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日期:2015/3/12 2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子献供之法这一段,这一段分五个小节,我们昨天讲到第四个小节「赞胜田」。我们先把这一节经文读一下: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我们昨天这段没有讲完,继续来学习。这是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佛)为目犍连尊者开示,也就是对我们宣说。说在这一天,『当此之日』就是七月十五,农历的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也是僧自恣日。这里讲到『一切圣众』,这都是出世圣贤,他们有的在山间树下修苦行,有的证得了『四道果』。四道果,我们昨天简单的介绍,所谓初果须陀洹,这是断了三界的八十八品见惑,就证得须陀洹;二果斯陀含,这是断了见惑之后,再断六品思惑,这是二果;三果阿那含,这是再多断三品思惑,证得阿那含果;最后把七十二品剩余的思惑都断尽,这就证得四果阿罗汉。阿罗汉称为无学道,也就是他在三界里没什么学的,出三界了。无学也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毕业了,学业圆满,证得正觉的果位。

  这里讲到『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者,蕅益大师说,「统理大众,教其弟子修行四谛十二因缘观,以声闻缘觉乘而得出离,利他成就也」。前面讲的证四道果,这是自利的成就,自利之后必须要利他,利他主要表现在教化一切众生。阿罗汉就证得六通,前面我们也讲到,像目犍连尊者已经得到了阿罗汉果,所以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漏尽这六种神通现前。阿罗汉果这些圣人自利还要利他。「教化声闻、缘觉」,这是讲到对於这些声闻乘、缘觉乘的人(这是属於小乘)来教化。统理大众,教其弟子,也就是他在僧团里面做老师,带领大众来修学。修学的主要内容是四谛十二因缘观,这是声闻乘和缘觉乘主要修行的科目。声闻就是阿罗汉果,他是依四谛法而成就的;缘觉,通常我们也称为辟支佛,这是属於中乘,其实都跟小乘是一类的,他们是依十二因缘观而成就。实际上四谛和十二因缘是有详略之不同而已,在内容上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所以同属於小乘道。

  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名相。四谛,前面也做了介绍,就是苦、集、灭、道称为四谛,谛就是真理的意思,就是四种真理。苦和集是六道众生的因果,苦是果,集是因。集什么?集是聚集,烦恼聚集,念念相续都是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集,就会造业受报。苦是他们的果报,六道轮回。灭、道是出世因果,灭是果报,也就是寂灭、涅盘,断尽了一切烦恼称为灭,就是烦恼灭了。对小乘道而言,这个灭是见思烦恼灭了,他们就能出三界,他们必须是修道,道是出世之因,断见思烦恼,成就阿罗汉道。这是小乘,也是藏教所说的苦、集、灭、道,这里主要是指声闻、缘觉。这是小乘四谛,藏教四谛。当然天台宗分四教藏、通、别、圆,四教里面各有四谛法,前面我们也略略介绍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可见得四谛法通大小乘,是一切佛法的纲领。

  十二因缘其实也是四谛法的详细说明。在名相说,十二因缘是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支,叫十二因缘。无明是根本的因,无明是迷惑造业,由於迷惑,无明缘行,就会产生行,行就是不符合宇宙真相的这种行为,也就是动相产生;动相产生之后就会有所牵连,就产生识,这个识是第八识,行缘识,识是投胎的主体,业识要去投胎;识缘名色,投胎必须要有形体,名色就是形体,然后渐渐形体开始生长,你看我们胎儿生育,最起初是父精母血,受精卵,这是名色,就有形了;然后渐渐在母体里面生长,长出六根,这六根长成之后,它接触外界渐渐就能够有触的受,能接触,所以名色缘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六入缘触,有了六根,它就会接触;触缘受,一接触外界,它就有对於顺逆境界的感受,就产生苦乐的感受;有了苦乐的感受,就自然生起爱憎,喜欢乐、而厌恶苦,所以受缘爱,爱就产生,这个爱是贪爱,是人的欲望;爱缘取,有了贪爱就妄取,就造作,造业;取缘有,有是生死之因,要受业力支配,现在有业因,必定将来就有业果;业果是在六道中受生,所以有缘生;有了生,就有老死,生老病死就免不了,随之而来种种忧悲苦恼,如是不断的在六道中轮转,十二因缘就把我们这个因缘果报就说尽了。实际上十二因缘的内容跟四谛是一样的。无明、行、爱、取、有,这五支是属於集谛,是他们烦恼的因;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这是讲果报苦谛,有苦就有集,所以十二因缘它就分苦谛和集谛。

  灭、道,道谛就是观十二因缘之智,你有智慧能够观察,六道轮回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你就要知苦断集,要去烦恼,要出三界,所以修这个智、修这种观,得到的果报就灭除十二因缘,灭谛,也就是灭生死轮回。怎么灭的?还得从根上灭,根就是无明,迷惑颠倒这是根。所以倒过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统统都灭。这是讲到十二因缘。声闻、缘觉依四谛、十二因缘法而得出离,这也是佛给他们的教化。在教化方面来讲,这是利他成就。

  在僧团里面,除了声闻、缘觉这些小乘圣者以外,还有大乘菩萨的示现,所以这里下面讲到『十地菩萨大人』,这是讲大乘菩萨。蕅益大师解释说,「十地菩萨大人者,欢喜地乃至法云地,分证法身,破无明,得中道」。这类人是大权示现,这里讲到的十地菩萨,蕅益大师是依《华严经》里头的教义讲华严十地,十地是圆教十地菩萨,不是通教、不是别教,它是圆教。

  十地,我们简单的把名相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是欢喜地,叫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到了这样一个地位,已经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他证得同生性。同生性就是同如来,这种叫同生性;异生性那是还不同如来。他已经证得人法二空,人空是断我执,法空是断法执,这时候能自在利益一切众生,自他皆得利益,所以他生大欢喜,称为欢喜地。第二是离垢地,二地菩萨圆具净戒,他的戒律是圆满的,没有丝毫的破损。这时候远离烦恼垢,这个垢是烦恼的代名词,所以称为离垢。第三地是发光地。发光地是三地菩萨,成就了胜定,成就了大法,成就了总持,总持也称为陀罗尼。发无边妙慧光,这个光就是指智慧,这称为发光地。四地菩萨叫焰慧地,火焰的焰,这种菩萨安住最胜菩提分法。《无量寿经》里讲「烧烦恼薪」,所以用火焰来代表。他把烦恼都烧尽了,用什么来烧?用智慧的火焰来烧,叫焰慧地。第五叫难胜地。这个难胜地五地菩萨,他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真俗他已经能够圆融不二,可以互相和合。本来真谛和俗谛是不能够和合的,相违的,但是他现在能够互合相应了,称为难胜地。

  第六地菩萨叫现前地。这一地的菩萨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这种智慧现前,叫现前地。染净无分别这是什么意思?佛法里圆教讲到,淫怒痴皆是戒定慧。淫怒痴,淫是贪爱,怒是瞋恚,痴是愚痴,贪瞋痴这是污染,它跟戒定慧不二,没有分别。那是要高度殊胜的智慧观照,了一切智、一切种智,住第一义谛,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七地菩萨叫远行地,这时候菩萨是修行进入无相行,他修行已经没有修行的相,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这世间修行乃至二乘修行有相、有功、有用,而他们这些菩萨叫无功用道,完全没有丝毫起心动念,进入无相行的修行,叫远行地。第八地叫不动地,不动地是他们用无分别智,相续任运,就是进入任运自然的阶段。不被相、用、烦恼等一切境界所动,真正做到一切都如如不动,这时候连起心动念、最丝毫最细微的动都消除得干干净净。第九地叫善慧地。菩萨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成就无量无边殊胜的辩才,能够在十方世界为一切众生善说法,这是九地。到十地是法云地。法云地的菩萨,这是用比喻,大法智慧像云一样。云,我们知道是水蒸汽合成,是含众德水,这些水就是德水。什么德?性德,性德圆满现前,一切的障碍统统都消除,无量功德现前,法身充满,法身圆满现前,这时候叫法云地。

  十地菩萨已经接近如来果地,圆满果地就差两步,十地再往上是等觉,等觉再上面就是妙觉位,是如来圆满的果地。这里讲到的十地菩萨,他们也称大人,这些菩萨已经分证法身,到十地,法身已经基本上圆满,差两步就成佛了。前面初地菩萨所证的法身就稍为欠缺一点,但是都证了法身,在天台宗里面把他们也称为佛,不仅是十地菩萨称为佛,《华严经》里讲到的,初住菩萨以上都称为佛,叫「分证即佛」。分证就是分证法身,他们确实见到法身,就好像拨云见月,月亮露出来了。初住菩萨刚刚证得法身,这是初一的月亮,可能只有个月芽;到了如来果地上是十五的月亮,圆满的,全部现前了。但是从初一到十五,他们所见的月亮统统是真的月亮,真见到,所以都得到如法身如来的受用。

  破无明,得中道,这就是无明断尽。无明是妄想习气,「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法身就全现了。中道,就是没有偏空,也没有偏有,空有不二,这叫中道。凡夫偏在有里头,迷在事相上;二乘偏在空里头,知道一切法空,他就没有起心发愿度众生。菩萨这里证得中道,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能在十法界里面示现一切身度化众生。

  所以蕅益大师下面讲,「应本同流九界,广度众生,虽六道四生,无不示现。以比丘是住持僧宝,关系佛法,每权现之」。所以这些大乘菩萨、十地菩萨,应九法界众生之机(根机),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说法度生,自己又如如不动,这是说法自在。在六道里头示现,示现种种身,你要度化六道众生,必须给他们示现同类身,在菩萨行里面称为同事。譬如说你要度化畜生道,你就得在畜生道里化现,要度一只猪,你得现一只猪跟它说法,给它做好样子。你要是度鬼类,你就要到饿鬼道去示现,像阿难尊者曾经见到的面然大士,面然这是饿鬼,那是谁?观世音菩萨示现。这是放焰口法会的缘起,是阿难尊者见到面然大士现的饿鬼,非常可怕,口里吐著火告诉他说:「阿难,三天之后,你要堕到我们这个道里。」吓得阿难赶紧回去向佛求救,佛就告诉他放焰口的法事。那个缘起跟我们本经的缘起很相似,也是尊者见到鬼类,只不过阿难见到的是面然大士,告诉他,你将来堕到我们这个道,他害怕,请佛救济,这是放焰口的缘起;本经的缘起是目犍连尊者见到他母亲堕到饿鬼道,而自己神通道力没有办法解救,请佛来讲救济之法,这是盂兰盆会。所以证明了在六道当中,菩萨都有现身。

  「四生」就是胎、卵、湿、化四种生命状态。胎生的;卵生的,这些飞禽是卵生的,很多昆虫也是卵生的;湿生,因水而生,很多蚊虫就是依水而生;化生,他没有父母,就是变化出来的,像天道天人化生,地狱道众生也是化生,所以种种生命的形态,菩萨都能示现。这里特别讲到的『权现比丘』,权是方便的意思,方便示现比丘身。比丘是住持三宝里面的僧宝,这是讲出家人,出家受比丘戒的,这叫比丘。僧宝,在佛灭度以后,可以说世间佛法要靠僧宝来弘传,关系佛法的命脉,佛不在世,僧宝便是我们的依皈。因此菩萨为了护持正法,常常现出家相,在比丘僧团队伍当中来示现,这是为什么?护持佛法命脉。

  底下蕅益大师举出了地藏菩萨的例子,「如地藏菩萨以声闻像入大集会,世尊广叹功德胜利超过一切诸大菩萨,不可称计。既赞叹已,说《十轮经》遗诫末世,不得於出家人轻贱毁辱」。地藏菩萨那是等觉菩萨,远超十地,而且他确实是早证如来法身,早已经圆满了,只是他不取如来正觉果位,他还停留在等觉位上。这是酬他自己的本愿,他的本愿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要度尽一切众生之后,自己最后证得如来涅盘,这是大悲大愿。就好像在世间一个人读书读得很好,博士毕业是可以垂手可得,他早就超过好多好多博士,甚至教他的教授他都超过了,可是他就故意不拿博士学位,还停留在候补,博士候补这么一个位置上,其实他的智慧能力早已超过了他的老师。我们读《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点就很明白,他的学生里面,他过去同修里面,许多都早已经证得如来果位,太多太多了,而自己仍然示现做一个声闻,以等觉菩萨的身分来示现声闻相,声闻相是出家相。在忉利大会上,地藏菩萨就以出家相来示现,这是《地藏菩萨本愿经》的那个法会。那是无比殊胜庄严,尽法界虚空界一切如来、大菩萨、十法界一切众生统统聚会,听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而佛告诉大众,地藏菩萨的功德胜力超过一切诸大菩萨,甚至超过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这些大等觉菩萨,他的功德真的是穷劫都说不尽,不仅我们凡夫说不尽,连如来都说不尽,不可称计。而佛特别嘱咐地藏菩萨,在佛灭度之后,承担起代佛宣化的使命。所以世尊入灭之后,地藏菩萨就是佛的代表,他就是佛,特别是在我们现在末法时代,地藏菩萨就是我们的本师。

  所以当年蕅益大师特别修行地藏法门。地藏法门里面专门有三部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还有《地藏十轮经》,这是地藏三经。世尊赞叹地藏菩萨功德不可思议,特别又说了这《地藏十轮经》,《地藏十轮经》全称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里面特别留下遗训,教诫末世众生不得对出家人轻贱毁辱。好像世尊真的早已经知道了末法时代众生现象,在佛门里面会出现这种批评、毁骂、污辱、轻视出家人的现象,所以佛特别教诫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么做会有很大的因果,会造很重的罪业。

  为什么是这样?蕅益大师给我们下面简单说明。「以剃发染衣,即是圣贤幢相。虽破戒乃至无戒,舍身决堕地狱,犹为人天福田。况复具戒,况复证果?」原因这里说得很明白,剃发染衣,这是现出家相,这种相就叫圣贤幢相。幢是法幢,法相,这种法相代表了圣贤,出世圣贤,代表了僧宝,能够住持佛法。不管这个出家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出家人,即使他是破戒的,甚至根本没得戒。破戒还是原来得了戒才有破戒,他根本没得戒,甚至他是欺骗信众,贪图利养,造贪瞋痴、杀盗淫重罪的这类人,不是真正出家人,他的果报当然舍身决堕地狱。这是《地藏经》里讲的,虽然出家了,但是心非沙门,伪作沙门,他是搞假的,骗取名闻利养,这类人死后必定堕阿鼻地狱,为什么?他破坏佛法形象,他们自有他们的因果。可是他们现在还没堕地狱,还现这个出家相,剃了光头,穿上圆领宽袍,大袖海青袈裟,染衣是袈裟,这个相就是圣贤幢相,就是人天福田。

  为什么?只要我们能够恭敬出家人,这是恭敬自性里头的僧宝,看到出家的样子,马上想到「皈依僧,众中尊」。僧有清净的意思、有和合的意思,清净就没有污染,净而不染;和合就不要有对立矛盾,能跟一切众生欢喜相处,和谐相处。我们看到了僧人,马上想到我们自己要清净,我们跟人要和合,这是见到出家人我们就有功德。功德是借助他这个相产生,你看你就修了福,他就是福田,这是会修。不会修的,看到出家人破戒犯戒,就在那里轻贱毁辱、批评毁谤,这是什么?自己造恶业,毁坏佛法,真的是愚痴。所以连破戒乃至无戒的出家人都能够成为人天福田,都是圣贤幢相,更何况具戒比丘,真正持戒的出家人?乃至持沙弥戒,能够把沙弥戒做到,我们师父讲这就是真出家人,他真的是堪受人天供养,更何况是证果的出家人,那是圣贤僧,那是再来人示现,那当然更是殊胜福田。有时候菩萨示现样子,好像表面看起来不如法,好像会破戒,譬如说南宋时代的济公和尚,你看到的是疯疯颠颠的、邋邋遢遢的,一点庄严的威仪都没有,你不知道他是大权示现来的,你要是对他轻贱毁辱,那个罪业就大了。我们肉眼凡胎,哪里能认识谁是圣贤僧、谁是凡夫僧?最好都不毁谤,一切恭敬,这就对了,你自己就修真福田了,自己得利益,何必冤枉造作罪业?

  底下蕅益大师说,「故菩萨大人,为护正法,往往示做比丘,混入庸侣,逆顺纵横,随机设化。俾增上慢人及无信之辈,了知圣凡难测,不敢以牛羊眼观视出家弟子,而取重愆。以此方便,令僧宝种性不断,佛法赖以久存也」。菩萨大人这是大圣,他们为了护持正法,往往在僧团里面示现做一个出家人,在庸侣里头,庸是凡夫,侣是团体。现在末法时代,僧团里面真叫龙蛇混杂,有龙象,当然也有凡夫。这些大菩萨在出家僧团里面示现,逆顺纵横,随机设化。这是什么?给众生表演不可思议的这些方便,来教化人生,或用逆道,或用顺道。顺道,他真是一个如法的出家人,像蕅益大师,我们相信他是阿弥陀佛再来,在僧团里面示现。他说自己只能得菩萨戒沙弥,自己还做不到比丘,他自己说自己是凡夫。你看他留下这种种著作,他说是什么?「名字位中真佛眼」,他自己说自己是名字位中,就是凡夫位,还没有到相似位,是个凡夫,可是他是真佛眼。这给我们暗示了,他不是普通人。他谦虚说自己是凡夫,混入庸侣,为我们示现严持戒律,深入经藏,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做出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顺道。

  逆道,逆道像济公活佛,民国时期有一个金山活佛,跟济公的行持也差不多,他有神通,他也是再来人,但是示现好像不太如法。这是他们随机教化众生,令那些增上慢人(谁是增上慢人?学了佛的人,懂得点佛法教理,懂得点戒律,看他们就看不顺眼,这是自己傲慢,增上慢),还有一些无信之辈,他不相信佛法,甚至毁谤佛法的,看到这些菩萨示现,对佛法真正产生恭敬心,改过自新,皈依三宝。他知道圣凡难测,僧团里面说不定自己毁谤的那个就是菩萨再来的,所以他不敢以牛羊眼观视出家弟子。牛羊眼是什么?低俗之眼。这是高下之心,分别僧团出家人的好坏。这是取重愆,愆是罪业,造重罪。所以菩萨这些示现,目的就是让大众对佛法产生恭敬,对出家人一定要敬重,这是敬重三宝。以此方便,令僧宝种性不断绝。法赖僧传,僧宝不断,则佛法永存;如果僧宝种性断了,大家都看不起出家人,毁谤出家人,这个佛法也就随之断灭。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对出家众要有恭敬,看到他不如法,不跟他学就好,绝不能毁谤,只是敬而远之,我们跟随那些如法的善知识学,这就没有错,绝对不造毁谤、两舌的恶业。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继续看「赞胜田」这一节经文,『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蕅益大师为我们解释,「在大众中者,通指山间树下之贤,禅定经行之侣,自利利他之士,若权若实之俦,总集於自恣大会之中也」,这个解释就很圆满。前面的经文说到,一切圣众,或在山间修禅定,或在树下经行,这些出世圣贤,禅定经行是他们修行的方式,精进用功办道。山间树下是他们修行的处所,修头陀行。自利是讲声闻、缘觉小乘人;利他是大乘菩萨;还有一类是大权示现的,示现在僧团里面护持正法的这一类菩萨。当然,僧团里面既有圣贤僧,也有凡夫僧,我们肉眼凡胎看不出来,那就最好一律恭敬。

  这时这些大众都集会在自恣大会当中,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他们都来集会了。「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者,怜愍施主。无著无贪,美食恶食。不生增减,故名一心」。僧团接受供养,这是盂兰盆会。要知道,僧团接受施主供养,这不是说自己真的没有饭吃,没有这个福,要施主来周济,这样想,你去供养他们,那你就生不起恭敬心。出家人以道为尊,怎么会为衣食而忧虑?您看儒家也讲,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出家是世间将相所不能为,那是大智大勇者,舍离一切物欲的享受,辞亲割爱,剃发染衣,做大英雄。所以他们接受信众供养,这是怜愍信众,怜愍施主,做施主的殊胜福田,让你来种福。不是他求你,是他来给你修福的机会。所以施主要抱著恭敬心、感恩心、至诚心来修供养,这才叫有功德。

  出家众对於施主供养无著无贪,著是执著,贪是贪婪、贪爱,对於美食、恶食不能够分别、不能够执著,其实是给什么吃什么,不能说好吃的就想多要一点,不好吃的就不想要,这是有增减。不生增减之心,无分别的来受食、受供,这个真正可以为施主做福田。他没有这种对於美恶的分别执著,无著无贪,就叫一心。而且对施主也不拣别他是富贵还是贫贱,施主是普同供养,他们也是普同受供,成就这项功德。

  钵和罗饭,「梵语钵和罗,自誓经言钵和兰,祗是梵音轻重,此翻自恣食。谓七月十五日,设食供佛及僧,名钵和罗饭」。这是解释钵和罗的名相。在佛经里有一部《佛说自誓三昧经》,是后汉安息国安世高大师所译,他那里面叫「钵和兰」,其实讲的是同一个名词,只是翻译的音有轻重不同,所以翻的字面就不一样。中国的意思叫自恣食,也就是在七月十五自恣法会上,供佛及僧的这些饭食,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自恣食,这里就不再重复。「具清净戒等著,结赞胜田之相」,这是解释「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这是一个小结,总结、赞叹胜田这种相,这个相就是具清净戒。

  蕅益大师解释说,「圣众虽权实不等,总以戒为其体。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依戒而住。禅定经行,四果六通,故自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内秘菩萨,外现声闻,尤必执持禁戒,严护威仪。倘戒不清净,名曰无惭,受此信心胜供,不啻铜汁铁丸」。我们先看这一段注解,看到这里。这里讲到圣众都是具清净戒律,不管是权还是实,权是指大权示现,实是对小乘声闻、罗汉,他们真的是这个果位的,有的是大乘菩萨示现这个果位。只要是圣众,他的标准就是以戒为其体,他们得到真实的戒体了,所以表演出来的样子必定是严持戒律,这才能够真正成为世间的殊胜福田。佛灭度之后,佛嘱咐弟子以戒为师,所以戒律就是代表佛,我们要依戒而住,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虽然有这些寺庙,有这些经典,但是如果没有持戒人,佛法也就形同虚设,就不住在世间了。

  所以我们希望护持正法,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要求自己严持戒律,在家人持好五戒十善,这是真正的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人至少做到沙弥律仪;比丘戒、菩萨戒,往上更高的你要能做到,更加殊胜,但至少是沙弥律仪,这才是合格的出家人。在家至少做到五戒十善,你要真做到在家菩萨戒,那就更殊胜,你是菩萨了。这是护持正法的关键之所在。古德有说,毗尼在世,佛法亦住。毗尼就是戒律,有戒律在,就有佛法在。这戒律必须要人去持戒,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里举出的禅定经行、四果六通,本经刚才有提到的这些圣者,或在山间禅定,或在树下经行,或证四果,或得六通,这是证得果位,都是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是佛法的三学,三个纲领。慧是我们的目的,开智慧,阿罗汉是成正觉,菩萨是成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都是开智慧。智慧哪来的?智慧要靠定才能得到,因定生慧。定从哪来的?从戒律而来,人不持戒,他的心总不会定下来,戒是守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不可能开慧。所以大小二乘,他们证果都是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

  下面说到的,内秘菩萨,外现声闻,这是大权菩萨示现。内是讲他本来的面目,是大菩萨,经中所说的十地菩萨大人;外面所现的是声闻相,像地藏菩萨就是很典型的,等觉菩萨现声闻相,现出家相。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执持禁戒。执是执著,看起来表面的样子是有点执著,因为这些戒相很多很多,戒条也是很多,他是条条都认真的、刻意的在守持,看起来像是执著,其实他不是执著,他是真正护持正法,严持戒律,令戒律不断绝,就让佛法能住世,他严护威仪,丝毫威仪都不毁犯,这是非常的庄严。人能持戒,能守护威仪,他的样子本身就是度众生,他就有圣贤幢相,人家看到了之后一定是肃然起敬,甚至不学佛的人他也肃然起敬。

  我记得过去好像是二00三年,有一次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印尼去,协助他们国家促进宗教和谐,我们就去拜访一个伊斯兰教的教派。在拜访之前就有人告诉我们说,这个教派的人非常的高傲,对於其他的教派都看不上眼,更别说其他的宗教来。所以让我们要留心,特别他们担心师父,这么大年纪老人家,如果遭遇到别人的轻贱、毁辱,这就很不好。但师父不以为然,带著我们去拜访,去开会,跟他们开一个会,要交谈交流。我们到的时候,厅里头已经坐了不少他们的人,我们进去之后,本来也是有一点忐忑不安,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发生。结果没想到,师父带我们一行进入会场,发现坐在里面的人忽然之间一个个都站了起来,对於我们师父肃然起敬,这我们没想到。他们能够不轻贱毁辱我们就已经阿弥陀佛了,没想到他们对师父这样油然生起敬意,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到后来想通了,这是因为我们师父威仪的摄受,他能够「执持禁戒,严护威仪」,自然一切人看到了肃然起敬,他带有这种磁场就能摄受众生。所以,若要佛法真正振兴起来,要从我做起,护持好自己的戒律威仪,那真能够绍隆佛种,弘法利生。

  如果戒律不清净,这叫无惭,无惭是没有惭愧心。惭愧心是善心,人能够惭愧,他就能回头,他就能够改过自新。假如戒律又不清净,又不如法,还没有惭愧心,这个人就没得救了,命终之后决堕地狱。为什么?因为他接受信众的供养,施主修供养,佛教导我们以真实的信心修胜供,这个信心很清净,真正把出家人当作圣贤一样来供养。出家人代表十方僧宝,他是佛法住世的代表,所以信众是用这种真诚、清净的心来供养,修这种胜供。假如我们当不起,没有真实的德行,接受了这种供养,还没有惭愧心,还觉得自己好像真不错,堪受人天供养,这个就很危险了。不啻铜汁铁丸,将来要堕大地狱。铜汁地狱,你现在接受这个饮食,喝的东西将来都变成铜汁,火热的铜熔成的汁你喝进去,吃的东西将来就是铁丸,烧红的铁丸你得吃进去,这可不得了!受尽了地狱的苦楚之后,出来还要还债,不是受完就没了,还得将来还债,正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做牛做马来还。所以真正要堪受供养,必须严持戒律,要做如法的僧人。

  蕅益大师说,「若戒根清净,虽未证果,亦称圣众」。能够持戒精严,得到戒根清净,你真得戒,虽然还是凡夫,没有证果,连小乘初果须陀洹还没有证得,但是也能称为圣众,你是这个末法时代的圣人。为什么?因为你就代表了佛住世,佛不在,法赖僧传,你是真正的清净僧,戒律清净。所以我们师父说,在现在这个世间,你能把沙弥律仪做到,你就是出家的圣人;你能够在家把《弟子规》百分之百做到,你就是在家的圣人。当然这个标准是很低,但是这里说亦称圣众,算得上了。

  为什么这么说?他是有根据的,蕅益大师他是学戒律,他说这个话不是乱说的。他说,「以登坛时所得如法清净律仪,即是无漏戒身,直至成道,无别体故」。原来登坛受戒的时候,出家人要受三坛大戒,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三坛大戒。在这个戒坛上你得到戒体,你如法受戒,你真得到戒体。你能够严持戒律,守护戒体,如法清净律仪,你能做得很如法,你戒律威仪不犯,这个就是无漏戒身。你所得到的戒体,一直到你成道,就是证得阿罗汉,乃至证得大乘菩萨果位,乃至成佛,都是这个清净戒体。因为从来没有犯过律仪,所以戒体始终都是清净,这叫无漏戒身。你成佛还是无漏戒身,还是这个清净戒体,你现在是凡夫能够不犯律仪,也是这个清净戒体,无别体故,没有第二个体了。这个功德多么殊胜,所以称你为圣众,你也就当之无愧了。

  所以,「如此圣德,如云普集,谁能测其涯涘哉!」这是蕅益大师注解里的小结,这节经文是赞叹殊胜的福田。这些严持戒律的圣众,戒德高远,在七月十五自恣法会上,他们都来了,如云普集,都集合起来。十方僧宝聚会,这个是不可测,谁能测其涯涘哉,涯涘是边际,无量无边。这里讲到的不仅是我们娑婆世界阎浮提的出家众,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僧众都聚会,在这个时候你修供养,那是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底下就告诉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功德利益,这是第五节经文讲到的「获胜益」,请看经文: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修盂兰盆会的法供会得到什么样殊胜的利益。蕅益大师解释说,「胜益者,与拔两益」。与是与乐,拔是拔苦,得到这两种胜益。「出三涂,得解脱,拔苦益也」。什么叫拔苦益?帮助自己的父母眷属脱离三途之苦。这是告诉我们,你看经中讲的,能够供养这种自恣僧,自恣僧就是前面讲到的戒律清净的圣众,在这一天他们修自恣,就是互相批评、互相帮助、劝谏,共同提升,你供养这个僧团,能使『现世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这是拔苦益。下面讲,「衣食自然,福乐百年,入天华光,与乐益也」。这是经文后面讲到的,自己的父母眷属得到这个利益。他们能够『衣食自然』,现世父母他们得到百年的寿命和福报,还是快乐幸福的人生,乃至七世父母都能生天,这个是与乐,给与他们真实的快乐。「拔苦益」和「与乐益」,这两种胜益。

  底下,蕅益大师给我们把经文中关键词做了一点解释。这里讲现世父母,「现世谓现生,对下文七世而言」。也就是现在我们这一生的父母,不是过去生中的父母,这一生他们就能得到这种拔苦与乐的胜益。底下讲的七世父母,那是过去生中。「六亲,谓父母兄弟姊妹」,这叫六亲。又还有另外两种解释六亲的,「又父党六亲,谓伯叔兄弟子孙」,这属於男性,父亲这一系统的眷属。伯叔,伯是自己父亲的兄长,叔是父亲的弟弟,伯叔属於父辈;兄弟是我们的平辈;子孙是我们的下辈,这是父党六亲。「母党六亲,谓姑姨姊妹女孙」,这是属於女众,女性系列。姑是父亲的姐妹,姨是母亲的姐妹,姊妹是我们自己本身,女孙是我们的女儿、孙女。这合起来就称为六亲,这里统统包括。还有「眷属,谓夫妻婢妾,及一切表里姻戚等」。这就说近的,只要跟你有一点亲缘关系的都算在内,一个都不漏。「衣食自然,略举人天乐事」。这里讲的衣食自然,最浅的一层是讲人天中的乐事,用衣食代表;自然,就是你不费力气,很容易得到,这是人天福报。

  但是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蕅益大师说,「若充其致,则有惭愧衣,如来衣;禅悦法喜食,第一义食,皆悉自然」。这里讲的衣食就有表法的意思。惭愧衣,这是出家人穿的袈裟的总名号,叫惭愧衣,为什么?因为出家人能修惭愧之德,能够防范众恶,像衣服一样它是遮羞的,表惭愧的意思,人能常生惭愧,他的道业自然长进。像我们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他自己称是「常惭愧僧」,每天都忏悔自己的罪过,天天改过自新,所以天天道业长进,这是著惭愧衣。如来衣是什么?《法华经.法师品》里头说到,「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这是表法,如来衣是柔和心、忍辱心。人能够柔和、能够忍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慈悲心,慈悲心重,必定能做到柔和忍辱。那些刚强的人,我们讲个性很强,不能够随顺大众,都要搞自己一套,实际上他自己我执心重,他不能够柔和忍辱,那他也就不能度化众生,众生都不会喜欢他,甚至会害怕他、会远离他,那是他自己慈悲心不够。慈悲心重的必定是众生欢喜亲近,他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欢喜了,才愿意跟他学,他才能够起到度众生的效果。这是讲到衣,「衣食自然」的衣,它是表法的,这是性德。

  「食」,蕅益大师举出两种,禅悦法喜食,还有第一义食。色界天人他们就不用吃饭了,他们已经断除了财色名食睡的五欲,就是这五欲他们不会现行了。那他们拿什么来养身体,用什么营养来补充?用禅悦,用法喜,叫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所以他们不用吃饭。色界天人还是凡夫,都能做到这样,那出世圣人、大菩萨们更是如此。第一义食,这是表第一义谛,中道第一义谛。什么叫第一义?不著空,也不著有,空有二边都不著,空有不二。讲空是真谛,讲有是俗谛,对凡夫,凡夫执著有,你给他讲俗谛;阿罗汉、小乘声闻他们执著空,佛给他们讲空谛,实际上这两个都不是第一义谛。空有二边都不执著,都放下,这叫第一义谛,一切法本空,本来无所有、不可得,你说空那是对有相对而言,把空执实在了这也不行,空和有不二,圆融。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讲有,是物质,物质和空,空是在性上讲,色、物质是在相上讲。一切万法都是这样,相有性空,事有理空,这是第一义谛。所以这里讲的「衣食自然」,蕅益大师引申就讲到大乘教义,那么这部经就不是小乘经,更不是人天乘的,是大乘、菩萨乘。

  「自在化生者,诸天不由胞胎故。若充其致,则三种意生身,皆悉自在」。这是讲到超度七世父母生天,叫『自在化生』,天人不是父母所生的,他们是化生。我们人是父母所生,有胞胎,有十月怀胎,但是天人不需要,化生,这是浅的说法。若充其致,往深的说,往圆满的方面说,这是讲到三种意生身,这三种意生身的「意」,是有别於物质,它不是物质所生的,就是他的身体不是色身,它是意生身,也就是他的色身是由大菩萨意上面所化现的,随类化身。

  《楞伽经》上告诉我们,有三种意生身,哪三种?一种称为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一种称为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一种称为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第一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是通教初地菩萨到六地菩萨他们所证得的,这个是很高的境界了。所以蕅益大师讲的是圆教十地菩萨,这里是通教初地到六地,他们证得真空寂灭之乐,跟法身和合,所以自在入一切佛刹土去度化众生。随意无碍,他没有障碍,这是《华严经》讲的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第二种就更高了,是通教七地到八地菩萨他们所证得的,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也就是觉了一切诸法自性之性。这个自性的性质是什么样子?如幻如化,是「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他完全证得,所以有无量的神力,普入一切佛刹土里头迅速如意的度化众生,他自在无碍。还有第九地到第十地菩萨所证得的是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这更高,他们是完全得到法身受用,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善恶顺逆一切境界无不是佛法,因为都是自性所生所现,都是法身,所以他们能够现无量身,一身化成无量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正如镜中之像,随类而化现,镜子是他自己的真心,没有动摇过,但是照镜子里头的这些种类林林总总、无量无边,这是能现众相,现众相又无作为。

  我过去讲「华严科学宇宙观」用过一个例证,就是拿一个镜子,我这个镜子如果对著摄影机,你们就可以看到镜中的人像,就是我钟茂森的像就在镜子里,一层一层互相的照,就在这镜子里头又有摄影机,摄影机照出的镜子里头又有我的人像,一层层是无量无边。你从这里边去想像,什么叫做现众相而无作为,真身没有动摇过,还在这里端坐,但是同时就现出无量身,在诸佛刹土里示现。他自己心地清净,没有动摇过,没起心、没动念,所以没有作为,没有作为又现众相,这不可思议,叫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这三种意生身,这个身就不得了,就不是讲的天身,那是十地菩萨之身,是真正的自在。

  我们超度父母,超度六亲眷属,可以把他们超度到这样的境界上。能不能达到?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好像一般人很难理解,你说超度到天上,这个我能理解,但是你怎么能够把他从凡夫变成十地菩萨,你怎么能把他变成佛?这完全可能!为什么?《华严经》告诉我们「一切唯心造」,你是什么样的心,你的心就变现什么样的法界,这法界里当然有你的六亲眷属,这完全是可能的。所以当你成佛的时候,你是佛心,佛心变现的是佛境界,这境界里面不就一切都成佛了吗?所以《华严经》里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当你能够圆种智,就是你成佛,圆满你一切种智了,你心内所变现的一切众生跟著你同圆种智,这是真正超度。把他们超度成佛都可能,把他们超度到十地菩萨有什么不可能?完全取乎你的境界,你是证得十地菩萨,他们跟著你同圆十地菩萨果位,跟著你成十地菩萨。一切唯心造,这是真正超度的理论。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没有疑惑,蕅益大师在这里讲的一点不为过,真的可以做到。

  下面说,「入天华光者,妙华光明,诸天快乐之相。若充其致,则万行为华,般若为光,第一义为天,三德秘藏以为安宅,是名入天华光」。浅的说法是说,入天华光,是妙华光明,这是天人快乐的相貌,天人头上都戴著花,身上都发著光,都有光明。深一层意思讲,华是指菩萨万行,六度万行,花是表因,修六度万行的因,就得成佛的果。光,光是指智慧,般若是光,般若是大智慧,是观一切法的实相的智慧。天是什么天?第一义天,那是一真法界菩萨所住之处;三德秘藏,所谓的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秘藏,这是法身如来的果德。这个是安宅,你住在这里,蕅益大师引申,这个才叫做入天华光。

  所以蕅益大师讲,「据此一文,不惟度於父母,并及六亲眷属;不惟拔济饿鬼,悉使永离三涂;不惟荐度亡人,亦能利益现在,功德宏深,不可思议。故曰,令一切难,皆离忧苦」。这一切难,不仅包括恶道,不仅包括六道,包括十法界,你还没有成佛都有难。为什么?烦恼没断尽,这就是难。所以这个在范围上讲,包括父母、六亲眷属,也包括一切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你能度他,这就有缘,他能接受你的度化,这有缘。在程度上讲,这个超济,不仅拔济饿鬼三途之难,超荐亡人,更包括度一切有缘众生成就佛道,功德宏深,不可思议。现在我们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最后一讲。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六集)  2009/9/7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05-000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佛说盂兰盆经)(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佛说盂兰盆经)   <

 梦参长老:《佛说盂兰盆经》教你报答生生世世父母恩 

 《佛说盂兰盆经》原文及译文(附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