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然教法师:钱财三部曲之一—佛弟子可以求财吗?


   日期:2012/3/26 11: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佛后的取舍也不一样。有的人来到寺院就是为了求财,如事业顺利、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诸如此类求财的事情很多。这些人学佛后,能发财的法都愿意修,能让自己发财的人都愿意接近,能保佑自己发财的神都愿意供,只要能让自己发财的事都愿意去做。香烧的再高也可以接受,寺院再远也可以去拜,对于佛教的至真道理却不屑一顾、置若罔闻。相反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接触佛教后就会产生一个消极的念头,那就是放弃工作、事业、放弃世间的种种经营,认为这是在求财,对于和钱财有关的事情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让家里人或亲朋好友不理解,甚至对佛法闻风丧胆一般看待。

 

那到底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佛陀在经典中确实教导我们要远离财色。如《四十二章经》中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佛教常还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经典中有时还把钱财比作毒蛇。

 

虽然如是,但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商人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房舍,也是多由商人提供的。如著名的道场“给孤独园”等,都是商人捐赠的。给孤独园是当时拥有巨大个人财富的给孤独长者购置后捐给佛陀的;竹林精舍是大商人迦兰陀长者出资建造的。佛陀在接受了供养后,并没有教导他们放弃自己的生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21载:“北方五百商人听说有佛出世,来到室罗伐城,看比丘的住处床褥破旧,便将五百妙叠奉施众僧”。这是有史记载向佛教寺院的第一次捐赠,捐赠者是商人。卷37又载:“佛从王舍城到桥萨罗去,路上所需四件东西,都由商人供养”。在佛陀初转法轮的时候,商人对佛教的贡献是巨大的。

 

既然佛陀教导财是毒蛇,要远离财色。为什么佛教的弘法确和商人息息相关?佛陀成道后先度的就是商人,传播佛法也依靠商队。其实很好理解,佛法无非要破执着,对于万事万物都不要执着。不执着不等于不去经营,不执着并不等于不去承担,不执着不等于不去奉献;经营并非一定要执着,承担并非一定要执着,奉献并非一定要执着;执着是心里的状态,执着是思想的纠结,执着是内在的事情,经营、承担、奉献是身体的问题,是行动的问题,是外在的事情。二者看似一对矛盾,其实可以找到他们的平衡点。

 

出家人的本务是修道与传道并住持佛教,至于表达大乘入世的菩萨精神并作佛教的外护者,却是在家的居士。僧伽离不开居士的信向、供养和护持。居士顾名思义是居家之士、居财之士,他们是佛教的护法。出家人专心办道,做世间的表率,居士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居士不去从事生产经营,那又怎麽样来护持僧团使之良性发展?

 

我认为一件事情本身没有对错,主要看当时做事情时的发心。也就是说,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出发点是什么。有的人拼命的挣钱,富甲一方却为富不仁、自私自利甚至唯利是图,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鱼肉职工。这样的人就算有了财也不是福报,伴随他的是更大的欲望即更多的烦恼。如果是菩萨发心那就当另眼相看,比如同样是做生意开展事业,有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他还想到因为自己的努力经营、事业扩大,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工作,他们有了工作家里的老少都可以衣食无忧,这就是菩萨发心。所以学佛的人并不需要放弃工作和事业,甚至要把工作事业做的更好。一切唯心造,只要端正自己的初发心,那就是众生的福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然教法师:钱财三部曲之一       然教法师)(五明学佛网:然教法师:钱财三部曲之一       然教法师)  

 然教法师:万缘的内容是什么? 

 然教法师:还俗不是罪恶 破坏佛教形象罪大恶极 

 然教法师:“晒被子”给我们的启示 

 然教法师:佛弟子可以求财吗? 

 然教法师:如何对待看不惯的人 

 然教法师:清明节佛教徒可以烧纸吗 

 然教法师:与现世的“伽蓝菩萨”一起过伽蓝圣诞 

 然教法师:父亲节不要忘了我们的大慈悲父 

 然教法师:佛弟子“八荣八耻” 

 然教法师:‘环境有利于修行’的说法与佛法相违 

 然教法师:语言崇拜与经咒的读音问题 

 然教法师:真正佛弟子的母亲节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