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9.扫除游尘


   日期:2020/5/22 11: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乐普山元安禅师曰:「学人拟归乡时如何?」(识起迷情於行者归乡时之状况,学人拟契入本体,修证入空相,是否即是回老家?其境界又如何?)

元安禅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窠臼已破,妄心将灭,自性本空,已无有家,汝将归何处?)

曰:「恁麽即不归去!」(既无所归,就不用归去,是吧!)

师曰:「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游尘遣谁扫?」(庭院前之残雪,将因日轮(智慧)升起而消灭,即诸内外尘境已不复惑汝。惟行者心内之微细习气,要叫谁来扫?还是要自行清除调伏才是!)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世尊在菩提伽耶处之菩提树下证悟时,尝言:「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妄执虚幻诸法,不得证知佛性,终致迷失。」故大众当知佛性本自具足,在凡不失,在圣不增,既然本无迷失故里,何用归去。仅是将众生妄执虚幻诸法去除,才能回到本真应缘而能不执,即是如如佛。

唯行者未开悟时当要理知,开悟後当要证知,行者对虚幻诸法了然而知是生灭法,能不执而以智慧 照,自扫门前心内游尘,至内外尘境已不复惑汝,自能得无上解脱道。

本识真心它可以了知,它能够善观一切因缘,要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禅的境界。而去掉我们的微尘,要证到大圆镜智,则这些微尘都要灭,因为大圆镜智性清净故,第七识执八识而生的微细妄想要灭,它会执着第八识的心为「有我」,断掉这些妄执,可证到我们的本识真心,打开本来进入固有的佛性。《楞严经》中说行阴如瀑流、後浪前浪连接,後浪不能超越前浪,一切法相等而无间断,法法相等,没有你大我小,法法都是相等,没有间断,此法诱发彼法,就是此法是下个法的因,下个法又是下下个法的因,如波浪连接不断,非常微细。这些游尘要叫谁来去除,不是要佛来帮你,是要靠自己断除。故六祖对五祖说:「迷时师度,觉时自度。」

2.释题  

这个公案是「扫除游尘」,即在讨论调伏业识的必然性,因为行阴微细,还没清净以前,第七意识恒审思量,此微细的习气毛病是行阴,有一丝一毫微尘在,心就不灵光。心是你的灵知灵觉,是一种超然的法尔现象,你的神机妙算之灵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这就是禅的境界(禅机)。

这公案在告诉你如何来扫除微尘。因为它飘来飘去,你的习气,你的妄执,就像微尘一样,被真气扫到後,微尘(藏识种子)就一直飘。大彻大悟的行者打开本来的时候,妄想就一直出来,当然他在现出一连串的念头还没完时,就接到另一个地方(念头)去了,然後又接到另外一个话题去,..。将此念头起灭串连在一起时,看起来就像波浪,有境有风就会像波浪。如果不被境转、不被风吹,波浪就慢慢变小了,最後变成水无波痕,这时候就可以看到体性,内心清净,心不再打妄想,心不再贪执一切内、外境界。

内心从八识生起的直觉,所看到外境都能不动,才称得上是心灭,到时候才能心明,心明才能见性。见性後则一切因缘来时它就现起法,不管是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性,起自性时能了知,证到圆融解脱,但这时不能有贡高我慢,自我满足心态。

不动的心要如何用呢?像诸佛菩萨千万亿化身,然後十方国土来来往往自在,不是解脱就好了,一切都看得开,一切都不被境转,但这样未完,因还没有达到成佛的境界。诸佛的境界,是了解空性,不是只有解脱,空性还具有无量的神变,这时叁明六通现起,以前说不能玩神通、不能讲神通,为什麽?因为未到究竟,玩神通会卡死在那里,因为还在世间禅里面,未到达究竟。现在你心地清净了,再走回来看心的用,心里一丝一毫的微尘都没有,诸佛、菩萨的叁明六通都会因而证到现起。现在是末法时期,行者能证到解脱已经不错了,可是我们要知道证到解脱不是最後,而我们未得解脱前,要灭的是微细的这些念头。要灭这些微尘当要用般若智慧,不是用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的无漏智还有瑕疵,并不完美。故要用如日轮的般若智慧,照破一切虚而不实诸法,得自在解脱。

3.语体文解

僧问乐普山元安禅师曰说:修行的人要怎麽回到老家?回到老家境界又如何?行者悟後要回哪个家?此僧人还没搞清楚。禅宗祖师说叁关,破本(初)参就是在破色身,重关是悟体空回到未迷失之时的如如不动境,然後再破牢关时是断善恶业异熟识,不被业缘所黏。破初参也好,破本参也好,初参或本参在禅宗讲的是开悟,在《楞严经》讲色身破。开悟就是打开你的心扉,色身破就能打开你的心眼,除了知你自心的一切相外,因中脉通到头顶再上去的梵轮,也就是通外界了,故开悟与色身破是一样的境界。

行者悟入体空,一切微尘都要灭了,就能达到重关,所以到重关等於是回到老家了,可是这也只有走到一半的路。小乘经典说证到「空」就解脱了,但大乘经典说要证到「空有不二」才是究竟。先叫你证「空」,证到「解脱」,你对一切现象,可以观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在的。纵使证到空体现起,也不能否认世间一切法的存在,这是「因缘和合」而存在的法,既然它存在,那我要不要承认它存在呢?以前没有定力,故观一切法是以绝对的空来观,现在我脚跟站稳了,原来一切因缘和合的法,都是不实在的。法就是这样,不管它实在不实在,我把它看成实在有此法,但是我内心不被你转,你就要回过来承认它的存在,而对这个境就是能不理它,等於有外境,但对境时能以内心的空相应。

所以证到一切因缘法都不应了,我再把心扉打开,因我已有免疫力,就是细菌来,我可用抗体中和它,或把它消灭掉,甚至以前造的业缘,我也有免疫力,能如如不动的观一切境皆为空相。故知绝对的空只有五十分的境界,相对的空才能得一百分。所以你不要走到一半,就得意自满了。证到重关,有个尾巴未断,善恶业异熟识还没有灭,此是轮回的根本,像关在牢笼里面,心是清净了,轮回的种子还没有破灭。这时要求诸佛、菩萨的加持灌顶,在短时间即能透过牢关,也是证得相对的空。

因行者悟心时,但有很多灵通消息,此是相应微尘而受感召,你要回到老家,悟入空境不黏,「老家」就是现在要讲的阶段-要不要回?怎麽回?都是现象界的事情,那行者要怎麽用功呢?

元安禅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有家就有人、有房子,所有想念都是因缘和合而起,你还有家就代表那根深蒂固的窠臼没有破灭,要把窠臼打开,再把无数的微尘扫掉;扫掉时,人的习气毛病也没有了,家也没有了,你要回去那里去?空了时,无因缘来时自性无相应,是没有念头了,如此始能说悟得空。

十牛图中最後一个图的序言说:「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这是在说什麽境界?当行者心入空後,不再执取业识,又灭了习气时,就要把开悟时打开的门扉闭住,若能这样做到的话,纵然有千个圣人亦不知你的修证境界,之後当然要去行菩萨道了。自我柴门打开时,里面有什麽东西?是过习气毛病,还有另一种能力能与外界相通,内外两边相通,可体知十方虚空中一切缘,如此好玩吗?若觉得好完又喜欢玩,就表示心还不清净,有法的执着,才会有些怪力乱神事。

打开是要把业力习气清净,因为打开脑门後才能好好修心,不然你接触不到妄心。为什麽有人修了叁、四十年,其习气毛病还是一大堆?因为没打开,故修起来如隔靴搔 ,抓不到!所以说此种修是缘修,是在制造一些资粮、福德而已,还没真正入实修的阶段。念佛、持咒、诵经、持戒、忍辱都有福德,等到有一天,因缘时节到来,就「裂」的一声打开色身了。当下就可观到自己有什麽习气,自己都很清楚自己的微习。

例如当有人侵犯到你时,没给你面子,因你还要面子,此爱面子的微习虽仅是非常微细的习气,面对境界时虽仅一秒钟现起不适就过去了,但你却能如实知道心的不痛快,你知道还有此毛病後要确实断灭它。以前人家骂你,你会很不痛快,马上变脸,现在对这句话仅微微不痛快,其心念一闪,你亦能觉知,这要具有妙观察智力才能体察得出来。

有时你拍人家马屁,对方不动声色,可是内心会有丝毫的喜悦飘过去,你心是可清楚地觉知,这就是有妙观察智,有所见执就不会有此功夫。所以你要回光返照自己,观照这些微细的毛病,也可观到别人的习气毛病。不是对一些粗的习气-五逆十恶如杀人、放火之类的恶行,才能观看了知。开悟的行者仅有微习,这时候才是进入真修、实修的阶段。

行者开悟後再修到心清净,水波无痕,「扫除游尘」完成,就要花掉你一个阿僧 劫,另从初发心到开悟,也要花一个阿僧 劫。「阿僧 劫」是不可数的一个天文数字,从开悟到证到重关,亦即从初地菩萨到八地不动地或得阿罗汉果,是要花第二阿僧 劫的时间。从八地不动地菩萨到成果地佛,能证到叁明六通,一切神通功德圆满,又是另一个阿僧 劫的时间。所以叁大阿僧 劫间要修什麽都要知道?修行就是要修那麽长久。

但大家也不要 气,现在大家喜欢速食,赶时间吃得很快,或急功好利,《楞严经》上不是说「不历僧 获法身」吗?《楞严颂》上是有这句话,但也要看你有没有接触到正法,有没有不顾身体、生命的精进用功,如有,也能像阿难尊者一样不历僧 获法身。获法身後,是不是也要再一个阿僧 劫时间,才能证到重关呢?

现在佛法也有速食面,让你悟後即能当世证得不动地,就是要勤念诵大悲咒。叁地菩萨证得时,没有诵几部大悲咒已经可到重关了,非常快!但是我们没有那个智慧和福德,起码我可多念几年大悲咒,应也可以到重关,得无学位成八地菩萨,虚云老法师就是八地菩萨来转世的。有一天你真的开悟了,就去诵大悲咒,虽然不能真的证到八地菩萨,但也可以摆脱业的牵扯。打开本来以後到重关一路都要实修的,待修得清净後,当然最後要把门关起来。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牢关能够破灭,才能超越叁界,不来受生。到达此境界,再来受生时也是愿力来的,不是业力来的。我们按语说:「窠臼已破,妄心将灭,自性本空,汝归何处?」行者修证到什麽都没有,什麽都空了,只有一个了了的知觉,不被外境转,不被内心的妄想所迷,就是获得空寂,能以寂灭为乐。

僧曰:「恁麽即不归去!」要归无所归,无一法可用,悟道行者仅是把原有的空、无黏的体性找出来而已。如你懂得佛法,就如《金刚经》上所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果说打坐之间,还有一个东西出去玩一玩又回来,那你还在出阴神的阶段,也就是想阴区宇的魔境中,不是悟到佛的境界。如果你证到本来的体性空无,就不必有个东西来去。体性是什麽?是空!既然是空,虚空也是空,在虚空间产生的有相,那是因缘和合的相,虚空中会显现有相在我的心中,如此认知你为什麽还要跑出去呢?没必要的。

修佛法是把你的如来体显示像虚空一样,然後你能使那个境现,它就会现在自心中,想到某某人,某某人就现在心中,想到佛光山那叁尊大佛,叁尊大佛就现在你心中,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当下就是悟佛的境界。所以佛性是遍满虚空而无虚空之量,有来有去都是世间禅的东西,你都没有办法超越的话,迷失在光、神变等等魔境中,没办法超越这些,你就回不到体性空中来。

我们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世界。它变现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五根都是依他和合而来,我们凡夫就是利用这个五根,在世间禅中用五根异能在追逐外境,只是 围更大,不仅人跟人的接触,人跟鬼神,人跟叁度空间、四度空间众生接触,这些都是根的功用。然真正修佛法的人,悟得色空不二,我心要现什麽,就能现,人、房子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变现。阿弥陀佛更能化一西方极乐世界,且能使这世界长住不坏,可知阿弥陀佛的悟境。

行者回到真正空的时後,就是回到老家了,但还没到达这境界,不用归去也可以,本来染净一体的,所以《心经》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我们的真心实相。如果现在还没修得清净,我们有能力不受污染法影响,这就是有馀涅槃的境界。各个位阶菩萨不见得内心能完全清净,就是连金刚二地如来还是有些微尘、微细的习气的,故菩萨更不用说了。行者练到相对的空现时,你内心起了一个以前所造的业,心却没有罪恶感的觉知,这就是达到初步解脱境界了。虽然还未与冤亲债主做个了断,心里还会时常起此业相,起时体认此不是实在的法境,因已是过往事,故能用「慧」观而不黏,即是解脱层次。冤亲债主他还没真来要债时,你心起这些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念头,都是因有业感而发起的,面对这些要能如如不动,不被幻境所迷才是。

好比你过去世曾杀过人,那个被杀的人之痛苦呻吟、血流满地,你都记得很清楚,不只这一生,下一世,再下世永远都有那个种子存在,不要说真的冤亲债主来要债,你光看到此情景在心中现起时都会害怕,罪恶感都永远存在。但这些都是幻化不实在的,都已经过去了,你要学习看得开。如真看得开,成圣人时,这样就没果报吗?还是有的,只要冤亲债主来时,就是果报的时候了,故若修得好,可不在意果报,不然赶快念佛求往生西方国土去,债就不必还了,因心体已在净土了。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比丘弟子都证到四禅,也有了五神通,各个在禅定中知道过去曾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等重罪,每个人心都很害怕,就来找世尊问道理。释迦牟尼佛就加持文殊师利菩萨,以其智慧演出一出文殊欲杀佛的戏码,当此戏演过後,世尊再对此等比丘说明白,刚刚文殊所犯是上逆罪,但此境已过,何业之有。故对那一世所造之大业,一时冤亲债主要债你就要还,冤亲债主还没要债,你能面对心境自在。你若面对虚幻心境就心慌意乱,干什麽来着?

目健连尊者神通第一,还是因为果报应缘,被人用石头压死的,在还债的时候是心平气和去受报的。学佛的人不要拨无因果,不然就是在毁谤佛法。目健连神通第一,但仍 不过业力的,因他未证得真解脱,不能转业缘。当一切因缘都俱足时,果报就成熟,这因永远存在,就是报了後,在阿赖耶识中也不会灭,故佛、菩萨无量的神通力,才可以观察到众生的这一切因果报应之本缘。

所以无始劫来,这个看不到的阿赖耶识,怎麽藏有那麽多的东西,阿赖耶识是一心识,人死了也看不到它,但它因你造了很多业就会去感召而受生,它也没形相,也没有物体、质量。有宿命通者就可以观阿赖耶识中,那些业受报了,那些还未受报。

禅师曰:「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游尘遣谁扫?」虽然不用归去,无所归去,但庭院的雪,要用智慧日光照灭而溶化它,内心的妄想执着境要去扫除,此是依靠不了别人的。冬天有很多雪,雪代表还不清净的心,是为有相,太阳(智慧)一出来就可消融它。房间的游尘要叫谁扫掉呢?这代表脑中的杂染法,叫谁来帮你扫?我说我每天念「阿弥陀佛」,故可叫阿弥陀佛来帮我扫!观世音菩萨来帮我扫!没这回事情!诸佛、菩萨是你碰到障碍的时候来帮帮忙,在诸佛菩萨的帮忙下,冤亲债主要你的命时,要死死不了,要活活得很痛苦,佛法就是这样子。修佛法要有路径,不要说我学佛法什麽都很顺,没有什麽逆境,没什麽逆境就长不大。开悟的人是很清楚的,自己妄想一大堆,只是控制不了,若把一切当真,假的也当真,真的也当真,一定没办法修到解脱的境界。一个人若走路太顺了,碰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受不了。例如一个国王,人人对他百依百顺,恭敬如命,他一碰到挫折就崩溃了。一个人一直受到挫折,绑手绑脚,一直磨到他什麽都无所谓,这样就能解脱了。一个好国王要先能治理自己的一切,才能统率叁军,治理国家。

菩萨是悟到空有不二,才能逍遥自在,很多修行人都这样,能逍遥自在解脱了,内心自在解脱,这些游尘都是心的种子,要一个一个去除。就如衣服是自己一件一件穿上去的,脱时也要一件一件由自己来脱掉,怎麽能叫别人帮你脱呢?所以你无数的业识是你自己造的,是虚幻不实,叫你不要理它,当下也许做到了,回去後心一乱,又理它了。所以修行时智慧很重要,记住要活在当下。走路一直念佛,把妄想放在一句佛号上,就不会去打妄想。真的敌不过妄想时,记住一定不要依妄想去做任何不如意的事。内心的烦恼世界要自己去转,其实能做到不理它就好了。但小事不理它可以,大事却放不开,一直挂碍一直在想,这是心无从脱黏。掉了小钱,你会说是前世欠人的,管它的。但当掉了大钱就很在意的。如果 在意先生对我忠不忠,心起个真的来考验一下,但马上告诉自己,放下!随它去,这些都要境界来考,才能知看破了没。

按语说「诸外尘境已不复惑汝,惟微细习气,应自行消除调伏才是!」调伏是暂时压住,永伏才是根本的清除,拿一个石头压它是调伏,小乘行者是观空、守戒,只是调伏而已。大乘行者是认识自心妄习,看得很清楚,但能不被妄心抓住。小乘行者以眼不见为净,大乘行者是要将妄习连根拔掉才清净,这就能悟到真空。打开本来,微尘本来就很多,应让它完全清净,故要自己去做净除的工作,每个公案都在启示我们怎麽修行,这公案在指示如何走、如何修。

( 85 年 12 月 10 日 讲於 法尔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