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六度万行摄群生


   日期:2020/3/22 23: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六度万行摄群生

贤宗法师河南郑州山友会开示之二

杜柯整理

  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三轮体空

  对佛教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六度,就是六种让你渡到彼岸的方法。这个题目我曾讲过好几次,每次都新的体悟和受益。

  六度的第一个是布施。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把钱财给别人叫布施。但在佛教里不仅如此,它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刚才说的这个叫财施。那什么是法施呢?——把你的思想、方法、技能传授给别人。相比较,佛法当然是最上等的法施,因为它是教人出离生死轮回的大学问。无畏施,就是使病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不恐惧,不担心,不痛苦,不纠结,心里安宁、幸福、自在,这都属于无畏布施的范畴。

  记得以前看过《读者文摘》上一篇文章,说你如果想富有,先要学会布施。很多人想,如果我有两元钱,给他一元我不就少了一元吗?其实不是这样。你自己想幸福,首先要关心别人,那个关心就是一种布施。员工在你的公司里做事,除了给他更好的待遇外,还应关心他的生活、他的家庭。这就是一种布施,有大悲心在里面。佛教讲,财布施不如法布施功德大,《金刚经》里还谈到了“三轮体空”的布施,这是布施的最高境界,自然功德无量。什么叫“三轮体空”?比如说我送你一笔财物,你,我,和财物三者皆空掉——我不要你感恩,也把这事忘掉,也把自己的布施之物忘掉,换句话说,我布施就像没布施一样。这样的布施是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施惠莫念,受恩不忘”,不要念念不忘你给人家的帮助,也不要得意于自己的道德境界是多么高尚,更不要老想着人家什么时候能还我、报答我。对方一旦忘掉或对我不好,就骂人家是小人,忘恩负义。如此等等,就是你在布施的时候心有所求,这样的布施不是布施,叫施舍,或者叫交易。

  我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它真的可以提高你的人生境界,让你活得更通透,更有深度,更有意义。

  韩国的《商道》,我们经商的朋友都应该去看看。还有《乔家大院》、《大染坊》、《大宅门》、《闯关东》、《潜伏》、《我的青春谁作主》等等。像《天道》,我看了不止一遍,《商道》》也看过好几遍。历史片《朱元璋》、《大汉天子》,还有《贞观之治》、《康熙大帝》、《雍正王朝》都拍得很好。有空时去看看《大秦帝国》,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大秦帝国》看完之后最好看看孙皓晖的原著,我曾花了很长时间把那十一本看完,看得我热血沸腾。

  就智慧而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最为光华精湛,一是魏晋南北朝,一个是春秋战国。《大秦帝国》以秦王朝的崛起为主线,它通过发展、变革,一直到强大,最后统一六国,记载的是这一段历史。我觉得现在很多企业管理学到的东西,还有《孙子兵法》、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等东西,在这套书里全部包含有。

  我们知道,周王朝开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最后兼并到只剩下六个。这六个继续兼并,个个都怕被别人灭掉,又想去灭掉别人。怎样才能救亡图强?需要人才。而当时士人是最有学问的,他们游说于各个国家之间,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施展自己的经纶抱负。魏国不要我可以到楚国去,楚国不要我可以到秦国去,秦国不要可以到晋国去。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真本事,总会有启用的一天。时势所迫,那时候的士人非常牛,国王常把他们视为座上宾,甚至他们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倨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促使了思想文化的大繁荣。其时的政策比现在还“双百”——既可以百家争鸣,又可以百家齐放,所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段,造就了第一个高峰。因此,我们应该去了解这样的文化,了解他们的精髓。他们的很多思想,到今天也没有过时。

  我建议大家多读几部书,像《孙子兵法》、《四书》、《道德经》、《金刚经》,这些都可以。不一定要每天读,一定要经常读。没有时间,念念《心经》也可以。我们寺院去年念了一年《道德经》,每天吃饭的时候读一遍,很多师父都会背了。看这些书的时候,你的智慧就会增长,自然把这种智慧观照到你的企业上,治企如治国,治国如治家,都是相通的,所以一个企业不管大小兴衰,都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布施的内涵,我们不断沿着这样一种思路深入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践行。企业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如果你每天能做一件善事,给人倒一杯茶,或给人一个诚心的微笑,积少成多,就会改变自己的气场。每个人这么做,便会改变公司的气场。善事多了恶事就少了,恶事少了正能量就壮大了,那么整个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呢?

  布施,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每时每刻去履行。它可以无限地延伸出去,就像今天大家拿到光盘,你觉得好,可以找朋友刻录,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那么,就会有更多人受益,这就是一个布施的行为。你在布施什么?好的思想,善的观念。可能有时候,别人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我们的一生。同理,你的一个小小善举,也许让别人的一生发生天翻地覆变化。那么你就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他并没有在意,但你已经在积福报了。

  几年前我们寺院印了小册子,从第一版到现在,已经达150万册之多。我曾记得,有个朋友是做销售的,他当时约谈一个主管,但是怎么都没成功。最后就把这几本小册子通过他的秘书递给对方。结果第二天那个主管就来电话了,因为他看了小册子后觉得蛮好,就对他产生了信任。他想推荐这种理念的人,一定是个好的合作者。

  所以布施的行为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要想到只有钱财才能布施,我没有钱,这条路就断绝了。不是这样,你没有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布施,你帮人家扫地、挑水、擦地板,都叫布施。你给别人一个微笑,一个安慰,一个善意的祝福,也是布施。当然还可以法布施,像前面说的小册子,很多优秀的书籍,很多好的思想、方法、技巧,这些都是。

  一个总是在布施的人,是一路在给自己种植福报,他的人缘会越来越好,事业会越来越发达,身体会越来越健康,家庭会越来越和谐。因为他总是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为对方考虑。谁不喜欢这样的人呢?如是因,如是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天地间就是一个大的方程式,只有圣人才能解得了。

  因此,布施可以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好好贯彻,这种贯彻应该是自而下的,老板和领导以身作则,去影响大家,最后使员工达到自愿、自发的境界。因为布施,本来就是一个自愿的行为。

  以戒为师与火内栽莲

  持戒,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把负面的东西去掉,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就出来了,成长起来。有人认为佛教很麻烦,不杀生、不偷盗、不饮酒等等,把自己束缚住了。我要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如你现在是一只羊,你宁愿被杀掉煮了下酒吗?有人可能认为,它作为羊,就是应该被我杀的,要么为什么是一只羊呢?我说这叫愚痴,你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喝凉水?其实生死轮回一直存在,你今生有幸为人,下一生就可能成为畜生,成为羊,到那时候你就有苦说不出来了。

  有一次我去荷兰,到公园里面玩,一只兔子懒洋洋趴在路中间睡觉,二十个人从那里经过,都没惊动兔子。为什么外国的兔子这么胆大?很简单,当一个动物没有人愿意伤害它的时候,它就觉得无所谓了。如果我们公园有这样一个兔子,那肯定跑的比火箭还快。

  曾有一个德国男子,开着法拉利在回家路上,发现一只刺猬正在横穿马路。他来不及刹车,只好向公路的护栏撞去。结果,人和刺猬没有受伤,法拉利严重受损,光维修费约30万元人民币。事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珍贵,哪怕是一只小刺猬,也值得我为它让路……”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境界?人家没有宗教信仰,仅凭人道主义就可以这么做。所以,杀生是第一大恶,被佛教列为第一重戒。杀动物如此,杀人就更不提了,任何法律都不会允许杀人,如果有这样的法律那不叫法律,叫刑法。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杀生和吃肉是两个概念。佛教根本五戒,只有杀生,没有吃肉。佛教的戒荤腥,是相对出家人而言。对于一般大众,你做到不杀生就行了,当然最好是吃素。佛教有所谓“三净肉”,就是不为己杀,不见杀,不闻杀,这样的肉是可以吃的。当然,那也是佛祖慈悲,因为吃肉其实是变相杀生,为什么呢,——如果世界上没有吃肉的人,就不会有杀生卖肉的人。但是一般众生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佛祖提出了吃“三净肉”,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讲到这里,有人害怕了:说连肉都不能吃,我幸亏没有出家,没有信佛!其实,这不是什么幸事,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在的肉由饲料和激素长成。如今的肉不叫肉,那叫毒。你吃肉,等于在吃毒药。毒药吃多了,身体早晚会出问题的。

  六度的第三个叫忍辱。

  大家都觉得“忍辱”是个非常艰难的事,你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你的层次还比较低,所以觉得难。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人高马大,但是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他母亲很着急,我就问她:你的孩子每次回家是不是很难受、很郁闷,或者唠唠叨叨向你诉苦?她说不会啊,每次回家都显得无所谓。我说那没关系,你儿子跟他的同学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中,所以伤不到他。伤害是什么?如果生活中一个人能伤害到你,说明你的境界还不高,打个比方,如果你在三楼,他在一楼,他拿把刀也杀不到你,因为那个高度不够。他之所以能伤到你是因为你和他在一个频道,在同一高度。所以,当我们的心量不够大,境界不够高,解读事物的深度不够深时,你就常常被伤害。因此,忍辱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佛教修行中,忍辱也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忍辱,次第永远上不去。佛教修行中有句话叫“火内栽莲”,这是个比喻,外面大火焚烧,你心内清凉如莲花,这同样是我们在家人应该修行的境界,面对五欲六尘,是非恩怨,面对奇耻大辱,都安之若素不为所动,保持内在的清净和皓洁,保持向善的信仰。

  一个好的企业家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宗教家。宗教家是什么呢,度人。作为一个传道者,传播一种人间正道,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一种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故而,他已经不是只把眼睛盯在业绩上了。反过来,如果一个企业家的目光如此高远,他的业绩也差不到哪里去。“取乎其上,得乎中,取乎其中,得其下”,他的上限决定了他的下限。但是没有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就顾此失彼,这正是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企业家不断在自己的内心去修炼和升华的过程。一个有如此高远境界的人还需要忍辱吗?这种人别人根本伤害不到他,即使被拉去服劳役,他也不会觉得是一种苦,即使被关到一平米的房间禁闭,他也照常怡然自得。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到他,因为他的灵魂,早已超越他的肉体而自由存在。

  前段时间我去看话剧《如梦之梦》,讲的是一个将死之人对身边的护士说他的人生经历。这时候讲出来的话很有意思,你会发现,曾经让他痛不欲生的人,曾经提携他走向辉煌的人,在他眼里都变成了一个样。所以我经常建议大家有空了到太平间走走,到火葬场去转转,那里人一进去就变成灰,成了一股黑烟。再到墓地去看看,那些曾经和我们一样活蹦乱跳的人,都躺在那里。这些地方其实是很好的教育场所,可惜一般人不愿意去,他们总不想面对现实,宁愿苟且地活着。

  所以我们遇事要想开一点,放下就能超越,只有超越才能驾驭。生活就是要我们驾驭的,不要让生活驾驭我们。你如果被生活控制,就成为它的奴隶,成为它的坐骑,成为它的驴。财色名利、爱恨情仇等等,这些都要放下,都要超越。放下你就解脱了,解脱你就自由了。当然,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如是精进,自然有成

  下面是精进。

  现在,有些人把精进跟执着联系在一起,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精进是什么?积极、奋发、自强,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精进一定是跟正确事物相应,或者说向着正道而去,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则的。那么执着呢,是顽固,是执迷不悟,是一根筋,这正是我们要去掉的。佛教认为,作为凡夫,都有三大病根:执着、分别、妄想。如果能去掉执着,你就成阿罗汉了,如果再去掉分别,就达到菩萨的果位,如果最后连妄想都去掉,你就成了佛。所以,执着是对人有害的,“我执”、“我见”,形成人的根本障碍,使人生死流转,循环不已。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什么精神呢?当然是精进的精神,就是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如果你这个自强不息是为了自己的贪欲,自己的野心,像希特勒那样想统治世界,这个不叫精进,叫执着,更严重说,叫中了邪魔。由此可知,精进是向着光明大道去的,而执着是奔着羊肠小路。

  佛教里面,分大乘和小乘。乘是运载的意思,大乘就是可以运载很多东西,佛经里经常有个比喻,大乘是牛车,小乘是羊车。小乘的果位是阿罗汉,大乘的果位有菩萨和佛。在佛教里这样描述佛跟罗汉的区别,罗汉所达到的境界好比用一根针捅一下,对世界的了解就像从针孔透进来那么多,而佛所达到的境界,好比把整个天花板都掀掉,他对世界的了解是无尽的。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因为罗汉是自了汉,他自己了脱生死就行,而佛和菩萨是自度度人。菩萨在这个世间无时不刻不在度众生,所以,菩萨是佛的因,佛是菩萨的果。

  藉此,在公司里面,越高级的管理人员,他的心态和思想就应该越像菩萨,不但自己做好,还要影响别人,帮助别人,度化别人。佛之所以能成就如此圆满,就因为他在人生当中过程就跟罗汉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佛,在公司里做佛,在家里也要做佛,你处处都是大境界、大视野、大愿力,最后就取得大成就。

  很多时候,人生中的苦难,对你生命内在品质的提升就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我经常举例,老板安排你做一件很头痛的事,你要么在痛苦中沉默,要么在痛苦中蜕变,只有这两种选择。如果你蜕变了,要感谢他给你蜕变的机会,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这道理。一个人只有在各种艰难和困苦中他的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成熟。大家都知道企业难做,钱不好赚,市场难开拓,人不好管理,你是个懦弱的人就被这些事压住了,消沉了,你能迎难而上就有出路,就能提升自己。

  事物的存在都有其规律,可能有人觉得创新很难,但我觉得一点都不难。为什么呢?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成长都有依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把这个依附找出来。我们国家依附于什么成长?依附于人民,人民的需求就是政府要努力的方向。我们的企业依附什么成长?依附于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产品,所有的服务创新都是依对方的需求而改变的。有个宗旨叫“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好”,就是我永远比别人好一点,先一着,走在他前面,这样就成功了。

  我们香海禅寺跟其他的寺院就不同,一般的寺院大雄宝殿的后面供一个观音,有滴水观音,海岛观音,龙头观音,自在观音,但我们做了一个万手观音,一个大观音,手伸出了一万多个,整个三十多米宽的空间,九米多高的高度,全部密密麻麻是手,站在那里一看,整个视觉就给一个巨大冲击。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的追求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不是作为一个烧香的场所,我们根本不在意别人来不来烧香,我们的定位是希望能给这些企业家做一个心灵净化的场所,企业家是一群什么人?是社会的精英。这些精英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给他们什么。如果我的思想能够影响一个企业家,企业家就能影响他的公司,整个公司有多少人,后面有多少个家庭?我影响一个人就能影响一群人。平时我度化一个人,可能一个是一个,两个就是两个,而现在不同。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定位不一样。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讲的创新。创新就是怎么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如果你不是从实际出发,创新出来东西就不被市场接受。因此,你永远要到客户中去寻找需求,去创新,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是客户需要的,这样你的公司就会越来越好。

  有一次嘉兴的一个画家来看我,他在世界很多地方办过画展,名气很大。我们谈起画,我以前没学过画,也不懂画,但是我就跟他讲,一般人学画都是学习以前名人的画法,他的技巧,他的笔法,用墨等等,不断地去模仿。我说,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所有的宗教或者说创立宗教的教主,当他得到某种灵感的时候就会以他的思想来解读这个世界,把这种解读的东西记录下来成为他的思想,他的教育,他的学说。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等哲学家,也是以他的眼光来解读这个世界的政治、文化、艺术等等,所得出来不同的结论。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亦是如此。绘画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比如画荷,有人画荷花的鲜艳、美丽,有人画的是禅荷、墨荷,不染颜色或者是霜打过的,有人不画荷花就画荷叶,从荷叶当中表现荷花的绽放,用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结果当然不一样。所以我跟他讲,你不应该把别人的技巧永远当成自己的技巧,你的基本功具备以后,重要的是自己的眼睛——用你的眼睛、你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把它记录下来,描摹出来,那时候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就能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画家。
企业管理也同此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东西是一模一样的。管理是什么呢,就是从人的角度去考量人的思想、行为、特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长短缺,有的人需要这样开发,有的人需要那样开发,都找到适合的方式把他的潜能发掘出来。而每个公司因为情况不同,所以经营方式不一样,就像稻盛和夫的思想,许多人学习过,但是没有办法应用,那是别人的东西。

  因而不要刻意地去模仿别人,学习什么,学习这个人成功背后的思维方式、他的思想。有的人走出去又回归到原点,为什么呢?因为他永远没有办法突破自己的思维,所以永远在里面打转。

  深禅定,大智慧

  第五个是禅定。什么是禅定?外不着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当然,高级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就是做什么事都一心不乱。我们知道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那就是他道德的定力很深。我们一般人打坐会乱想,可以用数呼吸或者念佛号的方式对治散乱。

  有的人把禅当做思考,我们叫参禅,佛教里面参禅是参生死,我们的参禅是参企业。怎么参,在头脑中像电影一样把它放一遍:今天我跟谁吵架了,为什么吵,自己讲了哪些不适合的话,接下来怎么办?……就是在静坐的时候参自己的问题,参自己的内心。平常想不清楚的问题在静坐的过程中统统都会帮你解开。

  实际上禅修就是让我们的心沉淀下来,当你到一定境界后,你的性格,你的思维,你的观念,会跟着发生变化。以前天台山有两个奇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有人说他们是文殊与普贤的化身。他们写了一本诗集,叫做寒山拾得诗,现在在故宫博物馆里收藏着,乾隆皇帝专门在他的诗集上盖了许多图章,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诗太好了,一般人写不出。其实他们一字不识,诗好是因为开悟了。通过禅修最后开悟了,生命的质量发生了彻底改变。

  这种案例很多。大家知道,六祖慧能是影响中国一千多年主流文化的禅宗的集大成者,关于他的言行录后人把它列为《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没有一个出家人写的东西叫做经,他是唯一一个。但他实际上也不识字,是个农夫。别人把经文读一遍,他就能明白里面的意思。他是个开悟的人。所以禅修会改变一个人的内在生命。

  最后一个智慧。佛教里面讲“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因为六度万行是菩萨修证佛道的阶梯,六度圆满,就是佛道之圆满。所以,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引导。般若是什么呢?——出世间的终极智慧,人生的最高智慧,那就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规律。《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际上这个讲的便是智慧。它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刹那杀灭变化无常的,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我们不能执着于外相,被表象迷惑。

  《金刚经》里还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即一切有所造作的举止,包括思想、行动等等。它像什么呢,像梦幻,像水泡、像电、像露,都是不断变化迅疾消逝的,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性,这叫“空无自性”,也就是大乘缘起性空的思想。了解这个思想后,还有什么可以纠结的?——你的家庭出问题了,公司出问题了,身体出问题了,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既然如此,又何必焦头烂额、身心煎熬,痛苦不堪呢?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正如《心经》里面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世界的本相。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干净也没有污浊,当然也没有生死,之所以认为有,是我们凡夫的分别心造成的,是我们的错误知见。这一点,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明白,必须自己证悟才能知道,所以佛法不是我们头脑想象出来的,它是实实在在通过身体力行去印证的。佛祖最初讲戒律的时候说,喝水的时候也要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呢,因为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古人哪里明白这个事实,现在,用显微镜一看,的确如此。

  故而,佛教里讲的因果定律、生死轮回等等,只有亲证的人才能知道,我们凡夫的境界是不可能了然的。我有一个朋友,在政府里工作,他对我说有一次自己出了车祸,在昏迷中看到一束白光,他以自己难以想象的速度向那个光亮飞去。这个其实就是他的灵魂。佛经里面讲,人死后神识要到哪里,只要一念之间就可以到达。这些,我们常人当然难以理解,因为我们还没有死。

  六完五送

  最后,六度讲完了,我送给大家几句话。

  第一个是,让自己的心像虚空一样开阔。就是打开自己的心量。心量决定人的格局,心量越大,成就越大。对鸡毛蒜皮的事都斤斤计较的人,他怎么成就自己?他怎么接受别人?别人又怎么接受他?而且,心量太小的人注定是不快乐的。

  第二个,学会惜福。你越惜福越有福,越不惜福越没福。惜福,就是珍惜我们遇见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人,包括你的妻子儿女、父母同事。因为每一个人来到我们身边都不是无缘无故,他们绝不会偶然来到我们身边,都有很深的缘分。

  第三是学会吃亏。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才能做到吃亏;反之,一个心量狭小的人,绝对吃不起亏。吃亏实际上是在积福。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地狱里面有两个小鬼要到人间来投胎,阎罗王跟他们讲,人世间有两个工作岗位,第一个工作岗位是不断地得到东西,另外一个工作岗位是不断地给予东西。你要哪个?一个小鬼跳出来就说,我要第一个!结果他去了后发现是乞丐,而另一个是富翁。

  第四是学会永远站在制高点上看待问题。作为企业的掌舵者,你一定要培养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什么是制高点?——事物的终极,把握它的终极规律。高屋才能建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这样你就能更好地处理它。

  第五是每天用一颗光明心面对生活。光明就是智慧,就是喜乐,就是慈悲,就是舍得,就是放下,就是看的透,就是想的明白。如果用这样的状态去看待和思考问题,你的内心就一尘不染,五毒不侵,光明清净。

  好,我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