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修心十六字诀


   日期:2017/8/10 8: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的三位圣人。据传,尧晚年在将王位禅让给舜的时候,也同时传授给舜一个修心要诀:“允执厥中”。“允”就是认真、专心专意的意思;“执”就是守护、观察的意思;“厥”是虚词,可以翻译为“自己的”;“中”是指心念和心念生起的地方,这是因为相对于一个人来说,心是世界的“中心”,另外,心念生起的地方——心轮是身体的“中心”。所以,“允执厥中”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认真地、专心专意地守护自己的心、观察自己心念生起的地方。”

  舜终身认真地奉行了尧的教导,在其晚年将王位禅让给禹的时候,同时也传给禹一个修心要诀,这个要诀是在尧所传的“允执厥中”前添加了十二字而成,也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的意思是:因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所以我们要“惟精惟一”地“允执厥中”,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意思是:人的心如果不加控制,任其随便生起,则是极其危险的;而心的本性——道,则是极其微妙、深奥的;所以,一方面要精细、审慎地观察自己的心念,并控制好心念的生起,以避免心步入危险的境地,一方面要一念不生地观察心念生起的地方,探究心的本性和源头,以求体悟微妙、深奥的“道”。

  实际上,舜传给禹的这“修心十六字诀”被后来的儒家和道家奉为修心圭臬,而儒家和道家的兴盛又为佛法在汉土的传播和昌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佛法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得闻,正是由于儒家和道家所奠定的良好修心基础,所以当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的时候,大批具有深厚修心慧根的人士迅速地认识到了佛法的珍贵,他们发现佛法所阐述的修心道理比儒家、道家更加深、广、明、细,对宇宙万法的根源阐述得更加彻底、究竟,并可以使众生达到了生脱死的境地。所以,他们很快就接纳、契入了佛法,并使得佛法在汉土迅速地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

  事实上,尧所传的“允执厥中”这四字诀,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就是“观心”——也即观察心念和心念生起的地方。而舜所添加的十二个字,则补充说明了“观心”的两个层次以及这两个层次的原因、目的和原则:

  首先,“观察心念”是观心的初级阶段,因为“人心惟危”,恶心会将我们引入痛苦的境地,所以需要通过观察心念了知心念的善恶,避免恶心的生起。观察心念的原则是“惟精”,也即精细、审慎,对善念恶念明察秋毫。

  其次,“观察心念生起的地方”实际上就是观察心的源头,是观心的高级阶段,其目的是“悟道”——也即了悟心的源头或本性是空性、光明的“道”。因为“道心惟微”,也即心的本性或源头微妙、难测,所以观察心的本性或源头的原则是“惟一”,也即一念不生、一心不乱。

  时至今日,虽然科学技术远比古代发达,现代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也远比古人丰富,可是痛苦却远远超过古人。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在追逐外境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心,不知自己的本质是心,虽然时时刻刻在用着自心,可是却不知道自心的存在,而是只知道外境事物的存在。在起心动念的过程中,全然不知认识事物的主体是自己的心、苦乐的主体也是自己的心。“活着、忙碌着、追逐着,却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当今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写照!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将注意力从外境转移到自心,并认识自心和外境的关系,实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心惟危”——一个人要想快乐地度过一生,首先要对这个道理有充分的认识,然后精细、审慎地观察取舍心念。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心念不加以观察和控制,任凭各种心念自由地生起、发展和膨胀,则随时都会步入痛苦的深渊。例如,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任凭愤怒的心念生起,则这些愤怒的心念当下就会使我们自己堕入痛苦的漩涡,这些愤怒心念所引发的言语和行为,甚至可以毁掉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又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个异性生起了贪心,如果对这种心念及时加以扑灭,则将不会酿成灾难,如果肆意放纵贪心,任凭其一次次生起,则将会使自己夜不能眠,乃至丧失理智,做出寡廉鲜耻的事情,甚至会酿成灾难性的悲剧。又如,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功德或长处生起了嫉妒,如果对这种嫉妒心不加以控制,则将会导致自己的痛苦,嫉妒心所导致的疯狂举动甚至会导致无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又如,如果我们生起了傲慢心,则将始终不会见到别人的长处,只会见到别人的短处,与人相处时,就会处处突出自我,使别人感受种种不快;一个人如果任凭傲慢心不断滋长,则不可能有任何进步,也必将树立诸多怨敌,摧毁自己的诸多福祉。

  “道心惟微”——心的源头,或者说心的本性,是“道”;“道”极其微妙、深奥。佛教显宗说心的源头如虚空一般,密宗则说心的源头是无生无灭的大光明。为了证悟心的本性,我们必须一心不乱地观察心的来处、住处和去处,最后感受心的“无生、无住、无去”,体验“心如虚空”的境界;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上师所传授的窍诀,进一步证悟心的光明。只有圆满证悟了心的本性——空性和光明,我们才能真正彻见诸法的源头,并了生脱死、到达涅槃的彼岸。

  古人云:“人人皆可为尧舜!”诚然,只要我们按照尧舜所倡导的十六字修心诀,首先认识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并“惟精惟一”地“允执厥中”——座下出定时,精细、审慎地观察、取舍善恶心念;座上入定时,认真、专一地观察心的源头,则必将成为和尧舜一样的圣人!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修心)(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修心)  

 仁焕法师:学佛就是修心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五、修心问题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学习即修心 

 宽运法师:断欲修心 自性清净 

 宽运法师:去除五欲 清净修心 

 雪漠:我向往的智慧——《大手印实修心髓》跋 

 悟妙法师:坐禅是修身还是修心? 

 静波法师:《修心诀》语录笔记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一、修心诀窍 

 体慧法师:持戒修心 

 觉真法师:修行也叫修心 

 《修心八颂》讲文十七 诸法如幻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