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2.不执名相


   日期:2020/5/22 2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杭州龙华寺真觉灵照禅师曰:「菩提树下度众生,如何是菩提树?」

(识起迷情於世尊在菩提树下度众生之菩提树,其样子如何谓菩提树,本文缘起现象界。)

灵照禅师曰:「大似苦练树。」

(菩提树叶大尾尖,苦练树叶小,惟本体界本无分别,何必妄执名相之差异?)

僧曰:「为什麽似苦练树?」

(着相分别,未契入禅机!尚执於两物相之异同、分别,有心就有名相执着,无心则无法执,当得法空智果。)

师曰:「素非良马,何劳鞭影!」

(良马见鞭影便奔行,劣马亦不足去打策,心住现象界名相,对事事物物心生分别者,如何能空其一切境,如何能容纳太虚?)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经云:心执名相始动念,念动意起,嘴唇才出声,讲话沟通就来了。若一个人不对名相执取,就能住空无之境,对法的执着要去,当先去掉世间的一切名相分别。上一次,我们讲到现象界里面的事物,是因为你去执着有一个境,所以这个境才会从心地里分立出来,那个境就是我们内心境的起源。如果你不起名相分别的话,心对名相、法名都无有执取,则法空智易修得。

我们阿赖耶识清净的体像一面镜子,我常常画了一个山形,有一个实际的山在外,我们阿赖耶识具有一个现量意识,可以映现出这个外在的山在我们心里面,一个完全相像的山。而圣人的境界,阿赖耶识照了以後,就不会去执着它。凡夫的阿赖耶识照了以後,就起了名相分别心,就起心动念去生起法境。

现在我们要去掉分别心,当从「不执名相」着手,见境心能不安名相,就能住“第一义地空”中,即住境不生心。当起心分别相的时候,这个境就变成相应。境在外,内心(里面)不起分别时,这两个境(内外境)本是一体的,所有的形相都是色尘,还有声、香、味、触等这几个尘境,这些尘境现在我们心地的时候,如果自性不起分别名相心想,那就是同一体,故体能 照,能映现其境,所以内心外境,其实都一体的,也就是说十方一切都是在你心中。

经文上讲「一真法界」,什麽叫「真」?什麽叫「妄」?「真」者是阿赖耶识体本空,但能 照一切境,且如实显示其境,是为真。如果阿赖耶识 照後,起了分别名相想,就会变成妄。怎麽讲呢?为什麽起了分别心,就会变成了妄呢?因为它从理体之间分立出来,分立出来就不真了,然後你起了分别名相想,心带动了你的喜怒哀乐,又加以分辨这个境,就产生了种种的烦恼想,这样的话,就是一般凡夫的境界。

以声音为例!我们在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时候,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打开色身束缚的人,可以体会十方一切都在心中,既然在心中就没有外境,因为外境不成为外境,所以外面的一个声音起,其实就在我们心中,也起在我们心中。既然外境的声音是心中的声音,所以应该是一体的。有的人气脉通,就会觉得这个声音就从我们体中或脑里面出来,没有一个距离、没有分立、没有对待。这样可以体会一切境,外面有形的境界也是一样,从你内心里面映照出来,既然我内心跟外境是一体的话,有没有时、空的感觉?不会有!你要观美国或那里,它就在你心中,你心中就是有东西,这样有没有时、空的间隔?没有!

你可以体会,世间一切有,都是你心中幻化出来的,你不去观外境,观自心就好了,观一切自心,就可以了知一切外境,这跟一般的外道修法不一样,外道的修法是有来有去,非「如来」,有来有去是什麽?是中阴身!中阴身可以变成阳神,出阳神就是不怕太阳光照,日夜有实体的神我,虽有八万大劫的寿命,但死後照样轮回。

不懂得真正佛法的人,才会去玩这个,那是走错路,当然这跟你的背景因果有关系,你有这个观念,就是会接触到那个法。我们有幸能接触佛法,尤其能够接触到正法,你就要认知一切现象都是我心中起来的,不必要去追逐有个境。

譬如说你要去一个地方,不必出门,也不必出个阳神或阴神,只要你把那个境显示在心中,心中就会现那个境。你懂得这样的话,就在於你能不能观起来?有没有到那个心能显境界,有就能到此境界,就是没有丝毫的微尘在了,一丝一毫的微尘都没有,才能有此境界。因为有一点点不自在,就如鸡毛蒜皮的小毛病,就会影响我们清净的体性,就起不了灵光,就现不出其境。

修行第一个就是不要起名相分别想,也不要有分别心,境的好、坏,不要去执着,不要说境一定要好的,坏的我受不了,我不要这个境,不要有这种心态,因为起了这个心就起了分别想,有了分别心,这微尘就不是微尘,变很粗重,这是一种心的毛病。

慢慢修心去执,修到最後对一切境,顺、逆、善、恶都没有名相来分别,都能没有挂碍的话,你心地才会越来越清净,不被这些枝节,不被这些心里面的那个主观意念所蒙蔽。这样的话,你要观,自然就观得起来,观还是要用心,那个心是真心,你的心可以幻化一切境,心识可以幻化成境,这个不是真实的,是无中生有的,就像世间一切法也是不真实的一样。

2. 释题

本公案的题目「不执名相」,一执名相就有习气相应,不能入毕竟空之境。本体不管是空、是有,本来是一体,是没有分别。所以一切法,幻化也好,不真实也好,有那个境现在我心中也好,那是最真实境的。定中独头意识我们讲了,在定中到底是识所幻化的境,还是真的外境所映现的境,是有那麽回事,这是修行者要去体会的。如果我的心地里想佛,然後佛像现,佛有没有化身到我面前来呢?那是你识在定中所现的一种相,如果集中意识回到本来的意识(主观意念)的话,那个境就没有了,即醒即灭,南柯一梦,一瞬间那个境就没有了。如果真正有境现在你心地里面,那不管你醒不醒心念,此境照样可以看到,闭着眼睛或张着眼睛,那个境照样出现,那不是幻境,是诸佛、菩萨要给你看的。

当然诸佛、菩萨可以给你看,魔也可以化成佛像,所以我为什麽一直告诉你们,不要看到佛像就好高兴,尤其当你所想的、所要的,都能如意的话,那更要小心,没事胡思乱想,要这个、要那个,要名得名,要财得财,那就要小心,有一些魔会化成佛,然後给你处处得到好处,你贪心不灭,想什麽好处都现,结果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就控制你,要玩灵通,它就给你,要什麽就给什麽,到最後你会迷失掉。不迷失也会败在贪字上,贪别人的钱财,这样就沦坠了,不必要让你着魔,只要让你迷失掉,它的目标就达成。人在顺境,最难去预防,所以对顺境,我说什麽都不要,只要保持一个清净无求的心,这样的话,就不会被这些魑魅、魍魉所利用,这是题外话。

本体界上面不管是现什麽相,其实都不要加以起分别心,没有名相起,就没有对、错感受。你起了这个名相心就变成凡夫知见,不起这个名相心的话,你的体跟外境本来就是一体,不管它是不是外境,不起心相应,即是觉而不着。

3. 语体文解

僧问杭州龙华寺真觉灵照禅师曰:「菩提树下度众生,如何是菩提树?」每一尊佛要开悟、要成佛,都是在某种树下结缘,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未来的弥勒佛是在龙华树下开悟。在这里讲的是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渡众生,这位僧人没看过菩提树,故有此一问。菩提树是生长在较温热带的地方,尤其是印度地方很多,台湾南部屏东一带也有。在坐的同学大概都看过菩提树,菩提树它的叶子大且尾端尖,这里禅师所提的苦练树的叶子很小,一片叶子中小叶子很多,且长一颗颗的种子,乡下的人都是知道「苦练仔」的。

这位僧人未见过菩提树,所以对菩提树很执着,也就持别提出这个公案来问禅师:「菩提树下度众生,那什麽叫菩提树?」本公案缘起现象,我们世间中有一种树叫菩提树,它的样子是什样子?他很花脑筋在这上面。我们修行常常有一个现象 不懂的事,心里面就很不痛快,不痛快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到底是怎麽样?这就会让我们的心起妄念,有妄念就没有办法证入清净的本体,这样子的话,你永远没有办法放下一切法。我们说心地现一切境不要有好、坏分别想,都要放得下心,不懂有一天会懂,或者有个机缘会碰到就懂了,但有的人受不了!事情不分别不行!放不下,大部份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菩提树是怎麽样呢?灵照禅师就说:「大似苦练树。」你说的菩提树看起来就像苦练树,如果两种树都看过的话,就知道两者差得一万八千里,怎麽会一样呢?但本体来讲,就没有不一样,本体都是空性,苦练树是从空性现,一个无情众生,长什麽样就是什麽样。我们说世界上有两种众生,一个是有情,在目前的娑婆世界,有情众生是有轮回的;另一类是无情众生,它在世界还没有灭以前是没有轮回的,这个在《楞严经》内讲得很清楚,为什麽会变成无情类众生,因为以前在修行时,观念错误,认为如果跟石头一样,就是刮台风、下大雪我都不怕,因为没有知觉。所以说我们识神如果依附在石头上不是很好吗?人家打不痛,风雪来都不怕,这种是错误的观念。

无情类众生要到世界重新形成,再成为另一个新世界的时候,大家阿赖耶识共业开始要成为新的世界的时候,才会再依其业力而重新受报。你若出生为无情众生,寿命有多少?也就是地球再灭的时候,你才有办法回来,因一切现象或法都离不开四劫,即成、住、坏、空之四劫。

现在我们世界是在住劫中,也是一个法的事相,像你念头一样,你念头要生起的时候,念头当正在生起的时候是成,念头存在时是住,过去了以後就是灭,灭後就变成空,所以跟你的念头一样,生、住、异、灭,我们的宇宙也是一样,也是一切的因缘法,所以它也是有成住坏空。现在讲地球是在住劫,已有一千零四个佛出现,最近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还有1996尊佛还没有示现。未来劫有佛1000尊、现在贤劫有996尊佛未示现,过去庄严劫1000佛示现过了,贤劫第四佛释迦牟尼佛,现在是他的弘化期,所以你若信一贯道的话,说弥勒佛掌天盘,己经成佛的人要去掌天盘吗?都是不真实的佛理。

你说佛与天主那个大?佛是人天导师,是所有的天主的师父,怎麽可以比大小?一个觉悟在众生叁界外的,一个是叁界福报比较好,所以当天主,天主还是有寿命之限,也照样要轮回,佛已超出叁界,这样是无法比较那个大、那个小?是不能比的。现在贤劫中,且还是释迦牟尼佛在弘法,弘法到那个时候为止?到5亿7仟6百万年以後,此时弥勒佛才下生成佛,这中间都是世尊在弘法。未来星宿劫还有一千佛待示现,等到星宿劫完了,我们的地球就要坏了、灭了,灭了以後还会再有。

所有生物现象、宇宙现象都是生生灭灭的,十方虚空有叁千大千世界,在本体界来讲的话,这两个树木都是由空性出来的,苦练叶子很小,又分叉开来,业缘不同,所现形象亦不同。有如甲男、乙女,为什麽会变成两个不同的形相呢?业力不同,人体是从中性来,中性再来现男、女相的不同,是有不同表相。这个菩提树跟苦练树形相不相同,在现象界里面看起来是不同,其实本体界里面看起来都是一样,因为它的种子是这种遗传因子,所以生来就是菩提树的种,它是苦练树的种,生出来的就是苦练树。

现在科学是很厉害,发现每个物种都有遗传基因排列,在动物脑部上拿走某一段基因,然後用公鸡脑部的某段基因代替,也就是把初生的那段换掉,结果验证,刚开始还是本来的遗传叫声,但过一阵子後,“咯咯”变成鸡的叫声,物种是受基因控制,但本体界的体都是一样的,都是由空而现的。

譬如说我们人好了,为什麽你的表相不同呢?是你的业力关系所造成的,生男、生女,正常或驼背、残肢?这都是你业力的关系,你要看这些吗?那就多彩多姿了,修行的人不看这些,看什麽呢?要看空性!

空性 大家都是一体的,所以有时候你有这些观念的话,看事情就看事情的源头。你看了某个坏人,你心就有好坏之分,如果看他的心地的话,他的心地原是空,怎麽有好、有坏呢?好、坏部份都是业力。他不修行,以前都是做不好的事,所以他结了很多不好的因缘,就出生在不好的家庭里,没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就现起心地很坏,这也是他的业力,业是以前所造的。

我们懂得这些後,回到本来,每一个人都一样,所以菩提树和苦练树的表相、叶子,在本体来讲,是没有分别的。如果你那麽执着苦练树的叶子是有分裂,且好几片成一叶片。菩提树的叶子是一叶自成一个叶柄,苦练树是一个叶柄分五叶,在现象界来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对禅师或有修行的人来讲,看的都是相同,本体界本来就是一样,所以你如果执着现象界,就有很多的差别,如此你会很烦恼、痛苦!

在生活起居之间有差别相,现象所现的种种境界产生喜怒哀乐,那你怎麽会不痛苦呢?所以你要超越这些,超越名相你就要回归到空,以空体去面对这些有相的话,超越你业力的显现,这样你就能够解脱。所以禅师讲的也没有错,「大似苦练树」。如果你执着苦练树、菩提树的叶子是差一万八千里,禅师你是在胡说八道。

我们按语说:「菩提树叶大尾尖,苦练树叶子小,惟本体界本无分别。」你执着现象界里的东西,你会有很热闹的想法,热闹是热闹,有时你会看不开,那是很痛苦,所以他就问了:「为什麽似苦练树?」菩提树是菩提树呀!为什麽像苦练树呢?两个差得一万八千里,我们说分别心很重的人,执着名相很强,不知道什麽就要问什麽。

我在问菩提树的叶子,禅师讲的是大似苦练树,你就马上想到苦练树的样子是什麽样,苦练树我认识呀!菩提树也许我没看过,不可能跟苦练树一样吧!因为看过或听过,它的形相不可能是苦练树,禅师你怎麽讲一样呢?所就问了为什麽像苦练树?禅师就骂人了!

禅师怎麽骂呢?「素非良马,何劳鞭影!」看起来你就不是一匹好马,若是一匹好马,骑师不用去打它,只要拿起鞭子,马就跑得很卖力,不需要鞭策,这是匹良马。如果是笨马,跟後知後觉的人来问法一样,看着鞭影还满不在乎,无所谓,等到真的打下去,痛时当下才会跑。很多人个性是这样子,我们说不灵光、不会察言观色。

譬如说你讲一句话,批评某某人怎麽样,其实某某人心地里面已经很不爽了,结果你不知道他心里面已经起了反感,还一直滔滔不绝的在讲。这是你只想你自己,从来没有观察别人的感受,你讲得很痛快,没有去感受别人的反应。我们在待人接物之间,不要去制造跟人家结种种的恶缘,当然不必要讲好话,要讲实际的话,不要讲没有的事或谎话让人高兴,不必要。但是我们也知道世间一切都是因果,都是业,所以要跟人家结善缘,不要结恶缘。

心地清净才能观别人的感受,我们讲为什麽有丝毫微尘在,觉心就不灵光,你後知後觉,讲得人家心里不高兴还不知道,还一直在讲。心如果清净的话,讲一句话,他心念不痛快已闪了一下,你就能察觉了,他对这件事情或者这句话很在乎。当然祖师大德是在教化人的,他讲出来,不在乎你在不在意,反正他就是要教训你。我们跟亲朋、好友、同事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所以要察言观色,了解你对现象界的掌握。

还在僧问为什麽菩提树像苦练树呢?怎麽会相像呢?禅师就骂他,本来就不是良马,如果是好马,何劳鞭影呢?不必提个鞭,更不必打下去,这马就会跑,这代表这个人的智慧还不够,这个人还没达到开悟的境界,故智慧不具足。若开悟境界的人,你讲了半句话他就懂了,有时候不必讲,比了一下他也懂,因为开悟的人有叁种智慧:一是世间智,我常讲的 想学什麽就像什麽,除非因缘不成熟,你不想学。第二个是空解脱的智慧,超越世间的一切相,回到本来的体空,不执一切名相,不被一切世间事相所迷惑。叁是出出世间智,到最後证到空以後,再回到有相,在世间里面可以跟众生搅和在一起,但他并没有挂碍,这个是圆融至高无上的佛法,也是中道、空有不二的境界。等於是练得一身武功之後下山了,在十方一切众生之间打滚,但从来不失他本来解脱的样子。他可以跟一切业很重、不清净或不修行的人在一起,他可以容纳他们对他的不利,一个人如果没有证到空体,没有证到真正解脱的话,没办法容纳到体性空这里面来。所以这叁种智慧: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出出世间智慧都具足了,尤其是在悟空这境界,你讲一句,他就懂叁句,智慧很锐利。

禅师说:已经跟你讲大似苦练树了,你还搞不懂,还要问为什麽像苦练树,表示你还没有进入状况,要追根究底搞清楚,禅师借这个机会破解他的执着名相,大有分别心,结果是不堪教化。

我们按语说:良马见鞭影便奔行,你稍为提起鞭子,马就跑得要命;劣马亦不足去打策,你打它,它也跑不快,何必花这个力气呢?所以禅师看他这个样子,即不再跟他谈下去,不必用鞭影去影响他。心住现象界,事事物物而生分别心者,怎麽能够容纳太虚呢?因为你要心如虚空等齐的话,就是你要心空,以前常常讲的如何去分别心、超越名相,跟虚空等齐。若没有一念,在打坐之间没有挂碍,不起心动念,这种空相无执之间,你就和虚空一样的大,大得不能再大。

在心地空性之间能幻化一切境,这就是有相,就是回到我们现实人生。在依空生法之间,有的人就喜欢在现象界里面的一切事,其实你都没有挂碍的话,世界上有什麽好事或坏事,来与不来都跟你没关系,偏偏我们没有办法证到解脱,希望这件事情明天会怎麽样,後天会怎麽样,一定要先知道,若有这个毛病的话,虽然你有灵知灵觉,但没有解脱。一个潇遥自在的人,不会说下一刻会怎麽样?这一件事会怎麽样?明天会怎麽样,不去挂碍这些。他只是在意说以前是什麽情况、什麽样子?是这个样子,懂了就放下,不会想明天会怎麽样。偏偏有一点超能力的人,就说我懂得过去、未来,我很喜欢观一下明天、後天会怎麽样,这代表你还没有解脱知见?

为什麽呢?你常常住在那个境上,「住境」 这不是我们真正要修的解脱道,你有没有解脱?就看你在不在意明天、後天、未来会怎麽样,有这心态怎麽样呢?没有活在当下。

祖师大德讲话很简单 「活在当下」,你有没有活在当下?因为你挂碍明天、後天、未来会怎麽样,所以没有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对你目前这一刻所发生的事情面对,其他的我都没挂碍,这样才对!

现在讲心地空的时候,能化成一境入「活在当下」境况。举个例来说 打坐,时间到了没有?睁开眼睛看时钟,就知道时间了,但不睁开眼睛,心起一个时钟的相,现在几点?你马上就知道几点了,这个方法也可以知道现在几点了,那个灵通呢?睁开眼睛一看也能知,这也是灵通!因为一睁开就有了,我去观也可以化成那个境,法我们懂就可以,但不可以常常去玩,一玩你就没有活在当下,活在实境上,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可以!气通的话,可以观起化成一个境,知道现在几点了,那又怎麽样呢?这个就是说有能力,但跟解脱是扯不上关系的,如果我有解脱之见的话,不必用什麽能力去看它,只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境界就可以了。

譬如说,明天这件事情会怎麽样,不必用什麽能力去看它,只是等明天它怎麽现,後天这件事情不再现,这才是真正的解脱,突然去观它,心地里知道怎麽样,但没有挂碍,没有什麽大不了的,有隐隐约约的感觉,但不是很明确,所以回过来讲的话,心没有挂碍就和虚空等齐,当心产生有相的话,就是现实人生,人就是生活在现实人生之间,所以不要起名相、分别心,不要起一切相,如刚刚讲的时钟,你要观时钟就回到现实的人生,受时间所控制,如果没有挂碍的话,几点钟就几点钟,跟我没有关系,这样就超越了时间的控制,回到这里的话,时间控制不了你。

专门修行打坐的人一入定的话,他不赶时间,没有时间的观念。现在我们打坐脚一痛,就想一柱香到了没,光被这些脚痛的念头,就拉回到现实的人生中;那专门打坐的人,理念懂得超越脚痛,就超越了有相就进入空,那身体能控制你吗?不能!这时候你真正超越了凡夫的身,可以在那里坐着不动,入定几年。这个道理懂的话,你要不要做?做了也不能活在当下,如此坐入定中,那你怎麽解脱?是白学佛法!

( 86 年 6 月 17 日 讲於 龙潭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