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八讲 依道见法


   日期:2020/12/28 7: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八讲 依道见法

于无生中 妄见生灭”本来是没有的事,虚妄地认识,误以为虚妄的是真实。人们很多颠三倒四的事就是一种虚妄知见。比如三维立体画,明明是二维空间,但是为什么看它就像立体的一样?就是虚妄执著。 “无生”本来是没有这个现象,“于无生中 妄见生灭”虚妄的认识产生的现象变化。

这里讲的“生灭”是现象的变化。“无生”,本来是没有的,是真实的平静状态。但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没有见识过(经历过)这个真实的状态,所以看见虚妄的会觉得它很真实。这是我们自己的虚妄认识,在这种现象的变化过程中的感受就叫轮转生死。“生灭”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的变化,它生也好灭也好,跟它的本质没有关系。本质是它的属性,组成现象的叫本质。现象再变化,跟它的本质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你的一种错觉。

人自我感觉有好坏、生老病死,但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老人家的细胞结构讲,人老的表现就是色身衰老。感觉是这样的,但是真实的心有没有衰老?心劲儿是没有衰老的。俗话说“老人不省心”。只是感觉好像有点儿迟钝,那种感觉也是和合的相。“于无生中 妄见生灭”只是一个现象变化。

我们认识这个道理,对自身非常有意义。于生灭法中见不生灭性,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生死。生死就是“生灭”,这里讲的生死法(生灭法),不认识现象变化的这种属性,就没法超越生死。不知道什么叫生和死,就没有办法超越它,就没办法解脱所谓生死轮转。

“轮转”就是在里头打转,就像刚才来的一位客人又想耀武扬威又害怕承担。他目的不够清楚,达成目的的方法也不够清楚,所以一旦事情在运行的过程之中发生一些扭曲现象的时候,就会感觉这事完蛋了。说明他在根本上一开始就没有认识清楚,或者说无明没有破掉。

要破除在缘起过程之中所有的障碍。看得清楚,才能破掉。也就是把干扰熄灭,才能达成所愿。我们通过世间这一点点小事情可以认识到破除无明(扫除干扰)的重要性。扫除干扰为的是坚定信念,最后达到目的(所谓的功德圆满)。这是在我们的现象里这么去分析、去观察,学佛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不明白学佛过程之中到底会有什么,总羡慕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那种自在呀智慧呀功德呀光明呀,自己也想去成就人家那样的力量和功德,但是不明白这里头有什么事。所以一旦碰到一些障碍(比如说外缘障碍也好、身心障碍也好),你会说“学佛这么难”。实际上并不难,因为见到障碍感觉好像是难。

为什么?这是旧有的习惯(认识)在干扰你。如果你看得破(看透),想得很清楚的时候就能把它破掉,这叫破尽了无明。熄灭这种干扰状态,会顺利达到目的。我们没有认识到的时候,事情好难好难,真的不容易,会很辛苦地进行每一步的运行。所以一定要很清楚,清楚的方法就是学道,要去听佛陀在经典中的种种开示。我们听清楚了,心开意解了,碰到什么障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去处理。

就像打仗一样,正面干不过它的时候,迂回一下,一会会儿那个劲儿泄下来,你就可以干过它。尤其烦恼来的时候,如果你的智慧力量(定力)不够的话,先绕一下,避其锋芒。然后你看它,过不了一会会儿就完了,烦恼都是无常相。我们偏偏要顶风而上,像个精进大勇猛丈夫,结果打得头破血流,没有意义。学佛的人要去追寻道,道是第一的。

三乘道法当中,菩萨道追求的宗旨是利益众生。我们都觉得自己学的是大乘法,菩萨道精神。但是为善要随力而为,不要去攀缘。我现在做得到的我去做,做不到的时候我好好地去修福(累积福德资粮),累积福德资粮的方法是一定要增加自身智慧的力量。

有智慧就有能力,这种“能”是大能,一种摄受力(慈悲智慧功德力)。我们不反对做善事,量力而行。有多大力就去做多大事,不要去影响别人(当然大家伙都有共识可以)。学佛的人累积福德资粮的最主要的一个主观因素是菩提心。菩提心不是好心,于无生中破除生灭(不见生灭),不要去妄见生灭而流转生死(为空花所转)。

空中之花违背以圆觉修行这种真实的缘起(客观真实的理性),于道无益,不能让你获得能的释放,真的是没有意义的。释迦世尊无始以来所累积的菩萨道的善根,只是结的善缘。如果没有最后成佛一刹那的升华,那些善根全是业障。正是因为最后成佛的一刹那,所有一切的善根都成为随他而有的善缘力而最终解脱。

我们要认识这些就知道如何去修圆觉,发起真理的现行开始。我们要做的是要去观心,体验心能。心能是无量的,是可以去转变业相的(空花)。有心能的体现,就不会受现象(空花)的摆布,因为你“知是空花 即无轮转”。为什么会受现象摆布?因为你不知道它是空花。

常常人家说这个是好事,你就要去做,也认为这个就是好事。比如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两者孰是孰非?没有什么是非可以去评论,因果关系是很复杂的。过去无始以来的因果,现在的报应,到将来又是一个因果,这个关系是很复杂的,不是我们凭一时的观点和观念能够去评判出来的。往往我们要凭自己短浅的观点和意识去评判某一个现象的终始和缘由。那是非常误谬的,还以为自己对,这正是我们可怜的地方。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要学习真正的力量。由思惟真理而起的现行叫智慧。由相对客观的理起的现行叫聪明(也就是以我们的观念和认识所起的现行力那叫聪明)。以绝对的真理(如来因地)发起的现行叫“圆觉”。以真理作为开始,如来就是真理的理体,而理体告诉你:无一法可见,无一法可得,究竟实相义(空性义)。

它不去妨碍一切,一切在它当中是很自然很圆融的,这是理性。没有是非偏执,一切都是那么圆满,这是圆觉。顺应这样的理去发起现行叫修圆觉。能够知道这些道理,自然空花可灭,空花灭了就没有轮转,就不会受现象的摆布。也就没有所谓的“身心受彼生死”。 “”就是从现象里头超越出来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超越?很简单,因为沉浸其中,误以为其真。

比如我们常提的人伦孝道,从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来说,孩子应该孝顺父母。孝顺孝顺,百孝不如一顺,作为孩子一定要顺从父母的意。父母叫你去成家,叫你去立业,叫你去娶妻生子。顺他的意,成家、立业、生孩子了,叫孝顺?生出来的孩子谁养?现在的人基本自己生的孩子都给爹妈去养了,天天把爹妈给累得吼吼的,这叫孝顺还是叫不孝顺?

从实际意义上讲,没叫父母安心,反而叫他们更操心了。七零年以后的有几个能叫爹妈省心的?倒是真的又成家又立业又结婚的,有的还结好几回。孝顺?我没看出来。咱以这个事来说这个理,真的看不出来什么叫孝顺,不是我们所倡导的。我们要看到实际的问题,你能不能给父母以安心和快乐,这是真正地孝顺。

偶尔地去把小孙儿弄来玩会儿乐乐,这样好。别大部分时间都给父母,他们很累的,毕竟岁数在那。尤其妇女只要一上五十岁,精神一天不如一天。父母累了半天还遭怨言“你看俺家婆婆咋咋咋”,一点儿没落好。好多人上边不孝下边不养,也不管孩子,也不管爹妈,这叫孝顺?

这就是空花,我们没有随顺本质。本质是什么?我们人世间对父母要以孝道。孝道不是孝顺,孝道一定是按道理去进行的,你跟你的父母之间是以孝为道理。孝是要敬,从心里首先是敬重他们,真的把父母当做天一样敬重(父母是一重天)。你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呢?而不是天就该给你什么!没有。要为世界付出才行,这是我们要持有的道理。

道是无私的,要以无私的心去对待父母,才叫符合孝道。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要算计算计,俺家兄弟占得多了占得少了。不得道,也就在于此,所持有的心是有私的,道是无私的。跟道不相合,受空花相的摆布(被所谓的观点所摆布),所以在轮转当中不得超越。

在轮转当中没有办法超越,让身心“受彼生死”。生死是现象的变化,得了欢喜,失了悲伤。得了(爹妈又给自己多少钱或者什么好处了)高兴得屁颠屁颠的;不得的时候又愤愤不平,这就是我们的生死轮回。这些生死轮回实际上并不是实有的,也不是你去造作出来的,它本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虚妄造作生成的一种假象而已,了知这个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是无所着的,去执著它是没有用的。你认为“我应该怎么样”,这个“应该”认识到的时候,已经过时了,我们提前就要思惟。在一切现象前面要思惟(认识很清楚),今天这个事情该怎么去做。我们以一天为一个修行阶段,从早上起来做早课就应该知道今天该去守的是哪个本分的道。

比如你是人家的妻子,应该知道守妻子之道;你是母亲就应该尽母亲之道。道是本分,不符合本分的就要熄灭。为什么?对自身无益(咱姑且不论别人),这叫修圆觉性,发起圆觉的现行。

而我们却是天天愤愤不平“这事我已经努力了,我还该怎么样呢?”记住,你努力了是不错,这个事件还没达成,证明你的力量还不够。我们天天在吃饭,“我吃了饭,但是我为什么不饱呢?”因为你没吃够,就这么简单。除非你跟我们一样,对世间的东西无所求,有没有无所谓。

但是我求的是无上菩提正觉道。这个天天在念,天天在求,念念不断地在精进。我不是没事干,人的心要是没有一个定处的话,一定乱的。因为我的心定在菩提正觉上的,所以说我的心面对一切不会乱(一切干扰不到我)。我目的很清楚,不断地(通过一切方法)在努力,只要一日不达成一日不罢休,有这样的信心和力量才能够达成目的。

我求的是菩提正觉,是利益众生、普度众生,我很清楚我的目的。为了让众生能够把烦恼的心安顿下来(能够有所依),看到别人哪怕有一会儿的安详,不会像以前一样跟没根儿草似的到处飘了,我也觉得挺高兴。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实践的是佛法,是真理。真理告诉我们无所求、无所得,但有所求皆是虚妄,(《金刚经》说得很明白)。

这是破无明,告诉我们“彼知觉者 犹如虚空 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我们知道这是空花,能了知的时候就已经不受它的摆布了。不了知肯定受它的摆布,所以为啥要遍知一切?遍知一切,一切自然不受影响;不遍知一切,肯定一切受影响。你记住,依道去见法,而不是依法去修道!

道是无诤,道是平等。这个事情我想做没有做成,不是事情做不成,是你的力量(平等性)不够,因果不相应。冬天种下一粒麦种,来年能够收麦子,按道理说应该是这样。谁料想中途突然遭了风灾、遭了雨灾,麦子能收到吗?这是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呢?麦子长得很好没有问题,突然到收获的头一天你死了,你一个籽儿也收不到,怨那麦子没长好?

因为不了知它,所以没办法把现象的干扰性彻底去消除掉。我们了知,所以我们有办法把干扰消除掉。但是这些人不去请教这些办法,一味地去抱怨“师父,我这个事跟你说了半年了,你怎么不给帮忙呢?”我处处在帮他,他都不知道。我想也对。为啥呢?父母教孩子的时候,孩子成天怨父母:怎么不帮我这个,怎么不帮我那个?实际上爹妈哪天不照顾他?但是孩子长大了一样抱怨父母:少给我这个了,少给我那个了。

记住,当爹当娘的啥也没少给你。把你养活大了,就是一切都给你了!就像歌里唱的“把爱都给了你,把世界又给了你。”我觉得人们应该多听听这种歌曲,最起码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不要说理解佛菩萨了,理解一下你爹你妈。

也不要说理解师父了,从不奢望。我们做得无怨无悔,发现我的心越来越像天和地了,只能无私,但凡有私就会生气,无私就不会生气了。了解了这些也就无所谓了,明明知道这个人就这样,他出现这种现象也正常,所以我们以耐心开导他,给他说明白,一次不行两次。为啥?看这些孩子还善良,希望这些孩子过得快乐一点,这是真的。

犹如虚空 知虚空者即空花相 亦不可说 无知觉性”明明知道这些事都是不可得,也知道所付出的未必有回报。有人说养孩子叫无限期存款,永远取不出来的钱。他那银行号码是死的,永远拿不出来。按说父母把你养这么大,他为你付出,让你干啥你都应该去,这是毫无疑问的。朋友之间给你一点儿好你还愿意去帮忙,受人恩惠尚且如此何况爹妈?如果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解脱,暂时别离父母不叫过失,反过来可以度他们。妈妈对你的爱心是无价的,没有她的呵护,你上哪儿长大去?早饿死你了。分析这些是为了让你们清楚道理。

亦不可说 无知觉性”你也不能说“我们的感觉没有啊?”不对。虽说无明,还是有感觉的。所以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即使空花相,也是有知觉性。因为我们的觉性不是死的,虽说是空花相,但也是觉性所变现,只是一种病相而已。

就像我们生病的时候,虽说病相不可得,但是有病的时候并不是没感觉。烦恼虽说不可得,但是我们对烦恼还是能了知的。比如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不是没感觉,目犍连尊者被外道砸死的时候,也很悲伤。《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宝箧印陀罗尼经》说出来的时候,他见到古佛的舍利塔也是黯然神伤。因为他对无常的一切现象是知觉,虽说知其如空花,但是也有感受,只是这个感受不能成为障碍。

有无俱遣”,有感受和无感受都是不可得,能够排除掉。我们为什么称为执著而不能超越?因为在其中(不是在有就是在无的心性当中徘徊),不能排遣掉(总要去选择一个什么出来)。面对有境界的时候执著,面对无境界的时候也执著。这样的过程(心境)的有无对你来说是非常真实的,所以你的本性就不得现前,没有办法称为“净觉随顺”。

什么叫“净觉随顺”?要随顺本质而不是随顺现象,这叫“净觉随顺”。我们往往随顺现象,跟着现象走了。现象是生灭的,不去理会现象生灭的变化,叫“净觉随顺”。我们只要理会现象的变化,马上就会被它干扰掉,这叫生死轮回。

有无俱遣”,但是人们不是,有无都搂着。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道是无情!没有情感的因素掺杂,目的是叫人解脱出来。每个人都有心结,那种忧郁和阴霾释放掉就好了。烦忧去掉会过得很快乐,人不懂这些道理净是瞎胡闹。

何以故 虚空性故”虚空的作用(空性作用)是常不动的。“如来藏中 无起灭故”在法性(理性所蕴藏的力量)当中是不存在生灭的。我们真实生命状态(真实的心境)是没有干扰的,不存在现象的干扰。生命里面有现象被干扰,那就是假的。我们被自己的习惯(认识也好,情绪也好)干扰,生命就失去了本质,就会生病。

这道理很简单,上火了必然感冒;有感觉了会乐极生悲;皇帝天天寻欢作乐,最大的悲哀就会降临给他。我们要清楚,欢乐是不可求的。真正智慧的快乐是温文尔雅的,如涓涓细流,如日光明照。本自具足的无需求,智慧的快乐不是求得的。去把与道不相应的所谓心相熄灭,破除无明,才能真正展现如来藏性的功德。

首先,要“净觉随顺”,成就这样的思惟惯性。“净觉随顺”在这里叫思惟惯性(我们思惟模式的习惯性)。思惟模式的习惯性成就这种作用的行为轨迹,才能展现虚空性的不动,心的不动性才能产生出来。

我们现在心是动的(我们的心总是受干扰,干扰就是动的生灭相),生灭相就存在,所以没有办法展现虚空性的不动(没有办法发挥本来不生不灭的生命实质状况)。就像我们小时候坐转椅转圈圈,在里头转的时候看世界都在转。我们的心在动的时候,看一切都是生生灭灭。我们的心只有不动(心停下来了)的时候,哦?发现了,一切本来是不生不灭的。

心怎么能停下来?要成就“净觉随顺”,跟觉性绝对地相应。这个“绝对地相应”是清净,不受干扰的意思。干扰是什么?我们的情绪;根尘识;心、意、意识。怎么去排除?“有无俱遣”有和没有都不用去理会,这是个法则!怎么从现象上熄灭?从本质上认识:犹如空花,不可得。也就是从本质(理性)上认识,知觉性虽说有感觉,有感觉也不用理会。

这是很细致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产生了就能够成就“净觉随顺”!以“净觉随顺”这种思惟模式(惯性)而产生虚空性(心的空性能发显出来)。能产生虚空性,空性的不动性(不生灭性)就能显发出来,这样才能见到不生不灭。

如来藏中 无起灭故 无知见故 如法界性”,“无起灭”是从现象生灭上不受干扰。“无知见故”,从理性上没有偏执性(所谓的趣向性、规范性)。“如法界性”,在一切境界当中没有缘起性(“”叫缘起的约束)。

究竟圆满 遍十方故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是开始修行应该树立的法则!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菩萨因为这种认识(大乘修行在认识法身道理的过程中)“发清净心”。也就是说以这种不受干扰的认识(对大乘究竟法身真理的认识,刚才咱们所说的不受干扰的理性认识),叫“发清净心”。

末世众生 依此修行 不堕邪见”在佛灭后,我们这些人依这样的知见修行能不堕邪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佛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佛光法师)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三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二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一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九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八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七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六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五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