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冯冯:印证佛说宇宙成坏及诸法因缘生


   日期:2018/4/19 14: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冯冯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发现了「W粒子」(W-Quark)与「Z粒子」(Z-Quark)。一九八四年又宣布在实验中发现了「顶粒子」(Top Quark),证实了一九七六年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高能加速中心所发现的「顶粒子」的存在。

  这些科学新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极有助于核子物理学与太空物理学完成量子力学、次原子的强吸引力、弱吸引力、电磁作用,与质量吸引力等的交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模拟物质宇宙从巨大爆炸而形成的状况,追寻宇宙的起源。

  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每一个原子内有一个原子核心,称为核子。核子是由质子(正子Proton)与中子(Neutron)所合成,外围是一群数目与正子相等的电子(Electron)。但是,构成这些电子与正子的更微小基本单位,是有形无体近于虚无一物的「微子」与「粒子」(详见拙文「西方顶尖科学走向佛学空观」)。当代的顶尖物理学家大多数都从研究微子与粒子着手,去探讨宇宙的构成与形成。

  科学家们认为每一个原子之内均存在有六种粒子,或三对粒子,即是「上粒子」与「下粒子」;「顶粒子」与「底粒子」、「W粒子」与「Z粒子」。到一九七七年底,科学界已从高能加速分离器的实验证实了五种粒子的存在,但是仍有「顶粒子」未获充分的证实(详见上提拙文)。

  最近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的发现「顶粒子」,补足了上述实验的虚悬的一角,也是又一次的证实了「次非物质」的存在,和证实了物质是从空虚形成。

  华严经云:「世界之初,先成虚空。」

  如来出现品又云:「先成无色界,次成色界。」

  华严经远在几千年前还未有高能加速分离器、电子太空望远镜之时,就已经指出宇宙的构成来源了。这显然不是初民的丰富想象的产品,而是对于事实的真知。

  现代科学家,大多数都已承认物质宇宙之外,还有非物质及反物质等宇宙。对于我们的物质宇宙,大多数公认是源起于虚空,而发生的起程则是「大爆炸」(Big Bang)及继生的扩散作用(Expansion)—初时这是两派学说,后来才渐渐合为一套综合理论。

  西方科学家对宇宙起源的学说发展,并非一蹴而成,可说是几经艰辛,才挣脱了中古「黑暗时代」的「天圆地方」,及「上帝以七日时间创造世界」等神权思想。

  欧西社会思想被神权的教廷控制了十五个世纪,直到一五四三年,才有哥白尼(义人Nicolas Copernicus)挺身而出,指出地球是圆的,地球并非教廷所称的宇宙中心,太阳才是宇宙中心。哥白尼导致科学界对太阳系的认识,但是仍未知道太阳系以外的星系。哥白尼的革命性学说,遭受到教廷的抨击,并且逮之下狱,终于将他当作妖言惑众而焚死!

  一七八四年,威廉?赫尔斯秋(William Herschel),製成初架天文望远镜,发表观察太空所得指出:「太阳系」并非宇宙的全部,只是庞大的宇宙中一个很大的圆形星系的一员而已。这是西方科学界人士初次认识银河系。

  一九oo年,天文学家伊斯敦(Cornelis Easton)发表学说指出:「银河」不是直线河流,而是一个迴旋的圆形星云系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旋转光臂边缘的一个小小迴旋星系,银河系才是宇宙。

  一九二o年,英国天文学家哈劳?沙甫理(Harlow Shapley)用统计证实:太阳系在银河系迴旋光臂外缘的位置。

  一九二九年,美国天文学家艾特温?赫伯尔(Edwin Hubble)发现:宇宙中有无数迴旋的星云光漩系统,并且发现各星系不停地离开我们的银河系,越去越远。他从天文望远镜观察记录的距离数字变化,推断出来:宇宙在不停地扩展之中。

  一九三六年,英国天文学家弗烈特?海勒(Fred Hoyle),发表「大爆炸学说」(Big Bang Theory)指出:宇宙的形成,是由于一团高能氢气团的大爆炸。现阶段的宇宙扩展,是大爆炸的馀波,故此各星云系统不断地放射般向四方进行。宇宙中的氢原子无时不在形成,亦无时不在爆炸,各星云系统不断地在旋转。此生彼灭,生灭循环(爆炸毁灭了的星云系统又成为新的星云系统)。

  一九四o年,美国天文学家佐治?甘模(George Ganunow),发表「宇宙从空虚无物形成」学说。他认为:宇宙是从虚无一物产生的,从非物质先形成「次原子」的无形粒子、微子…等,然后形成原子,进入物质状况,再进而相聚,到了极大密度,缩压到极点,发生巨大爆炸,辐射出去的气体逐渐形成星云系统。

  一九五二年,美国加州巴洛玛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华特?巴德(Walter Baade),使该台直径五公尺,世界最巨大的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测量及证实星云系统之间及其与地球的距离,建立划一的宇宙测距制度,也证明了各星云系统确实在不停远离我们的银河系,宇宙确实在不断扩展及扩散之中。

  一九六三年,德国天文学家史密德(Maarten Schmidt)、加拿大天文学家雷德(Robert Roeder),与戴尔(Charles Dyer)三氏,分别发现喷射星云(Quasar)。

  一九六五年,加拿大天文学家约翰?黑谨斯(John Higgins)发现:太空有微波辐射,证实了「大爆炸」学说。

  一九八三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家阿伦?古斯(Allen Guth),发表「大泡泡学说」(Big Bubble Theory),将已为全世界公认的「大爆炸」及「虚无形成宇宙」两学说更推进一步。

  以上只是扼要简述,其中部分新知实须予以略加详细讨论。

  在近两三年以来,全世界的尖端科学家,都分工合作地倍加努力于探讨宇宙的形成及其来源。天文学家致力于运用最新的无线电电子天文望远镜,测量各星云系统的距差变化;核子物理学家注视高速分离器所析离出的,次原子的最细微的虚体无形粒子与微子;化学家专心分析来自太空的陨石所含的化学元素;高能物理学家研究太空实验站,在太空所截收到的宇宙辐射线、X光线及甘玛线;相对论学者进一步研究宇宙形成演变的程式……无论自由世界或苏联铁幕内的科学界,都承认「大爆炸」及「宇宙从空虚生成」两大学说,并在尽力求证之中。虽然其中也不无异说或修正意见。

  各星云漩系的驰散,是由于大约一千五百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馀力所致。这是全世界科学家所普遍公认的。数学家根据当代已知的宇宙天文资料计算,获得一个推论:这一个宇宙将会扩展散开到一百兆立方光年(一百乘一后面加十三个零,100 Trllion),那么巨大的空间。

  但是,另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无限大的。美国着名的天文学家卡尔?沙岗(Carl Sagan)就说过:「也许宇宙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宇宙,而是一个封闭的宇宙(Closed Universe)。」

  他说的话并非毫无根据;最近许多天文学家说:就是用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无线电天文望远镜,也顶多只能收到四百亿光年为极限的最遥远星云辐射线。有些天文学家因此怀疑:是不是四百亿光年以外就是空虚无物?是不是就是我们宇宙的边缘?我们的宇宙是不是好像一个透明的球体形状?四百亿光年以外就是球体的牆?或者是像鸡蛋的外壳?这些疑问导致「大泡泡」理论的产生。

  还有一个很为科学界熟知的宇宙物理定律,那就是:任何直线射出的物体或力量,无论穿越过宇宙太空多久,最终必会重回到出发点。宇宙中并无最终直线,任何直线都终结于圆圈(请参阅拙作「浅谈因果律」)。我曾经说过这一宇宙运动定律,可比作抛出去的飞曲尺(澳洲土人的弧形飞尺「般莫灵」Boomerang),终必飞回原处。我指出因果律是源于宇宙运动律。

  我认为,我们的这一个物质宇宙,形似圆球,这是不会错的推论。运动的最完美形态是圆形,各星云漩系是圆形旋转的,各漩系装在一个更巨大的透明圆球内,这巨大的宇宙圆球也在不断旋转之中。这个宇宙巨大圆球,是物质的,它的周围边缘是物质进入非物质的接壤,可说是物质宇宙旋转力量的迴向牆。就像鸡蛋的外壳,蛋内物质旋转,到了鸡蛋壳内层就自然迴向,转来转去,仍在壳内。这就是所谓「封闭宇宙」的情形。可是,我们的物质宇宙的外壳,并非有形的,它实在是因为受到外面四方八面包围着的虚空非物质的平均压力所形成。

  当代顶尖科学家们在现阶段只认识到,我们的宇宙是封闭的球状大泡泡,但是还不知道这个大泡泡之外的无限虚空之中,还有无数的大泡泡;而这一层无限虚空,也只不过是无数层次的虚空之一而已。虚空是无穷尽无限大的!这是我的认识。

  韦陀经云:「宇宙是一个大泡泡,无限虚空中有无限数的泡泡,每一泡泡都有大智慧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佛经所说,微尘数佛土内法界,均有佛在说法。

  上文我说,虚空非物质的平均压力,导致我们这一个物质宇宙的迴旋而成为球形的封闭宇宙,而且无限虚空之中有无数的封闭宇宙。虚空非物质也会有压力吗?我认为有的,我的推论并非毫无科学根据。

  一九八o年,苏联莫斯科大学的「理论及实验物理学研究所」(Institut for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Physics,Moscow)宣布从实验中发现:微中子(Neutrine)这个无形无体的次原子非物质,能够穿透任何物质;就算一道十亿公里厚的铅牆或钢牆,也不能阻拦微中子的穿透。微中子穿透它,就像穿过一层薄雾一样容易。每一粒微中子,荷有十四到四十五个「电子伏特」(Electron Volts)的电力与压力(一颗正子,或名质子,它的压力是此数的三千万倍)!

  加拿大安大略省桂府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物理学家约翰?辛浦森(John Simpson)及其助手科学家们,随即证实了微中子确有压力—每一颗在五十个「电子伏特」以内。「微中子」在一九三一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颇利(Wolfgang Poli)首先发现,继之在一九五六年由美国洛斯?阿拉漠斯科学实验研究院(Los Alamos Scientific Laboratory)的两位物理学家克来德?考文(Clyde Cowan),与弗烈特?连斯(Frederick Reines)证实存在。(详见拙文「西方尖端科学走向佛学空观」)

  上述这几位加拿大科学家,同时还发表新发现:所有的次原子结构单元,正子、中子、电子、光子、重子(Proton, Neutron, Electron, Photon,Graviton)…等,彼此之间都有相互的作用。或者结合而成为原子,或者被其他原子吸收,或者被其他原子再次射出;但是,微中子则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存在的,而且充满于外宇宙的虚空之中。

  芝加哥大学的太空物理学家大卫?殊拉默(Astrophysicist David Schramm),亦于一九八二年发表理论说:微中子是有压力的,在宇宙外的虚空之中,有无限无数的微中子瀰漫着、相聚着,汇合成为巨大的压力,并聚成也许有六千万光年直径那么大的圆形大泡泡形状。微中子的压力,极可能是使物质宇宙成为「封闭宇宙」的力量之一,微中子可能是宇宙之间最具有主宰巨力的非物质。

  我们的物质宇宙,既是一个封闭的圆球或蛋形个体,那么在这个体以内的亿亿万万个星云漩系,显然是经过「大爆炸」之后,从一个极极高能的中心或球心向四方八面迸射扩展,各自旋转形成。它们的喷射,从短距来观察,是直线的;从整程来看,则是飞射到尽头—宇宙大泡泡的外壳—即转弯,成为抛物线状,终于成为圆圈形的运动路线。如此不断运动着、循环着。这是因果律的本源力量。我也敢这样断言:天文学家所发现各星云漩系逐渐远离我们的银河系,其实只是各星云漩系在不断循环运动向外扩展的阶段,它们终将回归的。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只需在一隻巨大的玻璃圆球中心内燃点一隻爆竹或「花火」,观察它爆炸之后,其火花与彩烟如何在圆球内喷射流转循环。这样,也许就会多少获得宇宙大泡泡大爆炸的大致情形。不过,我要再提醒的是,这不是唯一存在的大玻璃圆球,还有无数的圆球或大泡泡,超级宇宙还是无限无穷尽的,并非有穷的!西方科学家所说的「封闭宇宙」,其观点也仍然是局限于我们这一个物质宇宙,并未触及在宇宙之上更大更无限的超级宇宙空间,更未论及超级宇宙以上还有更超级的宇宙,永无穷尽!我的认识,深信将来的科学家将会一步一步予以发现及证明。我认为宇宙、超级宇宙、超超级宇宙,是由小到大一层层包涵的泡泡。这些认识的来源,是佛经与最新宇宙科学知识的比较。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斯卡波洛分校(Scarborough College)的太空物理学家菲立浦?郭隆保(Philip Kronberg),经过多年分析从人造卫星所搜集而得的外太空辐射能—这些是未经地球大气层吸收或过滤的—获得一个结论:在各星云漩系之间,存在着稀薄的气体,而且在这个宇宙泡泡外面四方都有充分的非物质气体,其压力足以封闭这一个物质宇宙!

  在麻省剑桥(Cambridge, Mass.U.S.A.)哈佛大学的哈佛史密生尼安太空物理学研究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有一位太空物理学家华来斯?特克(Wallace Tucker)说过:成团成串的星云漩系,像处女星座(Virgo Constellation)有超过两千座星云漩系聚在一起,是很常见的情形。各串组星云漩系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恐怕并非最主要的相聚力量罢?一定另有未知的不可见的什么东西在维繫着它们,甚至于在一个漩系内的个别星体运动,也好像有一些无形的什么力量在影响着它。

  芝加哥大学的太空物理学家殊拉默(David Schramm)认为:微中子是物质与非物质之间构成最微单位,它们的存在构成虚空的空间。从美苏两国的科学实验发现:微中子的数量,在比例上,是无穷尽的;在体积上来说,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那么微小。

  西洋社会,从公元世纪开始,十多个世纪中,一直受到罗马天主教教廷颁定的旧约圣经创世纪的影响支配而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及世界,上帝在水面行走,先造光明,次造黑暗,次造空气、日、月、人类与动植物。并且认为:世界是平面四方的,天是圆的,世界四边的尽头边缘外,是黑暗可怖的大海。又认为:地球就是世界的中心,太阳和月亮是绕着地球而转的,天上一切星辰都是绕着地球而转动的。

  这些原始的宇宙观,被奉为圭臬,不容侵犯。中古时代的欧洲,因此陷入神权至上的「黑暗时代」,民智难开。

  公元一五四三年(中国明宪宗时代),义大利威尼斯大学的数学家兼哲学家哥白尼?尼古拉斯(Copernicus Nicolaus)发表学说指出:地球是圆的,太阳才是宇宙中心,地球绕日而转。此说使他招致横祸;他被捕下狱,被控妖言惑众,终被焚死,其学说遭教廷痛斥为邪说。

  一六oo年,义大利哲学家布鲁诺(Fiordano Bruno),发表学说认为太阳并非宇宙唯一的中心,只不过是宇宙无数星系之一而已;地球也只不过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之一。布鲁诺因此被教廷指为妖人,将之烧死示众。

  西洋社会对于宇宙的探讨,从此停顿。直到一七八四年,荷兰学者赫尔斯秋(Herschel)用自製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是圆碟形星云系统银河系的一部分。

  一九oo年,英国天文学家伊斯敦(Cornelis Easton)指出:银河系是一个迴旋不已的星云系统,太阳系位于其中一隅。

  一九二0年,哈佛大学天文学家沙甫理(Harlow Shapley)指出:银河系是具有漩臂的,在我们附近的一大撮繁星,其实是漩臂的一组星系。

  一九二四年,美国天文学家赫伯尔(Edwin Hubble),在加州威尔逊山上,用当时最新式的直径两公尺半天文望远镜初次发现:字宙在不停扩展散开,除了我们最邻近的星云漩系之外,一切星云漩系都不停地飞离我们。

  赫伯尔的划时代学说—「宇宙扩展学说」震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世人开始注意到宇宙的辽阔无边。

  赫伯尔随即于一九二九年发表各星云漩系的测距方法及纪录,他提出用光谱分析测量星云的运行速度与距离的方法,至今仍被公认为最佳的。

  我们都知道,日光射过三菱镜(三面玻璃)以后,产生折射作用,使白光分为七种颜色。我们向迎面射来的阳光喷洒水雾,雾中就出现七色的彩虹,这也是折射分光的原理。从分光可知道光内原来含有七色,更知道有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与红内线。

  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把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所收到,从太空深处的星云射来的光,放大分光,印成光谱,现出虹彩般七种颜色。分析这些光谱,就可判断出星云漩系的距离是远是近,更可分析出星云所含的化学成分,因为每一种化学或矿物元素,各有其光谱的特点。

  用光谱测量星云的运行速度与距离,原理很简单。

  当我们看见一列呜呜呜笛的火车,从远处奔驰而来到我们面前时,火车的汽笛声很高很尖;当火车越过我们,离开我们,渐渐远去,它的汽笛声音也随之降低了音调,越去越低沉。

  光的强弱也有类似火车汽笛声的高低变化情形。一个星云漩系越远离我们而去,它所放射的光,自然是渐渐弱了,在分光谱上所见,它的光谱越来越趋向红光的一端;换言之,分光谱上面,红光部分面积越大,就表示星云漩系越去越远。再从分光谱的变化计算光速标准,我们就可算出这个星云漩系距离我们多远。当然,动辄以千万光年计算;换言之,它的光是经过好几千万光年才射到我们地球。即是说,我们所看见的星云漩系,已经是几千万年以前的它了,并非现在的它!

  一九四九年,美国天文学家巴德(Walter Baade)接掌美国加州巴洛玛山天文台,运用最新的直径五公尺无线电天文望远镜,重新再测量各星系的距离,更加改进确定分光测距制度,于是测量较前更加精确了。比方说,测量银河系最近的邻居,安德鲁美达星云漩系(Andromeda Galaxy),就发现它的距离比从前测得的远了两百万光年。

  到了一九五o年代,巴德已经用测距纪录成功且实证地建立了「宇宙扩展学说」,为全世界科学家所公认。从「宇宙扩展学说」,又发展出「大爆炸形成宇宙」学说。

  一九四八年,约翰斯?霍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两位物理学家劳夫?阿尔忽(Ralph Alpher)及罗拔,赫尔曼(Robert Herman),发表他们的数学计算,认为银河系中心正在以光速移动,离开其形成之位置。两氏预计出分光谱上红光部分越来越增的数字,两氏认为此乃「大爆炸」的馀力。

  一九六五年,在美国纽泽西荷默地(Holmdel)镇的贝尔研究实验所(Bell Laboratory)的两位物理学家:阿诺?宾齐亚(Arno Penzias)及罗拔?威尔逊(Robert Wilson),用最新设计的微波天文望远镜收测银河系中心,证实了上述阿尔忽与赫尔曼两氏用数学预计出银河中心移动的红光增大数字,并由此证实了「大爆炸」学说之正确。宾齐亚与威尔逊两氏因此一研究成就,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氏是收到了大爆炸形成银河系一千五百亿年以后传来的回音。

  一九六三年,德国天文学家史密德与加拿大天文学家雷德及戴尔三氏,分别发现喷射星云(音译「规沙」Quasars)。这些非常遥远的星云漩系,大多数远在一千二百亿光年以外。它们的光要经过一千二百亿年才射到我们的地球,现在所发现的喷射星云漩系,已是一千二百亿年以前的面貌而非今时之形了。这些怪异的星云漩系,有奇怪的喷射直线光团,从漩系中心射出,好像一支箭或弹道,它的光谱上的红光移动部分很大。

  上面说过,从美国宾、威两科学家收到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一千五百亿年之后传来的回音,可以推断现今的宇宙可能在一千五百亿年前形成。这些遥远的喷射星云漩系之群,位置在那么远,可能就是宇宙大爆炸射出的一批一批前驱;从观察它们,也许可以知道宇宙形成的起源和过程。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罗德与戴尔两氏发现:遥远的喷射星云漩系的体积,比以前天文学家的想象大得多,不过似乎是密度很稀的什么物质。这些巨大喷射星云漩系射来的光,被一座跟我们仅距三十亿光年的喷射星云漩系吸收了不少,所以其体积看来,可能较真实的大小会少了很多倍;就拿这座三十亿光年外的喷射星云漩系来说,也比我们的银河系大了一百倍!这个发现,已被普林斯敦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天文学家们所重测而予以证实。

  加拿大西岸维多利亚(Victoria)市多明尼安天文台(Dominion Observator)的天文学家约翰?赫普金斯(John Hopkins)发现:他所观测过的二十九座喷射星云漩系的中心,都有一团围绕着光明中心的霭雾。他怀疑这些霭雾是巨大无形的高能虚空,或是「黑洞」(Black Hole)一类的非物质虚空。可能是这些巨大无形的虚空的非物质高能,放射出强大的辐射,而形成星云漩系中心,并放射出巨大强烈的喷射直线光炬,直冲宇宙。霍金斯说:「我们所见的情形,可能是星云光漩正在形成之中的过程,就是:星云漩系从强度高能的虚无之中形成!」

  霍金斯的发现,对于「宇宙从虚空无物中形成」学说,颇具强而有力的支持;但是,当科学界重新再衡量此一学说时也产生新的疑问:星云漩系在衰老时期是否会变得暗澹和安静一些?它们是从虚空渐渐形成的呢?抑或是从大爆炸突然形成的?我们的银河系是否曾经是一个喷射星云漩系?

  图一:远看「一颗星」,近看是一团星,至少有十万个星球。这类星云,遍佈于银河系,和宇宙其他星云漩系内。

  图二:远看一团光雾,近看才知是一个星云漩系。

  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Mt.Wilson Observatory)天文学家荷顿?艾尔柏(Holt Arp),对于喷射星云漩系纷纷显示红光转移增大的情形,提出另一学说。他认为:那未必就是距离越来越远,也可能是由于星云衰老而爆炸喷射光炬及红光。确实,当一颗星体衰老时,会逐渐从年轻的蓝光转为衰老的红光,最后迸发全部残馀能力,突现白光,缩小爆炸而毁灭,天文学家称之为白热矮星(White-hot Dwarf)。

  不过,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家都公认以光谱测量天文距离的准确性—宇宙确在不断扩展之中。

  但是,扩展是无限的呢?抑或是有限的?

  有人主张无限,有人认为有极限。加州科学研究所(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 gy)的科学家阿伦?山第茨(Allan Sandage)主张:宇宙的扩展是有限的。另一位科学家詹斯(James Gunn)则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谁能观测得尽?」

  一九八五年,美国的太空穿梭机(Space Shuttle)飞上太空,运用直径二点四公尺,最新式的太空无线电天文望远镜去探测太空,预计将会获得比地面天文台收到更精确清楚的太空星云图片。全世界科学家都寄望这座耗资五亿美元的太空望远镜,寻得星云漩系与喷射星云漩系的谜底,更盼望能探查那些外外太空的虚空非物质之究竟。

  在现阶段,世界各着名天文台都摄得许多「喷射星云漩系」与「无线电波星云漩系」(Radio-Galaxy)的照片。举例说,美国海勒天文观测台(Hale Observatory)摄得的一座喷射星云漩系—天文编号为「M87号」,就是一个典型的「喷射星云漩系」,而且是一座「无线电波星云漩系」,它喷射出的强烈光炬,长达一万光年。那光炬的来源,是接近中心的一环非物质的无线电波,所射出的高速高能极细微电子,形成强大磁场。从虚无之中射出物质,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是事实,为举世科学界所承认。

  M87号漩系具有双重身分,它喷射的光炬仍然可见,它无色无形的漩系部分则不可见,只有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才收得到、见得到。

  芝加哥大学太空物理系的科学家们,用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收得的一些喷射星云漩系照片,却是完全虚无不可见的。我们肉眼不能见到它们,普通的照片也显示不出来,唯有经过特殊技术处理,才成为肉眼可见的星云漩系照片;其实它们全都不是物质的漩系,它们都是由无线电波组成的一团一团高能的非物质漩系!

  这些照片,证明「超宇宙」中「非物质宇宙」的存在,也证明了非物质的高能超过物质。这道理很简单,我们不是也知道无线电波、微波、雷射光束…等次非物质的高能吗?为什么还要怀疑「超宇宙」中的非物质宇宙及空间的存在?

  无色界的非物质,绝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无色界的宇宙群,已经逐渐为当代顶尖的天文学家、太空物理学家与核子物理学家等新一代科学家所认识。他们各自致力于实验证实无色界的存在,虽然他们的肉眼看不见非物质无色界的能,他们的科学仪器可以感觉得到,可以记录得到,可以凭着感觉来翻译成可见的照片,让肉眼看到。

  一般人总因肉眼不见,就不相信非物质能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不因肉眼不见而不信。科学家从实验和间接的接触之中,从太空物理现象等等途径,认识了无色界。

  相对论是今日举世公认的宇宙物理定律,但是,当初爱因斯坦何尝肉眼看见「相对论」?他的灵感是超过常人的想象力的。

  近年来,核子物理学家发现粒子,但是他们当中谁曾以肉眼见过粒子是什么形状?他们都能虚心研究,从实验结果证实了无色无形的粒子、微中子…等非物质的最小单元的存在。可是,直到如今,谁要想拍摄一张粒子照片,像拍摄人像或风景那样,仍是不可能的,只有高能高速分离器才分析得它们出来。由于它们的反应有徵,科学家就认识了这些肉眼所不能见的非物质是组成多元超宇宙的一环。

  我们常人去照X光检查身体,人人知道X光的存在及其作用;可是若不印出照片来,谁知道这无形的射线能射透人体,把骨骼都照出来?X光射透人体,人哪有感觉?我们都知道无线电波存在,但是谁肉眼看得见它?若不去拍电报,若不打开收音机,收听无线电台广播音乐,怎肯相信无线电波确有其存在?我们都知道有紫外线、红内线、甘玛线、镭射线、核子辐射线,可是谁肉眼看得见?

  否定非物质存在的人,不妨先从接受X光、无线电波、紫外线…等非物质无形无色的存在入手。对于无色界的认识,是需要领悟的,也不是文字所能传递的。

  无形的电磁场,无色的非物质宇宙,都不是物质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所能够信服的;可是它们并不因其不信服而不存在。量子力学、光波、次原子的强力、弱力、电子轨道…等,都不是肉眼能见的,但是它们都存在。科学家若不相信它们,不逐一去实验发现,则我们今天仍将停留在古老的黑暗时代,相信地球是方的,并由一隻巨大的海龟背着支持浮在海面。

  着名的麻省科学工学院(MIT)一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Victor Weisskopf)说:「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它不可看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及相信。在科学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超过你的直接经验的。」

  他又说:「我们必须打开心眼来认识科学。」

  大楼炭经卷一阎浮利品第一(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合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众比丘饭已,后会于讲堂上,坐共议言,可怪未曾有,是天地云何破坏,云何成就……。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诸比丘,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时,尔所四千天下世界,有千日月,有千须弥山,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龙宫,四千大恶道,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七千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万种种大泥犁,是名一小千世界,如一千小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名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名为三千世界。悉烧成败,是为一佛刹。」

  大楼炭经卷五灾变品第十二:「佛语比丘,天地有三灾变,何等为三?一者火灾变,二者水灾变,三者风灾变,是为三灾变……尔时,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皆嶔峨动摇……譬如脂膏湿着大火中,即无烟亦无馀矣……所有非常无坚固乃如是,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远至得解脱自然之道……须弥山王尽破坏,无复有燋山土处,诸泥犁一切皆破灭尽已,畜生禽兽皆复灭尽已……后人皆死尽,及四王天,忉利天,焰天,兜率天,无贡高天,他化自在天,梵迦夷天,人皆灭尽……索久久大风起,名曰来柯沙,上行至故第十六天上,闪坏败破散灭尽……大风复吹破坏消灭,悉尽天下日月所照中万物……天地共遭大风灾变时竟一劫后,复更始生之法……复如遭火灾变后,复更始生一劫成竟……。」

  大楼炭经卷六天地成品第十三:「佛语比丘:天地破坏,更始成之后,人皆在第十五阿卫货罗天上,其天上人,以好喜作食,各自有光明神足,其寿甚久长……其时无有日月,亦无星宿,无有昼夜,亦无一月半月,亦无年岁,窈窈冥冥无所见……劫名为灾坏时,有四时因缘,一者久在地尽便火起;二者久火尽便水起;三者久水尽便风起。稍生后天地成,从成复败,如环无端绪……。」

  起世经(隋朝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卷一阎浮洲品第一:「……佛告诸比丘云……世间成立,世间散坏,世间坏已而复成立,世间立已而得安住……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夜天……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名小千世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

  「……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宫殿,帝释所居,三十三天已上一倍,有夜摩诸天所居宫殿,夜摩天上,又更一倍,有兜率陀天……兜率天上……有化乐诸天……又更一倍,有他化自在诸天……又更一倍,有梵身诸天所居宫殿;他化天上,梵身天下,于其中间,有魔罗波旬诸天宫殿,倍梵身天上,有光音天,倍光音上,有遍淨天,倍遍淨天上,有广果天,倍广果上,有不麂天。广果天上,不麂天下,其间别有诸天……名无想众生……倍不麂上,有不恼天,倍不恼上,有善见天,倍善见上,有善现天,倍善现上,有阿迦尼吒诸天宫殿,诸比丘!阿迦尼吒已上,更有诸天,名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是界分,众生居住,是诸众生,若来若去,若生若灭,边际所极……。」

  起世经卷九,世住品第十一:「佛语:诸比丘,于世界中,有四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

  若天若人,世中算数,欲取其量,经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终不可得。

  何等为四?诸比丘!

  若世界住,此不可得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若世界住已坏,亦不可得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若世界坏已复起,此亦不可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若世界成已住,此亦不可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此等名为四种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若天若人,无有算计而能数知,若干百千万年,若干百千万俱致年者!

  ……所有世界,转住转坏,无有间时,或有转成,或有转坏……。」

  佛说长阿含经卷二十一第四分、世纪经三灾品第九(后秦佛陀舍耶共竺佛念合译):「佛告比丘:有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云何为四?

  一者,世间灾渐起坏此世时,中间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二者,此世间坏已,中间空旷无有世间长久迴远,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三者,天地初起向欲成时,中间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四者,天地成已,久住不坏,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是为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

  佛告比丘:以是当知,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

  大生义经云:「诸法皆因缘展转相生。」

  ——大宋鸿胪卿传法大师施护三藏译

  从佛说诸经来看,可见佛陀对于宇宙的循环,及多元複度虚空世界,都早已有很明白的科学说明。用古典物理学来衡量,或用世俗无知的井蛙之见来看佛语,是不知佛语宇宙真相的奥妙的;但若用最新与越来越进步的宇宙学、太空物理学及量子力学…等顶尖的科学知识来看佛语,就会知道佛语多么精妙深奥地开示了宇宙的真相及真理。

  摘自:《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作者:冯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冯冯       佛法与科学)(五明学佛网:冯冯       佛法与科学)  

 陈兵教授:陈兵教授谈佛法与科学 何谓真实 

 李向平教授: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 

 冯冯居士:我持楞严咒的神奇经历 

 冯冯居士关于男女情欲的开示 

 冯冯:《空虚的云》(虚云和尚)(节录) 

 冯冯:巴西来的小男孩(四) 

 冯冯:巴西来的小男孩(三) 

 冯冯:巴西来的小男孩(二) 

 冯冯:巴西来的小男孩(一) 

 冯冯:水牛的故事 

 冯冯:慧星从哪里来? 

 冯冯:“空瓶再生佛陀舍利”与当年被虚云抱在怀中的顽皮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