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果你这样“孝顺”就大错特错,这就造成父母最大的过失


   日期:2019/7/8 14: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孩子婚嫁父母不同意,双方应如何处理?孩子是否完全随顺父母心意才算尽孝?」

  答:孝,中国对孝最重要的要求是顺,孝顺。但是顺,不是顺情识,是顺本性,这个要知道,千万不能弄错。

  现在有些父母喜欢儿子作大官、发大财,自己好享受;儿子要是随顺父母,这就错了。所以,顺是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如果父母有过失,父母知见不正,像中国讲孝道,第一个讲大舜,舜王,舜王的父母跟他继母生的弟弟都不懂道理,都不是善人,起心动念想方设法想把舜害死。

  如果大舜要是孝顺、随顺,那就只好死了,死了才顺他父母的心,这就大错,这就造成父母最大的过失。所以你看看大舜,他那个孝顺是顺性德;知道父母有这个错误的观念,用高度智慧,佛家讲善巧方便,让他的父母、让他的弟弟觉悟,改过自新,回头是岸,这叫大孝!

  从前做父母的跟现在做父母的,确实有很多在观念上不相同。

  从前作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作大官、发大财,这种念头固然也有,绝对不是都是的。明理的人希望自己的儿孙作好人、作善人,作圣人、作贤人。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教育,读书志在圣贤。

  现在上学念书,他志在哪里?我们普遍去问这些年轻人,志在发财,这就错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去学哪个,都是想到「这个行业会不会赚钱?赚钱快不快?」全是为了赚钱去读书、去求学,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完全丧失了。

  人生就是为了赚钱来的吗?

  他是真的为赚钱来的,一生就赚钱,他会赚,他不会用,他不会享受,最后到死了,他所赚的别人享受了,冤不冤枉!我从前讲经做过比喻,有钱的人,许许多多风景好的地方都建了别墅,房子都建得很大,富丽堂皇;自己没有时间去住,雇几个佣人到那边去住,每个月还要给他钱,请他到那里去享福。

  有的时候建了一栋别墅,自己一生当中一晚都没住过,冤不冤枉!这个就是什么?这个就是他的一个错误观念,一生为赚钱,不懂得享受,这个错了。为了赚钱,儿女教育疏忽了。

  中国古人讲「父子有亲」,父子亲情没有了。

  父亲没有照顾儿女,儿女心目当中也没有这个父亲,这就是家不成家,这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动乱悲惨的一个原因,我们要晓得。

  所以这是大学问,不是普通的事情。

  现在人没有人懂得孝道了,没有人教他,他怎么会懂?他不是生而知之,要教。今天没有人教孝了,什么叫做孝,他不懂。

  做父母的也不懂,做儿女的更不懂;你在学校里面问老师,老师也不懂,老师也没学过,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所以今天儿女结婚,最好提醒当事人,你们结婚的目的何在?

  如果是为了两个人相爱,这个结婚是非常脆弱的。为什么?

  到哪一天不爱就完了,他的婚姻寿命就死亡了,这是最危险的。今天社会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就是结婚的目的错了。

  至少,结婚的目的是有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志愿、共同的生活目标,这样它才能维持长久,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所谓是志同道合,双方的兴趣相同、志愿相同,在社会上愿意从事某一种行业,有这样相同的一个志趣,维持这个婚姻就会久一点了。

  这是在现实状况之下,谈道义谈不上了,道义现在没人懂。

  真正受过古圣先贤教诲的人,他懂得道义。道义的结合,神圣都赞叹。但是现在没有人教,谁懂得道义?

  什么叫「道」?什么叫「义」?这两个字,一般人能认得,也能念得出来,什么意思不懂。连《三字经》都说:「人不学,不知义」。

  这个「学」,一定要学古圣先贤的教诲,它有用,它不是没有用。

  古圣先贤是真实的智慧,累积千万年的经验,是人生一条康庄大道,可惜现在人不肯学,这个就没法子了。举世之人不学,我们明白了,我们认清楚了,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

  所以我们在澳洲建这个小道场,没有别的,就是提供同学们,你们真正发心要学古圣先贤的学问,我提供这个环境让你去学,让你专心,全心全力去修学。我没有别的目的,你学了之后才知道对你有好处,改变你的观念,重新思考你的人生价值观,你在这里头得到真正的乐趣,佛家讲的法喜充满。你不学怎么行?所以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

  尽孝道,在这个世间非常非常困难。所以希望小孩婚姻美满,必须提醒他,不能够纯粹为感情,要为前途、要为事业真正找到志同道合,互相帮助,这样的结合比较好一点。

-02-

儒释道讲的是性德


  儒家曾经讲:“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到底什么叫道?

  儒家的教学,它的宗旨可以说是教人“道、德、仁、义、礼”,这是它教育中心的思想。

  这里面最难讲的就是道德,什么叫道德?

  “率性之谓道”,这讲的是好的标准。

  “率”就是随顺,佛家讲的相应;“性”是真如自性。儒也懂得,没有佛法说得那么清楚,说得那么明白,佛法里面讲的性,讲的自性、真心、本性、真如、一真法界,名词很多,都是说的一桩事情。

  我们现在用最容易理解的言词来说,宇宙万有的真相,这个大家好懂,这就是道。

  道是永恒不变的,真正是不生不灭,在修行人这一方面来讲就是清净法身,法身就是宇宙万有的真相,法身就是一真法界。

  所以佛在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说十方三世佛,把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到里面去了。

  过去的佛、现在的佛大家知道,未来的佛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心,有心将来一定会作佛。

  《法华经》上讲得透彻,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将来也会作佛,这才讲到究竟圆满处,所以说成佛的《法华》,道理在此地。

  为什么说其他的经不说成佛,单单说《法华经》成佛,《法华经》讲成佛讲得最彻底,一阐提也能成佛,阿鼻地狱的众生也能成佛,这个才彻底。

  佛在过去所讲的是方便说,说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不能成佛,那是就相上来讲的,就事上来讲的;说一阐提也能成佛,从理上讲的,这个是道。道就是自性,永远存在,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见道?在佛法说你能不能悟入?

  “德”是什么意思?德是得道,道得到了,就是我们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他就得了。

  由此可知,德这个字的意思是悟入,《华严经》上讲的信、解、行、证,他证得了。

  对于心性、对于宇宙万有,宇宙万有的真相彻底明白,实际契入了,这叫德,德就是你得道了;

  所以他不用得失的得,不用这个得,可是跟得失的得一个意思。

  这个德不是平常的德,是得道之德,所以叫道德。

  谁得道了?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菩萨才得道。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叫得道,得道就是成佛。初住菩萨是分证佛,虽不是圆满的,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初住菩萨就有能力在遍法界随类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样的身,他就有这个能力。

  “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而为说法”,《无量寿经》第二品,昨天晚上你们讲的,举一个例子说,应以佛身得度就现八相成道,举一个例子讲。佛的身都能现,其他的身还有什么问题?

  所以举例,不举其他的身分,举其他的身分也许你认为那个身分低,佛的身分高,恐怕佛身不能现,举佛的身分,其他的身分不必说了,全都包括在其中。

  他有能力随类现身示现,随机说法,他说法一定契机,什么原因?都从自性里面流出来。

  示现、说法、利生就是仁义。

  “仁”是什么?仁是慈悲,大慈大悲,我们世间人讲爱心,大爱;世间人讲博爱,博爱两个字是《无量寿经》上的,你就晓得佛法对中国人影响多深,许多人知道博爱,博爱出在哪里不知道,博爱出在《无量寿经》上,这是仁。

  我们今天讲这个字,用白话的方式来讲,就是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是慈悲;这是教给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

  仁下面是义,“义”是什么?尽义务,对一切众生这种关怀、照顾、帮助都是义务,义务是不求报偿。尽义务,我们应该要关怀的,应该要照顾的,应该要帮助的,为什么?一体。

  所以佛家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用现在的话讲是条件,无条件的。

  我为什么要爱护众生?为什么要关怀这些人?没有条件的。有条件就不是菩萨,就不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没有条件。迷人有条件,迷什么?迷道、迷德,一迷一切都迷了,这才讲条件、讲报酬;觉悟的人没有。

  连老子都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还谈什么条件?他这两句话跟佛家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一个意思。

  所以中国儒家跟道家的境界很高,那个时候佛法没传到中国来,在理上讲,我们也能够承认他们是诸佛菩萨应身到中国来,否则的话哪有那么高的境界?

  “礼”是对于没有觉悟的人,制定他的生活规范,人人都能遵守,这个社会有秩序不会乱,使大家生活能够安稳。

  礼根据什么制定的?

  是根据性德来制定的,这一点我们要懂得,不是某一个人制定叫我们遵守,不是的。

  圣人制礼作乐,圣人已经得道,得道两个字概念应该清楚,就是他已经明心见性,性德自然的流露,从这个上来制礼,来制定这些条规;这个条规不是他自己意思,依照他的意思去订,那就错了。他的意思,意思是迷,迷了才有意思,觉悟的人没有意思。

  永嘉禅师对惠能大师所说的“分别亦非意”,这就证明他觉悟、见性了,见性的人没有意,见性的人流露出来的都是性德。

  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古礼,像佛家这些戒条,这些戒条是释迦牟尼佛制定的,我们为什么受他的约束?为什么要遵守他的?这个观念错误的。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说的五戒十善,我们举这个例子来说,一切诸佛菩萨都讲五戒十善,那到底是哪个制定的?为什么每一尊佛都讲?每一尊菩萨都这么讲?

  性德。所以这不是自己的,谁的性德?说老实话,自己的性德。迷人是违背了自性,迷失了自性,你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欢喜接受。我们自己的性德,自己没有发现,他发现了,他发现的那个性德就是自己的性德,“自他不二”、“生佛一如”,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一如就是迷悟不二。

  悟的,是这桩事情,迷的,还是这桩事情,这迷悟不二。可是迷悟的现象、迷悟的作用那是完全不同,悟的人生活得大自在,迷人生活是大苦恼。

  这是迷悟在生活上感受的不同,这个差别很大很大,迷悟在事相上的差别并不大,感受上的差别大。

  这些道理大小乘经典里面都说得很多很多,所以经不可不读,常常读经,天天有悟处,然后我们才明了。

  清末民初一些人自以为聪明,打倒孔家店,破除迷信。

  打倒孔家店是对儒家所说的,破除迷信是对佛教所说的,这个东西都不要了。说中国古老的传统是吃人的礼教,道、德、仁、义、礼都不要了,不要再讲了,不要再听了,不要再学了,后果如何?

  后果就是今天社会的动乱。这些人是迷人,他不了解这是性德的流露,他以为是别人制定的,是某些人的意思,是那极少数的人意思,我们多数人为什么要听极少数人的支配,他说得很有道理,振振有辞,大家听了满有道理。

  有理没有理要通过时间的考验,到现在也不过是一百年罢了,这一百年当中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

  如果我们仔细去读读历史,这一百年一切众生过的日子,远远比不上古人。

  古人一生真正讲享受,太平盛世,身心安稳,真实、自在、快乐;

  现在人生活惶惶不安,整天生活在忧疑恐惧之中。

  物质文明带来了一点方便,但是把精神文明彻底的摧毁,这个得不偿失。

  物质文明的进化无可厚非,主要的是精神文明决定不能够丧失,精神文明跟物质文明要不能够相配合,灾难就来了。

  如果说是这个社会有精神文明而没有物质文明,人们过的生活还是很幸福,两者都有那更幸福了。

  我们在哪里看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两者兼备,可以说是精神跟物质生活都达到顶峰,达到究竟圆满;华藏世界也是精神跟物质都达到圆满。

  可见得佛法并不是主张一定要苦行,不能享受,没有这个说法。

  提倡苦行是小乘,小乘是初学,好像我们教学生一样,教小学生规矩特别多,为什么?他不懂事,多订些规矩约束他、管教他,到他长大了,慢慢这规矩放松了。所以中学生的约束就比小学生来得宽松,大学生的约束就更少了,到念研究所完全没有约束了。

  小乘法,是教初学,教初学不能不用这个方法,“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初学戒律就特别重要了。

  到你得定了,因戒得定,这个定是什么标准?阿罗汉,《楞严经》上讲的九次第定,前面八定不算,第九定以上你得定了,得定那个戒还要不要?不要了。为什么不要?定共戒。

  一个人心清净得定了,他还会犯过失吗?不会了,定共戒,他的起心动念自然合规矩,规矩就是戒律。

  再向上提升,证果、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刚才讲了,道得了,已经得道了,道共戒,比定共戒还要高。

  定共戒里面理事无碍,道共戒里面事事无碍;虽然讲事事无碍,自自然然合乎戒。

  所以佛家的戒律怎么回事?就是释迦牟尼佛平常的生活,记录下来就是戒条。觉悟人的生活,他们是自然的,儒家我们读《论语》,《论语》里面说孔老夫子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矩就是规矩,他随心所欲自然合乎规矩,这就是讲的道共戒。

  他不要一条一条去遵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相合,你说这个多圆满。

  所以道、德、仁、义、礼虽然是儒家讲的,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应,所以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合理化、合情化,就是佛法,合情、合理,所以我们必须要懂得,必须要学习,我们才能得到受用,这个受用就是经上讲的真实利益。如果不认真的学习,这真实的利益你就得不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怎样孝顺父母       儒释道)(五明学佛网:怎样孝顺父母       儒释道)  

 楼宇烈教授: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觉真法师:儒释道三家都说:和谐是道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 

 大安法师:儒释道给力中国梦 

 我这大学三年:我对儒释道的浅薄理解 

 净土法门法师:儒释道三教是一家 

 农历七月十五此节日最为特殊,儒释道三家信徒在同一天过节 

 净土法门法师:一定要把儒释道叁个根做出来 

 万行大和尚:儒释道的精髓是什么 

 黄柏霖:儒释道三教之心皆由平等 

 黄柏霖:儒释道三教带给中国千年长治久安 

 黄柏霖:混元三教九流图,儒释道三家相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