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律法师:如何利益亡者


   日期:2008/5/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荐亡有何作用

  俗云:「人死不能复生。」系就一期果报之色身而言。其神识并未死亡,而随业力、念力及习气,转换为另一生命形态,此即吾人所谓「轮回」。气绝至投胎前,为善恶未判之中阴阶段,亡灵觉受力尤胜生前,倘家属于此七七期内,为其广修众善,造诸功德,令亡魂得闻佛法,心生忏悔,自能减轻罪业,免沦恶趣。或有人以为:「人死为鬼,此事实既无法改变,何须超荐?」殊不知,人死未必为鬼,乃随其业力招感,而投生于六道,如是流转不息。是以但能归命三宝,修善断恶,受行法戒,志心净土,自可顿超三界,了生脱死。倘能至诚念佛,回向亡者,可令未往生者得往生,已往生者莲品增上。

  亲眷亡故后,家属宜节哀顺变,依循佛法,令亡灵得度。莫依俗见,行无谓仪式或耗费,既无实益,又增其贪执。可于举办报恩精进佛七、梁皇宝忏、三坛大戒、水陆法会等道场,立牌位拔度,或恳请高僧大德于早、晚课时,回向亡者罪障消灭、往生佛国。

  倘火化后,遗骨变黑,若非久病服药所致,即表示亡者恶业深重,助念无效,应立即为其超度,除前述方式外,尚须为亡者求忏、印经、放生...,做诸功德,祈能转变业力,救拔亡灵。

  超荐之目的,在为亡者祈求冥福,冀其业障消除,度脱生死轮回。一般家属于佛门超荐仪式知之未详,故多礼请出家净众为亡者念佛、诵经或拜忏,使其体悟佛法真谛,放下诸般执着,往生西方。即令未能生西,亦可免堕恶道。倘已堕恶道,亦可增添福报。如本应投生为牛,以超荐功德,或可投生为人。倘已出世为牛,以此功德,亦可改善境遇,饮食丰足,免遭劳役或屠宰。

  下列各节为荐亡之方式及家属应具备之观念,宜恪遵无悖,方可令亡者获真实利益。

  作七

  作七之俗源自佛经,据《中阴经》:「中阴众生寿命七日。」而《瑜伽师地论》亦云:「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辗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梵网经》:「父母、兄弟、和尚、阿阇黎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讲说大乘经律。」《释氏要览》云:「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作七通常皆礼请法师莅丧宅或家属至寺院作佛事,其余六日,家眷可自行为亡者念佛或诵经。因中阴身虽名七日历一死生,实则,每一动点皆有可能投胎,故应每日为其念佛回向。如周五往生,下周四为头七,下下周四为二七,再下周四为三七,以此类推。但做七宜提前一日,即每周三做,原因即如前述,恐其于每一动点皆可能投胎,故提前做。今者偷日陋习盛行,即将七七四十九日易为二十四日,头七、尾七仍为七日,二七至六七则每二日为一七,此法不足取,孝眷切不可投机取巧。民间尚有「作旬」习俗,每十日作一次,共作四次,今已名存实亡。

  印光大师尝云:「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普天之下,殆无不造杀业之人。即毕生不曾杀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以非杀决无有肉故,以屠者、猎者、渔者,皆为供给食肉者之所需,而代为之杀。然则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沈,天下治乱之本,非细故也。其有自爱其身,兼爱普天人民,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

  在七七期间,切莫杀生。遗属应以茹素为宜,若无法习惯,亦应勉力为之,至少茹素七日。凡祭祀、供灵或待客,均以素斋代荤菜,此举较放生功德更大。弘一大师即曾言:「在家人敬神,每用猪鸡等物。岂知神皆好善而恶杀,今杀猪鸡等物而供神,神不受享,又安能降福而消灾耶?惟愿自今以后,痛革此种习惯,凡敬神时,亦一例改用素食,则至善矣。」丧中不用酒肉,此非独佛教主张,儒家古礼亦严禁之,若皇太子居丧饮酒,必载之史书,视为失德。以亲亡故而杀生,令其担此业力,陷亲于不仁,何异弑亲?今人每以食肉饮酒、作乐唱戏为体面,诚乃背道而驰之作为。

  《圆觉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虚云老和尚亦言:「三界轮回YIN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YIN就有生死,断YIN就断生死了。」所谓「YIN心不除,尘不可出」,若耽溺YIN欲,则与佛道相违,难以感应道交。是以,丧中家属应断YIN,持守五戒。然亦或有茹素四十九日尚可忍受,断YIN四十九日则形同受酷刑者,此皆因众生习气太重,无法克制。若果真无法断YIN,至少亦须忍耐七日。

  藏人尤重四七及七七,缘中阴身多于四七前投胎,而七七则为中阴身最后之期限,故应扩大举行。

  诵经

  诵经源自佛陀时代,其时无纸张、印刷术,听经闻法采口耳相传方式。佛弟子代佛说法,即为背诵熟记之经文。欲熟记某经,亦须靠背诵,故诵经即成学佛及宣扬佛法之先决条件。于佛前诵经,其目的有二:一者,犹如亲聆佛教,以鉴察自身思想行为。二者,代佛说法。六道众生皆有佛性,诚敬专一诵持佛经,可感得各道众生听闻信受,为亡者诵经,以其灵性较高,或可得度。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载,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救度其母,故此经又名《孝经》。家属可于头七、二七、三七诵《地藏经》回向亡者。

  他如:《心经》、《弥陀经》、《金刚经》等,皆可用于荐亡。

  拜忏

  《地藏经》云:「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是故,我辈凡夫当时时反省求忏,惕励修行。

  诵经拜佛,为己或代人忏悔,称为拜忏,又名礼忏,始于南朝梁武帝,结集之《梁皇宝忏》。求忏非为规避业报,乃坦诚认罪,誓不再犯。拜忏即在洗涤心垢罪业,获清净解脱。

  目前通行忏法仪轨,系由历来祖师依佛经所成,修忏法获感应者,亦不乏其人。盛行至今者,如:

  1、梁皇宝忏:系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以其后生前嫉妒瞋恚,死后堕而为蟒,苦不堪言,帝遂延揽高僧,搜索佛经,录其名号,共成十卷,为其忏礼。郗氏蒙此功德得度,生忉利天。自古迄今,虔礼此忏,所为所祈者,皆有阴骘感应,为我国流传最久之忏法。

  2、水忏:又称慈悲三昧水忏,唐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人面疮,濯除累世冤业,遂依宗密所撰《圆觉经道场修证仪》,辑成此忏法,至诚虔修,可解宿世冤业。

  3、大悲忏:又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系据大悲咒所作之忏法。

  4、药师忏:又称药师三昧行法,系依《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所作,祈消灾延寿,多礼此忏。

  5、净土忏:又名往生净土忏愿仪,系采《大无量寿经》及称扬净土诸经所成。

  6、地藏忏:又名慈悲地藏忏法,所成年代较晚,凡报亲恩或祈父母冥福,多拜此忏。

  此外,如:金刚忏、八十八佛洪名宝忏、千佛洪名宝忏等,今皆盛行。眷属延僧礼忏,家人亦当斋戒精诚,始能有感,倘能亲自礼忏,功德更形殊胜。

  世俗以诵经拜忏可转为冥钱,供鬼魂于阴间受用,此见不合佛法。诵经拜忏乃在消除亡灵业障,超荐其往生极乐,非愚民迷信之作为。

  打佛七

  《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东晋慧远大师提倡打佛七以来,经灵岩山印光大师发扬光大,一时蔚为风气,盛行迄今。

  佛七系以一句「阿弥陀佛」念佛七日,或多个七日。为何以「七日」为期?盖「七」为一圆满数字。除《华严经》以「十」为圆满数,其他经典多以「七」为圆满数,盖取七七无尽之意。以七日为一循环念佛,谓「打佛七」。佛七期间,每日除早、晚课外,加诵《弥陀经》、赞佛偈,终日绕佛、念佛、静坐。通常皆设有超荐拔度及消灾牌位,家属可勉力参与,将功德回向亡者。

  《观经》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是以亲人亡故,家属当以念佛代替灵前哭泣。超度亡者,应以念佛为主,此乃最切实、最易行且功德最殊胜之方式。惟参加念佛者,应忌食酒肉五辛,果能至诚念佛,必可冥阳两利。

  水陆法会

  施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以救拔诸鬼之法会,凡在水、陆、空死者皆可超度。梁武帝萧衍夜梦神僧教设水陆斋,普济六道四生群灵,帝乃披览经论,自行撰集。后仪文散佚,斋会亦告中绝,至唐再兴修设之。今之水陆法会,内、外坛逾八十个,感应殊胜。

  放焰口

  焰口为饿鬼名,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遂感此报。曾于阿难定中现身,阿难求告于佛,佛乃为说《焰口经》及施食法,放焰口之法事即由此而来。该法会系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亦为迫荐死者佛事之一。做此法事,可使饿鬼仗佛力得以饱餐,再为彼等宣扬佛法,令其信受而脱此苦厄。即令亡者未堕鬼道,做此法事亦等同代亡者布施饿鬼道众生,仍有功德。

  延请出家净众主持佛事,勿请巫道师公

  出家法师辞亲割爱,荷担如来家业,茹素持戒,精进修行,悲心度众。不若一般外道师公之流,或有家累,或赌博酗酒,本身即不清净,二者相较,功过立判。

  应至正信道场,本乎至诚,礼请法师,始能获真实功德利益。

  一切度亡以虔敬为要

  倘经济拮据,无法做前述佛事,可备四字佛号录音带一卷,子孙齐聚念佛,亦可超度亡者。须知,超度力量之大小,关乎内心虔诚与否。做同一佛事,效果迥异,原因在此。

  家属应任佛事重责

  有家属误认超度、诵经乃法师之任务,既已花钱即可了事,更有甚者,于灵堂前五喝六,赌博玩牌。当知「各人生死各人了」,由人代作佛事,远不及自身亲作。倘亡者生前未及学佛,由与其有血缘关系之亲属代作,较能引发至诚,若无亲眷遗族,则依与亡者关系亲疏次第代作。

  家属延请僧众主持佛事,所超荐者为亡故亲人,焉可置身事外?若欲得真实受用,家属应摒除荤腥YIN欲,虔诚参与,且应专心致志,莫仅视为具文,照本宣科,敷衍了事。

  破除迷信

  民间咸以服丧为不净,急忙遮盖佛像,唯恐亡者晦气触犯佛祖,家属亦避免造访他人。此乃错误观念,亡灵本需佛祖接引,何须遮盖!

  大陆另有一俗,男子亡故须做一名为「过渡桥」或「破地狱」之佛事,女人亡故则做「破血湖」佛事,此于佛法无据,因为人死未必堕地狱,故毋须将亡灵引至「奈河」或「血湖」。

  古代阴阳家有「回煞」之说,即按人断气之年月干支,推算魂气返舍时间,并谓返舍之日,有凶煞出现。此乃世俗迷信,不足采信。

  民间盛行之牵亡未必可信。家属当尽其所能为亡者做功德、布施,不须牵亡,又徒增情执,甚或为江湖术士诈骗。

  随侍在侧,亲视含殓

  自亡者断气至安葬之前,家属应保护遗体,免受虐待。于殡仪馆诸般作为,应负监督之责。亡者沐浴、更衣、化妆乃至大殓,应随侍在侧,亲视含殓。不可为图省事,将亡者送至殡仪馆即不闻不问。何以故?据闻,某些殡仪馆以极不人道之方式处置遗体。或开膛剖肚,剜取内脏,以木屑稻草填塞;或视同鸡鸭,将遗体吊起,以便冲洗;更有骇人听闻之「奸尸」事件发生。诸如此类作法,置「死亡尊严」于何地?孝子贤孙情何以堪?是以,当与殡仪馆执事者协商处理方式,并随时监视其处理过程,方可免不幸事件发生。

  撙节丧葬用度,移作诸功德

  亡灵之升沈苦乐,系诸家属,切勿铺张浪费,为冥器、排场而虚掷金钱,如请五子哭墓、孝女白琴、购置上好棺木、辟建大墓园,乃至歌舞团等,于亡者毫无实益,又增其贪执之事。应节省种种妄费,布施济贫、印造经像、斋僧、买物放生,或以亡者名义作诸功德。据《往生十方净土经》云:「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舍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故可将亡者所遗财物布施三宝,以资冥福。若逢节令佛诞、忌辰冥寿、周年纪念...等,皆可以庆贺之资,作诸功德,代替一切无益之礼数。

  结论

  《地藏经》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故吾人应于生前积极行善布施,将钱财化作功德,莫待百年后由子孙代作。若所做不如法,吾人已做不了主,岂非哀哉!

  为人子女当婉转劝请双亲茹素念佛,所谓「吃素则不造杀业,兼灭宿殃;念佛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善报亲恩者,非唯现世色身之给养,亦当令其灵性顿超三界为务。亲亡故后,当念佛荐亲。此举非独超拔亡亲,兼可令历代祖妣同沾法利。所有荐亲功德,当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以广自他存亡之心量,冥合菩提誓愿,兼可培福。

  某书载及回阳者经历,一美国妇女,心地善良,断气后,神识脱离肉体,至一如茵绿地。草原羊群竟作人语,与其交谈。眼前一片净土,气候怡人。妇人行至水池边,池中游鱼频频致意,以示问候,此美妙情景令其流连忘返,不欲回至人心险恶之现实世界。讵料,于空中惊见医师为自己施行急救,旋即清醒,懊悔不已。是以丧家辄为亡者辞世而悲恸,焉知亡者去处更胜人间。究应存者悼念亡者抑或亡者为存者哀泣,令人大惑不解。

  由前述实例可知,人心善良,临终可感得净土。正、依二报随心而转,念佛必然符合因果。阿弥陀佛意即「无量寿、无量光」,吾人日日口诵心维,一心求生西方,临终自可感得无量寿、无量光之世界。精进念佛,八识田中种满清净种子,临终随念而至清净世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