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资料选读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第08讲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十四章(1984)

智者大师:佛说阿弥陀经义记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一讲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以涅槃的常乐我净为体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99集

阿弥陀经是怎样一部经?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七讲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46集

来定法师:《佛说阿弥陀经》学记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21集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00集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08讲

信愿法师:为何云《阿弥陀经》为难信之法?

慧静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十八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9集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76集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八章(1984)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54集

学习《阿弥陀经》的心得体会

 
阿弥陀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二章(1984)  

  请掀开经本一百二十一面,看这个大字。

  解【一往分别。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

  从这里看起。这是蕅益大师给我们解释西方极乐世界。在前面讲我们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做一个比较,这一段说得更详细了。『一往分别』就是概略的分别。『同居五浊轻』,我们知道西方世界是大略上分做四土三辈九品,每一土里面都有三辈九品。而经中所说的多半都是讲同居土,而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以同居土的成分最多,比例最大,因此佛与祖师们给我们介绍都是特别着重在凡圣同居土,因为这个境界是我们的确可以证得的,换句话说,我们确实在一生当中要是努力去做,一定能够证得的。至于讲到「五浊」,前面也做过比较,这些意思我们都要明了。

  西方世界即使是下品下生也没有『分段八苦』,这是要记住的,除非你不去,去了的时候就离开「分段八苦」。离开分段八苦的享受等于我们这个世界的阿罗汉、辟支佛,也等于圆教第七信位的菩萨。我们想想,在我们这个世界要修到离开分段八苦,确实不简单,不是个容易的事情,那得要把见思烦恼断尽超越三界才可以做到。

  「八苦」第一个是「生苦」。这个「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究竟怎么样苦法现在都忘了,没人能够记得了。可是我们如果要细细的去观察,去揣摩「生」的情形,也能够想象到,如佛在经中所形容的,佛形容胎儿出生犹如在地狱当中受夹山地狱之苦,这皮肤接触外面境界,那个风一吹,犹如风刀解体之苦,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的形容。所以这小孩一出生下来,他就哭,太痛苦了,他才哭。如果「生」要是很乐的话,那生下来他应该笑嘻嘻的才对。一生下来就痛苦,可见得那个受是很大的痛苦,他说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所以没有胎狱之苦。

  第二是「老苦」。前面跟诸位说过了,西方极乐世界寿命很长,每一个人都是无量寿。我们听到寿命这么长,很喜欢,但是如果是老,老了很痛苦,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老,可是又愿意长寿,长寿而不老这个事情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办不到的,你要长寿就得受老苦。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一样了,寿命极长,正是我们一般人所向往的长生不老。他不老,各个人的相貌都是圆满庄严,而且相貌跟诸位说是愈来愈好,你想这是什么道理?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在用功,天天在修行,「相随心转」。同居土的人的相貌比不上方便土,方便土的相貌比不上实报土。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天天增高,你的相貌愈来愈庄严,愈来愈年轻,西方世界才能做到,这是我们欣欣所向往的。

  第三是没有「病苦」,那个世界的人不害病。他的环境太好了,莲花化生,不是父母血肉之躯,所以无论在内,内没有烦恼,外没有疾病之源,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病苦。

  西方世界也没有「死苦」,那我们就要问了,经上也有说,阿弥陀佛上午涅盘,下午观世音菩萨就继佛的位,就成佛了,这样说起来西方极乐世界也有入涅盘。入般涅盘不是死,这个要了解。我们有很多人误会了,把涅盘就当作死,这是错误的。如果涅盘就是死,大家就不要修行,各个人都入般涅盘还用得着修行吗?「涅盘」二个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灭。灭的是什么?灭的是烦恼,灭的是无明,灭这个。无明跟烦恼灭尽了就叫入般涅盘,是这么个意思。古德也把它翻作「圆寂」,「圆」是讲功德圆满,智慧圆满。「寂」就是寂灭,清净寂灭,烦恼无明断尽了,入清净寂灭,这个叫「涅盘」。

  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法缘尽了,与他有缘的这些众生,他都度尽了,所以佛离开西方极乐世界到别的世界去了,别的世界,他那些教化众生的机缘成熟了,他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作佛,度众生去了。他走了之后,与观世音菩萨那一批人,很有缘分的,与观音菩萨就在那个世界,观音菩萨示现成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生死。

  一般宗教徒们所向往的「永生」,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真实的永生。天堂不究竟,纵然是非想非非想天人,寿命也只有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你看经典里面常常给我们说,这些天人多半堕地狱,正是俗话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他为什么会堕地狱?谤佛谤法。因为他有个错误的观念,他生到四禅天、四空天就认为那是证得涅盘了,自己认为那是永生了,得到真正的不生不灭了。忽然这个定失掉的时候,他这个时间到了,定功失掉了,失掉再要堕落,于是乎他就怀疑,佛说的法不灵。佛说不退,为什么我们现在要退,我们上了佛的当,上了菩萨的当,他在这个时候生起毁谤三宝的念头,由于造这种罪业才堕落在恶道,这是一个错误,误会,错认了。

  西方世界没有「爱别离」的苦,无「怨憎会遇」之苦,它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西方世界没有「求不得」之苦,它是一切需求随念变化,这到后面我们还会要讨论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五阴炽盛」之苦,五阴炽盛只有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夫才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得一心不乱,智慧增长,哪里还会有烦恼?所以那一边八苦永远离开了,这是真正得到乐,『不病不老』。

  『天衣天食』,「天」是天然,思衣得衣,想吃什么,东西就现前。我们今天讲的科学发达,距离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物质享受随心所欲,还差很大的距离。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解【方便体观巧。无沉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

  这也是两个世界的比较。娑婆世界也有方便有余土,那是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所住的境界。就是佛在经上常常说的偏真涅盘,偏真涅盘就是方便有余土。而这些圣者们证入偏真涅盘之后就不出来了,当然不是永远不出来,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小乘阿罗汉入了偏真涅盘大概要两万劫才能够离开,回小向大,而辟支佛入偏真涅盘也得要一万劫。换句话说,到那个地方他就住下来了,他觉得那个地方环境不错,很清净、很自在,他就住在里面了,不肯再往前走了,所以叫『沉空滞寂之苦』。这个「苦」是他不能进修,就是他的功夫终止了,停在这个境界上不能够精进,不能向前进,要停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西方极乐世界没这个情形,虽然它也有方便有余土,那个里面人家都是以体空观,这种方法非常巧妙,他入方便土,他不住方便土。换句话说,他的功夫永远不断的在精进,并不是停留在那个地方,所以说『但受游戏神通等乐』,这个「游戏神通」,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个自在。

  解【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

  实报无障碍土的菩萨,如果用天台家的讲法,他们所修的是一心三观,不是四谛观。这四谛观当中就有隔阂,就不能够圆融,这三谛不能够圆融,这也是苦,就是知见不圆,这个事情是很麻烦的事情。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这是经里头佛也常常教给我们的,譬如持戒,持戒是个好事情,对的,如果持戒在这个里面要生了「戒取见」,那个麻烦就大了。「戒取见」是什么?执着在戒里面。戒要不要守?要守,守又不能执着,不执着才圆融,一执着就不圆融了。圆融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一不圆融,理事也有碍,事事也有碍,处处都有障碍,这叫隔碍,此地叫『隔别』,「隔别不融」,不能圆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如果认为这个见解是正确的,其他见解都不是正确的,好了,那就变成「见取见」了,又是麻烦事情。如何能够离开这五种错误的见解,「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佛法就圆融了,你的心地才真正清净,才真正能体会到《大经》里面所讲「事事无碍」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的菩萨各个都是圆融自在的,我们读《华严经》晓得,实报土几乎都是法身大士们去往生的,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我们就想到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给我们讲的四种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蕅益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但受无碍不思议乐』,那个「不思议」就是像《四十华严经》里面,品题上所说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乐。

  解【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

  这一条要特别讲一讲。这常寂光是佛住的,佛住的净土是佛佛道同,哪有不平等的道理?可是有很多人不晓得成了佛也不平等。怎么不平等?你看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四教最后的果位都叫成佛,那这个差别就很大了。藏教里面的佛,我们常叫藏头佛,还没有破无明,换句话说,他的地位还不如圆教初住菩萨,那是藏教佛。别教的佛等于圆教第二行的菩萨,四十一品无明他破了几品?破了十二品,四十一品只破了十二品,与圆教的佛差得很远,所以说有『法身渗漏』。「渗漏」是比喻,因为他的无明没断尽,示现是别教佛的身分,那个通教、藏教更不必说了,所以有『真常流注』。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了,西方世界是圆教,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了,所以『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再看底下这段文:

  解【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前面将四土受乐的情形概略的说出来。这一段非常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一段,那个世界还不能称为极乐世界。有了这一段,这个世界真正是极乐。同居土的众生,我们一般讲带业往生去的,他所修的功德就是执持名号。在我们中国从东晋时候开始,庐山慧远大师建立第一个净土的道场就是依据小本《阿弥陀经》,执持名号,当时一共有同志一百二十三个人,大家在一块发愿、在一起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百二十多个人是各个往生,而且往生的这些人,后往生的,先往生的人随着西方三圣,一同来接迎。从此以后,历代祖师大德当中结社念佛的就非常普遍,但是始终没有像远公那个时候那种规模。因为他们那个发心念佛就一直念到往生,他永远不离开,而且人是固定的,没有说中途参加的,也没有说中途走掉的,没有这种情形。后来许多念佛道场那个情形跟远公那个情形,这一点不相同,念佛道场随时可以来,随时也可以去,变成流水众了,所以成就不如远公,没有像他那样的成就。

  执持名号实在不可思议,这个地方也是给我们略说,到以后经文里面我们看到依报庄严、正报庄严的时候,还要来详细讨论。执持名号,这个名号就等于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将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变成自己的善根、福德,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念念与阿弥陀佛相应,所以能够『圆净四土,圆受诸乐』。

  可是念佛一定要懂得念佛的道理,要知道念佛的成就,要把自己的境界一天一天向上提升。念佛功夫天天都有进步,那就是说念的这个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减少,智慧一天一天的增长,这个境界是个好境界。不要说到西方了,就没去西方之前,你就能够得清净自在之乐。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生在凡圣同居土,品位不高,可是那个享受是方便土的享受、实报土的享受、寂光土的享受同时具足,这真正是难信之法。没成佛,佛的享受、佛的福报也能够得到,这是不可思议。佛、祖师们说话都不是随便说的,决不是妄语,决不是说一些假话在这里劝我们、诱导我们,不是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哪一个人肯相信,那他真是很幸运,他这一生就离苦得乐。他要怀疑,他不相信,这个机会就当面错过了,太可惜了。

  解【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

  这是讲极乐世界最为殊胜的,为什么?因为『上三土』十方诸佛的世界跟西方世界都差不多,相差的幅度不大,同居土的差别太大了,是十方任何诸佛国土里头都找不到的,所以这几句话我们要把它记住,要认真的去想一想。

  解【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这是大师猜度佛说极乐世界的用意。讲到诸佛净土,哪一尊佛都有四土,可是十方诸佛的凡圣同居土要跟西方净土来比较,都要逊色,换句话说,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所以诸位如果你这个经论念多了,你就应该觉悟了。

  现在有很多人学禅,我们净土宗里面的祖师就有好几位是禅师,初祖是慧远,这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二祖是善导,台北有个善导寺是纪念善导大师,他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三祖是法照,那就是禅宗的大德,他参禅大彻大悟。传记里面记载,他在衡州雪峰寺,早晨吃粥的时候,那个时候还用钵,丛林里面都是过堂用钵,钵里面盛的稀饭,煮得比稀饭还要薄。吃饭的时候,他一看到钵,那个钵里面现的什么?现的是五台山,他这个钵里面现这个境界,现大圣竹林寺,看到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而且看得清清楚楚,就好像在空中看地面一样,附近的道路都看得好清楚,好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他看了之后也没跟别人说。他印象很深,记得很清楚,于是过不久他就发愿去朝五台山,一到五台山就感觉这个境界很熟,就是原来钵当中看的。他就沿着这个路去走,果然发现了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都在那里讲经说法,听众有一万多人。

  文殊菩萨见到他来了,还特别亲切的招待他。他就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太重,以修什么样的法门为最合适?」文殊菩萨劝他,「一切法门当中,无过于念佛法门」。所以他离开竹林寺之后,他还沿路都做记号,怕以后来的时候忘了路,走了不远之后,回头再一看,寺庙没有了,一片荒山。凡圣同居土,他有缘,他见到了。他什么缘分?就是他从禅回过头来念佛,作净土宗第三代的祖师,大概就是这个缘分。他要不是文殊菩萨教他,恐怕他不会念佛,他还是去参禅去了,他是从禅宗里面回来的。法照禅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三代的祖师,文殊菩萨劝他的,跟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文殊菩萨教善财没什么两样,这个事情不假。禅宗永明延寿大师也是在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回过头来求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都是从禅里头回过头来的。净土之殊胜,确实佛是苦口婆心说得那么多,说得那么详细,可是读经的人往往疏忽了,没有留意,真是当面错过。

  厌苦求乐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谁愿意受苦,这一点我们要明了,哪个人愿意受苦?这个环境里太苦了,我们要想办法离开,找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可是三界之内没有真正的乐土。真实的乐土在西方,依照这个方法念佛求生极乐,各个成就,「万修万人去」也是永明延寿大师讲的。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优入从容」就是很自在的往生了,不费力气的就达到了。『横超而度越』,如果要超越三界,我们一般的修行,从四禅八定到九次第定才超出,我们一般讲「竖出」,好难好难。你看阿罗汉小乘人的修行,证得须陀洹之后,这是讲见道位初果,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证阿罗汉。人间寿命不长,天上寿命长,诸位想想,这要经历多么长的时间才能超越。

  这个法门叫「横超」,换句话说,不必经历,连初禅的功夫都不需要,这真正是难得,只要这一句名号念熟了,他就得力了。怎么个熟法?二六时中不能间断。所以在从前,我们要依靠丛林寺院,依众靠众,要依赖念佛堂,因为一个人念佛容易懈怠,念久了疲乏了,换句话说,功夫不能够相续,不能够不间断,这是我们功夫不能成就的病根。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科学这些工具,我们可以用录音机来帮助我们念,使我们二六时中这句佛号不间断,这一点非常重要。睡觉也可以叫佛号不间断,睡着了,听不见了,那就算了,只要是一能够听到的时候,就能够听到念佛的声音,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一个人也等于在念佛堂。

  下一个月,我们图书馆举行一个佛七,希望大家来参加,我们好好的来念七天佛,我们一面讲经是一面念佛。我们把佛号念整齐了,我们拷录几个带子,带子诸位就可以留在家里面常常去听,这个带子对自己来讲特别亲切,为什么?你自己参加了,特别亲切,跟我们用别人的带子,那个不一样。所以在佛七当中,我们这个功课来做一个调整,我们讲经也要加强,我们上午讲一次经,晚上讲一次经,上午念二个钟点佛,下午念二个钟点佛,我们把时间错开,我们认真来打一个佛七。

  我们晓得远公大师当年的道场,各个人成就,没有别的,就是佛号不间断,讲经也不能间断,为什么?讲经是天天听,听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种种的快乐,你念佛的心才不至于懈怠,求往生的心不至于退转。这叫做「横超」,这叫做「度越」。「度越生死苦海,横超六道轮回」,叫横出三界,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用意就在此地。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前面所讲的是能受用的,下面我们再看看所受用的: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一段经文是非常具体的告诉我们离苦得乐之意。这是讲住处区域的组织。佛叫着『舍利弗』尊者,告诉他,『极乐国土,七重栏楯』,「栏楯」是边界、界线,居住的范围,每一家每一家有一个界线,这个界线是非常美观的栏杆。横的叫「栏」,竖的叫「楯」。空中是以『罗网』的庄严,「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行树」是地面上的庄严。而且这些栏楯、罗网、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西方极乐世界的富贵真正是说不尽,所以这个地方叫做极乐世界。

  「七」在此地是表法的意思,不能把它看作一个数目字,正如同《华严经》里面处处都讲「十」,「十」是代表圆满。《华严》表法是用数字,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阿弥陀经》里面用「七」代表圆满。什么叫圆满?称心如意就叫圆满,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无论物质上的享受,精神上的享受,没有不合自己意思的。所以不要把这个地方看呆了,「七重栏楯,家家都是七重,那有什么意思?」它是表圆满,而且每一个人家居住的地方,跟诸位说,大小不一样。这样看起来好像不平等,不是,西方境界是你自己心里变化出来的。岂不闻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你念佛功夫愈勤,你的莲花就愈大,光彩就愈好。所以前面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是决定在念佛的勤惰。所以我们如果想西方极乐世界,那个莲花比别人大,那你就得多念佛;你要不肯勤念,那你往生就住个小莲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念佛,你念得愈多,所以在这个世界不要跟人争,为什么?不管你争的什么,将来你一样都带不去,到后来都是一场空。要争是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争大莲花去,这个你将来自己真能够受用,而且决定不会失掉的。

  我们这个地方一发心,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就长一朵莲花,有一个人发心,七宝池就长一朵莲花,而且莲花上还刻着有你的名字,真正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花决定错不了。到你往生的时候,佛就是拿这朵花来接引你。我们这里供的是阿弥陀佛的接引相,你看手上拿着一朵莲花,那个接引相,那一朵莲花,莲花上就是刻有你名字的莲花,莲花的大小,色彩的光明,都是你自己的功夫。所以我们今天要争的是争这个,这不是与别人争,要与自己争,是将这一句佛号,跟自己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去争,这个妄念愈少愈好,佛号是愈多愈好,就是学佛了。

  把这个法门也得放下,像莲池大师所讲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去悟去,他们不是想学吗?让他去学去,我们不干了,我们要大莲花,为什么?三藏十二部,你就是讲得天花乱坠,你要不能往生还是要生死轮回,不管用。其实三藏十二部真正念通了,是一句什么回事情?劝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然真正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释迦牟尼佛看到你,一句话没得说了,还说什么?说来说去都是劝你往生。你已经发愿往生了,还有什么话好讲?没话好说。「八万四千门,饶与别人行」,给别人去修行去,我们是一心一意这句佛号念到底。自己有决定的信心,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有决定的信心,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一点没错,不能再干傻事情。

  所以我现在把这个讲经,其他的经都放下了,不讲了,专讲《阿弥陀经》,为什么?我也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大一点,不要到那个时候还不如你们,那不是糟糕了!我劝你们去的,将来你们都超过我了,所以我也要努力,不能不努力。所以其他的经不讲了,你们哪个愿意学,你们哪个去学去,我现在是觉悟了,其他的经不讲了。所以「七」是表法的,代表圆满。大师在此地说:

  解【七重表七科道品。】

  这个也行,反正你说的有道理就行了,我们不固执,只要能讲得通。他讲『七』代表『七科道品』是经上说到的,经文上曾经讲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换句话说,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是以念佛为主,还是以「七科道品」作助修,正助双修,它还是要用这个作助修。由此可知,七科道品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能够破除我们许多的障碍,这个到后面会讲到的,到经文会说到的。

  解【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

  其实西方世界的宝数不尽,无量无边,岂止四种!四种是略举我们一般世间人看得最宝贵的。最宝贵的,其实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事情。金银琉璃,我们这个世间人看得很贵重,西方极乐世界不如是。你看经上讲的黄金为地,我们今天铺马路是用柏油,你们谁去注意这个东西去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就跟我们这里的柏油一样,是拿来铺马路用的。琉璃,那个世界的地就是琉璃,体就是琉璃,琉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翡翠,绿色的玉,这是很名贵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土就是琉璃,你想,太多了,所以这些东西是建筑材料。说『四宝』着重在「宝」的意思,我们对这个「宝」的概念特别把它看重了,『表常乐我净四德』,真正有常、有我、有净、有乐。

  解【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

  极乐国的大众他们居住的所在。

  解【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环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

  内因就是你念佛,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你的品位愈高,你的功夫愈深,品位愈高,你的莲花也愈大,你住的境界也愈殊胜,这是内因。外缘,就是你的邻居太好了,邻居都是诸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极乐世界真正的因缘。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解【此等庄严。同居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这个以下是详细,那是比前面要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的庄严。先讲『同居土』的因果,『此等庄严』是指前面所说的凡圣同居土的庄严。凡圣同居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什么叫「增上善业」?本经世尊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就是「增上善业」。

  我们真正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佛号阿弥陀,又真正相信他今现在说法,一点都不怀疑,这个叫善根,这个叫真正善根。真正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而且要增高品位,要高品位的去往生,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不但是世间身心世界放下,把一切佛法也放下了,这是你有福,这就是福德。你这句佛号二六时中永无间断,这是因缘。从这个念,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你要是能把这个统统都具足了,这叫「增上善业所感」,西方世界是这样修成的,所以它不是普通一般的善恶业的果报。像我们娑婆世界,你造的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你要造恶业,则又感三恶道的果报。西方极乐世界,你想想看,它是这样的业因所感的,我们要不修这个因,哪里会得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要觉悟。

  底下又说了,『亦圆五品观所感』,这是讲什么?这是一般研教的,他在研教,他能够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行,也能生凡圣同居土。「圆五品」就是智者大师所示现的。天台宗智者大师了不起,他老人家临终的时候,他虽然是法华宗第一代的祖师,可是他自己是求生西方净土的人。他是「教宗天台,行在弥陀」。虽然他创立了止观的法门(天台宗的修行法门),有「小止观」,有「六妙门」,有「摩诃止观」。可是他搞的那一套是给别人学的,不是自己学的,他自己还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天台大师干这个事情。所以临命终时,他的学生问他,「你老人家快要往生了,究竟品位高下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大师就告诉大众,他说「我是因为领众耽误了自己,只落得个圆五品位」,就是这个位子。圆五品位是什么?是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没有得到一心不乱,天台智者大师。

  领众是什么?那个寺庙做住持,样样事情要操心,没有法子念到一心不乱。那个意思就是,他如果不领众,在寺庙里头只想做清众一样在一块天天用功念佛,什么事情不闻不问,他就可以到一心不乱。所以诸位要晓得,寺院里面的执事,古人常讲菩萨再来,舍己为人,真正成就的是哪些人?清众。执事是护法,护持这些人,希望他们各个成就。什么事情不要他们操一点心。所以住持、当家,一切执事,那都是护法,菩萨再来。

  你们如果有人说,「我们做这些苦工是不是好像太委屈?」天台山智者大师的那个庙叫国清寺,诸位晓得寒山、拾得、丰干都是国清寺做苦力的,那个时候吃米要自己舂,那个稻子自己要磨,磨来舂米,不像现在你们可以外面一袋一袋白米买回来,那个时候没有。丰干和尚就是碓房里舂米的,跟六祖大师在黄梅干同样的工作,很辛苦。而寒山、拾得是厨房里面烧火的,他那个厨房大,煮菜光煮菜的,砍柴光砍柴,他是分工合作的,他是在厨房烧火的,挑馊水的,吃剩下来的东西挑到外面去处理,挑馊水。这三位诸位现在晓得,一位是文殊菩萨,一位是普贤菩萨,丰干是阿弥陀佛。佛菩萨在这里做长工伺候大众,大家不愿意做的事情,佛菩萨来做,对得起大家。六祖大师在黄梅那个时候已经大彻大悟,还在碓房里头做苦工,还去修福报,我们今天在一个道场里头吃一点点的苦头算什么!现在严格的讲,想吃苦没机会,真的没机会了。现在什么都是现成的,马上就可以买到,甚至还不要自己去处理,打个电话就送来,你想想看,你想吃苦都吃不到,想挑个担子到外面去买点东西的机会都没有,打电话人家就送来,人家服务就到,现在人太享福了。

  所以连天台智者大师还是个五品位。这个「五品」是什么?第一个是「随喜」,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随喜功德。第二个是「读诵」,「读诵大乘」,《阿弥陀经》就是大乘经。古来有许多祖师大德,在家、出家,一生就是专念一部《阿弥陀经》。如果你这部经念久了枯燥无味,可以多念几部,念净土四经,或者是念净土五经,就够了,不要再多了。现在毛凌云居士编的《净土丛书》,那可麻烦大了,不读那个。顶多只读净土五经,或者是蕅益大师所编的《净土十要》就好了,其他的都可以不必,都可以省掉了,让给别人读去,这是讲「读诵大乘」。如果读经感觉枯燥,我劝诸位读《要解》,像我们现在讲的《要解》,读《疏钞》。我们这个讲堂只讲这二种经,一个是《要解》、一个是《疏钞》,只讲这二种。《要解》讲圆满了,我们接着讲第三遍的《疏钞》,《疏钞》讲完了,我们再讲《要解》,我们只讲这二部经,你读这个能帮助你开悟,能激发你的道心,求生净土向往之心。

  第三「解说」,解说就是讲经,不但你自己要学,你常常把净土殊胜之处讲给别人听,劝别人修净土。一个人也可以讲给他听,两个人也可以讲给他听,人多了,上讲台讲也可以讲给大家听,要不断的去讲。远方的朋友那没有办法,怎么办?你就要对着录音机去讲几个带子寄给他听,他一听到,「这是我的好朋友,你看他都会讲经了」。别人讲经,他不听,你讲经,他听,为什么?你们的交情好,为人解说。第四「兼行六度」,第五叫「正行六度」,就是六波罗蜜。兼行也就是前面讲的随喜,别人做的时候,我们随顺他做,别人修布施,我们也随喜,这叫兼行。正行是自己主动去做,主动的去修学。

  「圆五品」,将它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的因缘,因为凡圣同居土是『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总而言之一句话,极乐世界也离不开五尘。「五尘为体」,它往下讲,上面三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统统都是以五尘为体。为什么说五尘为体?今天时间到了,不够了,下一次我们要来探讨这个问题。总而言之,要把西方世界大略的情形,我们知道得愈清楚愈好,你心里面疑惑就少了,向往之心才能够真切,可以帮助你往生,帮助你增高品位。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