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穿上这个衣服,可令自己和他人不生贪心


   日期:2019/4/11 9: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二种头陀行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这个迦叶尊者,他在佛的弟子里边,有两个第一:第一,就是头陀第一;第二,就是年龄第一。

  所有佛的弟子,谁的年龄都没有他大,所以他年龄第一。在佛的弟子里边,最吃得苦,最受得苦,最能修苦行,那就是迦叶尊者。

  头陀第一,这个“头陀”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叫“抖擞”,也就是打起精神来,勇猛精进。他行头陀行。这叫苦行头陀。

  头陀行,有十二种。这个十二种头陀行,就是住持佛法的一个表现。若有人行头陀行,佛法就久住世间;若没有人行头陀行了,佛法就该灭亡了。

  那么,这十二种头陀行都是什么呢?

  就是所穿的衣服有两种,食的方面有五种,住的有五种。所穿的衣服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着粪扫衣,第二种叫但三衣。

  什么是粪扫衣?就是一般人已经不要的衣服或布,放到垃圾里边。出家人把这种的衣服拣回来,洗干净了,把它做成一件衣服,这叫粪扫衣。穿这种衣服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可就大了!

  第一,令你自己没有一种贪心,没有一种好好的心。穿上这个衣服,心里很安静的,也令其他的人没有贪心,不生贪心;自己减少贪心,令他人也不生贪心。

  譬如,你若穿一件最好的衣服,其他人会生一种羡慕心,“这件衣服很值钱的!”他就生出一种羡慕心;然后就会由羡慕而生出一种妒嫉心;由妒嫉又会生出来一种偷盗的心,就令其他的人,生出一种贪心来了。你这粪扫衣,没有人想偷你的。所以,这对自己有好处,对人也有好处。这是第一头陀行。也就是现在一般修道的人所穿这个衲袍,叫破衲衣。出家人叫“衲子”;衲子也就是说穿这个衣服,是一个破衲衣。

  第二,但三衣。就是自己所有的东西就是只有三衣、钵、具。三衣,就是大衣、七衣、五衣。大衣,又叫二十五条衣,有二十五条,是一百零八块,这种衣是讲经说法、入王宫时所穿的。七衣,又叫七条衣,就是礼忏拜佛时所穿的。五衣,就是五条衣,是服劳执役、出入往还、迎宾待客、一切时所穿的。这是穿衣服有这两种。

  为什么他要就留这个三衣、钵、具呢?钵,就是吃饭的钵,化缘的那个钵。具,就是坐具。这也是教人常常知足,不要贪多,不要多的物质。这叫但三衣。

  在衣方面有两种。然后就是食的方面。食,就是吃的方面。吃的方面有五种。

  第一种,常乞食。常常去托钵乞食,自己不立烟炊,就是自己不做饭。那么每一天吃饭,都是去化,去乞食去。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次第乞。次第,就是一家挨着一家;不会说是“这家没有钱,很穷的,我到那有钱那地方去乞食去。”不是的!要一个门口挨着一个门口,一天化七个门口。这七个门口如果都没有人给供养,那么这一天就不吃饭了。这叫次第乞。所谓“不能拣择,平等乞食。”平等,也不能说那个有钱的,我不向他来化斋,我去化那个穷的去;也不能说,那个穷的我不化,化那有钱的去。不要像那个须菩提和大迦叶。

  大迦叶专门拣着穷人化,他的思想就说了:“啊!穷人太可怜了!应该种福。如果他不种福呢,来生更苦了,更穷了!”所以,越穷他越向他去化,化供养,化斋去。你穷不是吗?啊!才应该供养。他的思想,他不化有钱的人。那须菩提呢,就不是了。须菩提专门化有钱的人。谁有钱,他就向谁去化缘,不化穷的。他也有他的见解,他说什么呢?“这有钱的人,你要帮忙他继续种福、继续来做功德;如果他今生不做功德,不在三宝面前来种福,不供养三宝的话,来生他就没有钱了,他就穷了。”所以他就专去化有钱的人。

  这各有各的见解,各讲各的理由。这时候,佛就骂他们两个人,说:“你们两个人,这是阿罗汉的心,不平等去乞食,是有一种分别心,没能平等。”就要骂他们两个人。那么次第乞食,就是不分别,次第而乞。这第二种,叫次第乞食。

  第三种,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就是早晨也不吃东西,晚间也不吃东西,只在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这个期间来吃饭,这叫日中一食。所以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日中一食就是持午。其实不是!持午的,就是早晨吃、中午吃、晚间不吃,这叫持午。晚间也吃,中午也吃,早晨也吃,这叫能吃,吃饭能吃。在受戒的时候,问你说:“能持否?”有的答就说“能吃”。他不说“能持”,他说“能吃”,专门会吃东西。

  这个日中一食,是依照佛的制度、佛的规则来修行的。制度就是规则,就是规矩。早晨是天人应供,天人吃饭的时候;佛只有中午来应供,因为中午是佛吃饭的时候;等过午未的时候,这是畜生吃东西的时候;晚间呢,就是鬼吃东西的时候。出家人为什么晚间不吃东西呢?就因为你晚间一吃东西,这筷子、碗一响,那个鬼它就想来同你抢东西吃。可是人吃的东西一到鬼的口里就变成火;一变成火,鬼就生瞋恨心了,就要跟你打斋了,令你生病。所以修行的人,晚间不吃东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叫日中一食,第三。

  第四,节量食。节,就是节省、节约,就是少吃一点。明明吃三碗饭能饱,吃两碗半也可以;要吃两碗就饱了,那吃一碗半。这么样子,总叫它差一点点,不要吃得太多了。因为你吃太多了,肚里没有地方存这个饮食了,就要做了很多的工,到厕所去很多次。今天吃多少,就一定吃多少,这是节量食。

  第五,过午不饮浆。就是过了中午十二点钟也不饮这个浆。浆,譬如苹果水、橘子水、牛奶,这都叫浆,还有那个豆子做的豆浆。过了午之后,真正行头陀行的人,就不饮浆。行头陀行,有的行一种头陀行,有的行两种,有的三种,有的四种,有的五种、六种、七种、八种、九种、十种、十一种、十二种;有的完全都行的,有的单行一种的,这没有一定,量力而为。第五,是过午不饮浆。

  前边讲的这个衣有两种、食有五种。现在讲这个住的,也有五种。这衣、食、住,是修道的人也不能避免的。所以在修道的人,就把它定成十二种头陀行。这个住的五种,是什么呢?

  第一种,住阿兰若处。什么是阿兰若?就是在人很少的地方,也很少人到的地方,很寂静的这个寂静处,梵语叫“阿兰若”,此云叫“寂静处”。这个寂静处,就没有一切杂乱的声音。有一句俗语说,“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好像你这个人,想要吃什么东西,你看见了,食欲就生出来了,这个食的那个欲就生出来了,就想要吃,那口里就馋了。耳不听,你耳朵若不听见很多杂乱的音声,心里也就没有烦恼。在寂静处的地方,就是很容易用功修行,很容易入定。这第一,住阿兰若处。

  第二,树下住。这修道的人,在树底下住。住可是住,在每一棵树底下住不超过三宿,住两宿就要搬家。为什么呢?你若住过三宿,就恐怕有人来供养了。因为行头陀行的人不希望有缘法,不希望有人来供养丰富的饮食,所以在树下住。

  第三种,露天住。露天,就是也没有树木,也没有房子,就在露地那儿打坐,在那儿住着。

  第四种,你说在什么地方住呢?在坟墓住。在那个坟墓的旁边,住到坟墓旁边去。这住在坟墓旁边,自己能有一种警惕心。警惕,就是自己提醒自己:“啊!你看见这个人是个死人哪!我将来和这个人也是一样的要死啊!如果不修道,死的时候来了,那怎么办呢?啊!还是要糊糊涂涂就死了?”就有一种对治的这种关系。所以,在坟墓旁边住,自己就不会懈怠,不会懒惰,不会忘了修行。

  第五、胁不着席住。总是常坐不卧,在那儿常常坐着,不躺那儿睡觉;因为这样才能用功修道,不懒惰,不怕苦。这是五种住的头陀行。

  那么迦叶尊者,他不单修行一种头陀行,这十二种头陀行,他都去修行;不但都去修行,而且还都修行得非常圆满。他老得到两百多岁的时候,佛看见他,都很不忍心看他还修这个头陀行。

  有一次,迦叶尊者去见佛,佛就把他所坐的座位分开一半,就叫迦叶尊者在他旁边坐下。坐下了,佛就对迦叶尊者就说:“你呀,年纪太大了!你现在已经两百多岁,这么老了,你不要行头陀行啰!你呀!休息休息好了。太辛苦了!年纪老了,太辛苦会受不了呀!”迦叶尊者笑了一笑,也没有说是听佛的话,或者不听佛的话,没有说。但是他回去,还是照常行头陀行,一点也不改变,还是修这十二种头陀行。

  佛知道他还是照常修头陀行,这么老的人还是这么精进,这么用功。他也没有说:“哎!我年纪太大啰!佛都叫我休息了,我不必行头陀行了!”他还是修他的头陀行。所以佛非常欢喜!佛说:“啊!在我法之中,有摩诃迦叶能以行头陀行,会使佛法久住世间!他是对佛教最有贡献的!”所以非常赞叹他。因此,大家都说迦叶尊者,他是头陀第一。

  这十二种头陀行,这是出家人所修的。有一个在家人,他就这样来问我:“这都是出家人修行的头陀行,我们现在都是在家人,没有出家,你对我们讲这头陀行有什么用处呢?”这一问,是很有道理的;在表面上看来是很有道理,再往深了一层讲,就很愚痴的。为什么?人哪,在今生,你没有出家,你怎么知道你在前生不是个出家人呢?你怎么知道你在前生没有修过这十二种头陀行呢?你在前生修过,今生忘了,所以我现在不得不告诉你,这十二种头陀行是你已经修过的。这是一个道理。

  那么,今生就算你是个在家人,前生也不是一个出家人,但你又怎么知道等到来生,你不会出家呢?或者在来生你的机缘成熟,这个菩提种子种下,在今生你的功德也圆满了,那么等到来生,你就出家了。你一出家,一修行这十二种头陀行,觉着很熟的,觉得很相应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你今生听过,所以来生对这一种的头陀行,是很欢喜去修行的。或者你在过去种的这个善因,今生有这个善果;或者你今生种这个善因,来生结这个善果。

  谁也不能说,谁永远都是一个在家人;谁也不能说,谁永远都是一个出家人;谁也不能说,谁永远都是一个凡夫,凡夫将来都有成佛的机会。所以,你听一听这十二个头陀行,对你将来是会有大用的。

  恭录自《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头陀行)(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头陀行)  

 温金玉教授:达摩头陀行及其律学意蕴 

 宣化上人讲漏尽通 

 宣化上人:听闻读诵《地藏经》能得28种好处 

 宣化上人:出家的沙门为什么能断YIN欲呢?外道为什么不能 

 宣化上人:做好这五点,一生无论什么事情,一切护法善神都来 

 宣化上人:只要听见这三个字,就可以破除三惑、消除三障 

 宣化上人:做这十种善事,你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宣化上人:做善事而希望得到好的果报,这是罪业 

 宣化上人:只要能听见此佛名号,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宣化上人:这种欺诈的行为,会有什么果报? 

 宣化上人:这一类人,今生就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痛 

 宣化上人:何如参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