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方便品第二


   日期:2020/7/4 1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维摩诘不思议经》

【方便品第二】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YIN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著;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政宫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
  「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什么叫做方便品?
这是维摩诘居士具有无量辩才,这是世尊常常赞叹的,意思是说维摩诘居士有很方便的智慧,能够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名叫做方便品,示现生病。
【尔时.毘耶离大城中.】
毘耶离大城中,为什么要读成国语?你若读成台语,就不能听,叫做毘耶离,这本来是从印度语译成中文,所以,读毘耶离比较接近原音,毘耶离,怪怪的,所以,凡是翻译的音,我们用国语念。
毘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就是佛,佛当时住世时有两尊佛,一尊是释迦牟尼佛,一尊叫做维摩诘佛,他是金粟佛再来,佛再来。
【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
意思是说功德做很多,夙世已经种很大的善根本。
【得无生忍。】证悟无生法忍。这位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所以,再来的人一定要辩才无碍,你若辩才有碍,被人家问两句话就楞住了,辩才有碍,要度什么众生。
【游戏神通。】
游戏神通的意思是说他已经证得六通,证得无生法忍。
所以,他来这里好像在游戏一样,我们来这世间就像真实的世间,维摩诘居士来到这世间,就像演戏给你看,游戏神通,他知道一切法都是假相,他又证悟到果位,就是佛再来,这不是普通人,所以跟游戏一样,游戏神通,来去自如叫做游戏神通。
【逮诸总持.】
逮就是一直到、达到,逮诸总持就是达到,无量的总持,什么他都能够,无量的..,总持就是说佛所讲的一切法他全部具足,总持就是不漏一法。这个总持在鸠摩罗什的解释是指智慧能达实相,能持实相,持实相名总持。简单讲证悟到实相的道理,而持实相的道理,千变万化方便普度众生。
所以说,逮诸总持简单讲就是通达诸法的实相,简单讲就是这样。
【获无所畏。】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四无所畏。
【降魔劳怨.】
降魔就是去除魔,劳怨就是因为魔会干扰我们,致使我们跟他敌对,所以,降伏魔,劳怨就是让我们很疲乏、很痛苦产生怨恨,所以,因为四魔会让我们很疲乏,阻碍我们修行。
所以,获无所畏,降魔劳怨。
【入深法门.】
入深的法门,深的法门除了证悟实相以外,其它没办法!
【善于智度.通达方便.】
善于用智慧度化一切众生,而且他很能够方便通达。简单讲通达方便就是他若要度你,你再怎样也跑不掉,他自然就有办法。你若是妓女,他就示现到妓院度你;你若爱赌博,他就到赌场找你;,你若爱赛马,他就到赛马场找你;你若开理发店,他就到理发店让你剃头。反正你就是跑不掉,你若是YIN女,他就示现跟你在一起,他总是有办法引导你;你若在巿场卖菜,他就去向你买菜,买久就度进来了。他就是有办法,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今天这里的法师,若像维摩诘居士般,到那里每个都堕地狱。
所以,我讲这部经,我第一天就跟你们讲什么,要记得!你们不是维摩诘居士,你们可要记得,不要随便示现,到那里胡作非为,“我就是维摩诘”,很快就堕地狱了。
【大愿成就。】
大愿,像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大愿成就,这不简单!
我们是大愿不成就,我们连一个小愿都不会成就还大愿,我们哪有什么愿可成就,我们发愿:我不要生气,不生气,你才发愿而已,明天又生气了,没办法!我要精进用功,所以,今天发的愿,明天就忘记了,我们没有大愿成就的力量,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突破不了这个意志,我们的业障会牵引我们发这个愿力。所以,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没有志气的人天天发愿,从明天起我要用功,从明天起就又懒惰,从去年发愿发到今年,也不曾听说他做早、晚课。
【明了众生心之所趣。】
了解众生的心是向哪里,因为,众生的心不同,二乘有二乘的根机,凡夫有凡夫的根机。
【又能分别诸根利钝。】
所以,能了解众生的心又能分别众生根机的利跟钝。
【久于佛道。心已纯淑.】
早就在佛道,心已经纯淑。
【决定大乘。】
他的心已在大觉境界中,早就成熟了,所以决定大乘。有的人当作纯淑,就是成熟的意思。
【诸有所作.能善思量。】
就是身口意所作,注意!能善思量就是智慧一定排在前面,你怎样才能善思量?所思惟的都是善的,能善分别,那当然就是智慧。意思是说他所有造作都是智慧排第一,所做就不偏差。
【住佛威仪.】
住佛威仪就是行住坐卧,神通变化,一切举手投足都跟佛一样。一位是在家佛,一位是出家佛。
【心如大海。】
心如大海,第一、这个海就是深广无边,深广无边;第二、海表示无量的清净;第三、海表示无量的珍宝。所以,第一个表法,海表示有三个德,深广无边、清净不秽、无量的珍宝,这就是心如大海,表示有三种德行。
【诸佛咨嗟。】就是赞叹。
【弟子释梵世主所敬。】
就是说他的弟子,梵就是天上,弟子释梵世主,世主就是人天,所以,这个就是,弟子释梵世主,就是人天所尊敬。世主:世间的主人就是国王,释梵就是说天上。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毘耶离。】
为了方便、为了度众生,所以,以善方便住在毘耶离。
【资财无量.】
维摩诘居士是富裕人,资财无量。
所以,我才说有财产不是罪过,有财产并不为过,看你如何运用,你看,维摩诘居士如何运用他的财产。
【摄诸贫民。】
就是救苦,救苦救难,救一切贫穷的人。
【奉戒清净.摄诸毁禁。】
毁禁就是摄受犯戒的众生,贪、瞋、痴不调,要摄受他。
【以忍调行.】
就是用最大的忍耐,调伏一切修行人。
【摄诸恚怒。】
凡是对他不礼貌的、忿怒的,面对瞋恨心的,他都忍耐。
所以,以忍调行,摄诸恚怒。用忍耐摄诸一切,对爱生气、发大脾气的人。
【以大精进.摄诸懈怠。】
用大精进让你看,你看!维摩诘居士这么精进,我们也要精进,所以,懈怠的人起惭愧。
【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所以,他的心常常在定,众生若乱,看到维摩诘居士就静下来,他就进入禅定。
【以决定慧.摄诸无智。】
决定慧当然是通达实相,所以,他所讲出来的语言,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知道自己不会讲错话,所以,以决定的智慧,摄诸无智。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
虽然他是白衣,虽然是在家人,但是他持戒,跟出家人相同,当然,他是佛,持戒,心完全清净,心同样清净,根本没有所谓持戒跟不持戒,已经完全清净无相,无能持也无所持,所以,他怎么会犯戒?因此,他的心透达跟佛的智慧一样,当然,不可能犯戒。
所以,【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虽然,他是一个在家人,但是,不着三界,简单讲就是不执着贪瞋痴,三界就是因为贪瞋痴而来,不着三界就是已经没有贪瞋痴了,当然就没有三界。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虽然他有妻,他有妻儿,但是常修梵行,梵行就是断欲。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他虽然有眷属,常乐远离就是说不会跟他牵扯不清,这个远离不是离得很远,表示不执着眷属的意思,不是说他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跑到很远之处,不是这意思,意思是没有情执的意思,简单讲就是没有情执,虽然眷属在他旁边,但是,他不会执着眷属的感情。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这就是说对外,穿很好的衣服,但是对内,装饰自己的相貌,内颜相好是说相貌非常庄严,相貌非常庄严。
虽复饮食,虽然跟世间人同样吃饭,但是,是以他的心而以禅悦,注意!而以他内心法喜为真正的饮食,这句话就是这意思。
这句话应该说,虽然他穿的是世间人美好的服装,但是,他以他的外貌,庄严的外貌,相好外貌,作为严饰自己的身;虽然,他也跟一般人吃饭,饮食,但是,他是以内心禅悦,有法喜禅定为真正的法味,真正的味,所以,吃的跟众生一样,但是感觉不一样。
【若至博弈戏处.】
博弈就是赌博,我告诉过你,他到处都去,赌场也去。
【辄以度人。】
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往往就是去那里度化众生,辄就是往往。
赌博本身就是在演戏,他告诉你:我们今天来这个世间也在赌博,赌赢就是学佛叫做赌赢,若不学佛就一定赌输,你在这里赌博,唉!人投生这世间,就是在赌博,学佛的人一定赌赢,因为他知道要往生极乐世界,他这辈子赌赢,我们若不学佛就是赌输。
所以,他若在赌博,就跟你讲赌博的道理,你在这里赌博,人生来这世间就是在赌博,会修行就赌赢,不会修行就赌输,你要赌赢还是赌输?开始下赌注。
【受诸异道.不毁正信。】
受诸异道,外道讲经他也听,听一听、听一听,再改变他(外道);不毁正信,他虽然接触外道,但是,外道对他没作用。
像师父现在看外道的书,再怎么看也没差别,像我看外道的书,都没差别,你想想看!我会去信仰外道吗?像一贯道点道,或是基督教、天主教,那天,又来一位年轻人,他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从小,他父母亲就带他去洗礼,但是,他在基督教、天主教当中,觉得很痛苦,他想追求的..,过去,他常诽谤出家人,常常攻击出家人,后来,他听了录音带就改变了,听不到几卷,你看!录音带的力量有多大。所以,若夙世有善根的人,讲两句就倒戈了,不用费时很久。
【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既然了解这个世间,一切经典,世典就是世间书,但是,最高兴的是在真法里面,常乐佛法,最欢喜的,最让他感觉最好的,就是佛法。
【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
这句要注意!一切见敬就是他所到之处都以诚恳,尊敬对方,用这个来供养。
因为,我们虽然在供养,心都不很清净,都不尊重,一个人到你家里时,虽然,你煮得很丰盛,但是,这个人对我们不尊重,所煮的,即使再好的菜,吃了也没意思。
所以,维摩诘居士知道,他用他的尊敬、诚恳尊重一切众生,当作供养,为供养中最;最高就是清净的供养,就是尊重众生,这句话就是这样。
今天听到这句就轻松了,你若要供养,就是说你尊重众生就是供养一切,你尊重众生,你就是供养一切,清净的供养,我们今天若要亲近三宝,也要恭敬三宝,才是真正供养三宝。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
执持正法,注意听!这个正法不是佛法,正法像现在的什么,你知道吗?乡下曾看过吗?乡下有乡宝,乡长,乡以下有村,村设有村长,村长里面有个长老级,村里不能解决的事情,就派一个..,这不是政府派的,就是这村子里,他的年纪比较大,就是比较有份量,所以,这村子里有是非,请他出来排解,都请他出来排解,就是执持正法。注意这个正法,不是指佛法,是指公平的裁决诉讼叫做正法,这里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要认为执着持正法是指佛法,错了!完全误会,意思是说执诤讼当中,当作公平的裁判,他不偏向左边,也不偏向右边,不偏左,也不偏右,摄诸长幼,因为他很会处理这种事。
摄诸长幼,摄诸长幼就是能够使长辈年幼者都心服口服。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一切治生,一切治生就是做任何生意,简单讲就是这样,治生就是赚钱,他怎么赚?谐就是很调和,偶就是两人对面相遇叫做偶。我们见面谈生意,但是,很和谐,一切治生谐偶就是说当他要做生意的时候,或是买卖的时候,想求世间利润的时候,对面来的都让他很和谐。
虽获俗利,不以喜悦:虽然他得到世俗的利,就是金钱,但是,他不会高兴,他知道这是假的,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
这个衢就是要道,我们现在所讲的会合之道,三岔路口、四岔路口、五岔路口,衢就是通达一切,他若在路上行走,很畅通的路上行走,他也会度众生,饶益众生。当然,这不是普通人,在路上行走,他就能度众生,我们哪有办法?
【入治正法.救护一切。】
如果,这个正法要注意!这个正法是官场上的法律官,法律,入治正法,就是人家有诤讼,须要诉讼到法律,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救护一切。
【入讲论处.导以大乘。】
如果来到讲论,因为,在印度当时有很多外道,外道都自己建讲堂,建讲堂起来,都会辩论,击鼓;敲打鼓,咚、咚、..,敲打鼓,有没有人要辩论,胜者为师,败者为学生、为弟子,所以,就击鼓辩论。所以,他若到外道的场所、到讲论的场所,他就引导信佛,而且为他(外道)讲大乘菩萨道的精神。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意思是说你若到学堂,也就是上课,学生上课的场所;学堂,诱开童蒙,童子智慧还不开叫做被蒙,所以,诱开童蒙就是开导这些年少的小孩子、无知的小孩子。
不只是到那里而已,你再看维摩诘居士到哪里。
【入诸YIN舍。示欲之过.】
YIN舍就是妓院,这才是行,行到很惊人。我明天若去,报纸后天就登出来了,大后天就没人供养了,不同,身份不同,维摩诘居士太优秀了,我们没这种功力。
入诸YIN舍,示欲过犯,他若来YIN欲,在妓院,就对人开示:男女YIN欲不好。会伤身、会败德、会损阴德、会破坏家庭,身体不好、不入正道。
在鸠摩罗什的注解里,有一个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不错,古早、古早..,再古早以前的那个古早,我爷爷若讲故事都讲这样,有一个女人,身体是金色的,很美,有一个长者子,名叫士达慕多罗,他用一千两黄金给她,要这个女人,也就是这位小姐,跟进树林,他就载、载、..,载进树林,你就知道了,这不用再讲下去,若不懂的,你来问,我再告诉你。文殊师利菩萨了解这件事,他就在半路拦下来,变作白衣;白色的衣服,穿一穿,装成一个俗家人,身穿宝衣,衣服穿得很美。
被长者载的这位小姐,贪心内发想:这个人长这么庄严,这件衣服这么美。
文殊师利菩萨化身出来的在家人穿得很美,说:你想要这件衣服吗?你若想要我这件衣服,你发菩提心。
这个女人就问:什么叫做菩提心?
他说:你现在就是了,你现在就可以发菩提心。
她说:什么是菩提心?
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她看不出来,他说:菩提就是性空,性空当下就是空性,你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也是空。
因为这个缘故,他教她发菩提心,也就是空性的思想,让长者载的这个女人,准备赚那一千两黄金,因为,她过去在迦叶佛时修过行,所以,夙植德本,她对空性的道理很了解,她修智慧,只是一念迷了,这辈子再来投胎,她一听到马上证得无生法忍,本来是要去办公事(行YIN),半路遇到文殊师利菩萨,说她的本身当下就是空性,她马上证得无生法忍。所以,法说简单也很简单,成佛做祖很简单,一下子就解决了,做得到放下,就什么都解决了,什么法都不必说。
所以,文殊师利菩萨对她开示,欲望的过失很重。后来,她跟长者进入树林,因为她证得无生法忍,这小姐已经证得无生法忍,她就神通自在,她马上示现色身为死人,到后来又胀又烂,小姐本来是很美。
长者一看,坐在他旁边的小姐无缘无故死亡,又胀又烂又臭,生大恐怖来到佛所,来到佛所。佛就为他说法:世间无常,无一法可得,没有真正美的事物,当下就是空。唉!又证悟到无生法忍,以前证无生法忍像吃饭、喝茶般,很简单!不像现在搞到台北、高雄,台北、高雄,哄哄号(观光号)的,坐过来坐过去,观光号的,师妈以前都讲哄哄号,我要坐车,你去为我买哄哄号的票,哀嚎很大声的意思。
YIN人,YIN欲之人,是大势至菩萨示现,在一念之间回光返照。
所以,若YIN心很重的人,你不要怕,你不用烦恼,这若要讲可就多了。
有个小姐来:师父!我很想修行,不过,我不敢出家。
我说:为什么不敢出家?我怕出家忍耐不了。
我假装不懂,什么叫做忍耐不了,早就知道了,怎么不知道,她不敢讲,我说:没关系!你出家才有机会,你若不出家,还得要看人。
维摩诘居士当时在世,有很多在家人证得无生法忍,也没什么,了解一切法毕竟空,对不对?
所以,很多人不敢出家就是这样,有一个男的要来出家,要来出家:我很想出家,不过,没办法!很难处理。我说:有志气就有办法,念头的问题而已。念头的问题,佛当时在世时,人家讲两句话,下部经,我们会讲到《楞严经》更厉害,YIN女的女儿爱上阿难,拚命跟、拚命跟,阿难很英俊,拚命跟、跟、..,到后来,因缘,来到佛陀面前,文殊师利菩萨用咒去破,破外道,YIN女醒过来,佛跟她讲两句话而已,马上证三果阿罗汉,讲三句话而已,那位YIN女马上证三果阿罗汉,很惊人!
所以,无碍,说真的,无碍,善于用心,不要那么恐惧嘛,你愈烦恼,你就愈恐惧,你就愈不会断,不知怎么办,你就半夜起来绕佛,不然,怎么办?难断,这大家都知道,这不用特意解释,生死的根本,很难倒是真的。不过,对大彻大悟,对悟到的人来讲是轻而易举,能有能无,你也不要太恐惧它,也不要太难过,当然,法师是比较方便,这没问题!在家人烦恼可能比较重。
【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酒肆就是卖酒的场所,卖酒,就对他开示,酒会乱性,我们不要卖酒。不要喝酒,喝酒会放逸不能精进。
【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
意思是说,长者在印度分得很清楚,印度分为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长者表示很尊贵的人。
为人所尊重的长者里面,他就为说胜法,讲殊胜的法,让他开悟的法。
你为人所尊重,但是,你不要骄傲,你要学出世间法的圣法,你才能跳出六道轮回,看维摩诘居士度多少众生。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
因为,居士,大部份的人都很有钱,叫做居士,意思是说一般在家人,都是赚辛苦钱,所以,对在家居士要开示,钱是身外之物,有钱要拿出来运用,才是你们的功德,我们身上拥有的钱不一定是我们的,我们若把钱变成功德,确确实实从手上拿出来做功德,这才是我们的钱,我们已经把钱运用在正当处所,所以,钱要运用得出去,得到的功德才是我们的财富。居士听到,马上断除贪着金钱。
【若在剎利.】
把笔拿起来,剎利就是王种,王就是做国王、贵族。【剎利中尊.】当然是王族里面的,我们现在所讲的王室,王室,像现在的英国,英国跟日本,现在都是君主立宪,都是一代传一代的君主,剎利中尊就是王种里面最尊贵的。
【教以忍辱。】
贵族,贵族都很狂妄,可以这么说贵族都是很狂妄的人,出身高贵,所以,就教他忍辱,你要忍辱,你是吃人家的..,你是人家缴税的,不是自己行的,所以,你应该忍辱,不可以骄傲。所以,剎利中尊,教以忍辱。
【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
婆罗门都是广学多闻,求邪道,自认为很有智慧。
婆罗门简单讲就是傲慢的民族,一种傲慢的人,所以,婆罗门大部份都是骄傲,骄傲自居。婆罗门就是这样子,世世代代学婆罗门,所以,我慢自闭,自己遮障起来,障碍自己。我们应该不要像婆罗门外道的我慢。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大臣是治理国家的..,所以,在大臣中尊;在大臣里面尊贵的人。
【教以正法。】教做官的人不可贪官污吏,不可枉屈人命,不可贪图荣华富贵,因为我们这个色身像水电泡沫,不是真实性的。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
王子是继承父王,所以,教他要尽忠、要孝顺。
【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
这内官不像我们现在的内官,这个内官,以前,在二千多年前,印度的内官或是中国的内官,表示忠臣,被皇上选上的忠臣,这个内官,你若解释成皇帝身旁的臣或是大臣,这还勉强可以,但是这个内臣、内官,平时都是指忠臣,忠臣;有德的忠臣叫做内官。
内官中尊;很尊贵,教他化正宫女,为什么?宫女大部份都是烟视媚行,女人之情,化正宫,若没教化她就不得了。你看,武则天,对不对?武则天,里面斗争,斗争,从以前到现在,做宫女的人都很痛苦,所以,有一个宫女说:何其不幸,生帝王之家,做为宫女,做一个公主很不想过那种生活,不能外出又不能跟她所爱的人见面,公主嫁人要门当户对。所以,有一个人很聪明,他很爱他的女朋友,他女朋友的父亲反对,你交的那个男朋友,门不当户不对,这个女朋友就对她男朋友说,我爸爸说,我们门不当户不对。他说:那很简单,我明天搬到你家对面,就门当户对了,对得正着,讲讲笑话。
所以,女人之情很难处理,说实在的,我们若有听经闻法,女人应该要摆平,那种占有、嫉妒,那种计较、胸量、小人,女人的胸量要放大一点,放大一点。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
庶民就是平民,福报比较不够的,比较微贱的人,当作庶民,庶民中尊就告诉他如何造福才能进道,衣食还可以,就教他好好修行。
【令兴福力。】
教他造福,你夙世就是如此,所以贫穷,因此你要好好造福。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
梵天都是执着禅悦的福,所以,这样还不行。诲以胜慧:胜慧就是出世间的智慧,实相的智慧。虽然你在梵天,不过,你还没跳出六道轮回,所以,必须求佛的智慧,最为重要。  
所以,梵天!你还是六道众生,不可以!你虽然有定慧,但是,还无法跳出六道轮回,因此,你更加要求佛的智慧。
【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
因为帝释爱着很重,帝释就是非常的会布施,但是,非常执着他的布施,帝释就是玉皇大帝,很喜欢做善事,做十善事,他在人间做十善事,所以,他的福报感应到天上。但是,帝释天王,在经典中记载,他有二万个老婆,娶二万个妻子,所以,对男女的爱着太深,真的博爱,哇!二万个,很惊人!二万个,那是梵天的帝释天王,若在人间娶二万个,还得吃什么丸,你稍微想想看,要不要吃什么丸,二万个,很惊人!所以,对他示现无常,让他了解这不是真实的。
【若在护世.】
把笔拿起来,护世就是护世四天王,四天王;东南西北,东是持国天,南是增长天,西是广目天,北是多闻天,东是持国天王,南是增长天王,西是广目天王,北是多闻天王,这去查就查得到,护世四天王,保护世间的四天王。
【护世中尊.】保护世间修行的人,不要被鬼神扰乱。
【护诸众生。】

【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其】就是他,【以方便,现身有疾。】示现身体生病,【以其疾故.】因为他生病。
【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做官的,【无数千人.】看他多德高望重,维摩诘是位德高望重的人,我也德高望重,我是竹子很高,看起来很重,竹子很高,看起来很重,也是竹高望重,相同,他是德高望重,德性很高超、众望所归,无数千人,【皆往问疾。】问疾就是问候他,意思是说探病,问疾就是现在所说的探病,来探望他一下。
【其往者.】有来探望的,【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利用他生病的机会,还为人说法,连他生病也在度众生。你看,你看,我的色身无常,(这是)示现。
下面这段,我们这里男的,女的要好好看,一天到晚化妆的,要稍微注意看一下。
【诸仁者.是身无常】这个色身是无常,
【无强】这字念作qiang,不念作jiang,这个念作qiang,这个跟中国一定强的强是一样的道理,无强,这个色身没什么强。
【无力无坚.】
无坚就是体不实,不坚定很快就变坏了。
【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这个色身很脆弱,我们这个色身没什么强力不能保,今天还活着,明天会不会活还不知道,这是无常。
【为苦】这色身很痛苦,这色身很【为恼.】这色身是【众病所集。】
【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
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依靠这个臭秽, 肮脏无常的色身。
【是身如聚沫.】
聚合的泡,泡沫一下子就没了。
【不可撮摩。】
一下子撮摩,泡沫就破了,泡沫,我们在洗衣服时,洗衣粉打一打,泡沫就产生了,到后来泡、泡..,一下子就没了。所以,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依靠肮脏的色身。
是身如聚沫,聚沫就是泡沫,不可撮摩,手撮下去,摩了就破掉。
【是身如泡.】水泡一下子来就不见了,【不得久立。】
【是身如焰.】
这个焰就是因为空气所引起的海巿蜃楼,一个错误的景象。
【从渴爱生。】
渴爱,因为我很口渴,所以,我很需要茶,我看到前面的海巿蜃楼,一个嘴唇的唇,底下一个虫,时辰的辰,底下一个虫,我相信海巿蜃楼,很多人不会写,海,上海的海,巿,台北巿的巿,高雄巿的巿,蜃,一个时辰的辰,底下一个虫,楼就是楼中楼的楼,海巿蜃楼,我相信好几个人不会,因为,我过去也不会写,昨天查字典才会的。
从渴爱生就是自己很口渴,幻化出一个假相。
【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
芭蕉只有叶没有树干,芭蕉只有叶,一下就折断了,颱风一吹下去就全断了。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这个色身是虚妄的,是从颠倒起,我们认为是实在的,其实是假的;是身如梦为虚妄,这是从虚妄看到的,不是真实的。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
刚才师父所讲的,我们色身是业缘所产生的,业再来的。
所以,每个人遇到师父:师父!我的业很重。我就问:几斤?是身如影,从业缘现。
【是身如响.】
响就是声音的尾声,一下子尾声就没了,音响、音响,声音的尾叫做响,所以响就是要结束了,很快就结束了,【属诸因缘。】
【是身如浮云.须臾】须臾就是剎那【变灭。】须臾就是剎那,像云变化无常。
云层,我小时候常看云,有时候看变成一只大象,有时候看像老鼠,有时候看像蛇,有时候看像龙,白云变化无常。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这个色身变化无常,很快就变化不住。
【是身无主.】控制不住,【为如地。】为如地,譬如说地都是无常,地是无常的根本,无常的主人,为如地;像大地一样,连大地都会变,何况人是四大所做成的假相色身。所以,是身无主,为如地,地也是无常,意思是内外都是无常。
【是身无我.为如火。】
火烧一烧、烧一烧,一下子就没了;火,外火一烧,一下子就没了,无我,为如火。
【是身无寿.为如风。】
风一吹过来,凉一下而已,马上就消失,色身没有真正的寿命。
所以,我们现在若每年过生日,Happy birthday to you!(英语),唱、唱、唱..,买个蛋糕,祝你生日快乐,猪(祝)你生日快乐,猪(祝)你生日快乐,唱一唱,学佛的人,你不觉得很无聊吗?所以,有一次,师父的生日,他们请我到素食馆吃饭,那时候还没建文殊讲堂,请我到素食馆吃饭,办两桌,二十几位,在那里唱:祝你生日快乐!我很害臊,非常害臊,害臊得..他们唱完,我赶快跑去拉尿,躲进厕所。我做个法师,知道世间无常,不用唱这些歌,他们突然唱出来,我阻挡不了,订一个蛋糕,蛋糕切开,唉!世间本来就无常,寿命本来就无常。
【是身无人.为如水。】
色身没有一个真正的人,人看起来像人,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定相,没有一个真正的人。
为如水,水是流来流去,水没有定相,水装入圆的就变成圆,装入四角的就变成四角,所以,色身没有一个真正的人,像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变化无常,意思是说细胞每天都在变化。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痛苦,像师父这个色身从小就病苦,病得...,所以,我体悟很深。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
色身本来当体就是空性——你、我就是我空,我所就是法空,没有一个我的执着,也没有一个我所执着的东西。是身:本身就不是真实性的,我们应当离开一个执着,主观意识执着的我;也应该离开一个我认为有的、外在的一个我所。一个我,一个我所拥有的,当然就是一个我执跟一个法执。
色身若是我,我们应该能主宰,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主宰。
【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
色身无知像草木瓦砾般。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
色身没有所谓真正的身,没有所谓真正的作,风力就像我们的呼吸,风力在这里是指能力,蕴藏着一种动力、能力存在,在转动而已,就是我们所讲的业,业在转而已。
是身无作不是实在的,风力只是一种能力的转变。
【是身不净.秽恶充满。】
我们色身肮脏、不干净,但是,我们以不清净的色身,当作是一个快乐的色身。
我若看到电视的选美大会,像今天电视报导的亲善公主,第一名就披件太空飞鼠系在后面飞行的那种,太空飞鼠曾见过吧!戴一顶压克力的帽子,戴着,左手就拿个..,右手就挥手,挥成这样,眼泪一直流,你想象得出来吗?她感动、高兴,控制不住,唉!若是学佛的人,在高兴什么呢?明天,衣服脱掉不就都一样,也要拉屎,同样没差别,你下个月四天不清净,也会来,不会因为这样而不来,不可能!你也得换,对不对?
学佛的人就是有这种大智慧,学佛的人认为没什么。你看,奥黛莉赫本,罗马假期Rome vacation(英语),奥黛莉赫本以前多美啊!你们认识吗?你看,现在的奥黛莉赫本,能看吗?
所以说,人在变化..,以前,我看一部电影,有一部片子叫做观世音,李丽华演的,你们听过吗?李丽华是老影星,现在李丽华不曾听到,不知是否死了,谁知道?李丽华,现在也应该五、六十岁了,以前扮成观世音菩萨多美啊!现在,不能看了。所以,人,我们这里的女众,我们这里的男众,内心要有心理准备,世间本来就如此,很快,你今年若二十岁,再一个二十年就四十岁,再一个二十年就六十岁,再一个二十年就八十岁,准备回去了,说不定不用到八十岁,我现在已经四十岁了,再讲两年就要安住念佛,要用功了。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
这个色身是虚伪的,虽然每天替它洗澡,常常洗,澡浴衣食,替它洗澡、替它擦粉、擦口红,必归磨灭,一定有一天会消失。不会死的举手,大家都得死,没办法!所以,你每天洗澡,所以,下次洗澡,师父讲的,简单就好,洗个不会痒痒的就好。
色身是会死、会坏、会烂,简单就好,也不用洒香水,简单就好,我都是重要部位洗一洗而已,脸比较重要,看得到的就擦个粉,其它别人看不到,就简单了事,人家也不会靠前闻看看,所以,身体是虚伪的,随便吧!
【是身为灾.百一病恼。】
意思是说色身是灾难,是一大灾难,一大不调就生病,百一;一百零一个病,四大不调,就是四百零四个病,四百零四个病。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这是以前有一个典故,来自一本经典,丘井就是在丘墟上一个枯井,丘墟,一个土,加上一个“太虚大师”的“虚”字,丘墟就是说一个丘陵上的废墟。有一个古井,枯井就是没有水的井,过去,有一个人得罪国王,这个人就逃、逃、..,国王就命令一只象追杀,把象灌醉,醉象踏杀,把他踏死,这个人就很害怕,很害怕,逃、逃、..,逃到古井处,躲到古井,正好躲到一半时,拉到一枝腐草,快要烂掉的草,拉在那里,以手拉着,拉着,一看古井下面,哇!毒龙吐毒汁要毒死他,旁边有五只蛇,眼镜蛇吐出二个舌头,有五只蛇要加害他,他拉着树根,又看到树根上有二只老鼠在咬树根,腐草快断了,他想爬上去,上面有一只大象,想下去又有毒龙,看到旁边又有五只毒蛇,那条树根又快被二只老鼠咬断,在很害怕的时候,正往上面看时,树上正好滴一滴蜜蜂所做的蜜糖,滴下来正好滴到他的嘴,却忘记了,忘记他在危险当中,忘记了恐怖。
现在讲这个譬喻,丘井,就表示生死,众生都要六道轮回生死。
醉象比喻作无常,他一定要踏死你,你有一天一定会被大象踏死,无常,踏杀,大象就是无常,一定要踩死你,有一天,我们一定要死在无常里,对不对?所以,大象要踏死他。
毒龙就是恶道,你一不小心就会堕入恶道。
五条毒蛇就是我们的五阴,五阴每天都在咬我们,随时会被咬死。
腐草就是我们的命根,我们的生命,命在悬丝。
二只老鼠就是黑白,白天、黑夜都在咬,白天、黑夜,这二只老鼠表示白天跟黑夜,无常一直咬你,今天白天过了,夜晚又来,夜晚过了,白天又来,就是黑无常跟白无常,一直咬你、一直咬你,二只老鼠就是表示白天跟晚上一直过去。
蜜:望向上面,树上滴下一滴蜜,比喻作五欲,财、色、名、食、睡,一点点甜而已,世间只有一点点甜而已,一点点味道而已,一点点快乐,快乐。
意思是说众生得一点点快乐就忘记生死,嫁到好丈夫,我下辈子还要嫁我先生,娶到好太太,我下辈子还要娶她为妻,你想想看!你们这些嫁人的,下辈子还要嫁你先生的举手,不敢了,大家都要到极乐世界。
【是身无定.为要当死。】
色身无定,一定要死。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
空聚就是不实在的聚合,叫做空聚,在虚空中聚合一下就消失。
【阴界诸入所共合成。】
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入就是六根、六尘,所共合成。
【诸仁者。此可患厌.】这个是讨厌的身体。
【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佛身就是法身。
【所以者何。】
前面那段是说我们这个色身有种种不净、无常,现在要讲佛身是什么?
所以者何,为什么要求佛的法身?
【佛身者.即法身也。】
经典讲,法身就像虚空之身,无生就无不生,因为法身是无形相,所以,它就无不形,超出一切三界所能形容的。
一切众生的心不能体会到法身,若证悟到佛的法身,不怕冷,也不怕热,也不会六道轮回,生死对我们没作用。所以,它是微妙无相,但是又能变化一切相。
所以说,佛的法身是我们要追求的,声闻跟缘觉还不能了解佛身是什么,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品迷惑,所以,佛身只有佛能彻底通达,何况我们是凡夫,凡夫不能了解。所以,我们应该求佛的法身,那才是绝对的清净。
【从无量功德智慧生。】
无量功德就是极妙的法身,菩萨一定做两件工作,第一就是功德,第二就是智慧,功德之业、智慧之业,这是菩萨所要做的。
一般世间人不是做善业,就是造恶业,做医有医业,做商有商业,做工有工业,但是菩萨要做两种业,哪两种业?功德业、智慧业。功德跟智慧是万行初门,要进入涅磐、要证得佛的法身,你没有无量功德,不可能!但是,无量功德要从哪里来?从无为的法身来、无相的法身来,所以,平时我们要修无为、修无相。
【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
这就是五分法身,诸佛菩萨的法身从哪里来?
他持戒清净,内心有定,智慧就产生,解脱、解脱知见,解脱就是智慧所产生的一种力量,解脱知见是一种方便法,因为,解脱具足清净的智慧知见,所以,能够普度众生。
【从慈】
佛的法身从哪里来?要修慈悲,慈悲;慈就是予乐,
【悲】就是拔苦,
【喜】就是内心都保持轻安、欢喜,平时,我们要保持欢喜心,说真的,没有相当的修养没办法。
若结过婚的人,问起来,没有一对夫妻能够用欢喜心过日子,有一对夫妻,每天常打架、相骂,他们一开始是热战,打到后来却不讲话,她先生下班回来,不讲话,胸部贴一块,不跟他太太讲话,用写的,因为不跟她讲话,写四个大字:不要问我,意思是说我不跟你讲话,我回来,你不要问我,惹到我,就不好过日子,他太太看先生贴一块,贴一块有什么稀罕,我也来贴一块,写:不要惹我!赶快去贴一块:不要惹我!他儿子看到不幸的家庭,夫妻若吵架、打架,就会迁怒到儿子,他儿子赶快跑去贴一块:不要打我!赶快去挂一块:不要打!算是吵完也会打儿子,赶快去挂一个:不要打我!所以,这是很不幸的家庭。所以,你若看到父母亲在吵架,你就赶快贴一块: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家庭要有欢喜心过日子,很难!
愚痴的人会过痛苦的日子,有智慧的人不愿过这种日子,其实,我们可以活得很快乐,只是我们不肯,佛一再强调,其实,我们可以活得很快乐,只是我们不愿这样做,因为我们无量劫来那种冲动性、那种无明,太重、太强,我执、我见太强,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肯放弃自己的看法,所以,这个喜字很难。
从【舍生。】佛的清净法身,从慈、悲、喜、舍,舍就是布施,舍就是内舍、外舍,内舍掉生命,外舍财产。
【从布施持戒忍辱】
就是说佛的法身从哪里来?从布施来。佛的法身从哪里来?从持戒清净来。佛的法身从哪里来?从忍辱来。
我认为整段下来,忍辱最重要,所以说与生命争吵的人,就不会有忍辱。与生命争吵: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带动业力来到这个世间,我们有种种的顺境跟逆境,我们不满现实的社会,可是,又不能解决问题,他就与生命争吵,命,所以,我们对生命力要透视,很多事情没什么道理可讲,只有忍耐而已、只有忍辱而已。
【柔和】的心无恨,【勤行精进】,勤行精进,【禅定】佛的法身从精进来,佛的法身从禅定来,佛的法身就是【解脱】的心,到彼岸的心,
【三昧】这是专指三种三昧,叫做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
也就是说人的心要如何才能定,要了解一切法,万法皆是空性。
要了解无相三昧,眼睛所看出去的都是虚妄之相,不值得我们这样执着、这样计较,随时都在变化,既是会变化的,就没有实在性,因缘法没有实在性,既然没有实在性,当下就能透视,透视就能达到无相解脱。
无愿,无愿就是无求,无所造作,等于是无为法。我们一切身口意都有所造作,我现在在做善事,我现在做善事就有所求,求什么?求福报,我现在来供养,求福报,这就是还不能达到无愿,无愿就是无求,人到无求,他就品自高,一个人到无所求,他的人格就很高超,无求才是真求,因为佛性本不可得,一切法本来就不可得。
所以,三昧就是修空、无相、无愿,能够达到定,三昧就是正定。
【多闻】
佛的法身从哪里来?从多闻,所以,师父为什么一直再三向诸位劝告,你要听经闻法,你不要孤独修行,你千万,一定要听经闻法,有一位善知识亲近,一定要有一间道场,多闻,多闻在八识田中,全都是清净,清净的种子,既然我们将来的净土,完全决定在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当然要接触清净的朋友、清净的道场,正知正见,所以,多闻也是列为很重要,所以,听经闻法,宁可牺牲生命都要听经闻法。
【智慧】而生,就是诸佛菩萨的法身,都是从智慧生,智慧就是我们所讲的佛性,我们的本性充满了智慧,
【诸波罗蜜生。】
波罗蜜是指实相波罗蜜,实相才能达到波罗蜜,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所以,波罗蜜生就是从实相达到彼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就是到解脱的彼岸,诸波罗蜜就是六度,六波罗蜜,又是十度,十波罗蜜。所以,波罗蜜一定要实相法,一定要实相,所以,到实相的彼岸,也就是证得无生。
【从方便生。】
从方便生就是佛的法身,从善巧的智慧里,善巧智慧能得解脱,也能度众生。
【从六通生。】六通就是无漏。
【从三明生。】
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叫做三明,不要加个三明治(食物),不是这个。
三明就是天眼明,这表示可以知过去、现在、未来,眼睛可以看得很远,没有远、近;宿命明就是宿世你是什么名字,我上辈子是做什么,他的职业是什么,都清清楚楚。
漏尽,漏就是烦恼,尽就是全部除掉,烦恼全部除掉了,叫做漏尽明,漏尽也就是断了一切的烦恼,就是跳出三界的见、思二惑,漏尽明。
佛的法身从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所产生。
【从三十七道品生。】
三十七道品就是止跟观的前方便法,我们修三十七道品,就是四念处、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开始修这个,慢慢有功夫。
【从止观生。】
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修定、慧所产生。
【从十力.】从十力所生,十力我们已讲过了,佛的十种力;十力,佛的四无畏。
【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就是说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都是佛的法身。
【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
佛的法身从哪里来?断一切不善业,就是说连皮毛,一点点的恶都不去做。所以,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
真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心,就是我们所说的本性才是真实,因为,我们现在所用的都是意识心,所以,直心才是真实。
我们若要了解佛的法身是什么,佛的法身就是不歪曲、不扭曲别人,不每天破坏原态,我们清净的本性,本来是不受破坏,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宿世的破坏性很大,所以,我们会伤害自己,所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心既然决定我们一切的前途,所以,只有自己会破坏自己的清净,别人没办法。
你若今天修无相法,看到缺点,我不要看,听到是非,我不听,无相法;一切都无碍,别人对你都没办法,因为他要破坏你的清净之心破坏不了,你的清净之心,我们现在这一念的清净之心,会感应将来清净的净土,所以,只有自己才会破坏自己的清净之土,只有自己会破坏自己,别人没办法,我不起心、不动念,任何人对你丝毫没办法,而不受影响。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不放逸,不放逸就是精进,我们现在所讲的保持正念,随时提起观照的正念叫做不放逸,这个不放逸不是说我来拜佛、念佛、用功念佛,这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不放逸,就是二十四小时观照,让我们有正知正见,让我们二十四小时都放得下。
佛的法身【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
众生的病是什么病?贪、瞋、痴、慢、疑,贪、瞋、痴、我慢、怀疑,疑神疑鬼,断一切众生的病,
【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你要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除了治自己的贪、瞋、痴以外,还要帮助众生。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
这句话意思是说,长者叫做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这位长者,为每个来探病的人,为他说法,他带领很多人,宝积长者子带领很多人,来探望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就为他们说法,维摩诘居士就为他们说法,说色身如何糟、如何糟,应该求佛的法身,法身是清净。

维摩诘居士说法之后,【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所以维摩诘居士太伟大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