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瑞法师:修行应该善于用心


   日期:2022/5/4 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应该善于用心
如瑞法师 
 
      日前,有位居士问在家诵什么经合适。其实不管读什么经,都是要明白佛法的道理,归到根本上首先是要培养我们的信心。就象我们一开始就要皈依三宝,因为我们要找一个心灵上的真正依靠,因此我们要归依佛、法、僧三宝。为什么称为宝呢?就是说是拿钱买不到的。如果你对佛法没有信心,那你是不能皈依三宝的,所以,学佛是重在培养对三宝的信心。
      皈依三宝,把三宝作为我们的依靠,就是希望他能救度我们,所以,皈依三宝的基本条件是你必须得相信因果。这样你就会明白:人是有轮回的,人的命运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的生命就象个载体一样,一切外在的现象,都是由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所造作的,不断出现的现象并没有离开我们的心。佛法说:勤修戒定慧,对治贪嗔痴,因为我们有贪嗔痴的思想,才导致有贪嗔痴的语言,继而有贪嗔痴的行为。这些造作的行为,不一定就是在这个现象上,也可能是在下一个现象上,所以,佛法说三世,过去有很多世,不是一生,未来如果你不修行、不了生死,也会有未来生的。这样就明白了:不是别人在改变我,而是自己在创造自己。
      佛教和其他的教不同,它是来启迪我们的智慧的。让我们认识到: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因果是相续的,当善念恶念变成语言和行为的时候,也就是善的语言,恶的语言或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明白了因果,我们就必须要对自已负责了。
      我们常常都害怕果报上的地震或种种的天灾人祸,但我们却很少去考虑应该怎样改变我们的因地。不学佛的人都是怕果, 学佛的人是要修因的。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世间现象上的种种不公平,实际上都是自作自受,没有什么比自作自受更公平的了。这就是各自所种的因不同,感得的果报也各不相同。
       皈依三宝就是让我们找到心灵的依靠,来开发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觉悟宇宙和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八大人觉经>>里讲的,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缘,行为罪薮。知道心是造罪的缘,身体是积聚造罪的。如果你心不起恶,你身也就良善无比,因为身口的根都是在心上。佛制种种的法对治种种的心,有的人贪心重,有的人嗔心重,有的人愚痴心重。嗔心重的人,就应该偏重于修慈悲观,慈悲的语言,慈悲的行为。如果贪心重,就要修出离心,修不净观,这也是根据众生不同的习气毛病,来找相应的法门。佛法精神博大,非常浩瀚,但你不可能都去修。就我们大乘根机的人来说,你就用念佛来训练,就依印光大师的念佛方法“三四三”来修。念的时候思想可能会掉举打妄想,但当我们拖住念的时候,你就什么妄想也没有了。白天嘈杂不容易静下来,那么每天早晨,晚上都会有个静的时间,稍微锻炼十分钟到半个小时,诵诵经典就非常的好。我们知道人命无常,那我们就要先确定自己的人生的目标。
      既然佛法是这么好,那我们就要有次第的去学。修学的根本是离不开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从一者礼敬诸佛乃至十者普皆回向,这就抓住一个大乘的根本。一个修学的体系,可以诵普贤行愿品,想人生是短暂的,一定要让自己有一个归宿。活着的时候,要发大菩提心,要学普贤菩萨身口意无止境地来帮助众生,因为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从一者礼敬诸佛,到中间忏悔业障,这和我们的念佛法门是相合的,以至于到后面愿我临命终时,亲见阿弥陀佛,这些都非常适合于我们念佛的人。这样结合起来,诵经诵一诵行愿品,确定一个下人生的归宿,如果你一生都诵<<行愿品>>和<<阿弥陀经>>,你就把握住了根本的方法和方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归宿。
      在指导发心上,我们要学习<<行愿品>>,这是最根本的修学,也是所有的法门当中是最有把握,最直截了当的。倘有余力,什么都可以猎涉,看<<金刚经>>、<<般若经>>都可以。但是每天如果没有时间,就一定要把这个功课完成。一句弥陀,弘权三藏。戒定慧光,流出无量。当你不懂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念阿弥陀佛是一个层次,可当你懂得这些道理时,就又是一个层次。修学上要学<<阿弥陀经>>,就要搭配上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学<<行愿品>>就要搭配上<<华严经>>的教义,这也是非常圆满的教。不管出家、在家,都是以戒律为根本的。
      我们是一个大乘国度的学佛者,<<行愿品>>是我们思想上的一个指导,只要紧紧的拉住这个线,临命终的时候,就会生死自在。我们这有一个人,他妈妈得了癌症以后,他就求,但他妈妈的寿命到了,前几天他妈妈往生了,往生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痛苦,而且一往生就借他妹妹的声音给他说,“妈妈走了,但并没有离开你们,你们要谨记阿弥陀佛,慈心向善,你每天不管工作多么忙,都要抽上一定的时间来诵经,拜佛,你们的连拜佛都做的不对,我告诉你们怎么来拜”,后来这个人说,他小妹妹根本就什么也不懂,不信佛不学佛的,怎么能知道怎样合掌,怎样拜佛呢,本来妈妈往生是悲痛的,但是他们都高兴的不得了。
      这就是说等到了生死自如的时候,阿弥陀佛会给你显示极乐世界的境象,到那时你一定会放下世间的一切,真正的解脱了。法门无高下,只是我们众生接受的能力有差别而已,佛法就是以这样来形成他的高低的。一般黄河流域的众生,他都爱问个为什么,他不会盲目的去学、去修,我们要尽量给他把道理讲明白,慢慢的去引导。让他在明白在道理的层次上下功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