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传喜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讲记(八) |
||
|
||
传喜法师 10.7.30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原论】其中四法: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解说】在摄持众生的四法中,第一善巧说法者,即对于如何引导学人的次第获得善巧,而能将法义巧妙地送入所化众生的心中。 【解说】第二悲愍者,即说法的等起清静,不考虑利养恭敬等,完全是由慈悲心推动而宣说。这必须像博朵瓦告诉慬哦瓦的那样:黎摩子,不论说多少法,我从未接受过一句善哉的赞叹,因为众生无一不是苦恼的。 【原论】具精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 【解说】第三具精勤者,即对利他内心勇悍坚固,任何违缘困难都无法动摇,毫无怯弱、懈怠。 【解说】第四远离厌患者,就是数数说法而没有疲厌,能安忍说法的劳累辛苦。《大乘庄严经论注释》中说:远离对于传法无意乐不善说,或者除了稍讲之外,平时不恒时努力宣说等。 作为一个善知识应当具足这四种相,最后一个说法无倦,一直能够在说法的当中。有人他就觉得:哎呀,这个师父怎么这么罗嗦,讲不完啊。这恰恰是师父的一个功德,说法无有疲厌。反过来说,弟子听法也不该有疲厌,这个很重要。 戊一、真实 【原论】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并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阇黎响尊滚,既无多闻复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谁居其前悉能获益。咛敦,全无善说,虽说施愿,唯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 【解说】博朵瓦说:“戒定慧三学、通达真实性以及悲愍,这五种功德是主要的。我的阿阇黎响尊滚,既无多闻也不能忍耐劳苦,即使酬谢之语也不会说,但由于他具有前五种功德,因此不论是谁在他座前都能获得利益。还有一位咛敦师,丝毫不擅言辞,即便应供后为施主咒愿,听者也只是想:大家都不知他在说些什么,其余没有个了知的,但他具有前五种功德,因此谁亲近他都能获益。 是不是所有的善知识都必须这样子啊?不是,除了上等十种法相之外,退而说其次,只要具足十种里面的五种法相,也能够让亲近他的人得到利益。哪五种法相呢?三学就是戒定慧,通达实性,他不一定要知道很多很多的经教,但是他却通达如来的真实意,戒定慧三学具足,然后通达实性,对众生充满悲悯。具足这五种功德的,也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师父,谁亲近这样的善知识,谁也能得到利益。他的阿阇黎响尊滚连客气话都不喜欢讲,身体或许也不是很健壮,不会做苦行或者劳作,就是嘴上的话他也不是很勤快,笨拙甚至连客气的话都不会说,人际交往他都不会,就是别人请他吃饭供养完之后,他念了一通咒愿回向,别人也不知道他咒愿啥。但是他具足了前面的五种功德,你亲近他肯定也能得利益。 【解说】以下先说意义,次说比喻,再说教证。 【原论】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行,唯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为善知识。 【解说】如果对诸学处不喜爱修行,只是以赞叹学处或学处的功德来谋生,则无资格担任善知识。 禅宗里也有一个公案:一个弟子跟着师父,师父开悟了,别人来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师父就举起一个手指头,哦,对方明白了赶快磕头。每次有人来问,师父都是不说话举个手指头,别人明白了高兴得不得了,赶快磕头供养走了。有时候师父不在,别人来问:什么是佛法真谛?他也学师父样把手指头一举,别人也不知道明白不明白,磕头供养后就走了,他就很得意。师父知道了这事情,背手握了一把刀就来问他:某人来求佛法,你怎么跟他说的?他就说:我跟您学的,我伸一个手指头他就明白了。他刚一伸手指头,师父唰一刀把他的手指头砍了。哎呀流血了,痛啊痛啊。师父这时候就问他:什么是如来真实意?他又习惯地一伸手指头,一看没有手指头了,一愣,当下也开悟了。善知识叫你念阿弥陀佛是可以解脱,但有的人叫你念,有可能业障还会上你身哦,佛法真的很奥妙,所以大家要认真慎重地观察,依止善知识要看他具不具足法相,没有功德法相的不能亲近,亲近了还会堕落;跟自己德差不多的,你依止了也没什么进步;德不如自己的你要退出;只有比你德高的你才可能增上。 【解说】譬如,有人靠赞美旃檀谋生,想获得旃檀的人问他: 你有旃檀吗?他答:其实没有。就像这样毫无意义,只是空话而已。所以,仅仅赞叹学处功德而不修行的人,不能成为善知识。 【原论】《三摩地王经》云:末世诸比丘,多是无律仪,希欲求多闻,唯赞美尸罗,然不求尸罗。于定慧解脱三种亦如是说。 【解说】《三摩地王经》说:“末法时代的比丘,多数不具律仪而希求多闻,他们只是赞美尸罗,却不寻求尸罗。其中对于禅定、智慧、解脱三种也如此宣说。 他们只不过看书,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然后就出版一本书。书出版了一大堆,著作本身里面没有什么实意,这种现在真的很多啊,这就是末法时代。印光大师那时就说了:要看古人的书,古人的书含金量高。我们现在清净传承的书还是可以看的,我们就是提醒大家,不是诽谤他,末法时代就是这个相。为什么这本书有这么多黑体字?黑体字是出于经典原文,出于过去高僧大德的教言,这里的黑体字就是出自宗喀巴大师的原论《菩提道次第广论》里的。如果益西堪布直接这么说,你可能会想:堪布这样讲可靠吗?这个很严肃啊,善知识是一切利益的源泉,不管是闻法上还是证法上,善知识都是根本的依靠,所以了达善知识的德相很重要。 【解说】 经中又说:譬如,有一类人称赞旃檀的功德,说旃檀如此美妙、香气非常怡人。别人问他们:你所称赞的旃檀,你有一些吗?他们回答:我是靠称赞旃檀香谋生的,自己并没有此香。就像这样,末法时代会出现许多不精勤修持瑜伽的人,他们只是依靠赞戒谋生,自己并不具尸罗。经中对其余禅定、智慧、解脱也如是宣说。 佛陀时代就已经出现过这种现象,佛陀也呵斥过。有一次,大迦叶到一个地方去教化众生,那地方的人看到出家人就关门远远地避开。迦叶尊者就问怎么回事?原来这里的出家人给信徒派任务,这个捐木料造庙,那个帮干活造住的地方,大家苦不堪言。尊者把这事反映给佛陀,佛陀就制戒:出家人不可以这样子。怎么说呢?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子,你看,祖师大德本来是慈悲,造好房子给大家住,但是佛就讲过,这样子会形成很多弊病。庙造多了之后各自为政,谁也管不了谁,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各显神通,这样子反而把诸佛菩萨跟众生结的善缘给摧毁了。 不要说那些不信佛的,很多佛教徒看到这种现象也都无法忍耐,我们看到这些更是心痛流泪啊。以前我在师父那里,有其他庙里的师父来跟师父说一些不如法的现象,我听了泪水哗哗地流。师父看着我说:不要哭,不要流泪。意思是说,现在已经末法时代了,这种现象都出来了。我们出家要对得起这身衣服,内心要跟这件衣服相应,这件衣服是圣贤之服,这衣服是有德的,我们内心要追求圣贤之道,而不是假冒圣贤。现在社会上对佛教有很多偏见不能怪他们,他们也是无知。所以,我们要发一个誓愿重振佛教,知道吗?我们要让他们开智慧。 所以我跟你们说,你们以后不要喊我上师,你喊上师,别人以为我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称呼。犹如木磨之上师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地位比较高,出家了之后他觉得,我地位这么高出家了,我大学生,我教授出家的,我怎么能不做老师呢?还有一种我是高官弟子,我爸爸是省长,我出家了我怎么能不做老师呢?他是为了做上师而说法的,他讲法是怕他不在那个位置。这就是动机不纯,他这样子做上师光有其表,就像木磨,有其形而无其用,只会对自己损坏。 二、犹如井蛙之上师 他自己的心跟凡夫差不多,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德,但是种种因缘,种种方法使其他人对他生起了信心。这些生起信心的人也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就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上师。他有了徒弟之后就充满了我慢,除了我慢之外也看不到什么圣者的功德,这种叫犹如井蛙般的上师。在我们汉传佛教,以前我看公案里就有这个,祖师的讲法里面也有,说现在都是山头,或三百五百各据一个山头,然后有没有佛法也不管,各搞自己的东西,这个在古时候就开始有。 一、 犹如疯狂向导之上师 他这个更厉害了,自己比凡夫还不如,他把凡夫的特点都发挥出来了。凡夫求名求利,他也是,但是他比凡夫还不如。为什么?因为凡夫求名求利不敢跑来打佛的主意,他倒以出家为幌子打佛的主意,外面的样子像很高很伟大,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学别人的。在求法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老修行住的寺院比较偏僻,经济收入也不多,坐的车也很普通,就没有什么人去亲近他。要是来了一个年纪轻轻的,穿的衣服很漂亮,开的车很豪华,哇,那个等着摸顶的人排起长队。你看,世间的人就是这样,他只看外表。 四、犹如盲人向导之上师 这种上师没有超过弟子的少许功德,而且远离慈悲心和菩提心,因此他们不知道打开弟子取舍的双眼,这叫犹如盲人向导的上师。 对于人和法要学会分析,不能因为你遇到的传法者是恶知识,就否定所有的说法者讲的全是邪法,我们要有择法眼,一个是用佛的教典来印证,另一个是经过可靠的善知识的介绍,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都是由师父跟他说:你去参访哪一位,是大菩萨叫什么,在什么地方,你去向他学,这样你肯定不会错。也有时候恶知识讲的也可能是正法,如果他所讲的是正法,我们也不能毁谤,否则容易造下谤法重罪。 像我在师父身边,师父就会写纸条给我:你去亲近天台国清寺静慧老法师,那我去亲近肯定没有问题,那是已经公认的大德不会有问题。你没有智慧,观察不出什么的,就是按照佛法的书来观察你也不懂。有很多善知识很奇怪,反而显得不像善知识,特意显出没有善知识的相,平时很调皮疯疯癫癫的,我们汉传佛教里也有。有的师父一辈子教化众生,到老了一大群跟在边上,到底多少有信心的呢?那天师父说:明天是我爸爸祭日,我爸爸是在家人,请徒弟上街给我买点猪肉,买点鱼,祭我爸爸。弟子们一听吓一跳,啊?师父怎么让我们去买肉啊?那师父讲的嘛要祭爸爸,师父的爸爸是在家人,又不是我们出家人。大家就这样疑惑的心买来了,做好了。师父说:给爸爸上供。供完之后师父又说:这个肉啊鱼啊丢掉蛮可惜的,我吃了吧,结果他就把它吃了。徒弟们更想不通了,昨天叫我们买肉,祭爸爸的也算了,今天还把肉吃了?本来叫他买肉就有疑惑,结果师父还当着他们面把肉呱嗒呱嗒给吃了。结果大家议论纷纷,越议论越忿忿不平,这个业就是这样的,越弄越热闹,很多人就开始放弃师父离开了,几百个徒弟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这时候师父才说:剩下来的才是有信心的啊。 有时候大德们会故意示现这些,所以你们不要一边看着善知识的相,一边又说三道四的,好像你变成检验员了,拿把尺子这边一量:这不是善知识。那边一量:这也不是善知识。善知识合格不合格是你来检验的?你能不能啊?有没有这个资格啊?你只是个个人,你连在座的相互之间都不要去检验。我今天讲的这个,你们听了内心有数,给你一个参考,你不能拿这个在大众广庭去说,知道吗?有不信佛的人正等着要毁谤佛教,你这么一说,人家正好拿来破坏佛教。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只做一个开始,这本书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要好好地去看,能不能好好去看啊?(学员:能)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师父很重要,以后你们出去拜师父,参访善知识我就放心了。否则啊瞎撞,你瞎撞还不如不撞,莲池大师讲:外面乱跑不如坐在家里老老实实看经念佛;识几个字乱看书,不如不识字老实念念佛。你上了网就毫无目的,随那个网被它感染,还不如把那个电脑给砸了。 整理:妙生 校对:慧照 编辑:德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