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4.不争人我


   日期:2020/5/22 17: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云居山昭化道简禅师曰:「维摩岂不是金栗如来?」

(识起迷情於维摩诘大士,是否已是如来位。维摩诘大士原居妙喜世界,为无动佛之补处大士,示现娑婆世界,助世尊广度众生。)

昭化禅师曰:「是!」

(是金栗如来,教导学人不住有为、不住无为者,更示诸菩萨以默然而入不二法门。)

僧曰:「为什麽却预释迦会下听法?」

(十方世界本无一法可说,以大士之如来法性身,可曾有听?)

师曰:「他不争人我!」

(我执未破,始有高低,本性一如,众生同一体性,何有你我之分!)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我、万象及器世界如何起?都是因识而起,起自何处?是空的体中因缘而起。我们讲七大圆通,其实里面真正讲起来只有六大而已,四大-地、水、火、风加上空、识就成六大,空是体、识是用,四大是依体因识而成立的假合相 如色身、色相、器世界。色、空、识就把整个六大标得清清楚楚,万物也有它的色相。譬如黑板也有!它也有空体,只是识现在没有,因为它是想离而成无情类,还没变成无情世界众生以前的阿赖耶识执着无想而变现,所以一切的相都是从这六大生起的。(无情五大所造,有情六大所造。)

七大是什麽呢?是六大加上根大,根可以说是我们的六根,也就是把色法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合在一起变成心的根本,意根就是第六识的分别妄想,你念佛的心也是这一个,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是讲以根大(意根)圆通成就,用意根念佛,能念的心就是心意,也可以说七大只有在《楞严经》内才讲到,普通经典只讲六大而已。

一切万法包罗万象皆由空性起,如果你超越了色相,就能够回到本来,不会执着一个我,执着一个他,因为我、他本来是一体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我空智。如果破不了你自己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再修法空智,因此,第一关要先证「无我」,得诸法无我观智。

如果没有办法接触到真正的佛教道场,或是法师的讲经说法,那要如何去印证这个人说的对不对?用「佛叁法印」去印证!如何印证呢?第一,他说法有没有强调「诸法无我」?很多人的身体会发光,那是在执着什麽?执着有相!其身可以变大,有如天神一样,这也是执着有相,表示这里面还有一个「我」的存在!如果你不能回到空的话,你的「我」是没办法灭。

再来就是「诸行无常」,那一个人说一切行相都是永 的,但大家知道 有空相才是永恒的,一切因缘法是无常的。若说一切法是常,这个算什麽呢?也是误执於有相!这样是没有办法解脱的,因为还无法超越「我」的执着和「法」的执着,所以,要认知一切行为、一切心法都是无常。我也常常讲:因为无常,所以你会有好、也有不好的时候;好事情因为无常变坏了、灭掉了;坏事情因为无常,过几天,不好的事就过去了,我还是我。有了这样对一切事无常的概念後,再去看看别人有没有这样在讲。

最後就是「寂灭为乐」,涅槃就是寂灭,寂灭为乐,你的心能够怡然的去面对一切境,然後也能够面对诸法、诸行都没有挂碍,无我也好,无常也好,要灭掉那些,就要超越;能够面对这个境,也就是了知事件,然後不起执着,就是「超越」,这就是「灭」的境界。「灭」不是对待的灭掉一切事相,如果灭掉一切相的话,就不能了知了,要能够清清楚楚的知道事情怎麽样,然後又没有挂碍,这才是「灭」的境界。佛说涅槃之法,使我们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

寂寂然是我们的体,也就是空的体,你有了知一切事情又没有挂碍的能力,这样就是「寂灭」。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是永 的快乐,其他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不是真正的快乐。譬如说圣诞节你去跳舞,跳得很快乐,但是呢?跳舞是一个因缘凑合而去跳,跳完曲终人散,缘尽了,回到家里面又是一个人,很空虚,快乐完了就觉得空虚,所以这种世间的一切快乐不是永 的,或者是进入叁禅、四禅的禅定很快乐,但是一出定就没有了,叁禅时每个毛细孔都充满了气,会觉得非常的舒服,但是一出定,气就没有了,快乐也没有了。

一切法有生、住、异、灭四种相,万物也有成、住、坏、空四种相,所以说快乐有生灭,但是佛说寂灭常乐是永远的,不管是善境界、逆境界照样寂寂然的面对,没有所谓的好或不好,这样子就超越了心识分别,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世间的一切法没有一件能一直跟着的,所以涅槃寂静是最快乐的,如果证得它,它是一直追随着你的。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个法,不是去修世间禅的打坐快乐,不打坐就没有快乐,你懂得这个的时候,要破掉我、人的对立。刚开始修行的人,没办法马上把不自在的心去掉,就用念佛号来提醒你自己,间接去掉我执。

譬如说:你责怪某人做了什麽不好的事,但像刚刚我们所说的,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不会这麽做?做了也许搞不好比他更离谱!所以不要怪他,那你自己就要原谅别人,能原谅别人就没有「我」的存在,就能超越自我的观念,这是修行的第一阶段,「我空智」是这样起修的。

2. 释题

这个公案是「不争人我」,悟後行者要修的是我空观智,悟入空,进而再修「无相叁昧」、「无愿叁昧」。行者观「法无我」,是没有实体存在的「我空」观,自己要空掉本身主观的意念,就没有你我之分。我们说有人、我的话,就有对立,在佛教名词里是讲对待,有对待就有烦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看、所听的事情」,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来看,你就能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就不会怪人家做得好不好,做得好、做不好都能如实接受,这些现象等於是在破掉我的执着。

我们一般都以主观意念来看事情,这主观意念就把你跟我对立起来,如果你换成客观,但也不见得换个角度,你也可以直接的看这个人、看这件事,如是客观的角度去看,就能超越你自以为是的观念,这样你就能够面对很多事情,但不起烦恼,不起一切执着而导致变成烦恼,也就没有所谓的烦恼。

所以我们说佛性是要「知」,但不执着。如果不知,当然不必执着,就跟石头、木头一样,这不是我们所要求的;我们所要的是:了知一切事,但不执着一切境,这样你就超越了自我,所以就破掉「人跟我对立」的观念。

我们常常讲人、我、众生是一体的,如果万物再加进去的话,那不是只有有情众生,还包括万物,若俱寂的话,是呈什麽现象?是空体!你有空体,万物有空体,所以这基本是一样的,空是一切万物的根本,佛也建立在这空体上,人也是!也就是说,有情、无情众生都是建立在空体上。

3. 语体文解

有僧问云居山昭化禅师说:「维摩岂不是金栗如来?」 在经典上,佛不是说维摩诘居士是金栗如来吗?他是未来世要成佛的菩萨,名为金栗如来,现在是补处佛。问这句话时,因为在谈到佛的境界,我们说缘起於本体界,维摩诘大士原居妙喜世界,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他是在另外遥远的佛土---妙喜世界---妙喜世界的佛,在我们娑婆世界现在的名字叫做「不动佛」,维摩诘居士是下一任的佛,所以又叫补处大士,就像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佛一样的。

以前也讲过,要知道诸佛成道的过去、未来,要去看《悲华经》,前一阵子,道场有很多此经,但都被拿光了。在我们《参证篇》的讲议中也有讲到《悲华经》部份内容。西方净土很殊胜,每个人都想往生西方,这也要他们的福报不错才可以,怎样才算不错呢?也就是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阿」是「无」的意思,「 陀」是「量光、量寿」的意思,也就是无量的光、无量的寿之佛,虽然阿弥陀佛之报身佛住世时间很长、很长,最後总是要入灭的。但西方极乐世界并无末法时期,就是说如果阿弥陀佛早上入涅槃,晚上观世音菩萨就成道补上佛的位置了!但娑婆世界却有无佛住世的空窗期,像弥勒菩萨下生成佛,是在世尊灭後5亿多年後的事,故我们有末法时期。

观世音菩萨其实早就成道了,他名为「正法明如来」,所以经典上讲观世音菩萨的法力跟佛是一样的,为什麽?因为他已经成佛了,但因为同一个时间、同一个世界不能有两尊佛同时在弘法,所以观世音菩萨不能以佛的姿态在西方净土讲经说法,目前只有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说法而已。

观世音菩萨有那麽大的法力,且跟我们娑婆世界比较有缘,所以就到娑婆世界来帮释迦牟尼佛度众。我们娑婆世界的人,福报较差,释迦牟尼佛入灭已2千5百多年了,还要再等5亿多年後弥勒菩萨才会下生成佛弘法。

佛法可以分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叁阶段,释迦牟尼佛从成佛、弘法到入灭之後500年间是正法时期,为什麽呢?因为有释迦牟尼佛在,所说都是正法。其他佛弟子在佛的加持下都有证悟,所讲的法也都是正法,所以有修有证的人很多,这时期的法不会偏差,故说是正法。过了佛灭500年以後到1,500年间,也就是正法以後的1,000年是像法时期,修证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佛已经入灭,虽然有经典可看,但看归看,都不是能懂。能够真正悟入的人不是很多,有悟入的行者所讲的法,也不是完完全全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意思那麽正确地吻合,仅是有一点像而已!末法时期是世尊入灭後1,500年到5亿6千多年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为止。

末法时期邪教兴起,怪力乱神惑众者多,不搞怪力乱神的道场没人供养,搞怪力乱神的,大家趋之若 ,供养金就多,可以上千万,甚至几亿,从台湾头排到台湾尾,争相交钱。这些都是末法时期的关系所造成。

佛教讲解脱道,世尊说众生皆有佛性,我也能成佛,但懂得佛法以後,要成佛就要靠自己,不是光靠别人。心中要以自我解脱为主,自我解脱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衣服是自己穿上去的,业是自己造出来的。脱衣服就要自己来脱,解脱也要自己来做。但是佛法可以从经典、善知识处来,解脱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有人就讲佛教徒是无神论者,也就是心中不信什麽,只信自己!

当然信自己,讲得似乎很简单,如果定力不够、耐力不够的话,智慧又不具足,要自我解脱也难。所以还是要慢慢去修,修成一片的智慧才能够真的不靠别人,如果还没到那个境界的话,还是要听听人家给你的指导,求诸佛菩萨给你加持。

再回来公案,和尚问:「维摩诘居士不是金栗如来吗?」昭化禅师说:「是的!」如果你有读过《维摩诘居士所说经》的话,等於在看故事一样,维摩诘居士在经里面讲的是「不二法门」。有去过高雄佛光山吗?佛光山山门有一个门牌,写着「不二门」。维摩诘居士讲的不二法门,是无上心法,不在口舌语言上、不在名句上。在《楞严经》里面,世尊告诉诸位大菩萨、大阿罗汉说,你们每个人谈谈修证最殊胜的圆通法门,结果就有25 位大菩萨现身说法,依六尘、六根、六识、七大等共25个修行法门。第一个起来讲的是五比丘中的 陈如尊者,讲声尘圆通法门。

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每天吃一颗麻麦,瘦得皮包骨,入定结果也没悟道,後来回到尼连禅河洗澡,再受牧羊女的羊奶供养,结果洗完澡精神好,又补充营养,血液流通快、气足,不久後有一天抬头看天上星星,因而证悟了!

为什麽目睹明星会开悟呢?眼往天上看有何功用呢?气要通过眼睛也要有诀窍,眼睛的气要通、不通的时候,眼睛要往上翻,或头部的气下不来时,眼睛就要翻白眼,也就是闭着眼睛往上翻,气就会下来。释牟尼佛眼睛往上看,气通过要点了,也悟道了!这气通的说法是我的妄想推测,不能当真。

当初五比丘看到悉达多太子接受牧羊女供养羊奶,认为他破戒了,婆罗门教是不能吃羊奶,他们认为羊奶有腥味,是荤的食物。於是他们离开悉达多太子转到鹿野苑去修行。释迦牟尼佛悟道时讲七天七夜的华严经,也就是华严期,对象是大菩萨,讲完後,就开始想教化以前护持他的五比丘。释迦牟尼佛跟他们讲四谛法门,苦、集、灭、道的道理。 陈如尊者他第一次听,当然不是马上就懂,但是知道它的意义。第二次再讲的时候,他已经懂得里面的道理,由声音里面去体会,从世尊的嘴巴说出声音,到进入他耳朵里面是何感受。第叁次讲了以後,他真正懂了,就慢慢开始修,当然就悟道了!故第一位发言的 陈如尊者,他说声尘(音)对他来讲,是非常殊胜的圆通法门。

最後一位讲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讲的是耳根圆通法门,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因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等都特别介绍这个耳根圆通法门,我们才知道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是最殊胜的圆通法门。

行者悟道以後,再来怎麽办?就要修空观智。所有法门都是手段,不管你用什麽法门,25个法门可以演变成八万四千法门,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中光声音就有好几千种,有无意义的声音,有意义的声音,有高音、低音,有美质音、有吵杂声音,有鸟音、兽音、人音、海潮音,有不同器具所发之声音等等,所以25法门就可以演变成八万四千法门。

又如说拜佛,它是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对!拜佛有拜得快、有拜得慢、有的一边拜一边唱,有的不唱而拜,这样看起来就有很多种的拜佛法门;如果你色身有成就的话,用什麽法它都可以表现力道出来,有神通的话,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变化。又如手印,哪一个手印是走哪条经络,为什麽会那麽殊胜,马上就会体会出来,哦!这个手印就是这样走法。

譬如说:心脏不好,心跳得很快,就结心中心法第二印,它是走手少阳叁焦经跟心包络经,「叁焦」经是指:上焦胸部位、中焦胃脾部位、下焦丹田部位。第一印菩提心印结後,走的是手少阳叁焦经,所以内脏不通、肠胃不通、肺部不通,丹田不成,打这个手印,中指是走心包络经,所以心脏不好、心悸、心脏病等问题,打这个第一、二手印,就可以改善。

一切法包括八万四千法门可以统归於一法,也可以演绎成无量无边的法出来,一切修行的法门都是手段,练气、打太极拳、..,种种都是手段而已,在开悟或打破色身後,要修的就是这个不二法门。

什麽叫「不二法门」?就是观空智,一切都是空,我们常画一个曲线图代表修行的境界,开始是初发心,也就是做了很多的善行、布施、持戒、忍辱,有一天,机缘成熟开悟了!打开你心的本来,一切妄想微细的习气毛病都出来了,这时候要求得我空、法空智,所以要观一切为空,就像爬山往高处爬一样,到高原处这里才能真正的悟到空。现在我们在讲我空而已,还没讲到法空,你破得第七识的俱生法执,法空智果才会生起,才能破掉执着阿赖耶识一切法尘为真的毛病。

悟空以後,要把「空」也空掉,不能一直守住这个「空」,所以在到「空」这里,就要回凡,回凡等於是说「逆流」,再回过来面对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果报应现象产生的,到这里就要学得圆融,圆融就是「空有不二」。到最後圆满的时候,就是空有不二,就是中道,也就叫做「中道观」。

「中道观」:是说我可以了知一切境界,但是不执着而起烦恼,这样才是中道。中道也可以说是,以空的体,面对不空的有境时,能没有烦恼。所谓寂然不动的境,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这样就是解脱了。

现在回过来讲这一段,「空」观一切我空、法空,因为维摩诘居士是补处佛,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以下这个故事很有趣!有一天释迦牟尼佛以灵通力观察维摩诘居士,大概机缘成熟了,要借此机会跟大众说法。但是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你说补处佛怎麽会生病呢?佛、菩萨也会生病?怎麽不会!当然这些都有因果在呀!世尊知道了,就派摩诃迦旃延去看他,摩诃迦旃延回答说:「我不敢去!」世尊说:「为什麽?」他说:「因为我以前修行喜欢无常苦空义,不喜欢有相,维摩诘居士知道我的毛病,碰到我就骂我说只会守住空寂,心会变成木头,心死掉了,要我应该回过来修有相。因此,我不敢去问候他。」世尊慈悲就说:「好!那你不去!换阿那律去!」阿那律也说:「我不敢去!我以前修天眼,在所见为作相、无作相中困恼。碰到他,被他骂说执着天眼作相、无作相。」有些人太喜欢「有相」,打坐时幻了一个相也以为真,什麽相都是真,他不会去修空,没有悟空就没有办法解脱,光守「有相」有什麽用,那仅是我们常讲的「动、静、根、觉、空、灭」的觉而已,光有觉没有空,那更离谱了。守空不去执有相,那是偏空、顽空,顽空太过份就变成顽石去了,那不行!你现在执着有相不去学空,所以你没有解脱。我们就是这样被骂的,所以我们不敢去!

世尊叫来叫去,没有一个人敢去,因为大家都被他骂过,後来不得已,世尊就说了:「文殊师利菩萨,就勉强您跑一趟吧!」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他已经教导七个人成佛了,你看他的智慧有多大!既然世尊指定,文殊师利菩萨就去,其他在座的人,心想这下有好戏看了!一个是佛理很透澈的维摩诘居士,一个是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两人在一起一定有好戏可看,所以大家就跟着过去。

维摩诘居士住的地方约有五坪大,算一算也蛮大的,现在几百人照样挤得进去,也不觉得小。有人说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大雄宝殿,不管朝山客有多少人上来,怎麽挤都进得去,也不会觉得太小,也就是说诸佛、大菩萨他们的心量表现就在这里,已经证悟的时候,随你的心境在改变。所以维摩诘居士他也是一样,小房子里面可以挤上几百人,照样挤得进去。

维摩诘居士看到大家前来就说:「请坐!」房子里的椅子很高,文殊师利菩萨一下子就坐上去了,其他的阿罗汉或是修小乘道的,认为椅子太高没办法坐上去,为什麽呢?因为文殊师利菩萨心量,已空掉了,说坐就坐,既然你可以坐,我当然也可以坐,所以一坐就上去了。而其他的人因修小乘道的心量不大,看到椅子那麽高,就起了分别心,我怎麽可能坐得上去呢?分别心一起,就没办法坐上去,想坐也坐不上。维摩诘居士微笑在心里,你们这些小乘行者心量不够大,所以把椅子看成那麽大,当然爬不上去,维摩诘居士就用心力,让每个人能坐上去。

这个时候,天女很欢喜维摩诘居士说法,所以就散下天华,天华从天上一直下来,落到维摩诘居士身上後就直接掉到地上,当然文殊师利菩萨也是如此。但是天花落到那些小乘行者身上时,花就粘在他们的衣服上,掉不下去,这是小乘行者心还有一个有相,没办法真正空掉,所以大、小乘的分别就在这里。後来维摩诘居士就开示,要你们修大乘,不要守在小乘上面;接着谈每个人修行的不二法门,所以每个人都讲了如何证到不二法门。

最後维摩诘居士就向文殊师利菩萨说:「仁者!说说你的不二法门怎麽样?」文殊师利菩萨就说了,所谓不二法门就是空、无相,不若於文字语言相,於是讲了一大堆「空」的道理,讲完时就问:「可敬的居士!那你的不二法门是什麽?」结果维摩诘居士默然无语,连一句话都没有讲,不讲已将文殊师利菩萨所说境界显示无遗。相同的道理,一个用讲的,一个用比的,都是一样的体悟。其实两个有没有不一样?两个是一样的!但是文殊菩萨顺缘讲了出来,维摩诘居士不动的心显示,就是告诉我们修证入体性,当不落於语言文字相,这就是真不二法门。

我们要懂得不二法门是在修空观,一定要证到空,才能有所成就。我们修空观,做不到时要分段修,小乘行者要先把我空灭掉,再来修法空,真的我、法二空掉的话,你有没有真的成佛?也没有,你神通变化看看!没有此种能力。像刚刚讲的这些坐椅、天华不着身等,有没有办法能办到?我们不知道佛的境界,才会自打妄语说是什麽佛了,又是多了不起,如果知道佛的真实境界的话,我们真的很惭愧,修到一点什麽境界都没有,看到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要多发心,也就是说要你住无为不住有为,才能有更大的证悟。

何谓无为?就是以空为体,然後能了知、 照一切境,且能不执着一切法。无为不是不做事哦!不要搞错了,我们常讲以空无的心去面对一切境,既然空无的心,就是没有执着的习气毛病,喜好不喜坏的心都没有,这是空的真实境界,那时候所生起的心是空观的心,就是我们的法尔,法尔的心会自己去应一切境界,所以如果你碰到障碍或不如意的事情,你不要取一法相应,你要做的是什麽?是无为!你越无为越不取一法,越不住一相,你的心就越能起灵通,就有灵通力,灵通力就是这麽来的!不是说你来诵诵经、念念咒就有灵通力,有为法的力量不强,或藉自诸佛、菩萨的威德力,不能算是你所证得的!

如果你真的碰到大障碍的话,这些都使不上劲,碰到小障碍马马虎虎,你的定力比他强,你把他比下去,化解这个障碍。但是碰到大障碍的时候,有为法是没有用的!证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的佛,他们的法没有高下,为什麽?因为他们都在真如无为的境界。「真如」就是真正我本来的体,现出真正能产生无为法的心,所以能够懂一切境,这才是我们要找的真如,也是真正无为的境界,这是佛的境界,虽然我们无法到达佛的境界,但是我可以去掉我的执着,让我不住一法,守住空,我们就叫空明。

「空明」就可以去面对一切境界,二天、叁天过去了没事!就是这麽好用。所以不用一法的法才是至高无上的,你有一法的法会被抓住辫子,只要你出招就完了,所有的武林高手怕你不出招而已,一出招就有破绽,就会被抓住,那我不出招呀!用空无的心,不挂碍这个,不挂碍那个,我就能定住,那心就起灵通,哦!我怎麽有这个能力?每一个人都有!你越放下,越能放舍一切的话,你的心才能起灵通,灵通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为什麽很多人走不过来呢?因为受不了痛苦、受不了诱惑、受不了最不喜欢的事情,当然你就想拿一个法来挡、来逃避,没有用!所以无上心法就是能够以空无的心,让我们真如产生无为的法来应对一切境。

你碰到的障碍为什麽会成障碍,因为你还有心病,所以才会被找麻烦,表示你不是真正的成佛。证得真如无为境界的人,他应不会在世间跟人家斗争,我们碰到有不清净心的人,一定没证得真如无为者。譬如说:我们碰到一个外道,他心不清净,会说你修得好,那我们就来比试看看。为什麽他要来比试?表示他心还存有高下:我就不相信你修得比我好。有这个心就是不清净的人,看人家修得好就不行、受不了,一定要比一下,用法、用咒来试试看你修得好吗?

如果你真的能够以空无的心去面对他,他持咒是没有作用的,所有的咒是驱鬼神来成法用,你能对这些境守得住心空,不逃避,也无所谓,你摇我的头,我顶多脑筋转不动而已,那就不转嘛!不要我吃饭,那我就不吃饭,我也饿惯了,无所谓,你对我怎麽样,我都无所谓。你都能放下的话,心灵通就来了,也自然能应对了!只要你不在意,一切有为法终有失力的期限,过後你还是你,如此空无的心不是很自在吗?

我们修佛法并不是修一个有招有式的有为法,我们要学的是无上心法的境界,以空无的心面对境界,不去着境,就不会随境转,也不会随境轮回去,有困难你也能化解这些境,所以讲的不二法门就是这个境界。

金栗如来常常教导人,如果你住於有为,他就骂,要你修无为;如果你住於无为,他也骂,怎麽屏弃有相执空相?要修空、有,空有两个都要修,才能够圆满,每个人修行过程都被他骂过了!

再回来公案,僧问:「为什麽却预释迦会下听法?」既然维摩诘居士是金栗如来,为什麽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时候,怎麽也来听呢?有的人会说我懂得很多的佛法,师父讲经说法,我都懂不必听,反正他讲我都懂了。你想维摩诘居士会去听法吗?他不光听而已,他还去护持法场的。为什麽有很多有修证的大师讲经说法时,其他法师们会坐在第一排呢?他们不是去捧场,给这位大师面子的,不是这样子,他们是去护持法场,以他的威德力在那里护持。尤其大型的演讲,一来就几万人,有形的是几万,无形的更是无量无边,每个人带了家里的祖先或者是有缘、无缘的都来,无修心的也有,心不清净的也有,心很坏的也有,喜欢听但心地还是不好的也有,还有的是邪魔、外道来破坏。所以法场要有人来护持,听不听不是问题。金栗如来虽懂得很多道理,还是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他们都是为了整个弘法的慈悲心在做事。

我们按语说:十方世界本无一法可说,有所说是什麽?是权宜设施,我们心有病他才说,所以《金刚经》告诉你,如果你说释迦牟尼佛有所说法,你是在诽谤佛,你没有搞懂真实义。像我们第叁本书(《佛法修证心要》)元音老上师讲了一大堆,最後他却说:你们说我有没有说?我那麽罗罗嗦嗦讲了那麽多,你说我有所说吗?同样的道理,说法的为什麽要说呢?不说,根基浅薄的人不懂,像禅宗祖师大德问答说法,问我们本性解悟了,是怎麽样子?他就站在那里,良久良久也不说话,如果没有到那个境界的人搞不懂。我问你问题,搞什麽你不回答呢?让我徒劳侧耳。

有一个徒弟问了师父问题,徒弟就讲了:「我问你,你不回答,光站在那里不动,我这耳朵拉长长的要听你回话」,他不知道师父已经把「法」告诉他了。不要动心,就是我们的本体,他不懂,反而要怪禅师!问了,跟他回答他又不懂,所以像这些人就要对他们讲法,这样才有权宜设施的方便讲法,是对心有病的人来讲的。心已经清净、没有病的人,还有什麽可讲?没有话讲,所以「路逢达道人,不将言默对」。有一个公案说,有一天,碰到一个跟你一样悟道的人,两人要讲什麽话?不将语,默对,就是没有话讲,只是默默地相对着。默对着什麽呢?你的体性对我的体性,体性一样相应,好像说两心相通的时候,多一言语好像破坏气氛,所以路逢达道人,没有话好讲的。已悟者用心跟心体悟,再讲一个道理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有时候,修得好的人,很热心开了车,跑了几百里路到某道场,一看师父没话讲,就回来了。有没有悟道?有没有请到法呢?体会到那里一句话也不想讲,讲不出来就不必讲。讲的都是境界不到的、有心病的才讲。你认为我通了,什麽都懂了,我只是来拜访道场、顶礼大师而已,反正我也不想问,也许你的习气毛病还想要问,但你的体性在那儿压住了念头,问不出来,那就回家去,不要认为白跑一趟,不必这样子!

我们了解佛法以後,释迦牟尼佛300会讲了叁藏12部经,那麽多的经典,都是为了不同根基的学人,让他们能够修到成佛的境界,所以才有所说法,如果悟到佛的境界不必说了,都是多馀的,那世间的一切法,一切文字都是多馀的,十方世界本无一法可说,也就是这个意思。

以维摩诘居士的如来法性身,在法会那里有没有在听?听是耳根的功用,但是不会住下来。所以有很多同学也有这个境界,当下他是听懂了,但是回去什麽都忘记了,问他今天讲什麽?他说不知道!当下听能体会得,就是这样、那样,但不记笔记,回去後一片空白,真的是「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讲的、听的,粘不住,没有记起来,当下懂是当下懂得意会了,回去什麽都忘记了!

昭化禅师就告诉他:「他不争人我!」表面上也可这样讲,他也没有说你是佛,我是补处佛,我为什麽要来听你的。圣人没有你我的心,因为大家都为了众生利益,度化众生的事情在忙,所以你讲经说法我来捧场、护持法场,所以没有你我之分。

现在很多教内还分派别,讲起来也是因缘,这一票人有缘凑在一起,所以他有事就去帮忙。某人跟我没关系,不是我这一派的人,有事我也不去,所以还是存有门户之见,这个也是无可厚非的,世间事本来就是因缘法,一切都是缘!

你真的超越了自我分别观念的话,只要有人说要帮忙做事,就想办法帮忙,不必说我死守那个道场,我在那个道场就好像要护持那个道场,其他的我都不要护持,不能这样子。

有些道场里面有一条规定,就是同学只能在这里修,不能到别的地方听法,你亲近了某某人後,就不能再亲近张叁、李四,如果他是邪魔歪道当然不要亲近,但是如果某处是一正法道场,为什麽不能去?除非此道场的法,满足求法者,不然为何不能去参访。如果他跟其他道场有缘,硬是要去也没办法,去碰一碰!才知道各处道场的实际情形。有时候朋友、同学去了邪道道场,也不要太紧张,不这样他是不会成长的。如果你的亲戚朋友碰到邪魔外道,我说邪魔外道太离谱了,邪魔外道他是跑不出来的。再讲一些不是很正统的道场,以天道来讲好了,一天到晚叫人做好事也不错,他不会去害人,但是只会做善事,心不能清净,不清净就是邪魔外道,表面上教你修行,其实是教你玩有相,贪、 、痴、慢、疑等不 除,教你贪钱、贪财、贪色。如果你的德行好的话,纵使教你这些,你还是不被迷惑,你看清楚了,哦!原来你这里就是这样子,不对的!

刚刚讲到你亲近那个道场,那道场不是很正时,也不要太挂碍,你的亲戚朋友怎麽亲近那里?当然有机缘能帮忙,就跟他讲一讲,他能走出来最好,如果因缘还不具足,跑不出来,那也只有等待因缘。譬如说你亲近那个教派,进入时要发誓,一发誓,心就被绑住了,被什麽绑住了呢?被誓语绑住了,他怕受报应,「怕」就代表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要乱跑,乖乖的跟他们在那儿耗下去,对不对?如果有一天你突然间悟道了 「哦!一切法都是空,誓语是什麽?也是空,我管你的,我离开你,我走了!」真的悟道了、解脱了。

如果你亲戚朋友误入邪道道场,我已经讲了,如果懂得因果道理,就应该知道怎麽做,要他们重新去种善因,因缘具足他们就会转,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讲的因果,你懂的话,再去种新善因,他的不好现象会转。每一个人问我这类问题,我首先定叫他这样做,你也要一样建议他们这样做。你懂得因果以後,就知道怎麽应用,你说你有病,就多去放生,有人常生病,是以前杀业太多,所以要多去放生,要有慈悲心,最好不要吃荤的,不吃荤就是不杀生,不杀生可以培养清净本体,一些障碍比较不会来。最重要还是你已种什麽恶因,所以得什麽恶果,我再去种一些善的因,用新的因来转它,来补足它,来感动天神护佑,感动诸佛菩萨来帮助转业,如果这样做的话才是正确。

我们按语说:我执未破,所以才有高低,本性一如,众生同一体性,万物同体。众生包括有情、无情,也包括万物,所以同一体性空性,刚刚一开始就讲了,所以有什麽分别呢?你、我、男、女这些相,都是果报的相,除了这个,所有相的本体都一样的。

( 86 年 1 月 14 日 讲於 法尔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