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许智铭居士:谈缘起法与修断


   日期:2023/5/16 11: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谈缘起法与修断

智铭

“缘起法”者,就是十二因缘法,众生之所以有生、老、病、死等纯大苦聚集,都是由这“缘起法”而来。

而十二因缘的第一缘,就是“无明”,假若没有这个“无明”,就没有其他的十一缘了,也就是说:众生就没有纯大苦聚集了。所以要修断缘起法,对这“无明”的意义应该了解;由这“无明”而衍生出其他十一缘的过程,更要知晓,唯其有正知,才能修断。

什么是“无明”?是因为众生对世间的一切事物,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内、不知外、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与不善、不知有罪无罪;习不习、若胜若劣、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内六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合无明,凡具有这些现象的,就是“无明”。

因为有了这“无明”,就追索出一连串的缘起法:

——无明缘行,行者分身、口、意三业行,由此三业行,又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行业。

——行缘识,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六识身。

——识缘名色,“名”就是指四无色阴,即是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而“色”是指四大所造色。由前四阴名,合后四大  色,即成“名色”。  

——名色缘六入处:即内六入处,就是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八处、意入处。

——六入处缘触,就生六触身,就是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

——触缘受,受者有三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缘爱,爱者有三爱:就是欲爱、色爱、无色爱。

——爱缘取,取者有四取:就是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取缘“有”,“有”者分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

——“有”绿生,生者如彼彼众生、彼彼身,因缘和合出“生”以后,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这就是“生”。

——生缘老死,“老”者: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凄、垂头呻吟、短气前输、柱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斑馼(同驳)、造形艰难赢劣。这些就是对“老”的形容;至于“死”,凡任何种类的众生,身坏寿终、火离命灭,舍阴时到,四大分裂,又归于虚空。这就是“死”。这“老”与“死”合,即称之为“老死”。

以上就是整个缘起法的衍生状况,这个缘起法,恒住于世间,不是由谁创造出来的。若有人认为这个缘起法是自作、自觉,则堕常见,若认为是他作、他觉,则堕断见。依义说法,应离此二边,处于中道。因为缘起法是循“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因果法则而来的,所以,众生的纯大苦聚集,是由这法则而缘成的。

众生对这因缘所生的四大之身,于心识不能生厌离欲,反而长夜保惜、系着于“我”,凡是所得、所取,都认为是我、是我所,恋恋而不肯舍离。

修行的人,不应该系着于我、我所,为什么呢?因为因缘所生的四大色身,是无常的,有的人在这世间只能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长寿的人,也只不过百年左右,在这短促的生命流中,心、意、识没有须臾的停止,无时无刻不在转变之中,所谓“异生异灭”,完全不能自我把捉。

所以,修行的人为了要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就应正观察思量: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差别之苦,完全是六入处在作祟,要一一地找出其因、其缘之所在,以正观察思量的结果,原来它们是:

因外六入处入内六入处,乃生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触。这些的因、集、生、触,又是如何来的呢?观察思量的结果,知道是因为有名色因、名色集、名色生、名色触所致,若将名色灭无余,则六入处就灭了。

再观察思量名色何因、何集、何生、何触?经观察思量的结果,知道是因为有识因、识集、识生、识触听致,若将识灭无余,则名色就灭了。

再观察思量是何因、何集、何生、何触?观察思量的结果,知道是行因、行集、行生、行触,这行若是作诸福行,就能生善识;若作诸非福、不善行,就生出不善识了;若作无所有行,就生出无所有识,若行能灭尽无余,则识就灭了。 

再观察思量这行是何因、何集、何生、何触?经观察思量的结果,就知道是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触。而这行作福行是无明,作非福行是无明,作无所有行仍是无明,因为福行是善法,非福行是恶法、无所有行是无记法,而一切行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即是无明,所以应深深了解:这行乃是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触,若将无明永灭无余,则行即灭。

因此,若不乐无明而生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由此类推,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集亦灭。

由这样的观察思惟、推理的结果,乃知众生之有恼苦,完全是因无明覆、爱缘系所致。身内有识,身外有名色,二因缘和合,因起种种的苦、乐、受、觉。无明不断,爱缘即不尽,身壤命终,还复受身,辗转输回,无有了期。为要脱离输回苦业,不再受身,唯有无明断、爱缘尽,身坏命终,不复受身。

既受身巳,就得修知这个身不属于个人所有,也不属于他人所有,是因为有六触入处,由“本修行愿,受得此身。”依大般涅槃经说:修十善道,即生人天。所以此世之得人身,是过去世作福行、得善法,方受此身,才有今日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及纯大苦聚集。这“集”就是“有因有缘世间集”,若过去世,不只求福报、不仅作福行,而能观察思惟,至尽苦边、究竟苦边,灭无明、行、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不感得此身,则此生的此身,就无纯大苦聚集。

俗语说:“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有此前世的殷监,必须知道“无因无缘世间灭”的真理,能于此世对世间集、世间灭,如实知;善见、善觉、盖口入,于此善法律,得此善法、知此善法、入此善法,觉知、觉见世间生灭,修断缘起法,即能于此世,所作已办,梵行已立、此生已尽,不受后有,即无惧于来世的纯大苦聚集了。

修断缘起法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下列五法:

一者、修无常观:观这世间可取的一切法,都是生灭漂流,刹那不住的。无论是什么坚固的东西,都在刹那、刹那之间“生”、“住”、“异”、“灭”的变化着。虽然在某一段时间或某度空间感知事物的存在,但时间久远以后,任何物质无不在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地逐渐归于鸟有,即使是地球、太阳等“恒”星亦不例外。修无常观的结果,此世间无一物可取。

二者、修生灭观:生灭观与无常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其是生灭的所以才是无常的。所谓生灭观者,就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诸行无常,是生减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住于涅槃寂灭的智慧,观看生灭法。

三者、修无欲观:所谓“欲”,是六入处所生的希望,着于染爱,生色、声、香、味、触、法的欲乐,由此欲乐而衍生烦恼,烦恼即是苦本,所以有欲者、不得解脱。为了脱苦本,必须修无欲观,知欲是苦、是患、是盖、是缠、是缚,了了知以后,才不为欲所困,不为欲所困即是解脱。

四者、修灭观:所谓“灭”即是“涅槃”,就是无为寂灭,凡一切诸相,都能寂灭无余,使六识心、心所都寂灭不起。心,心所灭,则污染于心者亦灭,心无污染,即得智慧,有智慧即解脱。

五者,修厌观:所谓“厌”,就是背弃苦集的无量过患,也就是厌生死苦。有厌则必有断离,知断离苦集,就是无上菩提,菩提即是觉,能觉即解脱。

解脱以后,心不再顾念于欲着,不顾念欲着,即不被缚着,六识不驱驰、追逐名色。不追逐名色,名色即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诸大苦聚集灭,诸苦寂灭,即是修断缘起法,缘起法灭,则“此灭”而后“彼灭”,诸灭灭已,寂灭为乐,是大涅槃。

摘自《内明》169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