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1.真空威德


   日期:2020/5/23 15: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衡州育王山弘通禅师:「心法双忘时如何?」

(缘起于本体界,行者能入心、法两亡之境界时有何境况,可觉知之心已灭,所依因缘而生之法亦不生感知时,是谓心法双亡。)

禅师曰:「三脚蛤蟆背大象。」

(行者若也能入心法双亡之境界,则此行者之神通力,恰如四肢不全的蛤蟆能背起大象,能有无量的神力。)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真正佛法是从色界四禅开始起修,四禅前的修证不能与佛法、解脱道相应。行者在打坐境界中,色界初、二、三、四禅等会现其各个境界,此是坐中修得种种真如性所反应的真如相。但在此修行过程中,除禅定所现的不同境界外,在心地上也逐渐地在断一切的见、思二惑。纵然修得四禅中那一种禅定,都会执取其境界,然后就会不知离其境缘而迷失于世间禅定中。

故行者在懂得真正佛法后,有修有证时,都要能以「不即不离」的心态去处理各种境况。然后以四圣谛(苦集灭道),或十二因缘观(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触、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等),或卅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来修得内在的心能脱黏,心与外在的境或境缘都能双亡,这样才能得到佛法所说的解 脱知见,这是小乘圣人的解脱境界。

修行者若不满足小乘法的修证,当得再加倍用功,突破色身的束缚,求得法身活起。行者如能像阿难尊者一样,不历僧祇劫获得法身活,再进而断诸微细惑,始能得真空及第归。禅宗到此的境界,以佛法讲,就是再以四加行位进而得开悟。行者在真正开悟后,就要修空观智,若以《大般若经》教量言来说,即是要修三三昧。三三昧者即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此三昧又作正觉三昧、究竟空三昧,此三空三昧即三解脱门,也可称为大空三昧,即不执于空,亦不着有,照见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行者具一切相而能定之三昧。当行者能住此三三昧者,即能住于无碍智慧中,对于空有俱能无执而得真正解脱。

 

2.释题

本公案名为「真空威德」,真空是因行者积无量德性修得,真空也能产生无量智慧及威力,能于真空中生妙有且能无着,得入「空有不二」境界,故说真空威德。悟得真空行者获得真如体空,真如之理体能远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杜绝「有、空」之相对相,故称为真空。修大乘佛法者当能真空照知诸境缘,知其有而实非有,称为妙有;以自性本空之空,遇缘不黏故称为真空。

若小乘之涅槃境界,以其有相,认为是假,不见其境而离其相,故称空。此小乘行者所证之空,乃指无一物之偏空理,此行者虽证得涅槃,还不能说得真空,因偏执于空,堕入空亡故,不能称为真空。

以唯识学来说,真空属于三性中之「圆成实性」,「圆成实性」系远离「我、法」二执所显现之真如体空。因远离我、法二执,故称真空。此真空有什么威德,不用一法、不执一法,却能摆平一切魔障或业障等障难。所以古僧大德说,悟得真空者能像「三脚蛤蟆背大象」,以四两拨千斤的威德力,降服诸魔障或业障。行者若能证此境界,真如无为法就在此时现起,行者虽于一切境缘中,却不执一切境尘,达能知、能离之境界。此种智慧在《般若经》中谓:「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能知能离,不空不有之真如空体所现之境界。

 

3.玄祥释解

僧问衡州育王山弘通禅师:「心法双忘时如何?」

有一僧前来参衡州育王山弘通禅师说,己能心对境忘其对境,所对之境亦无所觉,或能觉而无住,这种境界是什么情况?请禅师开示。一个修行佛法解脱道者,当要了知修行解脱道有三不等境界,一为了了觉知一切境,而不能释怀,因未有空证故;再来是觉而能无住,觉知一切法缘,但能不为它所左右而起烦恼,是得初步解脱;三为入照与照者两皆空的境界,此时行者我心、外境两相亡,可谓入不知不觉中矣!这就是所谓的心法双忘的境界,无一法可说,无一法可觉,入如如不动境界中。

能知上述三种层次,且能证得一、二境界能知能离,如此才能进入第三个层次。若行者不知佛法修证心要,妄执取其中一切境界,当不能前进而入地上菩萨的随顺觉性。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所以契经说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如此才能修入心法双亡的境界。

一般外道或世间禅行者,都是以见解为其有为之修证,有时虽然不去了解世 事,但还是有见觉的存在。总之,行者还是觉知心不灭,如此修证法当不能入地上菩萨之林,顶多也得个地前菩萨的随顺觉性,因为此等行者觉碍为碍,有觉就有碍,故说不能自在。

若行者已破色身、开悟本心,应如何来修至「心法双亡」,应依《圆觉经》经教量言来修。契经云:「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如是行者开悟后,于平时不打妄想,自性清净始能觉知外来种种因缘法。当因缘法来时,行者觉知心会应缘起想还是称为妄心。世尊说于此妄心亦不要强加压制,祇要读它但不要加以了知,不要心起分别想,更不用加以辩驳,此心念会是真的吗?会是假的吗?不必用一切心去思考真假。如此行者潜默修行将养,即能调服内心,使其对境能心不黏,最后当证得「照与照者,同时寂灭」之境界,此是心法双亡的真实境界。

按语说:缘起于本体界,行者能入心、法双亡之境界时有何境况,可觉知之心已灭,所依因缘而生之法亦不生感知时,是谓心法双亡。心法双亡即是觉知心能知但能离,能照而不住,是谓不觉,是谓真如无为。此种行者的境界就是地上菩萨的随顺觉性,当然也就是已证得空真如体,当能自在无碍于一切法。

禅师曰:「三脚蛤蟆背大象。」

此僧问心法双亡有何能奈,禅师直接了当地回答说:「心法双亡行者,已证得真空理地,故其真实功夫有如缺一只脚的蛤蟆,其力量却能背起一只大象。」此譬喻说:悟真空行者才能证得真实解脱知见,始能摆脱一切业缘。故对于世间种种有为诸法,都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轻松地化解;以真如无为的自性去面对一切境界,因已无照之心,更无所照之境,故能自在无碍。

按语说:行者若也能入心法双亡之境界,则此行者之神通力,恰如四肢不全的蛤蟆能背起大象,能有此等无量的神力。修有为法行者都是在心力、念力上用功夫,而佛法是修无为法者,在修证过程间不管任何能力、心力,都能视为无所有、不可得,不以任何的心力视为心力,不以任何的能力视为能力。如此修证到最后,以能照之心已泯灭,更无所要照的境界,故能做到心法双亡,自性不起妄性相应,诸外缘境界已能不成为一境,故能做到:「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这就是地上菩萨真实的随顺觉性。

( 2003 年 10 月 12 日 撰于法尔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