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贰、认识本性 二、公案 — 空之如来藏 3.唯我独尊


   日期:2020/5/21 1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相州天平山从漪禅师曰:「如何是佛?」

(识起迷情於何者是佛?觉悟之圣者谓之佛,何谓觉悟?洞知一切法因缘而生,能以体性空 照诸境,且能如如面对诸境而永不起迷情。故本公案缘起於本体界,佛者,本体之寂灭性也。)

从漪禅师曰:「不指天地。」

(佛性本遍如虚空,却不属欲、色、无色等叁界内众生。)

僧曰:「为什麽不指天地?」

(万物本同体,天地还同根,为何不指天也不指地?)

师曰:「唯我独尊。」

(悟无为、平等诸法,始知佛性为「真我」,是超越世间为至尊,能 照而不为任何境缘所转。然而,众生迷妄而执取一切相,终入迷情而在天地间叁界内轮转。)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今天再讲认识本性,上次讲到「本性」就像苍天一样,又讲「本性」的体性是「本寂」。所以从「心性」去了解「性空」,是不生灭法。在空性中,有因缘来时,就开始起自性相应。如果没有因缘来的话,性本空寂如虚空,了无一物。

那自性是否随时存在呢?就以「见性」来言,无色相、无因缘来时,可见的自性是不存在的。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无有见性的,是因为因缘起,它(见性)才起,这观念要搞清楚。因缘来时依它起自性的时候,法才由心生,心就是法相,所以我们常讲心性,如果一个人心证到清净了,内心里面的贪、 、痴、慢、疑种种毛病都没有,那心清净的时候,心跟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第八识跟你本来的自性是一致的。就以镜子照到手掌来说,镜就现出手的样子,它不会把这手变成(扭曲成)另一样的东西。凡夫却不是这样,凡夫这个心虽然同样从第八识现起,但八识现了以後,由第六、第七意识的转识中,加上自己的习气,故全变了样,所以这个就是染法,是不清净的法。

第八识是如实的 照一切法,本来怎麽样就怎麽样。所以说一个有修证的人,他的心跟性其实本来就很一致的,你了解我们的体性本空,从这个空体,我们要开发的是法界体空产生的智慧-法界体空智。那我们的体性本空,因缘起自性,自性起後,产生一切法相,这个观念懂得话,如果能证到内心不执着一切的法,那就能把握住你自己,就可以产生一切智慧,可以观一切法相的真假、虚实。如果体空心清净了,一切是真就是真,一真皆真,因为真心所流露故,一切法是真心所流露的;如果是妄心所现,或外缘所起心意您感知之时,那当然一妄皆妄,为什麽呢?因为是妄识所支配故,所以这个不能当真。当然一真皆真,你却又去执着,那还是凡夫,还没证得法解脱。一真皆真也不要去执着,一执着就成了法执,法的执着就没有办法做到法的解脱,那还是在轮回中。所以纵有觉知,一真虽真,有觉有知,还是有法的执着,是没有证得解脱的。

2. 释题

这个公案还是在讲认识本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是体空,本是在因缘来时才会起法的。以後慢慢会讲到因缘起诸有相,现在还在讲「空」,先认识「空」,再来认识「有相」。

我们的体性,具有「空」及「不空」的如来藏性,是佛性具足的。若以凡夫身来比,不管此身在人间享受多高的荣华富贵,总比不上自己心中佛性更尊贵的,故说「唯我独尊」。此处的「唯我」,不是说我本来的这个「个体」,是大家所共有的「我」,是每一个人的体所寄住的「我」,是「真我」体,是「虚空」体,所以「真我」是至高无上的。

但只要能证到真佛之境界的话,佛就是佛,没有哪个大、哪个小,证到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时,就悟平等法,就没有大的佛、小的佛之别了。除非还没证到真的十地金刚如来地的果地佛,那就有大小之分,如果真正证到释迦牟尼佛这样,你说阿弥陀佛比较大呢?还是释迦牟尼佛比较大呢?既然都是果地佛了,都一样没有大小之分的。

古德云:人情不亲,道情亲。若一个人在凡世间,有诸多的人情世故,其佛性是无法充分显露而出,若也能做到体露真常,以佛性挂帅,不以人心或妄想心来应一切因缘,自然就能体会「唯我独尊」的意义。自然就能活得自在,能洞察一切因缘而不昧,也就不被诸境所迷惑。

3. 语体文解

洞山良 禅师看到一个出家众,问他说:「 黎!你的名字叫什麽?」 黎是指有德行的人,堪为修行者模 的人,所以禅宗祖师大德随自本性而发,不是说你在学习中,就看成是他的徒弟,他尊敬你是个有德行的人。在悟道者而言,众生本是平等,无有高下。禅师问:「尊者,您的本名是叫什麽?」这句问话是刚要引起法而已,刚开口问答,因还没有谈到本来的体性,所以我们按语说:「缘起於现象界。」只是假借着问答来显发禅机。

有一个人来问从漪禅师:「请你告诉我,什麽叫做佛?」普通只要听到这种话的时,就知是新参学的。问什麽是佛?我们既然谈到佛,本来是谈到本体界的,本体界有「空」、「不空」的两面,我们虽然是在讲「体空」,但是它自己会现一切心、一切法相,这一边是不二、不生灭的体,另一边是法生、生灭的,生灭是因缘法,因缘是缘起法,所以缘灭了,法也就灭了,缘起法相,缘灭法灭。故经云:「诸法因缘生」、「缘灭法灭」。

「佛性」本来是能以空的如来藏性,面对一切因缘,能起一切不空的如来藏法,这是我们真正的佛性,所以佛性虽然有了两部份,有「空」的一面,也有「不空」的一面。但是凡夫一来就不空,他执着有相,这色身是我,这念起的是我在想,或着这东西是我喜欢的,这是不空的,他没有把它空掉,没办法空掉,就没办法解脱,所以要先修「空观」,再修「有相」,这样就比较能圆满了。如果先修空观,而落於偏空,即是走一半,是小乘的修法。如果证至「空有不二」,那是最圆融的,这就是所谓的佛性。凡夫从「有」入门,但是这「有」是妄有,刚刚讲的真心所现的有、实有,才是真有。我们的佛性有这两方面,既然问如何是佛,当然我们的体性本是空寂,谈这一部份,按语说是本体界,是在谈本体的觉性。

从漪禅师回答说:「不指天地」,既然是佛,当然是超越叁界外,不在五行中,故说不指天地。天有欲界天(六欲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些都是包括在天界中。地是我们众生的共业所幻化的,众生的共业引满业招感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由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有情世界,包括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无情众生在世界灭前,是不会轮回的,譬如花、草、果、树、石、矿石...等类的物质,也许你不知道这些亦是我们的同类众生,只是它们阿赖耶识的共业变现成无情众生。无情众生的源起,根据经典所说,系以前某段修行中,因认识不清,认为吾人色身有 饿、冷冻、热恼之苦,突起异想:若能性入树木、草石之中,当不会有上述等之烦恼,因此意想深植入意识中,而感召此果报。

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座落於虚空中,此虚空即是一切有相的体,以这个体为主,诸佛的法身是等齐虚空,故不属於天地里面的东西,它是超出叁界,住在无形之中,却包容这世界的。喜欢看布袋戏的人,常听唱布袋戏的人唱:「贫道修为已超出叁界外,不在五形中。」金木水火土是五行,是凡夫命运依此五行互相在牵扯,命运由是而运行。既然问:什麽是佛?当然佛就是超出叁界圣人,所以禅师说:「不指天地」。

但那个僧人搞不清楚什麽意思,佛为什麽不指天地呢?他就再问了:「为什麽不指天地呢?」按语说万物本同体,天地还同根。为什麽不指天地呢?刚刚讲了,物本同一体性,体空是一切法的根本,虽然这有形有相的东西,它的根本也是体空的。现在举例来说,众个因缘巧合成一个黑板,黑板里面有质子、原子、中子、电子..,如此分析下去,物理学说电子运转到快速时,到最後是入空的、不见了。现在用人工把物件凑成黑板,这些都是因缘法所起的一个有相,这个相是我们说的生灭法,为什麽?一切有相终归坏灭,缘尽时,当然会坏灭。我们说是因缘起诸法,那万物本是体空,有娑婆世界就有它具有的 围,及所支撑成为世界的根源。

上次提到你如果还懂得、体知天地,你还是在叁界内时,就会知天地同根的道理。譬如有一天下起雨时,您就会觉得不舒服,心觉得阴霾霾的。当天空一出大太阳时,你心就很开朗,如此还是受天地万物现象所左右,表示你感情还很重,没有脱离这世界一切现象。故要解脱,对一切境界都要放得开,这样不管心理或者心情,当然是要坦荡荡的,无所挂碍的。

禅师就说了:「因为是唯我独尊」。按语说,悟无为平等诸法,始知佛众生本觉平等、无有高下。如果能证到佛性的话,可说是超出叁界,超越天地。诸佛悟到了无为平等法,故无有高下。如果有法就有高低,无为法看起来没有一法,其实无为法虽然是无法,但也是一种法,无为法因为没有形象,所以最圆融。

无为就是空体能应万种缘,举例而言,这圆圈代表「空」的话,一切业缘、障碍来的话,抓不牢它,因太滑了无枝节故抓不着。就以手掌来说,圆融时,以拳头来代表的话,根本抓不到边。如果以手掌放开代表「不空」,代表着习气毛病的存在,手指头伸张出来时,就很容易被抓到,随便抓就能抓住。譬如说 心重的人,随便一句话,他的 心就起来了,就能抓住他的把柄,故一切法如果悟入无为的话,是起不了作用的。所以证到佛的境界-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无为平等法。刚刚讲过果地佛没有大小,很多外道说现在弥勒菩萨在掌天盘,弥勒菩萨是未来的佛,会去掌天盘?天堂是天神在住的,四王天的天主、忉利天天主、夜摩天天主、..都是叁界里面的众生,所有的天神都是有寿命的,寿命尽时就要再轮回。按理说,天主与佛,哪一个大呢?佛是超越叁界的,业力黏不到他,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那天主与佛哪一个大?佛与天主不能比,因为天主还有无明,还在叁界里轮回,佛告诉你如何解脱出来。欲界第四天有分内、外院,外院是兜率天,内院是未来佛弥勒菩萨所居住处,或是佛弟子、出家师父圆寂後升到那里,等弥勒菩萨下生要成佛时,就都跟着下凡来,听弥勒佛说法,每一个人都能成就解脱的佛道。而外院是一般天神住的,果报是修善行者即能生该天。所以佛是人及天神的老师,是不能比大小的。

天主教的教主居住在他化自在天的欲界第六天,是六欲天里的最高天,该天主还是要受佛的教化。上次我们讲到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初禅天有叁天,大梵天天主就是统领我们这个世界。须弥山周围有四大部洲,南瞻部洲是我们人住的,其他叁大部洲亦有人类,只是寿命、福报不一样。须弥山半山腰有四天王天,山顶有忉利天,他化自在天是六欲天最高的了。再上去是色界初禅天,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等叁天,要修打坐或无欲者才能生此初禅的天上。大梵天的天主(王)是此世界最大的,管此世界的四大部洲,六欲天以下都是他的子民。

当年释迦牟尼佛初悟道後,即要入灭,他心想:「众生无明,很难教导,不如入灭。」大梵天王得知,就赶快请释迦牟尼佛大发慈悲,对佛说:「当初是您发愿成佛时,要渡化众生的,现在你真的成佛了,却要入灭去,这样不是有违您的誓言?恳请佛世尊转大*轮。」因此,佛就留下,教化众生。首先度化的是他父王派来保护他而出家的五比丘。

我们认识了本性有如苍天,我们本性本来是寂静、是唯我独尊,没有比我们自性更灵、更妙的,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你说:「我也有佛性,只是无明比较多,烦恼比较多,盖住了它,所以它就显不出其锐利的一面来了。」

( 85 年 5月 7 日 讲於 龙潭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