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能真正获得和长久拥有快乐,完全取决于这一点


   日期:2018/10/30 9: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快乐的人是向善的

  世上快乐的人,心灵层面都是向善、超越自我、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会慢慢堕落,常常以伤害别人来达到自利的目的,结果会众叛亲离。一个人应该要有自信,但过于执著自我就是一种伤害。因此,要将心灵往上提升,转变贪心、嗔恨、嫉妒所造成的烦恼,就必须从“对心的理解”及“为他人的付出”来改善。

  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灵魂最深处最完美的那一面,具备了慈悲以及智慧。但随着我们跟外界接触,“人性本善”中善的一面越来越模糊。我们希望人们付出的是人性本善的那一面,但在奉献方面我们又很吝惜自己的善,不愿意去救助别人。哪怕是讲一句简单的赞美语言,我们都很吝啬,很难讲出来;反过来,说恶口伤人、挑拨离间的话,好像容易得不得了。

  正面的表达爱意的语言很困难,原因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形成的习气,希望收到正面的,付出的却是负面的多。拥有了一些名利,就以傲慢心排斥不如自己的人。有时候不能确定某件事情到底是不是他能够争取的,就会猜疑。得到后产生傲慢,得不到后产生嗔恨,这些都是我们的烦恼。别人的言语行为,都可能使我们的心灵产生很大的波浪,慢慢地就把人性本善的一面遮住了。

  有智慧的爱心才是真正的爱心。而善良的心有如肥沃的田地,若不去播种、灌溉,一段时间后也会生出杂草。智慧和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内心,必须付诸行动,要让善良的动机化为自利又利他的行动。

  如果别人对我们做的事,让自己感到很欢喜,那么就要常常对别人做相同的事情;如果别人对我们做的事让自己不高兴,我们也要避免做同样让别人不愉快的事。

  快乐说起来容易,但是能真正地获得和长久地拥有,那就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量。我们的内心能被多少快乐的光芒照耀要看我们的心敞开了多少。内心的封锁,多半都是自我保护意识在作崇。越是自我封闭就越是难于去奉献和与他人分享我们的一切,那么快乐就永远不会眷顾我们。因为真正快乐的人,都是内心向善的,不为己利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