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2.毕竟空境


   日期:2020/5/23 15: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僧曰:「夜来好风!」

(缘起于现象界,禅师在勘验学人矣!)

僧曰:「夜来好风。」

(行者体性清净,本自空寂。惟汉来汉现,胡来胡现。当然夜来好风来,夜来好风现。行者如此应答,丝毫无参杂妄想心意识,以毕竟空体应万种缘。)

禅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好强的夜风吹折门前一枝松。)

僧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当然吹折门前一枝松来,体性亦应以吹折门前一枝松。)

禅师次问另一僧曰:「夜来好风。」

(禅师如法泡制,以同句勘验另一僧。)

僧曰:「是甚么风?」

(住境生心,行者马上想到吹的是东南西北风?强风、台风、飓风?)

禅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好强的夜风吹折门前一枝松。)

僧曰:「是甚么松?」

(见色便见心,闻声便见心,听到好强的风吹折了松,此松是大松树或小松树,妄想念随境转,是凡夫境界也。)

禅师曰:「一得一失。」

(前一僧已悟道似有所得,另一僧却迷失却也。)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修行就怕不知修行路怎么走,最近几位同好前来商谈修行事,他们说来真是辛苦,在外道中追寻一些心通力,真不知修行是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来修行。以前有位同学说:「我很有心要来修行。」我说您错了,不要用「有心」来修行,要用无心来修行。当然他说「有心」是「很想要」的意思,我这么一说,他先愣了一下,为什么他说有心来修行不对?修行起先不能以有心来修,要以无心先来修解脱道。

修佛法是在学心空,学习解脱、摆脱业缘的牵扯,若一直在有为法中钻牛角尖,修一些世间禅中之刀光剑影,在枝枝节节上求灵通力,却悟不到真空理地,不能使心得个休歇处,不能使自心遇任何境界能自在无碍,这样下去会浪费今生宝贵的生命,真是走错了路。所以修行人找对修行的方向是很重要的,除能深入经藏外,还要有人指导方向较为稳当。

修佛法得解脱道后,不是以空无的心来面对一切境时,这样会使我们的佛性泯灭,使行者堕入空亡。佛性本来具空有不二的如来藏真如性,故应能知能觉但不会有妄想心相应,如此才是空有圆融之境界。我们今生能修到此境界已是不错了,不可能与诸大菩萨或如来地诸如来等同,有无量的神通变化能力与智慧。但是今生证 到遇境如如不动,已是一个很好的境界了。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毕竟空境」,毕竟空的境界是什么?若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心地中什么都没有,心地什么都不知道。若是这样认为的话,那是大错特错了,「毕竟空」是行者在有觉有知的情形下,能不去应一切缘,进入空有不二的境界。所以行者既然已去除诸多妄习,对于一切业缘应能知而不应,没有自己的心意思来面对、应缘,这样就是得个自在无碍的德性。

所以能证得毕竟空行者,对于修行之间的善境界或逆因缘,都要能坦然地概括地去自在承受,不会有丝毫的心意念相应,这样能觉知一切境界,却无有一烦恼心生起,甚至是觉知心生起,这是「照与照者」两相亡的境界,也是地上菩萨要学习的解脱境界。

修行初期,在不能承受一切逆因缘之时,行者应能以绝对的空来观一切境界与因缘,待认识本性本自无碍,都是因为习气、心病在应一切因缘后,已能懂得什么是空真如体的样子。在此之时,行者已能不必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以自在无碍的心来面对一切境,这就是住毕竟空的境界。

本公案禅师用同样的语句,来考验两位修行者,一个得无境之境,入毕境空之境界;另一个却对境起疑情,所以说是以妄习在应一切缘。故禅师考试后评语说:一得一失。我们从禅师评语中得知,得者是得个什么道理?失者是失在何处?若也能从此公案中了解个中道理,目前虽做不到此境界,却也能了解行者应该如何来修行。

3.语体文解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僧曰:「夜来好风!」

南泉山普愿禅师是很有名的一位禅师,有一日问一僧说:「昨夜突然来一阵好大的风!」南泉山者位于安徽,池州是贵池之称。而普愿禅师者为马祖道一宗师之法嗣,普愿禅师于得法之后即居于此南泉山,从不下山。后来应前池阳太守陆公、护军彭城刘公二人之请,乃下山举扬宗风,学徒云集,常随之众常达数百人之多。

南泉普愿禅师最有名的公案是「南泉斩猫」,此公案中南泉斩猫为何事,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

此段谓东西两堂之僧,各诤论猫儿是否有佛性时,南泉遇到后提起猫儿,欲考验有无能真悟禅宗道理者,就说:「若道得即放去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众中无一人能答,于是斩却猫儿以截断大众之妄想分别。后来圜悟克勤禅师评语说:「此事轩知,如此分明,不在情尘意见上讨。若向情尘意见上讨,则辜负南泉去。但向当锋剑刃上看,是有也得,无也得,不有不无也得。」但问题还留个尾巴,为什么赵州脱履安头上而出,即能救得猫儿?意即头上按履都是颠倒想,有、无,不有不无,尽在不言中,两堂僧众何必诤辩。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禅师在勘验学人矣!禅师不是无聊说些闲话,所有说必有其含意,是在勘验此僧的悟力。

僧曰:「夜来好风。」

此僧也不是省油的灯,随时警觉禅师的话语,一听到禅师如此说,不动心念地应嘴重复一次:「夜来好风!」真是遇境应境不着境,祇是现其境而已。若此僧不应答禅师话语也不对,不答应语言,禅师以为您是住于空性中,落于空亡,没有反应。

按语说:行者体性清净,本自空寂。惟汉来汉现,胡来胡现。当然夜来好风来,夜来好风现。行者如此应答,丝毫无参杂妄想心意识,以毕竟空体应万种缘。行者若不能达此境,他人讲一句话就要思虑,起多重妄想,当然非自然性、非真如性所反应者。

禅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禅师见此僧不着意,再继续考下去说:「因风好大,吹断了门前松树一段树枝。」禅师步步禅机,故说此句是事实的事,是否可再引诱此僧起妄想念,打打妄想说此段树枝多大,有没有人受伤等类的妄想。按语说:好强的夜风吹折门前一枝松。

僧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此僧照样严谨心防,不动心意念,一听到禅师如是说,即照样划葫芦地说:「吹折门前一枝松。」按语说:当然吹折门前一枝松来,体性亦应以吹折门前一枝松。体性应缘亦若是,听闻其声,转述其音,并无自己心识生起,这样缘来应缘,境来应境,比以「空无」的心来应一切缘更高一级。

禅师次问另一僧曰:「夜来好风。」

普愿禅师考一个后,又找来另一僧,问同样的话语:「夜来好风。」按语说:禅师如法泡制,以同句话语勘验另一僧。

僧曰:「是甚么风?」

此僧就不同前僧了,一听到禅师说:「夜来好风」,马上要搞懂是什么风,风力有多大,从何方向来,往何方向去?一连串的心思,有可能都从此僧心中飘过。按语说:住境生心,行者马上想到吹的是东南 风、西北风?微风、强风、台风、飓风?这就是一般人的心态,一听到一件事不问清楚似很难过,所以我们大众就生活在这种心思频繁,总被一些语言、境界所迷,永远没得解脱知见。修行人要知道能止心,才能止口,口依第六意识指挥起分别想,有分别想,口就会说出。若不强加分别,禅师如是说,我就如是听,要答言也就重述一次。

禅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禅师不置可否,继续出他的考题,又说:「因风好大,吹断了门前松树一段树枝。」

僧曰:「是甚么松?」

此僧还没警觉这是考试,不是禅师在与您聊天,一听到:「因风好大,吹断了门前松树一段树枝。」就马上问说:「是什么松?」是大松树或小松树?是五叶松或三叶松?到底是哪一棵松树?

按语说:见色便见心,闻声便见心,听到好强的风吹折了松,此松是大松树或小松树,妄想念随境转,是凡夫境界也。看到此处反观自己,是否也有此种毛病,缘来以妄心应缘,不会以真如性应缘,总是处于烦恼境界中。

禅师曰:「一得一失。」

最后禅师下评语说,前后考验两个人,一个似有所得,有点悟证的样子;另一个却是迷失掉自己了,不知修禅是在修什么?按语说:前一僧已悟道似有所得,另一僧却迷失却也。依禅师的评语及上面的对话,我们也可以懂得应该如何修行,修到什么境界应有什么表现,若是迷失的话就像第二位僧人一样,还没有一点的体悟,甚至于也不知禅师出言都是在考验。

还有一种人可能对禅师的自言自语置之不理,这样虽是听到了话,却以空无的心来面对一切境,这是第一阶段在修行的人,要摆脱业缘在修的人。不要以为此修空的人,会比本公案的受考第一位僧人高,不是的!当修行到圆融境界的时 候,不是什么事都是默然无语以对,而是听闻归听闻,应缘归应缘,但重要的是不要有分别想,不要有自己的念头起,最后的境界就是这样,称之为「毕竟空境」。

( 2003 年 10 月 19 日 撰于法尔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