也不是佛了!那么又不小,所以第一句就说“不大不小”。

  “非去非来”:也不是去了,也没有来;就是“来而未来,去而未去”。为什么说非去非来呢?因为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的,你若说他去,去个什么地方?你若说他来,又来到一个什么地方?根本他的法身是周遍的,所以说非去非来。那么是不是就在我们这个世界呢?不是。不是单单就在我们这一个世界,这个法界是所有微尘微尘那么多的世界,无量无量、无边无边那么多的世界,都是佛的法身。所以说“微尘世界”:像微尘世界那么多。

  “交映莲台”:交映,就是这个法界的佛这个光,照着那个法界的佛。那个法界佛的光,又照着这个法界。交映莲台,佛在莲台上坐着,互相放光动地,耳朵也放光,眼睛也放光,鼻子也放光,舌头也放光,牙齿上又放光,不但这么多的六根门头在那儿放光动地,每一个毛孔上,都是放光动地的。每一个毛孔又现出来微尘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诸佛,就在那一个毛孔上,所现出来的。

  那么每一个佛都是这样子地放光,无量无边的。但是和电灯一样,你那个光也不冲突我这个光,我这个光也不冲突你那个光。不是说:“啊!你放那么多光,我的光没有地方了,这是不行的。”那光与光不冲突,光与光都是和的,这叫“和光”。所以,我们佛教就是和光的,这光与光不相冲突,我们人与人也不要相冲突,所以这叫交映莲台。这个交映,就是你的光照着我,我的光又照着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和大梵天王那个网罗幢一样的。帝网重重,无尽无尽,这就叫交映莲台。这是第一个佛的法界,是这样子的。


  菩萨法界


  有情觉悟,跳出尘埃;
  六度万行,时刻培栽。

  第二个,就讲到菩萨法界。方才为什么我把它换为“三世一切人”?就是因为这十法界都是由人修成的。人,不离现前一念心。所以第二个是菩萨法界。

  菩萨法界,菩萨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觉有情”。怎么叫觉有情呢?这个觉有情有两个讲法:一个是觉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觉悟了,这是一个讲法;第二个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这两个讲法我们都有份的;什么有份呢?有份成菩萨。我们因为都是一个有情的众生,我们也可以在这个众生做一个觉悟者。我们也可以以这个觉悟的道理,再去觉悟一切众生。所以这个菩萨是不错的,你也有份,我也有份。不单菩萨是这样子,就是佛,我们也都有份。

  “哦!我不明白这个道理,怎么方才法师您说佛就是人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成佛呢?”不要说这个“人成佛、不成佛”的问题,你说这个果方他将来会不会长大?果方虽然还是叫“小孩子”,那么将来他会不会长大做一个人?做人又老了,会不会的?有这个可能,是不是呀?这就像我们现在是小孩子,佛就譬如大人,我们将来长大了就是佛,没有长大就是小孩子。我们现在在佛教里头就是一个小孩子。啊!天天要吃奶,天天要听法。这个听法,是特别能增长人善根的,特别能开人智慧的。所以你若能有机会听法,那比你赚多少钱都有价值。

  所以我今天有一个规矩又要立出来,立出什么规矩呢?我希望以后我们这儿的人,不要那么多的holiday(假日),不要那么多的旅行,若放假的日子啊,以研究佛法做旅行,以研究佛法做holiday;为什么呢?因为holiday去旅行,太危险了。啊!你看看!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那么多过一个,或者去旅行,就有份的。所以在这个国家,我们要矫正这个风气。这个国家人人都愿意玩,愿意去旅行。我们佛教徒就要改善这个风气。做佛教徒的不要去旅行,不要旅行那么多。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你说多好!来诵一诵经、念一念咒、拜拜佛,那更好!

  拜佛是功德无量的,“佛前顶礼,罪灭河沙”,你佛前拜一拜,你恒河沙的罪业都灭了。“舍钱一丈,增福无量”,但是我可不是教你们舍钱给我,你们要明白。你们有钱,到其他的道场去舍去,那给你们增福是很多的。我们这个地方,因为我们都是苦恼人,受不了人的供养,若供养一多,我们或者就会死了。若没有人供养呢?我们这个苦命运、这个苦生命,就多活几天。你看!我们虽然苦,我们也愿意多活几天,不愿意现在就死了。所以你要舍钱,愿意舍钱,到旁的地方去舍去,我绝对是欢迎的。因为其他种福的地方多得很,不需要一定在金山寺。金山寺都是苦恼人,都是没有福报的人,所以你们在这儿求福,是求不到的。你们不要害怕,我们饿不死!

  “有情觉悟”:这菩萨是个有情者,有情中一个觉悟者,觉悟中一个明白者,明白中一个修行者,修行中一个实行者,这就是菩萨。所以说“跳出尘埃”:他若不明白,就跳不出这个尘埃,这个尘啊,太厚了,所以他跳不出去。你若觉悟了,这个尘就薄了,就好像尘土都没有了,跳出这个尘埃。

  跳出尘埃以后怎么办呢?是不是就睡觉呢?是不是就吃饭呢?不错!还要睡,还要吃饭,还要穿衣服。可是怎么样呢?不是单单就做这些事情。本来你去做工,为着两餐,为着吃饭、穿衣服、住,为衣、食、住这三个问题;那么你跳出尘埃,就不是为这三个问题而生存了。那为什么呢?为着要行这六度。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说:“我知道,这布施就是教人布施给我。”不是的,是我们要布施给人。所以那个钱,我们要拣开它,我们不要这个的,这一些个肮脏的东西,我们不要那么多的。这个钱,是最邋遢的一个东西,你要是和它接近得太多了,那就是尘埃。什么叫尘埃?这个钱就是尘埃。你能不要钱,那是最清净了,就跳出尘埃了。你现在是跳出尘埃了,因为你持银钱戒。不过你不要再被它沾上。那么这是六度。

  “万行”:再修行万行。“时刻培栽”:不是说是今天我修,明天就不修了;今年我修,明年就不修了;这个月我修行,那个月就休息啦!今生我修行,来生就不修行啦!或者这一刻修行,那一刻又睡觉去了。不是的。时刻培栽,时时刻刻地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不要说时时刻刻,就生生世世我们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所以你能这个样子,那就是菩提萨埵了。

  说:“这是很不容易的!”你以为做菩萨那么容易就做啦?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单做菩萨不容易,做缘觉、声闻也都不容易的。做什么容易呢?鬼!做鬼最容易,堕地狱最容易,做畜生最容易,你若愿意容易,就做那个东西去。所以你想要做菩萨,那就是不容易的;菩萨就叫不容易。容易就是鬼,不容易就是菩萨。说是:“很难的。”“难”也是菩萨,那个难,就是不容易的一个别名。

  所以,菩萨就要行人家难行能行的苦行,难忍能忍的这种忍辱。人家认为很困难的,哎!没有关系,我们去干去,这个样子的。不是说:哦!不容易做,我不干了。你不干了,那你就不是菩萨。往前进,精进!精进!精进!就是菩萨了,就是这样子,没有旁的巧妙的。你就是能做人家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菩萨。因为人人都不能做,你能做上来了,就是菩萨。


  缘觉法界

  缘觉圣贤,孤峰独眠;
  春花秋谢,十二连环。

  我们讲这缘觉,因为什么我问你们这么多的问题?因为这个缘觉,就不欢喜有问题。他是孤独的,不愿意有其他人在一起。所以今天和你们研究这个大家共同在一起的问题——不要做缘觉。这个缘觉,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独觉,他自己就会开悟的。他就欢喜怎么样呢?“孤峰独眠”。所以说“缘觉圣贤,孤峰独眠;春花秋谢,十二连环。”这是讲缘觉。讲到缘觉,我们自己要“觉缘”,觉悟这种因缘。他是修十二因缘的,我们是十二因缘修的。

  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他观察这个无明,无明从什么地方来的?咦!很奇怪,怎么会有无明呢?他就观察了:无明缘行,有了无明,就有了行为了,就有“行”了,有所表现了。有所表现了,就有了“识”。识就是分别,行就是个有为法。无明那个时候,也谈不到无为,也谈不到有为。那时候就是在有为、无为之间,然后有了分别。

  因为什么有了分别呢?就因为有了有为法。有了有为法,然后就有了分别心。有分别心,然后就有了麻烦啦!这个“名色”就是麻烦。有了名色,一有了名,这就有“名”的麻烦;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烦。名色就是麻烦,麻烦就是名色。这个事情若讲起来更麻烦,不讲还没有麻烦,一讲就讲出麻烦来了。说:“嗯!怎么名色就是麻烦?我不懂啊!”你不懂?那你麻烦更多一点。因为你有不懂的麻烦了,我没有讲的时候,你没有不懂的麻烦。是不是?

  我没有这么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没有这么多麻烦。我这一讲,啊!你不懂,有了不懂的麻烦。有不懂的麻烦,就想要懂了。这就有了“六入”了。你看,这六入就是想要懂,想要明白。听过没听过啊?没有人这么讲法!那现在就有了嘛!这就想要懂。

  这六入就是想要明白才有六入。想要明白,于是乎,就生出一个眼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这个六入,这六入为什么要生出?就想要明白。谁不知愈想明白愈糊涂,愈糊涂愈不明白,这就是六入,就入了。你看!不明白,以后就要碰了。碰就是“触”;各处去碰,东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下碰,就好像那个苍蝇似的,各处去碰壁。为什么要碰壁?就因为要明白。没有听人这么讲过,是不是?这没有一定的法。怎么讲有道理就怎么讲,怎么没有道理也怎么样讲。

  这个触就是个碰,到处碰壁。到处想要明白,谁不知碰痛了,就因为想明白。碰了之后,就有了“受”。“哎哟!我痛。”“唉呀!我很自在了。”我现在没有碰壁,现在很舒服;一碰壁,就觉得很不舒服。没有人说我一个不好,我觉得很快乐;有人说我不好,我觉得很不欢喜了。你看,这就是受,都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在外边,不要到外边找去。

  这十二因缘,讲到“受”。受了,有了领受了就生出一种“爱着”来,就有爱着了。对于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爱着;对不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厌恶来。厌恶就不高兴了!为什么有个高兴?为什么有个不高兴?就因为有一个爱,有一个恶。恶,就是个不愿意、厌恶。所以这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缘觉圣众,孤峰独眠,春花秋谢,十二连环。”春天万物发生了,这个缘觉的圣人在这儿就“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觉悟到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种生灭。所以他就观这个“十二因缘”。

  前面讲到这个“受”、“爱”。我们人为什么有一种不平安的感觉?就因为有这种的爱。有了爱,就有了恶,也就是有了讨厌的。那么对你所要爱的东西,就生出来一个“取”了。怎么叫取呢?就是得着,就想要得着了。因为你爱,所以就想要得到。你得到了,这就满自己的这种欲望了。那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因为想要拥有它,所以取缘有,就有个“有”了。因为有这个“有”,你想要得到属于你自己的。啊!这一属于你自己的,就有了“来生”。有了来生,又有了“老死”了。所以这十二因缘,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


  声闻法界

  声闻众僧,不论女男;
  四谛观行,隐实示权。

  再讲声闻法界。声闻,有初果的声闻、有二果的声闻、有三果的声闻、有四果的声闻。这里边又分出初果向——还没有正式证得初果,叫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也叫罗汉。这罗汉,他能以飞行变化、有神通。证果的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说:“谁证了果了。”“我是阿罗汉了!”不可以的!因为证果的圣人,他走路,鞋不沾地的,你看他像在地上走路,但是,他是在虚空里头,鞋不沾地,也不沾泥土。所谓不沾地,就是不沾泥上,甚至于在那个泥里边走,他那鞋子都很干净的。好像那个法顺和尚断流,他在很稀的泥上面走过去,鞋上也不沾泥,这是证果圣人的一种表现。不是说:“我证了果了。”就证了果了。我的一个弟子很有自知之明,我问他证了什么果了?他说:“证了水果。”证了水果,大约可以在水里头走,不怕水了。

  声闻,在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断思惑;三果要断尘沙惑;四果也是断了尘沙惑,无明呢,他破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都破,没有完全把无明都破尽了。这无明破尽了,就是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就不能成为佛。那么四果圣人,他所修的是什么法呢?他所修的这种法,人人都知道,我们人人都听过,就是苦集灭道。释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马胜他们这一班五比丘,这五个比丘,本来都是佛的亲戚;可是跟着佛去修道,有的就受不了苦。释迦牟尼佛在雪山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骨瘦如柴。那么就饿跑了三个,说:“受不了苦了!”剩两个。以后,释迦牟尼佛在腊八那一天,天女送乳,天女给送牛奶去,释迦牟尼佛把牛奶喝了,这两个也跑了,这两个跑,不是因为受不了苦跑的,他们就说佛不会修行,说:“这修行要修苦行,要行苦行。你现在喝牛奶,这是不能修行的!不能受苦了!”也就跑了,这五个人一跑,都跑到鹿野苑去了。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华严经》,没有人听,以后就“为实施权”,就说《阿含经》。要对谁说呢?一观察:“我以前那五个同参,护我法那五个人,应该先去度他们去。为什么要先去度他们呢?因为在往昔我发了这个愿:我若成佛了,就要先度毁谤我的那个人、杀我的那个人、对我最不好的那个人,我要先去度他去。”谁对佛最不好呢?你们有没有人看过《金刚经》,《金刚经》里谈到有个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他修行,这个歌利王就把老修行的身体给割了。为什么割他身体呢?

  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道,是个老修行;身上的尘土,修得也很厚,也不下山,在那儿用苦功、修苦行。那么歌利王呢,他就带着一些个宫娥、彩女、妃嫔,他这一些个太太、皇后都带去了。带去做什么呢?到那儿打猎去。打猎就是打这些獐麃野鹿啦,打这些个东西,这一些个女人也都跟他去,但是女人就很好玩的,就不跟着他去打猎,到山上去,看见那儿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因为眉毛有三寸那么长,头发有两尺那么长;脸啊,从来也没有洗过,就好像尘土很厚的;衣服上尘土,最低限度大约也有一寸那么厚,这一些个女人见到这样子一个不认识的,就说:“啊!这是个妖怪!这是个妖怪!我们快走啦!”这个老修行就说:“你们不要走,我不是个妖怪。”她们一听,说:“咦!他会说话!”于是乎,有的胆大的就说:“你在这儿干什么呢?”“我在这儿修行啊!”“怎么叫修行呢?”说:“我修行想要成佛。”他就给这一些女人说法。说了之后,这一些个女人就对他很有好感了,说:“啊!你在这儿太苦了,你都吃什么啊?”他说:“我吃的就是草根、树叶之类的,有什么就吃什么,我也不到下边的人间去找吃的东西。”

  啊!这些女人,时间一久,也就都不怕他了,这个去摸摸他的眉毛,那个又去摸摸他的手,那个又去碰一碰他的面,这么样子,就好像见到一个很心爱的什么物件,就都想要接近这个老修行。那么歌利王各处去打猎回来了,找他这些个女人。一看,这些个女人都围在那个地方;这歌利王就看看这些个女人都在那儿干什么的?他就走路很轻的,慢慢、慢慢走,慢慢、慢慢走,走到这儿一看,他这些个太太啊、皇后啊,和这儿有很奇怪的这么一个人在讲话呢!这个也摸摸手,那个也摸摸脚的,很不守规矩的样子。啊!他就生出一种妒忌心了;在那儿听听,听他讲什么。啊!说是讲修行,在这儿讲修道。

  歌利王就发脾气了,说:“你啊!不要在这儿骗女人了!你修的什么道啊?”

  老修行说:“我修的是忍辱。”

  “什么叫忍辱啊?”

  说:“就是谁骂我、谁打我,我也不生嗔恨心。”

  歌利王说:“你尽骗女人可以啊,她们相信你,我才不相信你这一套呢!你能忍辱?真的?假的?”

  这个老修行就说:“当然真的了!”

  “你说真的!我试验试验!”把身上的宝剑拔出来了,就把手给剁下来了一只,说:“我现在把你手给剁下来,你嗔恨不嗔恨?”

  这个老修行说:“我不嗔恨。”

  “哦!好!你不嗔恨,你真有点本事,你尽打妄语,你心里嗔恨,你口里说不嗔恨,你来骗我!我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你能骗得了我?”这歌利王又说:“好!你既然说你能忍辱,不生嗔恨,你那只手啊,我也给你剁下来。”把那只手也剁下。

  剁下了,又问:“你嗔恨不嗔恨?”

  这个老修行说:“还是不嗔恨。”

  于是乎,他又拿着宝剑,把两只脚也给剁下了,这是剁其四肢。剁其四肢,又问:“你嗔恨不嗔恨?”

  这个老修行说:“我还不嗔恨。不单不嗔恨,我若成佛,还要先度你。”那么佛发的这个愿。当时天龙八部、护法善神就发脾气了,就下大雨。这个老修行说:“我不嗔恨,有什么证明呢?我若嗔恨你,我这个手、脚,就不能恢复如故了;我若没有嗔恨心,我这个手脚啊,你虽然给我剁下来了,我还可以恢复如故。要是能恢复如故,像我原来的有手有脚,就证明我没有嗔恨;我若有嗔恨,就不会这样子了。”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说过这个话之后,手脚果然又恢复如故。

  这护法善神,一看歌利王这么恶,把这个老修行四肢都给断了,于是乎,就大显神威,下雹子打这个歌利王。歌利王也知道厉害了,看老修行有这么大的神通变化,于是乎跪到老修行面前求忏悔。

  老修行就发愿说:“我若不成佛啊,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度你成佛。你若不开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为这样子,所以佛成佛了,就到鹿野苑去,先度憍陈如。这个老修行,就是释迦牟尼佛;憍陈如就是歌利王。佛因为在往昔有这个愿力——要度对他最不好的这个人。

  我们听见这一段公案,谁对我们愈不好,我们要发愿成佛的时候要度他。不要“你对我这么不好,等我成佛的时候,一定教你下地狱!”不要发这种愿。

  那么佛到了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这第一次说法就这么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灭,可证性。”这第一次说。

  第二次说:“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这是第二转。

  第三转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说完了这三转四谛法轮,就说:“憍陈如,你现在在这儿被客尘来麻烦,你不得到解脱。”憍陈如一听这“客尘”两个字,他就开悟了。什么叫客呢?客,就不是主人。什么叫尘呢?尘,就是不干净的东西。我自性就是主人;自性是清净的。所以他当时就开悟。开悟就叫“解本际”,就明白本来的道理了,成了“解空第一”。

  那个四谛法,要是研究起来,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时间也不等我了,也不等你了,也不等他了,我们时间又到了。

  今天我们讲“声闻众僧”,“不论女男”:这个证果,女人也可以证果,男人也可以证果,证果就是声闻,就是阿罗汉。好像鸠摩罗什法师他的母亲,就是证三果的圣人。

  那么“四谛观行”:观行,就是修行,观察来修行。观察修行什么呢?修行这四谛法——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要修这四谛的法门。

  “隐实示权”:本来这一些个声闻,你看他是声闻,有的是大权示现,是大权教的菩萨来示现这个权教的声闻,所以这叫隐实。隐,把这实在的功德他都隐起来了。示权,示就是指示,权就是权巧方便。你不要认为他是声闻,是小乘,你就轻看他,不要这样子。他这也都是大菩萨再来的;不是完全都是大菩萨,可是其中一定是有的。那这个大乘菩萨,他又现一个小乘的身,来接引这个小乘,然后回小向大,所以叫隐实示权,这是声闻这一个法界。

 

  天法界

  六欲梵天,五戒十善;
  种有漏根,轮回难断。

  我们今天就讲讲这个“六欲梵天”。

  第一个天是六欲天;六欲天就叫欲界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叫三界。

  我们现在都在这个六欲天的四王天里头包括着。我们直接所看见的这个天,叫四王天,有四大天王管着。这个天是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上。须弥山有一半是在人间的,在这四王天的上面还有一半。什么叫四王天呢?是在须弥山东边、西边、南边、北边,这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管着我们这个四天,一四天下;管着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详细说起来,这是很多的,说不完。

  那么四王天的天人寿命多长来着?五百岁!他的五百岁不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岁,四王天的一昼夜就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你算算这四王天的五百岁,是我们人间多少年?这四王天的天人的寿命是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做为四王天的一昼夜,你算算看,若三百六十五天,这是人间多少年?你们会算数的人可以算一算这个数目,这是四王天。

  第二欲天就是忉利天,这忉利天是梵语,翻译过来叫什么?不知道?就翻译一个“不知道”好了,就叫不知道天。不知道天就是三十三,梵语叫忉利,翻译过来叫“三十三天”。怎么叫三十三天呢?因为帝释在中间,这帝释天是在中间住的。这个帝释就是〈楞严咒〉上那个“因陀啰耶”,也就是天主教、耶稣教,他们所说的那个天主;中国人叫他玉皇大帝;在《书经》上叫他上帝——“斋戒沐浴,以事上帝”,你斋戒沐浴了,就可以侍奉上帝。

  古来中国的人,不知道有佛,就知道有上帝。所以汤王的时候,他祭天就用黑牛来祭天,他就说了,“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皇皇,就是大的意思;皇皇后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他说“曰:予小子履”,商汤王他的名字叫履,他就说我小子,就是很客气说:“我是很没有用的一个小子。”一个小孩子的样子。“敢用玄牡”,我敢用黑色的牛,“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我很至诚恳切地告诉大的上帝。说什么呢?说“朕躬有罪”,说朕我一个人要是有罪,不要加到一般的老百姓身上去。万方,就是万方的老百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一般的老百姓如果有罪了,那不怪他们,因为我没有教化好他们,所以他们的罪都应该给我。

  所以古来的圣人,他是这样子,自己责罚自己,不是像现在的人,明明自己有罪,“喝!不关我事,那是他的,那是他的不对嘛,怎么能怪我呢?”“你这个上帝,真是不公平,为什么教他那么有钱?为什么教我这么穷?为什么教他那么样出贵?为什么教我这么样贱?”这怨天尤人,什么事情不说自己的不对,就找人家的不是。那么古来的圣人哪,是认自己错的。

  所以这个帝释天在中间,东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这四八三十二天,那么这是第二欲天。

  第三是夜摩天。夜摩天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叫什么?这个天上的天人非常快乐,一天到晚都唱歌。唱什么歌呢?他就说他特别欢喜,说“快哉!快哉!”快,就是快乐;哉,就是:“啊!我快乐得很!我快乐得很!”昼夜六时他都是快乐的,所以翻译过来叫“时分(份音)”,说每一个时分他都是快乐的。

  第四是兜率天。兜率天梵语叫Tushita,翻译过来叫“喜足”。他时时都欢喜,时时都满足,这就是知足常乐。他因为知足,所以常常快乐,所以又叫“知足天”;就是一天到晚也无忧无愁的,没有烦恼,没有worry(忧愁),这是第四。

  第五叫化乐天,他会变化他的快乐。喜足,他就变不变、化不化,也都是欢喜知足,甚至于不快乐他也知足,总是知足。这化乐天,他会变化,能化出来这个快乐。

  第六是他化自在天。怎么叫他化呢?就是他自己本来没有这个快乐,他能把其他天上的快乐拿来,做为他自己的快乐,所以叫他化自在天。这个天上有很多天魔在这儿,以天魔为眷属。为什么他要把旁的天上的快乐拿到他自己来?就因为他不讲道理。好像人间的土匪,多数都是化乐天的天人堕落,他到人间,还想抢人的钱,做为他自己的钱,那么这是他化自在天。他把人家的东西抢来了,做为他自己的,这是六欲天。

  梵天就是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六欲梵天,“五戒十善”:他们是修五戒十善所得的天上的福报,这五戒十善,都是有漏的善根,所以说“种有漏根”:种有漏的善根。他们写着“种有漏因”,“因”也可以,种有漏的因。“岂有他焉”,旁人管不了的,这都自己去的。

  讲经说法是不容易的,我现在因为没有想就说出来了,有人又说了,说:“师父讲错了!”在心里这么样说,口里不敢讲。但是我这个人也很怪的,你在心里一说,我这儿电报就打来了,所以要把它改了。“轮回难断”是不是啊?这回对了吗?是你心里说我讲错了,是不是?(弟子:是。)不是一个人这么样想,还有,赶快自己说出来,是谁这么样想来着?要坦白!若不坦白,那就永远不会成道的。

  阿修罗界

  修罗性暴,有福无权;
  好勇斗狠,浮沉业牵。

  阿修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无端正”,无端正就是丑陋。可是丑陋,是这个男的阿修罗,相貌非常丑陋;女的阿修罗,相貌又非常地美丽。男的阿修罗,他其性好斗,是在外边的斗争,向外斗争;女的阿修罗,其性也是好斗争,但是她在里边斗争,不是在外边斗争。怎么在里边斗争呢?她用心来斗争,也就是所谓的妒忌障碍、无明烦恼都在里边。这一类的众生,有的时候把他论到三善道里边,就是天、人、阿修罗这三善道;有的时候又把他放到四恶趣里边,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这叫四恶趣。

  这阿修罗,畜生里边也有阿修罗,人道里边也有阿修罗,天道里边也有阿修罗,鬼道里边也有阿修罗。所以阿修罗自己是一个法界,但是又通于其他的三法界,所以在这个四道里头,都有阿修罗。总而言之,无论在哪一个道里边,他是好斗争的,他脾气非常大,好说了算。说了算,就是他愿意做boss(老板),愿意指挥其他的人,不愿意受其他的人指挥;愿意管着其他的人,不愿意受其他人的管,这都是修罗的表现。

  这修罗,你们没有看见,我可以告诉你们。修罗又有善的阿修罗,又有恶的阿修罗。善的阿修罗,就是国家的军队、兵、将军,这都是阿修罗;恶的阿修罗,不善的阿修罗,就是土匪,小偷,偷人东西、强抢人东西这种,好打人这一类的人,好杀人这一类的人,这都叫阿修罗。这是在人道上,我们都看得见的。

  天上也有这一类的阿修罗。在天上的阿修罗,他和天兵、天将去作战,一天到晚,想要抢帝释天这个宝座,想要把帝释天给打倒了,他去做帝释天。可是他战来战去,总要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天福没有天权;他可以在天上享受这个天福,但是他不能有权力,所以他虽然和天兵、天将作战,始终是失败的。这是人间的阿修罗,和天上的阿修罗。

  畜生怎么又有阿修罗呢?畜生阿修罗,好像老虎,这是畜生里头的阿修罗;狮子,这是畜生里头的阿修罗;豺狼,这是畜生里头的阿修罗。那么这类阿修罗,它就愿意欺负其他的同类,欺负其他的畜生,就好像那个狼啊、虎啊、老虎、狮子,都想吃其他的畜生。为什么它要吃其他的畜生呢?就因为它是一种修罗性。还有蛇、飞禽里边那个鹰,这都是阿修罗。

  总而言之,阿修罗就是不讲道理,他脾气大,无论对任何人,他常常要发脾气。Too much  temper!(太多脾气了!)那么这畜生里头的阿修罗,是这样子。

  鬼里头也有阿修罗,这种阿修罗,他就欺负其他的鬼。鬼里头也有善鬼、有恶鬼,这恶鬼在鬼里头,也不讲道理。本来鬼就是不讲道理的,他在不讲道理的里边,还更不讲道理!所以说“修罗性暴”:他的性非常暴躁。

  “有福无权”:他是有天福而没有天权的众生。他想要争权夺利,但是也争不到。“好勇斗狠”:他好和人作战,好和人斗争。现在你看这个世界,都是修罗世界,都讲斗争、斗争;斗争这个,斗争那个,你把我斗倒了,我把你斗臭了。

  你看在中国那个林彪就是豺狼转世,所以他那么恶,百万大军他都可以带,有方法把他们都管得服服贴贴的。周恩来是个人,周恩来不单是个人,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比诸葛亮都聪明,所以他在这么坏的一个世界上,他还能立得住,这是我告诉你们。

  前五、六年,我就告诉你们这个秘密,不过你们都不注意。有人现在就问了,说:“您知道林彪是豺狼,朱德是个什么呢?”那么有人说:“那我是个什么呢?”你就是个你,我就是个我。因为我所说的这是世界最有名的人,我说一说;没有名的人还谈不到,还轮不到你。

  所以这都是修罗,他们都好勇斗狠,就斗争、斗争,斗争一百年,斗争二百年,斗争三百年,斗争五百年,斗争一千年。你看他这种的理论,斗争要斗争到一千年去。唉!佛法所以到这斗争坚固的时候,是末法时代。

  但是,我们大家要发愿:“我们不要末法,我们就要正法!我们走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要变成正法!”我们发这个愿,就是在末法时代,我们若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要变成正法。那么人人发这个愿,人人就都满这个愿。到这个末法时代把它变成正法,这就叫天翻地覆,把天地都给它翻过来。它是这样子吗?我们不教它这样子。

  “浮沉业牵”:这阿修罗,他或者生天,或者在人道,或者在畜生道,或者在饿鬼道,都是由着业力牵引着他,才起惑、造业、受报,就在这个地方,就受这种的果报。所以说浮沉业牵,由他业力牵引着到哪一道里头去。所以人修行,切记不要和人斗争,不要好勇斗狠,不要性暴,那么就和修罗脱离关系了。

  若详细分析阿修罗,在这个九法界里头的众生,有五个法界里头都有阿修罗。在这个畜生法界里边,飞禽有飞禽的阿修罗,走兽有走兽的阿修罗,在水里的动物有水里的阿修罗。好像那个鳄鱼,那就是水里的阿修罗。马也有阿修罗,所谓“害群之马”,有这个马在这儿,这一个马群就不平安了,就很多麻烦,这叫害群之马,这害群之马是马里头的阿修罗。这个牛呢?牛也多数是阿修罗,你看那个牛头上生两个角,这个角就是表示自己这个硬,能顶其他的东西,用头来顶,这就是阿修罗的性。说“牛性”,牛性就是阿修罗。狗更是阿修罗!所以你们谁愿意养狗的人,就是亲近阿修罗;你亲近阿修罗,将来和阿修罗就会接近了;接近就会有危险,恐怕就走到阿修罗的道里头去。那么各人要特别注意,小心一点,不要跑到阿修罗里头去。


  人法界

  人道和合,功罪相间,
  德升孽降,岂有他焉!

  阿修罗道是这样危险,那么人道呢?人道也有善,也有恶,所以说“人道和合,功罪相间;德升孽降,岂有和的,和谁都能合得来,所以说“人道和合”。

  来做人,也不是完全善,也不是完全恶。完全善就升到天上去了,完全恶又去做畜生、做饿鬼、堕地狱了。所以啊!又有一点功,又有一点罪,或者功多过少,或者功少过多。功多罪少的,就生在富贵的家庭;功少罪多的,就生在贫困的家庭。在这里边,千差万别,这种差别性是很多的。所以说“功罪相间”:有一点功,又有一点过,不是纯阴,也不是纯阳。纯阴的,就是会变鬼去,不会做人了;纯阳的,就升天了,不会做人了。所以我们做人,就又可以上天,又可以堕地狱。

  “德升孽降”:你做善功德,就向上升一升;你若造罪孽过,就向下降一降。所以说德升,你造德行,就向上升;你造罪业,就向下降。

  “岂有他焉”:其他人不会教你堕地狱,不会教你去做饿鬼,不会教你去变畜生,都是你自己造的。所谓“自作自受”,自己做,自己就去受去,这是人道。

  畜生法界

  畜生好贪,多而无厌;
  将黑作白,是非莫辨。

  前边所讲的七个法界,都是好一点的法界,可以试一试,到那儿去作一作戏去。唯独现在这三个法界,这不可以尝试的,不可以去试试看的。你试试看,恐怕就跑不出来了。“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你把这个人身失去了,一万个大劫恐怕也再得不着人身,所以这是很危险的。不可以好像作戏那么样去作一作这个戏。虽然有人说:“好像作戏似的。”但是他还没有认识这个作戏怎样做法,他这种无明的见解是见不清楚的,他还认识不清楚。

  这畜生不是一类的畜生,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类不同,有飞的畜生,有走的畜生,有水里头的畜生,有旱陆的畜生,有虚空的畜生。你看这个畜生,单单那飞的畜生,就有百千万亿种不同类的样子,这飞的众生有这么多。那么走的畜生呢?也不少。小的,老鼠是很小的畜生;大的,这个大笨象是大的畜生。这个鹿、熊、马、牛,都是很大的畜生。在陆地上的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在水里的畜生,有水狗、水牛、水马、海里头的猪,也有百千万亿种。

  我们人恐怕没有法子完全都知道;就研究物理、化学的,研究生物学的、动物学的这一些个人,无论你是个博士,是个什么士,是个专家,都没有法子完全知道的。你知道一千种,那一千一百种的,你就不知道了。你知道一千一百种,一千二百种那个,你又不知道了。那么你说你完全知道,你怎么就知道,比你知道的,再没有更多的呢?这你又不知道了,所以没有法子完全知道。就这个畜生的种类,我们人就没有法子知道。爬的畜生,好像就单单虫类,你都不知道有多少种类。所以这个世间上,你看是不是重重无尽呢?是不是无尽重重呢?

  这一些个畜生,都是从什么地方变的畜生呢?只是从一个字变的畜生——贪!“畜生好贪”:好贪,就是无论什么,都是多多益善,少少不行。所以说“多而无厌”:因为它多而不厌,所以“将黑作白”:黑的,它也不知道是黑的,它说:“哦!这是白的。”将黑作白,这就表示它没有理性了。没有理性,就是贪多;无论什么都贪多,甚至于狗屎,它也贪多。像那狗吃粪,它愈吃愈多一点,它就最好了。那么邋遢的东西,人一看:“哦、!那怎么吃法呢?”它就愈吃,愈觉得愈香愈甘美,就是这样子,多而无厌。将黑作白,不好的,它也认为好,什么它都贪多。甚至于有病,它也贪多一点病,一个病它嫌不够,要两个病,吃药它要吃多一点,这都是贪多。

  “是非莫辨”:它也不知道对,也不知道是不对,是非都不辨了,不清楚了,这就是没有理性了。怎么搞的它没有个理性呢?就因为有个“贪”字。有这一个贪字,就糊涂了,就无明盖覆了;无明把它盖住了,什么它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人不要贪,不要说:“钱多,出家人不贪财——愈多愈好。”你贪多就有危险。贪多,就容易变畜生,我告诉你!说是:“那我们出家人不会堕落的。”不会堕落?你若不依照佛的戒律去修行,堕落更快一点。所以古来人有那么一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都在那等着要到地狱去。那个贪心的老道、贪心的和尚,都在地狱门前等着,说:“快点教我堕地狱啰!快点教我先进去啰!进去很好玩的,在里边!”他觉得那个地方是很好玩的地方,所以他要去。去到那儿就知道不是很好玩的地方。


  饿鬼法界

  鬼类喜嗔,昧果迷因;
  无明颠倒,日积月深。

  一般人都知道鬼,有的人就相信有鬼,有的人就说没有鬼,甚至于佛教徒也不相信有鬼。什么叫鬼?鬼就是一股阴气。他有影而无形,有形而无影。你或者看着他一个黑影,你细一研究,他又没有了。或者看见他好像是个人似的,可是转眼间也没有了。这种的道理是很不容易把他弄清楚的。

  我们现在所讲的是十法界,这十法界之中就有一个鬼法界。这鬼有多少种呢?鬼的种类也像恒河沙数那么多,无穷无尽,那么多的种类。有的是有财鬼;怎么叫有财鬼呢?他就有势力!在鬼之中,他是做鬼王的。有的无财鬼;无财鬼就是没有势力的,也就是穷鬼,因为他穷,所以他就给人很多麻烦,到处去给人添麻烦。那么你若想明白这鬼的种类有多少,你就要修道,等你开了五眼六通了,那么有多少种鬼你都会知道了。

  有的人说没有鬼。我就告诉他,若没有鬼,也就没有佛,也没有人,也没有一切的畜生了。因为畜生也是鬼变的,人也都是鬼变的,阿修罗都是从鬼变的,乃至于天道、阿罗汉、缘觉、菩萨、佛,都是从鬼道上来的。因为什么呢?因为这“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这一念心,就造成十法界。

  你做鬼事,就是堕落鬼道去;做人事,就到人道里头去;做阿修罗的事,就跑到阿修罗里头去。你做阿罗汉的事,就跑到阿罗汉里边去;你做缘觉,就跑到缘觉里边去;你若做菩萨的事,就跑到菩萨的眷属里边去;你若做佛事,就成佛;你若做地狱的事,就堕地狱。这都是由你现前的一念心造成的,所以才说十法界不出这个一念。

  那么现在讲这个鬼,“鬼类喜嗔”:凡是鬼的种类,就欢喜发火,生嗔恨心。人家对他好,他也生嗔恨心;对他不好,他也生个嗔恨心。他最欢喜是什么呢?就是给其他的人麻烦。你对他好,他也给你麻烦;你对他不好,他也给你麻烦。所以就说,烧香引出鬼来了。本来你烧香,是恭敬他。你不恭敬他,他还不给你麻烦;你一恭敬他,他就给你麻烦,让你生病了。所以孔子都讲:“敬鬼神而远之。”这鬼神,你恭敬是要恭敬,但是你不要和他接近,要离他远一点,所以说鬼类喜嗔。

  “昧果迷因”:果,他也不明白;因,他也不懂,迷昧因果了,所以他就不知道好坏。本来种好因结好果,种善因结善果,种不善因就结恶果;种瓜就得瓜,种豆就得豆。他不懂这个,他不懂什么叫种瓜得瓜,什么叫种豆得豆。他就种上茄子,想要吃辣椒;种上辣椒,他就想吃黄瓜。所以他就不懂这个道理,就是“乱晒啰”(广东俗语),就是乱七八糟的这么胡搞。这叫昧果迷因,不懂因果的。他的“无明颠倒”,这种行为“日积月深”:日积,就一天一天地积得很多;月深,这无明颠倒,这个月比那个月深一点,那个月又比那个月深一点。就是愈造愈深,愈深他愈造。所以讲日积月深。


  地狱法界

  地狱忧苦,无门自钻;
  起惑造业,受报循环。

  还剩一个法界,“地狱忧苦,无门自钻;起惑造业,受报循环。”

  “地狱忧苦”:地狱是最不快乐的一个地方,那么你们谁愿意到那个地方旅行去,随时都可以到的。谁愿意到地狱旅行去,我可以保证你们即刻就到。怎么样呢?你“愁一愁,就地狱游一游。”愁,就是忧愁;你一忧愁,就到地狱旅行去了,vacation(度假)去了。

  愁一愁,就地狱游一游;
  笑一笑,就老还少;
  哭一哭,就地狱有个小黑屋。

  你看,就这样子。你要是忧愁,就种地狱的因。你要是笑,就种天堂的因,“自古神仙无别法”,没有旁的方法,“只生欢喜不生愁”。所以说你“愁一愁,就地狱游一游”,到地狱去旅行去了。你能常常地笑,老了也像年轻人一样。哭这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总而言之,地狱没有快乐的,地狱就是忧苦的。但是地狱没有门,地狱这个门是自己开的,自己开这个地狱门,自己就往里钻,钻到里边去,所以说“无门自钻”:本来地狱没有门,不像我们人间的监狱,用人工造成了,放在那地方,谁犯法了,把他放到监狱去。不是的!地狱没有门,但是你到了自己应该入地狱时,你到那儿,那个门就开了。你就硬往里钻,钻不进去也要钻;无门自钻。

  “起惑造业”:为什么到地狱去啊?因为无明、烦恼,你愚痴了、不明白了。因为不明白了,所以就造出一些个恶业来了。没有造善业,造恶业。“受报循环”:你造了一些恶业,就要堕地狱,就要受这个果报。受果报是循环无端的。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丝毫都不会错的。所以这叫受报循环。


  十界一心,不离当念;
  能觉此念,立登彼岸。

  这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这是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六凡法界。合起来叫十法界。这十法界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就从我们人现前这一念心生出来的。所以说“十界一心,不离当念”:这十法界都没有离开你,就是现前这一念。

  你现前这一念,你若明白了,所以说“能觉此念”:你若明白这一念,“立登彼岸”:立刻就到彼岸了,这个彼岸是什么呢?就是觉悟。觉悟就是不迷惑了,就把无明破了。破无明,那个法身就现出来了,所以说立登彼岸,立刻就到彼岸了,就“摩诃般若波罗蜜”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十法界)(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十法界)  

 宣化上人讲漏尽通 

 宣化上人:听闻读诵《地藏经》能得28种好处 

 宣化上人:出家的沙门为什么能断YIN欲呢?外道为什么不能 

 宣化上人:做好这五点,一生无论什么事情,一切护法善神都来 

 宣化上人:只要听见这三个字,就可以破除三惑、消除三障 

 宣化上人:做这十种善事,你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宣化上人:做善事而希望得到好的果报,这是罪业 

 宣化上人:只要能听见此佛名号,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宣化上人:这种欺诈的行为,会有什么果报? 

 宣化上人:这一类人,今生就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痛 

 宣化上人:何如参禅(2) 

 宣化上人:如何参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