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的障碍


   日期:2017/1/3 15: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有障碍是正常的。有些人学佛后一切顺利,事事如意。也有些人学佛后障碍丛生,麻烦不断。本来还平安无事,学佛后反而不顺起来,为什么菩萨对他们一点都不关照呢?其实,这就是各有因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历程。有的人业障很多,但一时没有显现。现在学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脱生死,业障就开始显现。就像我们欠下一些债务,本来不到归还期限,但有一天你要离开这个地方,债主立刻会前来追讨。同样,当我们发心向善时,往昔很多冤家债主就会找上门来。所以,忏悔非常重要,它能为我们消除业障,排除学佛道路上的违缘。

  佛说修行有八难

  佛说修行有八难,八难就是八种艰难,八种苦难,八种灾难。

  世尊告诸比丘:“凡夫之人不闻不知说法时节。比丘当知:有八不闻时节,人不得修行。云何为八?

  有一天,佛祖在给孤独园说法:有八种情况,人不容易修行,哪八种呢?

  “若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如来之所行,然此众生在地狱中,不闻不睹,是谓初一难也。

  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这个众生却在地狱里面坐牢,没办法听到佛法,没办法见到佛祖,这是第一种苦难。地狱里面是很苦的,中午没有佛法分享,只有大刑伺候,没有念佛持咒,只有无比痛苦。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畜生中,不闻不睹,是谓第二之难。

  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这个众生却在畜生道当中,没有智慧,不能听经闻法,这是第二种苦难。就好比佛祖当年感慨那一窝蚂蚁,上一尊佛的时候,它们就是蚂蚁,过了这么久,释迦牟尼佛出世了,它们还是在做蚂蚁,没办法学佛解脱。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说法教,然此众生在饿鬼中,不闻不睹,是谓此第三之难也。

  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这个众生却生在饿鬼道受苦,没有办法学佛,这是第三种苦难。就好比当年大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一样,悭吝心太重,生在饿鬼道,即便目连尊者神通第一,也难以救度母亲。后来佛祖慈悲,教了目连尊者一个方法,这样才让他母亲少受一劫的饿鬼之苦。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长寿天上,不闻不睹,是谓第四之难也。

  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这个众生却生在长寿天去了,没机会学习佛法,这是第四种苦难。三界当中,最长寿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是八万四千大劫。

  当年佛祖成佛前,有位仙人叫做罗勒迦蓝,是当时有名的仙人,佛祖成佛之后,想去度化他,结果呢,这位罗勒迦蓝运气不好,半天前已经去世了,投胎到非想非非想天去了。这位罗勒迦蓝修行很不错的,所以能生到三界的第二十八层天,但是呢,再下一世,他将变成一只带翅膀的坏狐狸,吃其他的动物,再下一世,就会去地狱受苦了。如果你这辈子修行外道,有可能下辈子可以享福,但是再下一世就不好说了,很可能就去三恶道了。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边地生,诽谤贤圣,造诸邪业,是谓第五之难。

  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这个众生却生在偏远的地方,远离佛法僧三宝,诽谤贤圣,造各种恶业,这是第五种苦难。好比佛法当年以憍萨罗国的舍卫城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其他国家,后来富楼那尊者涅槃前,把佛法传到印度西部边远的输卢那国。过了1000年左右,佛法逐渐传到了东方的中国。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众生生于中国,又且六情不完具,亦复不别善恶之法,是谓第六之难也。

  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这个众生虽然生在中心国家,但是呢,身体有缺陷,比如盲聋哑等身体残疾,而且比较愚痴,没有能力分辨善恶之法,搞不好被邪教欺骗了,这是第六种苦难。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众生在于中国,虽复六情完具,无所缺漏,然彼众生心识邪见:无人、无施、亦无受者,亦无善恶之报,无今世、后世,亦无父母,世无沙门、婆罗门等成就得阿罗汉者自身作证而自游乐。是谓第七之难也。

  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这个众生虽然出生在中心国家,而且身体健康,但是呢,心里却充满了邪见,说不要布施,没有因果报应,没有来世,没有阿罗汉,这是第七种苦难。身体有缺陷,也算是偿还宿债,一步步走向黎明,还完了也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心中有邪见,这是在造新的罪业,一步步滑向黑暗。

  “复次,如来不出现世,亦复不说法使至涅槃者,又此众生生在中国,六情完具,堪任受法,聪明高才,闻法则解,修行正见:便有物、有施、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世有沙门、婆罗门等修正见,取证得阿罗汉者。是谓第八之难,非梵行所修行。是谓,比丘,有此八难,非梵行所修行。

  有个众生出生在中心国家,身体健康,智商很高,听到佛法都能理解,有正知正见。但是呢,这个时候,佛祖却不在世上。这是第八种苦难。

  佛祖不在世,简单分为佛祖出世前以及佛祖涅槃后。佛祖出世前,世界上很难听到佛法,所以很可惜,最多也就到非想非非想天而已。

  佛祖涅槃后,分3个时期:

  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

  佛祖在世,就好比一个火炬一样,发光发热,可以照亮大家前进的路。

  正法时期,就好比这个火炬以及熄灭了,不发光了,但是呢,还有余热,大家见了之后,说这就是火炬,当年发光的,还能依教奉行。正法时期有1000年,证果的人也是不少的。

  像法时期,就好比这个火炬已经完全冷却了,不再发热了。大家见了之后,说这个好像就是火炬呢,貌似当年也可以发光发热的呢。像法时期有1000年,证果的人就少很多了。

  末法时期,就好比这个火炬已经开始逐渐腐烂了。大家见了之后,说这个难道是火炬吗?你用什么证明它曾经发光发热啊?我不太相信哦。末法时期有10000年,证果的人是非常罕见的。

  佛祖说:地狱,畜生,恶鬼,长寿天,边地,根缺,邪见,生不逢佛,这八种苦难,不利于修行啊。

  “于是,比丘,有一时节法,梵行人所修行。云何为一?于是,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人生在中国,世智辩聪,触物皆明,修行正见,亦能分别善恶之法,有今世、后世,世有沙门、婆罗门等修正见,取证得阿罗汉者。是谓梵行人修行一法,得至涅槃。”

  佛祖说,有一个环境适合修行呢:佛祖出世说法的时候,你出世在佛法的中心国家,聪明好学,正知正见,这样就可以跟随佛学,证果涅槃。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八难非一类,令人不得道,

  如今现在前,世间不可遇。

  亦当学正法,亦莫失是处;

  追忆过去等,便生地狱中。

  于是断、无欲,思惟于正法,

  久存于世间,而无断灭时。

  于是断、无欲,思惟于正法,

  永断生死原,久存于世间。

  以得于人身,分别正真法;

  诸不得果者,必游八难处。

  今说有八难,佛法之要行,

  一难犹尚剧,如板浮大海。

  虽当离一难,然可有此理;

  设离一四谛,永离于正道。

  是故当专心,思惟于妙理,

  至诚听正法,便得无为处。”

  于是佛祖说了一个偈子来告诉大家八难让我们难以得道。

  佛祖告诉大家:诸不得果者,必游八难处。

  意思就是你如果现在不证果,以后就必定要去八难中受苦。

  “是故,比丘,当求方便,远离八难之处,莫愿其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所以,大家要想办法,远离八难的环境,不要发愿生在八难的环境当中啊。

  现在这个时代,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属于八难之中,有些在三恶道,有些在长寿天,有些在边地,一辈子都没听过佛法,有些虽然生在有佛法的中国,但是身体残疾,有些身体虽然健康,但是心中充满邪见,我们精进群的师兄基本上都属于第八种,身体健康,心有正见,但是生不逢佛。

  六大误区障碍学佛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失,病态的心理是一个世俗凡夫的正常现象。刚刚接触到佛法的时候,没有经过系统的佛法熏修,或者没有明师的引导,或者受到缺乏正信正见者的误导,或本身对佛法的误解,往往在学佛的过程中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知见。如果不理清这些知见障碍,就会导致严重的信仰误区,从而误导他人,严重影响正信佛教的形象。下面略举几例初学佛法过程中的知见问题,以期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素食主义与学佛

  素食主义是大乘佛教倡导的慈悲法门之一,即从不杀生戒延伸为对生命的普遍尊重与关爱,以大悲心及菩提心为基础,对菩萨自利利他情怀的践行,断食众生肉(腥)及对身体有害的葱、蒜、韭、薤等五辛(荤)。由于一般佛教徒大多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素食主义也有全面禁食荤腥及每逢佛菩萨圣诞等吃素的不同形式。从营养卫生学这个角度来说,断食或少食荤腥非常有利于健康,尤其是现代生产的肉食品里含有大量的激素、防腐剂等各种毒性物质,时刻危害着我们的身体。佛教的素食主义思潮与卫生学、营养学、环保与保健等科学意见一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前卫人士及新贵一族率先成为素食主义者,影响甚为深远。

  然而,有些学佛者误解了慈心不杀与爱生护生的素食主义者的本意,误解了学佛的内涵外延,单纯地将吃素等同于学佛,消极地认为学佛就是吃素,吃素就是学佛,以吃不吃素为学不学佛的标准,甚至对他人横加指责,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于刚刚学佛的信徒,应当先受持不杀生戒(包括不自杀、不叫他杀、不为杀业提供因缘等),广泛参与佛教环保、护生及生命关爱等活动,条件具备的可以在佛菩萨圣诞日吃素。如果自己发心成为素食主义者,也只能是个人实践佛法的高雅生活行为,尽量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不强求别人效仿,更不能歧视没有吃素的人。

  二、遁世隐居与学佛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避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依止善知识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有必要的;但应知道,放下一切,一心修学,目的是济世度生,而不是逃避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学,解行相应,知行合一,就应该发广大菩提心、慈悲心,努力做到护持三宝,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为净化世道人心尽一份力。

  因为个人根性或性格的不同,有的人生性好静,喜欢独处闲居,不适合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那么,远离尘嚣的纷扰,作无事逍遥人也无妨。不过,佛教主张自觉觉他、以四摄法自利利他,圆融真俗二谛,效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精神,是最圆满的修学生活方式。

  三、持戒与学佛

  释迦牟尼佛在圆寂时,要求弟子们“以戒为师”,即佛教徒依靠戒律生活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组成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的理想六和僧团。戒律是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是保障我们身心不受外在侵害、抵御困难的精神力量,更是我们提升人格素养、净化自心的动力。

  持戒是一种心灵的自我管理,其表现为止恶防非与进德修善两方面。止恶防非是自我身心的保护,防止一时的过失给自己带来永久的痛苦。进德修善是戒律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以利益众生为宗旨,实践佛教博大精深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广泛开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萨事业。

  有的初学者不明白戒律的崇高利他精神,落入教条主义的窠臼,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个性孤僻,行为怪异,甚至发展为偏执的禁欲主义,远离人民大众,以戒律衡量他人,说四众过失等,与佛陀的慈悲教诲相违。

  作为佛陀的弟子,应当谦虚谨慎地广泛地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在实践佛法的历程中,如何融摄工作与学佛等世出世间法的关系,尤为重要。总之,在修学的过程中,充满希望,充满法喜,充满智慧,说明学佛就有进步。

  四、神通感应与学佛

  修学佛法的清净善信,有的人会出现一些感应道交的事,这是因为个人的身体或心理素质而导致的自然现象,不可执著。如果因修学出现的神秘境象而生起傲慢之心,炫耀大众,惑乱世人,就容易入于魔道。

  虽然佛陀告诉我们修学佛法会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现象,但神通并不能贪求,即使获得了神通,如不是为了弘法利生因缘,也绝不能显现,更不可作为称誉天下的资本,应该平平淡淡地真实面对。如果在人道不说人话,一味谈玄说妙,言神言鬼,则成为世人讥笑的话柄,显然已经偏离了佛道,应该及时纠正。

  五、佛油子或泛亚圣主义

  一般将学佛中不求胜解,好夸夸其谈而不重实修的人称佛油子。佛油子一般自恃聪明,不愿意下工夫去实证,在理论上持“相似佛法”的见解,乍听起来似乎很圆融,实际见地不清,知见不明。这种浮泛的心理对以后修学佛法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有些人生性慧黠,善根深厚,但以傲慢心学习佛法,常常自以为是,轻视末学后学,自诩悟境高深,误以为已经证果成圣,常以亚圣自许,这种人就犯了泛亚圣主义的毛病。泛亚圣主义最终是画饼不能充饥。不仅如此,此种未证言证的行为是犯大妄语罪,误人误己,必遭恶报。

  六、喜欢赶场的“老修行”

  “老修行”喜欢到处赶场子,以广游名山大川,结交高僧大德为能事,炫耀世人,以为这就是修行。但是如此修来修去,却很少有进步。

  佛法的修持,关键在于稳定地依止一定的善知识,一门深入地学习;在于从内心去深入理解佛法,从行动去证得佛法。而“老修行”则热衷于以结识许多善知识为荣耀,或以为这里听一耳说法,那里受一次灌顶,而自己无须修持就能学得佛法。其实这种“依”而“不止”的误区,结果是无所依止,学无所成。

  在信佛初机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比如口谈随缘而沦为自然外道,提倡多元文化包容导致鬼神不分,不明了万有因果律产生的机械因果论,为福修善而导致有福少慧的相似善业等,都值得注意。

  宣化上人:学佛最大障碍是嫉妒心

  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有一种妒嫉障碍心。对佛法,我们明白了,如另外一个人比我更明白,切记不要生一种妒嫉心,你若妒嫉人,自己将来要受愚痴的果报。在佛法里边,自己尽自己的心,切记不要生妒嫉人的心,不要生障碍人的心。

  不是说,有一个人开悟了,我没有开悟,喔,气得不得了:「唉呀,真是!佛都不公平,怎么叫他开悟,不叫我开悟呢?这真是!」就生出一种无明来了。或者有一个人听讲经听得很明白,他的智慧也很高,很聪明,学东西也学得快;念《楞严咒》,他几天就念会了——几天念不会的,大约念两个月也念会了。「哦,我没有念会呢!」这妒嫉得不得了:「啊,你怎么跑到我前头去了?你怎么先念会了?」这都是一种妒嫉心。

  切记!切记!千万不要生妒嫉心,要生一种欢喜心:「啊,他念会了,就是等于我念会一样;他开悟了,也就等于我开悟一样。」要生一种随喜心、赞叹心来庆贺他,不要妒嫉障碍。学佛法最要不得、最不可以有的,就是妒嫉障碍。你若妒嫉人,将来你就愚痴,愚痴到什么也都不懂了,连吃饭都不会吃了,你说那时候糟糕不?蠢得连吃东西都不晓得吃,宁可饿死,有这一类的众生。所以不要妒嫉人,不要生一种嫉妒障碍心。要随喜赞叹,有人比我好吗?我要生一种欢喜心。

  大安法师:修行中的障碍

  一个人想修行的时候,一定会碰到障碍。

  碰到障碍的话,不要在它面前退却,你得想方设法超越、克服这个障碍。

  那具体的障碍就具体分析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居士他来东林寺闭关,没有报名时还觉得不错,一报名就生病了,病得很厉害,这就是他的障碍来了。

  他有一个同修住在女居士楼,能帮他拿药,送送东西,于是他也留在这。这个事情在洒净的时候被发现了,一个男众怎么住到这儿来呢?

  他说自己有高血压、脑血栓,怕不行了,所以需要他的老伴照顾一下。这就是他的障碍。这是不允许的,不能男女众混住在一起,你既然参加了,就到男居士楼。

  对于出现的障碍如何去发心?人都是在身见里面超越不出来,你既然已经发心念佛,就要把生命作为赌注,这一次进去就排除一切障碍,死就死在这句佛号当中,就往生了。

  到关房里面去念,不会死的,死也不怕。正常的药物你带上,但是不要想着让别人来照顾你,有监香的人会留心注意。

  后来他这一念心发起来了:是啊,已经是六十多岁了,能在关房里面往生也很好啊!他就进去了。进去之后十天念下来,还不是很好吗?没有死啊!不仅没有死,身体很健康地出来了。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举一反三,一旦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你都要把它超越过去。

  有的人一参加念佛,公司忽然又有事,打电话让他去,不去就要炒鱿鱼了。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想:炒鱿鱼就炒鱿鱼,念完佛再说。实际上念完佛之后也不一定会被炒鱿鱼,炒鱿鱼也可以另外找。

  有些障碍,一旦向它低头,你就退回去了,你需要向前迈一步。

  念佛本身就是出世间法,超越世间的五欲六尘,你只要能超越过去,反过来世间的东西也能得到。超越不过去你在这里兜圈子,还是苦不堪言。

  所以说障碍是什么?障碍不是客观的,都是你心里变现出来的,是自己障碍自己,不是别人障碍自己。

  得要用一种精进的力量超越它,你没有精进,就不能成就道业,世间的事业也不能成就。所以修行的一切功德端赖精进波罗蜜,要勇往直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