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佛教眼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日期:2018/7/23 1: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本来无言,本来无相,当我们用方便的语言去表述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它的本体。

  同样,“名可名,非常名”。当你给道取名为“道”时,这一名字跟我们要表述的不可说的道已经不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求到如实之道?就要恭敬师长,去除浮躁,清净内心,这是体解大道的基础和准备。

  师父在述道的时候,弟子如果善根具足,又怀有希圣之心的话,就能跟师父心心相印,就能超越言辞而体解当下的道。

  所以,道虽不可道,不可言说,不可描绘,但当心意相通时,有可能你只是看着师父的眼睛,就获得了领悟。

  这不可表述的道,宇宙就由其中生出,所谓:道生天地。乾为天,坤为地,天地是阴阳之道;有了阴阳两仪,万物就开始化生。

  所以,我们作为人,活于天地之间,应当追求的是与道合一。与道合一,就是天长地久;与万物合一,就是落入了生灭。

  学佛是为了了解生死的真相,打破生死的规律,最后抵达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我们作为追求真理的人,要超越“有”的假相,常住其“无”。

  万法生生不息,但不可常保,所以,不能住在万法的假相中,要看到它的本体,也就是“去其相而了其性”,由表面看到它内在的实质。

  缘起性空

  佛教有一句话叫“缘起性空”,在万法的相中,由看它的因缘而了达它的空性。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们能观的智慧不住在有,也不住在无。

  所以,常无也好,常有也好,虽然是两个名词,本体是一样的。

  这个本体,又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像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就是观常无、观常有,就是能看无、能看有的体性。

  它以甚深智慧观的时候,不管观五蕴的有,还是观五蕴的无,观自在本身都是很神圣的,这里又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个“玄”,在佛教里就是“觉”,是无上正等正觉,是我们需要去回归的妙门。

  “无上正等正觉”不可言说,就像我们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唯佛与佛方能了知,我们要做的只是一心皈依。

  而这众妙之门又是什么?《道德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从“道”中生出,有一万个事物,就有一万个事物出生的本体。

  所以,当你了解“道”的时候,一切万法的母亲就都了解了,这就叫众妙之门。也就是说消除烦恼,擒贼要先擒王。

  我们修行,道是我们的入手处,我们要有智慧去掌握这个众妙之门。

  摘自2010年7月《道德经》讲记(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