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世间百态

 广东“小悦悦事件”大讨论:让愿救人的敢去救


   日期:2011/10/21 10: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与会者言

建议建立小悦悦事件纪念碑,警醒现在的国人,告诫我们的子孙后代,要大力呼唤每个人担当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一味地指责政府和社会,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教授谈方

就像盖楼一样,要从一砖一瓦做起,我们要自我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碰到这样的事要怎么做。对整个社会来说,可以从法制建设与规范、加强公民应急救助知识教育、舆论宣传引导、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作用等方面更扎实地进行补救和建设。

——省政协委员、广东检验检疫局检管处高级工程师陈强

建议政府建立一个监护人职责承担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建议政府建立一个完善的司法救助体系,针对南京彭宇案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建议成立相关的专业调查机构,保障真正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之人,免除救人者的后顾之忧。

——省政协委员谭练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震惊、愤怒、悲痛和失望,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了谴责、质问和反思。

如何避免类此悲剧再次发生?从昨日开始,省社工委举行系列座谈会,分别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群团组织代表和法律工作者参加,座谈的主题是“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在昨日首场座谈会上,与会人士纷纷建言献策,希望完善法律保障、重塑道德规范,让愿救人的敢去救,让想讹人的不能讹。

据悉,这些征集的救济机制、奖惩机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将会成为广东省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探因:转型期暂时性道德失范

一贯以来,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鼓励人去做好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当今社会却出现一些扭曲现象:如遇到老人跌倒不敢扶,怕被人误为自己推倒;见死不救,怕救人被冤枉;连救小悦悦的拾荒阿婆竟被质疑为“想出名、炒作”。个中原因是什么?

“不少人认为做好人难,因为做好事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做好人不但没有法律保障反而会被惹祸上身。于是,不想做好事的人继续冷漠,不敢做好事的人心安理得,想做好事的人考虑后果,敢做好事的人则凤毛麟角。”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同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全认为,这些挫折都折射了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信任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

刘伟全进一步解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旧的规范、秩序悄然变更,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伦理、秩序又未适时形成,处在这个转型的“空窗期”,某些场合难免出现暂时性的道德失范。他认为,当前道德失范、信任缺失,已经威胁到最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小悦悦事件必须要唤醒国人,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必须高度重视。

建言:设立奖惩机制应对冷漠

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项目运营负责人王东晟认为,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许云鹤案”相继发生,让许多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因此害怕被“讹上”。“路人大多数是穷人,他们伤不起,也当不起‘彭宇’。”他表示,类似的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以至各地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

如何重塑道德规范、修复社会信任?刘伟权认为,公民道德建设要落在制度的保障上,法律制度、信用制度等必须对做好事做好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做“恶”者严厉惩罚:国家要制定道德奖惩制度,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提倡正义、鼓励正义、严惩恶行,尤其是对见死不救的,先从教育为主,恶劣的不仅要罚款还要入狱。

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中国好人网创办人谈方教授认为,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用立法来惩罚见死不救有必要。但他认为,当务之急不是立法,而是要守法和执法。“特别是严格执法,从搀扶老人的彭宇案等可以看出,往往不是无法可依,而是不守法、有法不依,公平正义这个最后的屏障没有守住,让好人寒心。”

谈方指出,见义勇为反被咬的几个典型案件都可以看出司法不公正的影子。法律上“谁主张谁举证”,但有些执法人员却没有坚守原则甚至不作为。“恶人冤枉好人,把好人挤到悬崖边去了,好人被迫举出证据证明自己清白,对反咬一口的恶人却没有追究责任。”我国现有法律中,本来就有诽谤罪、诬告陷害罪、敲诈勒索罪、侵害名誉权等条款,他建议要对事件中的恶人追究相关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使其不敢再诬陷、敲诈好人,做好人的风险也就自然大大地化解了。

呼吁:勿借事件将冷漠放大化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让社会震惊,更让很多人感到寒心。王东晟呼吁,勿借“小悦悦事件”将冷漠放大化。他认为,尽管如今出现众多老人跌倒不敢扶等现象,但那只是个别事件,不能一棒子打死。无论是汶川地震、玉树救灾、动车脱轨中,国人奋勇救人的精神打动了所有人,真正的冷漠不占多数,他们不代表我们所有人,不代表中国十多亿人口。“不要人为地夸大国人的道德沦丧,这恰恰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忠烈还提到,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微博上有网友开始发出倡议“从我做起,拒绝冷漠”,响应这一消息的有4万多条,转发2万多条。他认为,这说明整个社会还是人心向善。

连日来热心人士不断从各地赶来探视并送来捐款

现在,这里没有冷漠只有爱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枫 张素圈 盛正挺)这个社会真的这么冷漠吗?不!连日来,众多热心人士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探视身受重伤的小悦悦,并送上了自己的心意。

省红会探望小悦悦父母

受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雷于蓝委托,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冯玲昨日带着心理咨询志愿者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探望小悦悦的父母,送上慰问金。“你们的坚强令人敬佩,我们一起为小悦悦祈福。”冯玲拉着小悦悦妈妈的手说,小悦悦的遭遇令人痛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省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将为小悦悦及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医疗费捐助和心理辅导。省红十字会呼吁,社会各界应反思小悦悦事件,发扬“人道、博爱”精神,弘扬守望互助、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美德,让人心不再冷漠,让悲剧不再重演。

得知小悦悦病情后,昨日中午,广州“区伯”提着一罐肉汤来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探望悦悦父母,嘱咐他们“好好休息,好好吃饭,才能照顾好小悦悦”,并从钱包掏出200元现金给小悦悦父母,劝他们一定要收下这份心意。

颠簸十多小时来送捐款

探望小悦悦的热心人还有很多,下午3时半后,医院ICU病房有短暂探视时间。连续几天来,每在这个时段,小悦悦病房窗口的走廊都被全国各地赶来探望的好心人围得水泄不通。广西柳州黄女士前晚坐客车出发,颠簸了十几个小时赶到医院,她隔着玻璃注视着病榻上的小女孩,告诉记者她也有个10岁的儿子,“我看到这个新闻很难受,一定要来看悦悦一眼。”此时悦悦的爷爷正好也来探视,黄女士立刻将5000元钱塞给老人家,随后马不停蹄赶往天河客运站,乘坐下午6时半的客车回柳州。

昨日下午,海南三亚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致电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看到“小悦悦事件”的相关报道,该公司员工非常关注,对小悦悦一家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公司员工自发组织了为小悦悦捐款的行动,从记者处获知汇款账号,并将善款汇给小悦悦,“也希望媒体能够及时报道小悦悦的病情,以便我们了解最新情况。最后衷心祝愿小悦悦坚强地挺过难关,早日康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德       救人)(五明学佛网:道德       救人)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说道德会的王凤仪先生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 

 如瑞法师:培养道德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潘宗光教授:佛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软实力” 

 董群教授:完人的追求——佛教道德漫谈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七章 理性与道德之归一 悲智不二论 

 其它法师:佛教的道德观 

 仁焕法师:佛法大意、伦常道德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