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秦东魁:教育孩子,不如换一种方式!


   日期:2018/7/4 13: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现在很多父母都不懂这个道理,不去护根,反而去断根。

  实际上,这三代人是紧密联系的,我们的大家族就是一棵大树,我们的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和长辈是家族的根,夫妻是树干,孩子、财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树的枝叶花果。

  我发现,很多家庭在吃饭时都是先给儿女端饭,让儿女先吃,然后父母再吃,这种做法颠倒了。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少孩子骂爷爷奶奶和骂小孩儿一样,跟谁学的?跟父母学的。

  当你对你的父母都非常尊敬时,你的子女绝对学不会骂他爷爷奶奶。

  你看,我们家老二,三岁。他想拖地,我就让他拖,拖不干净也行啊,只要他喜欢拖地。他给妈妈择菜,择不干净没事,他妈重新择一遍。要锻炼他,教育他。教育就是教子为善。

  在家里,我时常给儿子讲:“你看,你妈做饭很辛苦,你去洗碗吧。”我太太也就习惯了,现在我儿子洗碗洗得非常干净。你以为我是想让他洗碗呢,我是让他自小就懂得对他自己负责。

  你看,我们两口子过生日,儿子是要给我们磕头的,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要助他为善、成他之美。我们夫妻自己,也是用这个方法。双方父母过生日,我们夫妻带着孩子,给老人封红包、磕头。

  我们家磕头次数多:过年磕头、母亲节父亲节磕头、过生日磕头。

  就拿我儿子来说,我记得2008年11月23日我母亲过生日,我和我的爱人给她磕头的时候,我还不到两岁的儿子就在我们后面也趴在那儿,我妈吓一跳,怕他摔了,结果一看人家给她磕头呢。你看,我儿子还不到两岁,我都没有教过,他都知道给我妈磕头。所以说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礼节,自自然然都会传递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如果我们连对父母都做不到孝敬,又怎么可能真心有礼地去对待别人呢?只会在有利益需要时候表现出来所谓的礼敬,这不是真的礼貌,而是假礼貌。所以在《弟子规》的开篇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几句话都是有内在联系的,第一步就是孝。

  所以,当父母的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言行。不仅仅在家庭中,在单位,也是如此。千万别把单位的东西往家拿,这个也是开发禀性贪的。

  你要拿这个笔、这个本的话,你要先问问你们董事长同不同意。他同意你再拿,他不同意千万别拿。

  有些便宜不能占,你认为占的是单位的便宜,实际上影响子孙。

  我遇到一个在银行的人,他们家就全是银行的水杯。他老挣不了钱,老受领导排挤,就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给他分析说:“你这一次性水杯偷的太多了。”

  他说:“你说话难听,我这是拿的。”

  我说:“你拿,你领导知道吗?”他说:“不知道。”

  我说:“不知道就是偷啊。我告诉你,偷一毛钱也是贼。”

  我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你以为偷一万块钱才是贼呀?纸杯虽小,但是这个行为是非常恶劣的。

  你的心坏了呀。这样自私自利,不顾公德的心,会影响你未来在工作中的行为模式,让别人不喜欢你,你升迁就难了,这个道理从这里来的。

  你这样的行为,还会教坏你的孩子,你孩子学你的习惯了,都贪一些蝇头小利,都丢掉了公德,那你孩子未来挣钱也肯定辛苦。大家都不喜欢事事计较,贪得无厌的人,对不对。

  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你在开发孩子的天性还是禀性?你一定要学会观察这个呀。

  我在生活中,点点滴滴中,即使见任何一个人、在任何地方讲课,我都是保持着利益大众、能帮助大众的心思去做事情。一定把里面的恶因、恶事、恶缘,全部断光,这样才能利益我的孩子,向我学习。

  本期文章编辑:小宇

  选自:《遇见智慧》,作者:秦东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