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士东居士:博闻求是(三)


   日期:2021/1/10 16: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博闻求是(三)

 陈士东

大情感之人

有人曰:“学佛人是无情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逢变不惊、遇时不喜,有似不知喜怒哀乐之呆子”。此说余不以为然,余以为学佛人不仅有情感,还是大情感之人。曾闻弘一法师听经文之感人处禁不住悲从中来,于法会上竟嚎啕大哭起来,孰说学佛人是无情人耶?又印光法师见人遗饭粒俱要拾起,受供养之衣却去送与老师;船子和尚为证弟子所悟,不惜翻船落水;鉴真和尚为弘佛法,几欲渡海日本不能,竟致盲目。四师之情,凡愚能比之乎?余以为此四师可做悲圣、慈圣、喜圣、痴圣也。情之一字,但视如何运用,为凡俗之事欣喜若狂或烦恼不已,此为俗情;为众生苦而苦,为众生喜而喜,对待魔王施以忿怒调伏,对待痴子不厌其烦,此为真情感也。故佛家判以俗情之人为俱缚凡夫,怀真情感之人为菩提萨垛,菩提萨垛者,慈悲有情也。

学佛与佛学

学佛与佛学不同矣,其异如干豆腐与豆腐干,非唯名不同,实亦不同矣。诚然,佛典中知识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工商农业,诸门俱备,此可谓佛学。然佛法非用来欣赏,而是令徒众依教奉行的,故只将佛法用于口头纸上之知解门徒,不可谓其在学佛。今便有自称为佛学者的,将佛法视为一门艺术,称赞其美者犹善矣,更有甚者旨在批评,然批评一生亦未涉及佛法之本身,因其纸上谈兵故。禅宗尝语人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余将此语送与佛学者,供其研究,不知他们是否果能将糖中甜、醋中酸之味道出献于大众?学佛者与此不同,视佛法为一切,工作、生活、衣食住行不离于法,念兹在兹,用心体道,非于表面做文章,一切如佛行。上依行论,若以果判,则学佛者可位登佛菩萨,佛学者极至亦不过学问家矣。

由冷热想到的地狱

世人凡遇寒天及冻伤,唯怨天尤人,恨不能已,然独何于八寒地狱不惧哉!寒天虽不令人悦,然加一厚衣仍可御之,冻伤虽痛,毕竟只在一时,与八寒地狱比之此苦怎足道哉!若人犯恶而下地狱,此寒岂一二服能抵挡之。又日复如此,无有出期,惧寒者当由世寒而思彼寒,莫造长受此苦之因。凡人至盛夏及受烧伤,或长扇不停,或冷水洒头,或小苦而心生大痛,然独何于八热地狱不惧哉!盛夏虽烈,犹有树荫可遮,有瓜果饮料可解,烧伤虽痛,亦有医药可医,然八热地狱只热无凉,有苦无解,世间之小热怎比其巨烧,何其怖人!余于某夏酷日下打坐,汗如雨下,人劝曰:“何不少休以避酷暑?”答曰:“此酷热现今可避,不知地狱之油锅他日可避否,故不敢少休”。劝学人于夏日思八热,冬日念八寒,修法不存懈怠之心,以此苦我尚恐惧,地狱之苦可想而知,日久定生出离之心也。

人之大患

人之有大患,常好为人师。二人相见,言谈二三句便欲各逞其快,于是你来我往,俱欲为人师。古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非易事,不仅要头上有口,还要肚内有腹,且须真材实料。然今人多半似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翰林学士《永乐大典》总编解缙笔下诸公嘴脸尽露矣。反之,一个智慧高深之圣者,因表面过于平易近人,反易被人忽略轻视,大智若愚也。黄念祖老居士曰,昆明莲花精舍首座大师兄,修持极好,此大德曾多度受金刚阿阇黎灌顶,然至今不肯传法,后学之士夸夸其谈,竟超出此公乎?为维护僧宝尊严,汉地学密有得之黄老居士本人,亦多谦抑不做传法上师,更不肯受僧尼礼拜,学子可不慎之乎?昔一高僧,因下错一转语而五百生堕野狐身,先贤尚且如此,今人更应善护口业也。

佛门无嗜好

盖今古之人,均有所好,名人亦不出其外,爱因斯坦好划船、沈钧儒好玩石头、郭沫若喜食湖南地瓜、傅抱石爱酒如命。凡俗之人,有好之必有恶之,是则分别心、执著心有生起。佛门则不然,《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门讲通一切处,又于一切都不执著,大自在也。藕益大师曰:“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八关斋戒中甚至规定不可唱歌跳舞看戏,有碍道心,均所禁止。学佛前所学之文艺可做接引众生之工具,弘一法师出家前,虽编众多歌曲,然出家后即摒弃俗务,专心佛事,唯一作曲为1930年同太虚大师合作之《三宝歌》,后法尊法师译成藏文歌词传入康藏。有人谓弘一出家使文学界缺一人才而可惜,余却认为应以佛门多一人才而高兴。佛门无嗜好,于弘师之所做而可见。有谓释迦之有嗜好为说法,余却不以为然,汝不闻其有云:“四十九年未曾讲说一字”乎!

此三篇俱见《资州佛教报》,乃应该报主编之约而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