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15.禅师说法


   日期:2020/5/23 14: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侍郎白居易诣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而问曰:「既曰禅师,何以说法?」

(缘起现象界,侍郎对禅师之言行有意见,他认为「禅者画像本无言,何必缘心啬言空。」禅师似应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汝禅师何以说法?)

禅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

(禅师传授戒律,以身教为主;细说性空缘起之法,以口述为主;禅师心行密密,利益群生,以禅为主。应用依众生病而有不同,但其法门与道理却一如也,不应有妄分别想耳。)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何谓禅?一般人以为禅是不可说的,只能用心感的,是无相可谈的,说不出口者是为禅,若这样认为的人,是没真正得禅的境界者。一开始上禅修课时,我已开宗明义地说:禅是心的动相,禅修是与打坐不同的。打坐不能叫禅修,因无禅境怎能来修。有禅无定始要修,有禅境得心用,知一切因缘法起灭,自心现不净相始能依境而修,这才叫做禅修。在行者心眼开、悟道后,以禅心体知万种缘,但不能脱黏时才要修,因微细习气不灭故,才要在禅境中来修心,叫做禅修。

行者心若不动又无境缘,却住于空真如体中,也就是涅槃之境界。此意思即是说有「禅味道」的行者,体真如应能感知一切业缘而起心法,这就是缘起法,是心的动相起,也就是禅的味道现。而此心起也是由真空理地而起,不是由妄心念所发起,故悟道者去除妄执性后,心念起一真皆真,真心所流露故。未悟者诸法由妄心、习气、毛病所引发妄想故,此者即谓非因缘法、非自然性故。

既然禅者心之用,故行者心行密密,不为人知者是谓禅,但禅师也可以示法于口中,也可示法于身体行为中。禅师示禅知于口中,隐其心用良能,而以一般话语简述所知,开示众生诸迷惑,即是禅师说法。禅师以身体示现生活、戒律之严谨,也可以身体、行为示知对信众行为之不以为然,因行者禅心已了知此信众在外头行为之偏差,背离修行者之道路矣。故真禅师者身口意三用,才是真正的禅师,不是仅止于高不可测的心通能力。

 

2.释题

本公案名为「禅师说法」,一个开悟得道禅师,除其心能感知一切境缘,而起心的动相中,能了知种种因缘生诸法实义。若禅师仅止于心行密密,不能进一步为众生说法,对自己来说即将偏向于空执,不能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将落于小乘行者的境界中。进而言之,禅师若不能用舌根说法,不能圆满自己对佛法的融会贯通,舌根圆通法门即在指此。另外,禅师若不说法,对一些初、中等根机行者,不能理解无上菩提道,故要让诸有缘者能知佛法菩提大道,应依因缘、层次该说则说,不该说则用心行密密,以度众生业障之苦。

禅师说法有其实质的好处,因真正悟道之禅师,在方法上无所不知,因一切法从身心而起,有些不是经典上能看到的。在境界上,禅师因是过来人,能将修行上、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了了清楚,故能给诸中途者指引一正确的道路,不要迷途于刀光剑影、五阴魔相等枝节中。在佛法菩提道上,因自己身心的体证,能了解佛陀所说解脱道的重点,故在末法时期中,邪教、外道兴盛,更需要真禅师来说法,以正法拨邪知邪见者之知见,不让他们混淆佛法菩提道的真正德行。所以禅师说法,古今都有其必要性。可惜近代禅师愿意出来说法者并不多,都是躲在毛棚里悠游自在,真是要学习惟宽禅师一样,依慈悲心出来用身口意三个教法,来行菩萨愿行,自利利他。

 

3.语体文解

侍郎白居易诣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而问曰:「既曰禅师,何以说法?」

官拜翰林学士后被贬为侍郎的白居易居士造诣禅门北宗,在京兆的兴善寺惟宽禅师,问说:「既然自称是禅师,为什么却在说法?」一般人的概念里,禅师是被人参问的,一问一答,解答参问者的疑问,如是而已。若是禅师上堂开讲任何经论,可能被称为异类,不是禅师的本色?也因为这种传统概念,让白居易居士来提出此问。

白居易居士是唐代诗人,陕西下邽人(现渭南县东北),于公元772~846,享年75岁,号称香山居士。白居易居士出身儒家,聪慧过人,贞元十四年(798)举进士,元和二年(807)任翰林学士,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作「赏花」及「新井诗」叙述世人之浮华与谗佞,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改任司门员外郎。白居易居士中年归信佛法,亲近高僧,从受净戒,习禅法。被贬后做一对酒诗,诗曰:「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因其奉佛之虔笃及其佛教思想,可由其遗编之中见出。白居易居士尝作赞偈曰:「十方世界,天上天下,我今尽知,无如佛者。堂堂巍巍,天人之师,故我礼足,赞叹归依。」对于佛法他亦有相当的证悟,曾做一偈如下:「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由最后两句的偈语,可知白居易居士亦有实际的证悟,禅是心的动相,不管主动摄动或是被动的应缘,真心都得入动相中,这是禅修行者应有的体认,不是只在静态的映照世间相而已。

按语说「缘起现象界,侍郎对禅师之言行有意见,他认为:『禅者画像本无言,何必缘心啬言空。』禅师似应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汝禅师何以说法?」实际上一个通达的禅师应不仅通于禅,亦会通于显密佛法,只是多少而已。故禅师说法是对于教典的理解,再以其修证体悟的境界、方法、层次,阐述世尊的圣教量言,如此更能让诸根机行者获得法益。尤其在白居易居士之时期,还在佛法的像法时期中,不像现在的末法时期,邪教兴起,蒙蔽人们的心智与佛性,都以怪力乱神为修行的指标。故有实修实证者应该出来承担如来家业,为继佛慧命尽一点力。

 

禅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

禅师本来不应该说法,既然禅是心用,不必用嘴巴,那禅师为什么要说法呢?白居易就质疑的问惟宽禅师说:「既曰禅师,何以说法?」惟宽禅师答说,世尊所传流下来的无上菩提道,不是祇像中土震旦的禅师之教法,以为不立文字,以参问为主。若这样也只是能有所证者才能提出一些话题,对于一般根基的佛弟子,在教化上没有平等性,故禅师有能力应普被 诸根基,一同教化,能说法就要说法来教化。

惟宽禅师回答说:「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无上菩提道如果用在身教的话,就是戒律,以戒律严谨示现于身体的行为中。有时候我们说严守戒律的,好像是小乘行者的修行法,这也不尽然,戒律要守得好,守得有智慧,世尊说要以戒为师,要以般若来当指导眼目,这些还是要有无上菩提的智慧,所以对身来讲的话,就是以戒律为主。

禅师继说:「无上菩提者,说于口为法。」禅师能用嘴巴把真正的佛法知见说出来,这就是以口显示无上心法的法要。禅师本来是以心行密密为主,超觉地悟知体性真如为主,懂得性空缘 起的道理。现在若禅师已得圆融菩提道,怎不把它说给诸根基者来听,以便各取所需,各绍隆位。

禅师继说:「无上菩提者,行于心为禅。」禅师如果一切都是在自己的心内动心起念,心行密密,那就是禅师。所以真正的禅师所做所为,不喜欢讲在嘴巴里头,都是在心地里默默的去做,做完了事怎么样呢?做完就完了,也没有什么可以讲了,有所讲就有法执,所以行于心、不着于心是为禅。所以禅师当然以心行密密为主,使人感觉好像高深不可测。

禅师继说:「应用者三,其致一也。」禅师如果以身、口、意等三运用的话,看起来好像有三种不同方式,其实这三个都从无上菩提流露出来的,所以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行之于身就是教你戒律,禅师身教可使信者自然的就有中规中矩的行为。没有修证的信众,只能以身来说法,让别人来看得你修行的境界;禅师内心的境界别人是看不到的,但是禅师所做所为,一般人都看得清楚,故禅师用身教来教化浅机的众生。

有些外道、邪道者号称是修佛教的禅,也是号称禅师,但是在行为上贪、嗔、痴、慢、疑等毛病都犯了,这就没有无上菩提道的味道,没有真正的智慧。有点智慧善根者,就可以依他的身体、行为来认识他,就会远离他。但是有些离谱的居士禅师所做所为,为什么 还有那么一大票的人都看不清楚呢?因为本身没有智慧,有些已得博士学位者也一样,不具菩提智慧。不然,禅师一个行为不对的话,就知道这里不是正法,是邪魔歪道。看不清楚的人,不是只有现在看不清楚,未来也是看不清楚,因为本身没有菩提智慧故。

谈到禅师说法也一样,要能不离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灭为乐。不要像外道一直鼓吹有为法、徧执一切境界,以为这样就是在修佛法,真是胡说八道。所以不讲空,不讲无为的,老是讲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都是邪魔歪道,这种人身体所作所为,不要讲你天天跟他在一起,或是一个星期跟他在一起一次,久了也看得清楚,有的人就是智慧不够,没有分辨正、邪的观念,才会被人所骗。如何分辨师父正邪,只要你有正知见的话,他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不对,就知道不是明师。

再谈禅师说法,很多人常去听某大师演讲,演讲中总是感觉他好像在说我...。因为某一些人他心地有某一些状况,或者是有某一些祈求,或是有某一种困境,自然你是不知不觉,但有时候,演讲者突然会谈到那些问题,无缘无故怎么会谈到那个问题呢?其实他的空性已经了知众缘,在坐的那些人有什么困境?有什现象?..?他讲出来了,这些人也就懂了,哦!原来是这样子,是信众们所要了解的。

禅师言谈间,如果你有某一种错误的..,刚好演讲者轻描淡写的讲出来,你就说是在讲我,他也不是故意要讲你,而且在坐中有千万人,也许同样有这种心态。从谈的境界中所流露出来的法,虽然没有选择,但其实是应机,应在听的众生的机缘。

这个礼拜四在法尔上课时,有位胖胖的女孩来上课,以前没看过,上完课时,她说:「老师您今天所讲的都是我看不开的。」她碰到一些状况、障碍,进入色阴魔相,她可以听、可以看、..,很多魔相产生,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是对?是错?她无法分辨。

我问:「妳在那里学的?」她说:「一、两年前在法界卫星电视台里看到介绍法尔的打坐入门节目,我就自己学起来,本来想要到法尔来,但都没来得成,现在有境界,所以就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又重头开始讲开悟前的发相,刚好是她的困扰,所以说无上菩提是无所不住,无所不留,都是很自然流露,既然说出口来,就是在说法。

按语说:禅师传授戒律,以身教为主;细说性空缘起之法,以口述为主;禅师心行密密,利益群生,以禅为主。应用依众生病而有不同,但其法门与道理却一如也,不应有妄分别想耳。

「禅师传授戒律,以身教为主。」:禅师自己的行为中规中矩是有必要的,但是很多都是身教,因为你守的戒律是中规中矩的,别人就可以从你的言行之间去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也许大家以为在听课就是在学习,其实不见得,你有智慧的话,仔细观察你所接触的师父,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当做你的模范,因为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你仔细去看他、去学他。不要光说我要听法而已,听法当然好,但是你会失掉很多的东西,有一些师父他没有讲出来的,是从他的行动之间去展露出他的佛法,如果你漏掉这些的话,那是很可惜的!

上广下钦老师父的弟子上传下畅师父穿得破破烂烂的,不是说他喜欢穿这样,他就是这个样子,不喜欢穿得太华丽,穿新衣服反而不自在,他总是穿得破破烂烂,但洗得干净就好了,他认为这样自在。你就想呀!我常常去买新衣服,穿了两三次就丢了,或是送人,那我是不是很糟蹋,我为什么不能像师父那么节俭呢?那么惜福呢?你有没有去想这些?

上传下畅师父他跟广老一样没有读书,你没亲近过他,要嘛!就要单独亲近他,然后他做什么,你就跟他做什么,他的嘴巴就会一直嘀嘀咕咕的跟你讲,如果是在大众场合上,你问他,他只会说念佛,或答一声:「阿弥陀佛!」一切尽在一句佛号中,由你自己去体会。

有次我跟他在一起,他种了很多的竹笋,他就一边栽,一边整理竹子,讲「竹笋经」给我听,他没有种过田,也没有种过竹笋,但是他懂得很多,这个智慧那里来?一个见性的人,在很多的生活起居之间,只要瞄一下或是看一下,他就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他讲的都是很有道理的,这个就是说身教,当然一举一动之间,你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所以你不要漏掉高僧大德的身教。

「细说性空缘起之法,以口为主。」:刚刚我讲的之外,能不能说法呢?当然说的比较深一点的,自性本空,因缘起诸法,五蕴非真,万法妄有。前几天第二期有一位同学是来自很有名的某某讲堂的徒弟,我对这些修过密法的同学,有时候是很头痛的,理念不清楚,还要怪他的师父教得不好,在报告中开始怀疑师父不行,不说自己没有福德修不好,反而怪师父不行。后来修心中心法几印后才抓到修行的门路,但原先那个密法也不错呀!只是他自己不行,见怪了师父。

说到这个人还有一点境界,他可以观心,他的妄想心起时,可以观这个是这样,那个是那样子,好像是猫在抓老鼠一样,看得紧紧的。有一次在小参的时候发问,他说:「我这样观心对吗?」我说:「你看这个心干嘛?」这个心都是妄心,你看他干什么呢!你理它也好,不理它也好,都无所谓,你要观的是真心。

真正的心怎么观呢?真心是因缘法,没有因缘起的法是什么呢?是妄想,对不对?那虽有因缘,但是内缘,缘自那里?来自于你的八识心田中种子所现的,另还有你的习气,你的法执所现的,你搞这些干嘛?看也好,不看也好,有什么好看的?

我说你要看就看真因缘来的时候,自性起应缘所生的心念,你要看这个,如果是说有一菩萨在你身边跟你指点,你自己搞不清楚,以为这是我的念头?其实是菩萨的念头。菩萨来给你一个心念,这是因缘法,你受感召了,你的自性、你的意念会起;看不清楚的人,认为这是我的意念,不是!这是别人给你的念头,你能不能观照到这个。

或者是你对无形中一件事,自性去攀这个缘,已经有觉知了,所以心起了妄念,这也叫妄念,这妄念倒有点真,这个妄念是你执起那个境而起的妄觉所生之念,这是真有事情的,但因你还有挂碍,有挂碍才会起念,你有没有警觉这个?

这个观起来才有意思,那个无意义的法尘境在飘来飘去,你观它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是人家骂你而且骂得很严重,实在真的不给你面子,这时候你嗔心一直冒出来,你有没有注意到?要观的是这时瞋心起的样子。

嗔心在起的时,你只是看到我要发脾气了!不发不行,你有没有很客观的去看要发脾气的那个心,你看着它,它就不好意思发脾气,慢慢的脾气就会消下去了。观是要观这个,观你那无聊的妄想心,观也好,不观也好,或是放牛吃草都无所谓,放呀!放!放几年以后自然就清净了。

有一些修行人怎么修行呢?没有抓对路的话,是很冤枉的,很多人在报告中提到对见性有把握,对见性..,心中心法对他有很大的鼓舞,一定会开悟的。五、六次的报告都是写这些,其它都没有写,你到底修得怎么样?修行进展得怎么样?都是两三语就带过。

我对这些人,实在有些头痛,无知、自高、自大,打坐时坐也坐不住,因为他们认为修密法就是念咒,有念咒就好了,脚换来换去的;有一位他是来自某道场的,第一柱香就动来动去的,我点了他一下,叫谁不要乱动,之后他在报告中就提到这是动中修,看到这个真无奈,身体动来动去的说是动中在修。当第一、二个礼拜不好意思讲他,等到最后第六印时才讲破,叫他不要乱动。

什么叫做「动中修」?是在行、住、坐、卧里面,那个心意念对着境界在修才叫做「动中修」,不是你身体晃来晃去的叫「动中修」。刚讲这两位密友,在六印请领完之后就不见人影了,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就。

当然嗔心起的话,身体的气脉就会闭死,怎么办呢?白天,你的行住坐卧都可观照,不是只有打坐时才观照,打坐时谁来骂你?嗔心起的时候,肝经就不通,火气就冒出来,这也要看是大嗔还是小嗔,有的脾气很大的,看到那件事情或那个人,你就要冒火,根本也压不住要冒的火,观也没有用的,有的发脾气之后,整个身体就不舒服。

这期有一位同学报告中提到他跟别人吵架,吵完时,全身的气脉都不通,他说嗔心那么厉害,嗔心一起整个气脉都堵死掉了,问题是我们的微习跟粗习都很重要,普通人粗的习气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所以观不起来,因为起心动念都是它,若你会观得到的,就是你的了了知觉出来了,有两个心,这个时候就变成了 要观微习。

当你听到一句骂你的话,你就不痛快,你的心就在那里要冒火,你警觉的看着它—你发呀!它就不发了,观你的嗔心还有,而且可以控制它,这是比较淡的习气。那有粗习气的人,一看到不中意的就要发火,明明知道不行,但还是要发,大声的吵骂,骂完之后才来后悔,这是比较粗的习气,还没修到心里面的习气,所以真气比较不具足,真气比较具足的话,就能压住它,不然就是压不住要发火时,马上掉头就走,不理你了,我去散散心后再回来。有的人这样也可以化解很多的冲突,跟你的那一半眼看要吵架了,开始要发火就赶快出去走一走,等回来的时候,已经没事了。

嗔心要想办法克服,压不住的话,表示说习气还很重,那几天压是压住了,只是没有骂出来而已,但是心动气就影响到经络气脉不通,所以要再去好好的用功。

「禅师心行密密,利益群生,以禅为主。」最后讲到心行密密,以禅为主,禅师都是以心、空性感知一切境,你要当禅师的话,没有你标榜的风光,因为一切都在心里面,有所行为都在心里,有所行法也在心中。不像有为的密法,来!我跟你灌顶,然后手放在你头顶上念念咒语,你说有效。但禅师给你灌顶不用手,是用心意念,你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但他已给你加持了。所以你要学禅,是以心为主,不落于行相。禅宗祖师大德虽然度很多人,但他不故意告诉人的话,你也搞不清楚他修得怎么样?所以这叫做心行密密,以禅为主。

「应用依众生病而有不同,但其法门与道理却一如也,不应有妄分别想耳。」:这身口意三个教法应用,应依众生心病而有不同。第二期有位大菩萨同学,如果以点戒疤来讲的话,左边手上十二颗,右边手上十二颗。修心中心法时他不用我们的黄布巾,第一次有用,第二次就不用,我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用一样的手巾呢?」他说:「那个手巾太厚,盖起来手会流汗,甚至于让我的皮肤发痒。」我虽有点不以为然,这样执着也能修大法?又不好意思骂他,他是外来的,只在大众场合中稍为点一下,他不理会得。普通人一被讲的话,就要赶快修正过来,行为偏差的,太爱执着了,太爱这个身体了,怎能成就无上菩提道,但你也不能真的骂他。

修到第五印时,刚好他嫁女儿不能来,到修第六印时,要来请印时碰到一些障碍,等到修补印时,才来请印,就到我家。我说:「你的个性习气实在太重了,你以前在那个道场修的?」他不好意思说,我又说:「你冤枉点了那些戒疤,这边十二颗新戒疤,这边十二颗旧戒疤,不要辜负你点的戒疤,点这么多戒疤照道理讲应该是很有程度的,你修都没有修进心里去。」

这位大德长得福相,福报不错,我是不知道他家庭,但知道他的果报不错,很富裕而且很福态,养尊处优的样子,后来他说修这个法,坐不下去,坐也坐不住,因为从来都不修心,那怎么能坐得住呢?

但是他说以前到处乱晃,修什么都觉得不好,只是喜欢心中心法,虽然修起来很痛苦,但他喜欢这个法,一定要把它修成。我说:「好呀!你的习气毛病要断。」他说:「好!老师!那我有什么习气毛病,请您跟我讲。」我说:「跟你点过一次了。」他说:「我听不懂,要直接说明。」我说:「哦!这样!你的盖手巾为什么不能跟人家的一样呢?」他说:「这也要紧吗?」我说:「第一次上课时就跟你讲了。」他说:「要说明白,我才听得清楚,我这个人是不动脑筋。」在这个礼拜修法时他就换回法尔发的盖手巾,这表示有进步、有转心 意的执着了。

有的人不知道怎么修,没有修心地法门,那在修什么呢?所以他能改的话,就能有成就,不然怎会无缘无故的去点十几颗戒疤,给他鼓励,要他好好的修,不要辜负了所点的戒疤。众生有的要用嘴巴讲的,有的他智慧高,看你怎么做,他就学,从言行上他会学习到佛法。

这身口意三个教法,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实际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有的能用嘴巴讲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心行密密呢?一句话就将他的问题解决了!跟他讲一下话,也不必灌顶,也不要用心化解他的业力,用嘴巴跟他讲,他脑筋清楚听进去就去做了,一样可以达到目的,所以不一定禅师就不能说法,不能不做怎么的..。好了!「理事体用」公案今天全讲完了。

( 1998 年 10 月 13 日 讲于 龙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