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7.少火亦火


   日期:2020/5/22 10: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潭州沩山灵佑未悟道前,参百丈山怀海禅师,师许其入室。(缘起於现象界,服侍百丈禅师已有年,从缘开悟後,正任运之中。)

一日,侍立。(有天,照往常样,灵佑侍立在旁,待百丈伺机教诲。)

百丈禅师问:「谁?」(侍立者是谁?)

曰:「灵佑。」(我是灵佑。)

百丈禅师曰:「汝拨炉中有火否?」(师已观灵佑任运得差不多,已无惊涛骇浪,惟微习不知彻底断灭,师欲示彻底断行蕴微细妄念之法。)

灵佑拨之。(灵佑不知师何意,仅是不经意地用柱杖随意泼几下灶内灰烬。)

曰:「无火!」(行阴心微细,此火苗不易察知,未知瞒过多少人哉!)

师躬起深拨之,得少火,举以示之。(起心动念皆源於有火苗因缘,行者用心观察能得少火,当知尚有何种微细习气相应。)

师曰:「汝道无这个,【渐+耳】(音渐)!」(你说无少火吗?【渐+耳】!--鬼死又成鬼之谓【渐+耳】。)

灵佑由是发悟,礼谢陈其所解。(悟则无咎,宜速观照自己微细习气而调伏之,不能随缘又应缘。)

师曰:「此乃暂时歧路耳!」(此乃过程之现象,惟行者不察,便入歧途,更永无出处!)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我们常听人说,谁修得不错,谁又修得很好。当然赞叹人家是种美德,应该多去做,广结善缘。但当有人赞誉我们时,我们就要自己反省,我真的有那麽好吗?我是什麽都自在了吗?我贪、嗔、痴、慢、疑等种种毛病都灭了吗?就是种种馀习灭,是彻底的灭呢?还是表面工夫?遇大逆境时,那个心能不随一切境缘转,而能不动吗?

修行时断习气的多少,是随您的心扉开多大而定,若一个人黑漆桶没打破,妄识不彻底现起,要修也无从修起,只是断一些表面的粗习气而已。譬如说有同学在一起禅修已有十几年,心眼尚未全开,不知如何真修实练,虽有表面的清净心,但不真实,习气还是不能彻底转,遇有大逆境时,就显示出窘态来了。

每部经典都有它适用的对象,故经典是有层次的,此表示修行亦有次第,譬如说修心,先要去掉粗的个性、习气、思想模式等,再来修心能不随缘发起喜、怒、哀、乐等情见,再来就要观自己内心的世界,对以前所做的善、恶业能不执意,放得下内心的罪恶感。修行越深入内心,发觉往世无明所造的业无量无边,能不怵目心惊。解脱是自我心识对境的认知,若不能将过去的业识看成只是一种法尘境而已,根本与我无关,若做不到这样,就无法自在无碍。故对法相与心识间关系的认知,就成为学习佛法时的重要课题。

2. 释题

本公案「少火亦火」是在阐述修行人对业识的认知有多少,是否只是对一些大的、能见的习气或心念,会注意到而加以调理,而某些认知不到的意境,可能就无从下手来修。有的人心扉半开,或每次开一点点,阿赖耶识飘出一点点的浪潮,观看到一点点端倪,也把它解决了,之後,认为修行也就是这样简单而已,得少为满足,甚或误成慢心,终是坏事。

我们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心仍未清净还有微尘。只有释迦牟尼佛的心才是完全清净,所以他有大圆镜智,大圆镜智起心要清净,才能观见十方世界及一切众生因缘果报,还不受时空的限制。心清净就不再有一些妄想习气,包括粗的妄心、细的妄心、微细的妄心、极微细的妄心等。

所以刚开始在修行是在修粗的妄心,开悟後的修行在修细、微细的妄心,行阴里面的这些念,更是极微细,经云一刹那900意念,凡夫怎能察觉,它像瀑流一样,一直在流动着,不察觉这微细的心相,就不能像诸佛、菩萨,对诸种境界,可以清清楚楚地感觉是这个,观察到这个。若能察觉到这个行阴微细,就能观一切因缘,也就有宿命通、天眼通了。修入深心处时,心流是很微细,只要有微细的妄心就不清净,未迷糊前,心也是很清净,一执虚幻不实的幻境为真,就使我们造业而沦坠。

这公案是禅师与徒弟在灶坑里找火苗,火苗代表着心要断的妄念,粗的火苗好找、易得,细的火苗要认真拨弄,始能看到一点点火苗,火苗虽微,若不去除终会燎原。今生有幸能学佛法,就是要灭一切火苗,粗的灭後,要针对微习来灭,这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层次。

3. 语体文解

沩山灵佑大禅师未悟道前,参百丈山怀海禅师并入室为其弟子。不久即从缘开悟了,正在任运其心的时候。有一天,照往常样,灵佑师侍立在百丈禅师身旁,百丈禅师看灵佑已修得差不多了,一个心仅馀微习,突发灵感伺机要教诲他。百丈禅师就发问说:是谁在此?灵佑师即答是我灵佑。百丈禅师就要他拨拨炉中灰烬中还有没有火?灵佑即随便拨一拨後就说:炉中没有火了。

百丈禅师建丛林,制仪轨,教出很多徒众,灵佑师是一高僧,这时尚未出师,还未断除微细习气,故百丈还继续地留他在身边教化。此公案缘起於现象界,禅师找机缘要示彻底断微细妄念的必需性,灵佑师拿起火棍子在炉中随便拨一拨就说道:「没有火在炉中。」微细火苗不易察知,未知瞒过多少人哉!有的人说他已经入空了,但粗的妄习虽调伏,行、住、坐、卧间,心还在飘动,要注意观心。

这时候,禅师就亲自起来,拿着棍子深深的往炉中灰烬拨来拨去,这时灰烬中现有一点点小火苗,看到一点小火苗,於是就举起来给他看。百丈禅师说:「你说没有这个火苗吗?【渐+耳】死鬼!」骂“死鬼”是带有点责备的口气。原来我们的心是有很多的习气,只是没有好好挖掘的话,是找不出来的。要测试心有没有清净,要历缘对外境修,可观心以何态度面对境,如果心性清净,应该对境如如不动。若人家称赞您时,不知不觉就得意起来,则遇顺境会不警觉,事事觉得很窝心;别人说一句毁谤的话,心有没有动?不清净的 心是否就一直要发作?粗心重的人,一下子就骂回去了;如果强忍下来,这也算是动了。或有一丝丝的不痛快时,在心中一闪,零点几秒,有妙观察智者才能察觉某人的内心有一丝丝的反应,对这句话尚有一些不痛快,自己虽能察言观色,但觉知後也要放下,不用向对方说明白此微细的境界。如此练习,下次再来不顺的一事时,就能慢慢如如不动,懒得跟人抬 ,没有反应了。在逆境中能超越最好,反之,顺境更容易让人沉沦;若某人说在学佛,但升官发财一直都很顺,有求必应,就会忘记修行,魔有时就是用顺境来使你迷失的。

弘一大师、虚云大师都不碰弟子供养的红包,故红包堆积如山,他们不能拒绝供养,但受供养又碍於戒律不去碰红包。生活中一件衣服穿好几年,叁餐都很简单,不被物欲染惑。一个人若自己有多少火,大火、小火都搞不清楚,太离谱了,行者到初禅境界就能观自妄心,有一真心能观照妄心,可察觉内心有没有贪 痴的毛病?是否我的心起会带有毛病?听到这句话 刺耳,其实「万境本闲,庸人自扰」,有什麽刺耳?多历缘对境修,修到最後,什麽境界都能如如不动,不起欢喜心,也不起 心,这样火才能稍灭,大火、小火或是温温的火都要把它断掉。

这公案光看题目就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心中若直起妄想时,都无所谓,不要理它,让飘 的微尘慢慢清净下来,但这时并不代表没有了。心性没办法一下就清净,像我们在洗衣服一样,没办法一下就洗乾净的,阿赖耶识有一可薰性,所以某个种子不晓得薰了几千万次了,怎麽一下子就可把它洗乾净?所以粗的习气,可以很快的把它控制灭却,细的习气要断掉是不容易。

「灵佑由是发悟,礼谢陈其所解。」悟了以後,知道用方法去修,找到了方向,知道法门了。若一个人在家如果排行是老大,大家最宠爱,那你修不出东西来,婆婆、先生、父母都疼你,怎麽来修呢?出去工作时还好修行,有的同事有嫉妒心、好强心,什麽心都有,面对这些都可以历缘对境修。你的长官这个也要求你做,那个也要你做,别人的事也要你做,你看火大不火大,但要忍,忍!忍!忍!反正一天八小时做完,就算了,心无挂碍,一切的人、事、物来考你,才是好修行;考试官都是周围的众生,不管善缘、逆缘,诸佛、菩萨在梦中也会考你,有时在梦中给你一碗肉吃,在梦中忘了受戒,就咬了一口,吃了才警觉我不能吃肉呀。其他的也一样,实际上不管男生女生,在梦中行YIN,你的识神脱离与非人行YIN,忽然间醒过来:我怎麽会这样?!如果没有醒来,你与异类在梦中很亲近,昏迷不清,表示戒体不坚定,自己要忏悔。在梦中要有警觉心,不要与那些异类搞不清净的关系,如果去受戒,戒体会比较清净、坚定,鬼神之类比较不容易侵入。

按语说悟则无咎,宜速观照自己微细习气而调伏之。随时随地调伏微细的习气,百丈禅师说:「你能这样很好,此暂时的歧路耳!你观不到微细的心,你认为已经清净了,其实尚有微细,这只是过程之间而已,仍要随时警觉自己的起心动念,随时修才能脱离叁界。佑师就由此而更有一层的悟知,并将所悟知事禀告禅师,禅师就肯定他,并说这乃是未察之过,若永远这样下去,会出差错的,故修行要随时小心。当然,灵佑师也更知道今後该如何来修心了。

( 85 年 12 月 17 日 讲於 法尔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