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


   日期:2018/10/20 22: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

  一、称赞女性美貌的极致,不是“美女”,而是“菩萨”

  人人都说“好女如佛”。

  面如满月,目若青莲,低眉生慈,回眸肃穆,步步生莲,吐气若兰,行则上善,动则若水……

  每当我们提及“菩萨相”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温婉可亲、端庄玉润的女性形象。

  “菩萨”不仅寓意女性姣好的容颜仪态,更涵盖了女性慈悲纯良的品质。

  “菩萨”本是佛教中的音译词,是“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的简称,可以翻译为“觉有情”。

  即一切有情感、有灵性的生命觉悟之意。

  在印度,菩萨皆为男性,通常是伟岸俊美的男子形象,而且佛经中说,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非男非女,随机应化,体现出“众生平等,无有高下”的基本教义。

  然而,当佛教传入中国后,菩萨的形象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隋唐时代,观世音菩萨就都成了女身,如代表般若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形象,也逐渐显现出女性化倾向。

  这也反映出中国人对女性的潜意识崇拜及审美理想——慈爱端庄、温文典雅,胸怀宽厚,博爱无私。

  而“菩萨相”中的“相”,是指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外貌特征,比如佛有手指细长、足跟广平、身形端直、两肩圆满、声如梵王、齿白齐密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

  但佛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过后天修炼得来的,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即“百福庄严”。

  《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什么意思呢?

  若以美好的色相、悦耳的音声来寻觅真如佛性,那是一种邪知邪见,并不能领悟如来真相。

  比如,在佛陀众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一次想要测试佛陀说法的声音,于是飞身到距离娑婆世界无量远的东方佛国,结果佛陀的音声依旧相近如故。

  另有一位外道,因为听说佛身一丈六尺长,心生怀疑,用尺去量,谁知量了丈六,还有丈六,永远也量不完。

  可见佛陀的金容相好,岂是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能道尽!

  其实,女神之所以称之为女神,拥有的并不仅仅是美貌。

  对于身处世俗的我们来说,即使你再怎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经不起岁月的打磨,韶华终将逝去。

  既然容颜只是昙花一现,还有必要花“一百大劫”时间去修正容颜吗?

  有谓美容、美颜、美姿,不如美心。

  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

  二、想要美好相貌,就得让自己心境明媚

  《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

  即相由心生,一个人有怎样的心境,就有怎样的面相。

  一个雕塑家,喜欢雕塑妖魔鬼怪。

  有天照镜子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变丑了。

  丑,并不是说肤色五官改变了,而是指神情神态很是凶恶古怪。

  于是他遍访名医,但均无法治愈。

  一次,他游历一座庙宇时,把心中苦闷给庙中长老说了。

  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得先为我雕几尊观音像。

  雕塑家在塑造过程中不断研究观音像,模拟其慈祥、善良、温和、宽仁之态。

  雕完三尊观音像后,他找到长老:“请你帮我治病吧。”

  长老说:“不用了,你的病已经好了。”

  雕塑家一照镜子,五官果已变得神清气朗。

  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

  心里想什么,你就像什么。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的相貌、气韵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变化。

  再端正的容貌,也不会一成不变。

  可是它一定会随着人心的动荡而此起彼伏。

  愁苦,会生出相应的皱纹;快乐,则会有完全不同的欢颜。

  世间幻变万千,皆因内心意念而起,正所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如果你想要美好相貌,就得让自己心境明媚。

  曹雪芹写多愁多病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善良懦弱的迎春“肌肤微丰,温柔沉默”,写精明强干的探春则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忧郁的人眉头紧蹙,宽厚的人眼神温和,自信的人自然嘴角上翘……

  这些习惯年深日久,就改变了面相。

  同样的,待人的谦卑,谈吐的优雅,读过的诗书,丰富的内心……

  都会投射在你面相中。

  你以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又怎样对待你,最终都会呈现在你的容貌上。

  三、要养脸,先养心

  平时我们都说“以貌取人”,其实说“以相取人”更为贴切,取的并不是美貌,而是好看,好看是眉梢眼角见清风明月,是举手投足里赏心悦目,是在最落魄的岁月里依然保持优雅与从容。

  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众星捧月。

  可在50岁时,丈夫被划为右派死于狱中,她被赶出大宅去刷马桶,直到十指变形。

  文革时期,即使她沦落到去扫厕所,她也要穿着旗袍。

  一袭旗袍上身,所有苦难在她脸上就没了痕迹。

  在逼窄楼道里,没有烤箱,她用煤球炉子也要蒸圣彼得堡风味的蛋糕。

  没了上等茶具,她用搪瓷缸子,每天也要雷打不动地喝自制下午茶。

  看书的时候用镊子翻书,尽量保持着从容、优雅。

  这个“上海的金枝玉叶”用一生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人之所以优雅,并不在于外貌和财富,而在于内心的高贵。”

  郭婉莹

  说一个人好看,绝非肤浅的美丽,它是一个人剥离了外表之后的素养,是放在瀚海人群里也能一眼分辨出的气场,这是灵魂的样子。

  画家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所以,要养脸,先养心。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最终决定相貌。

  《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相貌是能逐步改变的,美好的仪态、和善的表情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吸引力,让见者如沐春风、相随效仿。

  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年轻时风华绝代,老了依然绝代风华。

  她为何能成为女神中的女神?

  秘诀就在她的遗言里:

  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

  若要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若要苗条的身材,就把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

  若要美丽的秀发,在于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只有你。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

  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而并非向人抱怨;

  当你需要帮助时,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双手;

  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

  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若要好相貌,先要心灵美,相由心生,心地善良才是最高贵的相貌,这才是一个女人真正的菩萨相。

  (转载)此文若有谬误,我皆忏悔,此文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女人最高涵养       菩萨相)(五明学佛网:女人最高涵养       菩萨相)  

 净土法门法师:佛菩萨相为何?是否与我们平常所供奉的 

 仁清法师:怎样修行容易跟佛菩萨相应 

 要如何修才能跟地藏菩萨相应? 

 竹子被剖开,里面竟布满佛菩萨相,老篾匠说,这是传说中的“ 

 恒传法师:上香时观菩萨相,这是着相了吗? 

 你光放一张地藏王菩萨相在那里,众生就会去拜了, 

 菩萨相才是一个人最美的状态 

 她总是容易和观音菩萨相应,为什么? 

 要如何跟地藏菩萨相应 

 女人修行要重塑自己的“菩萨相” 

 净土法门法师:只看圣书、佛菩萨相能治眼病,只听梵音、佛号 

 为什么有的人会见到佛菩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