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成为智者:如何离苦解脱


   日期:2018/11/7 1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智慧

  回溯智: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不犯同样的错误。有些困难不是非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教训,而是在看到别人历受磨难时,就应该得到启示。

  前瞻智:设想变故,决策当前。 妙察智:观察入微,处变不惊。

  降魔智:深入人心,烛奸堵漏。

  离苦得乐

  ↘苦因 ⊙对任何一切有为法的执取都是苦。

  ↘如理作意

  ⊙诸法实相不能通过妄想臆造得知,而必须是亲证。事实上只要不加入个人情感,一切境界都会保持中性。

  ⊙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是故不应住三世生心。

  ⊙缘为假合,一切名分都不是众生真实的聚集相。

  ⊙视一切受,一切结果为平常而无所期望,这才是真正的随顺无常。

  ⊙偏离寂静是受苦的开始。当欲望满足时,便会移情别恋。远离那些令人心有所得的东西。学会适应寂寞。空寂,才是心的本貌。

  ⊙不应取法性,不应取众生性,不应取诸见,不应取心行,不应取名分,不应取文字,亦复不住三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习气就像黑洞,只有坚决地对习气不予响应(喂食),它才会终将亡于饥饿。为了达到心的完全寂静,持戒是必须的。

  ↘实修指导

  ⊙欲求法者当于自身中求,欲求解脱者当于良知中求。

  ⊙保持觉知 如实观察生、住、异、灭 不作价值判断 不起盲目反应

  ⊙观诸法,一念不住变异不停。

  ⊙于法性,观不可得

  ⊙于诸入,不作任何评价。

  ⊙于邪心,不予响应。(不管是自己还是旁人的)

  ⊙于所处,不生粘连。

  ⊙于因缘,作风吹尘聚想。

  ⊙于三世,观不可得。

  ⊙观能执所执,如梦幻泡影。(如名相、欲望、心行……)

  我所说的不一定和佛陀的教导一字不差,我只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真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离苦得乐       解脱之道)(五明学佛网:离苦得乐       解脱之道)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法语 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离苦得乐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 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7 如实观照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6 慧之进修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5 慧之观境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4 慧学概说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3 八正道与其它道品的关系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2 八、正定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1 七、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