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鬼道众寄放的米萝担子


   日期:2009/8/2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儿时的雨天,不能出外去外面玩耍,只好躲在屋内,爸爸,妈妈会一面手里做活计,嘴里讲着我和妹妹已经听过千百次的故事,但是我还是百听不厌,我最爱听妈妈讲的鬼故事,神秘,温馨,并不会让我感觉有恐怖的气氛。

  妈妈常说的一个鬼故事和农历七月有关。

  日据时代的农历七月,每个村庄轮流做普渡,所以整个七月家家户户都轮的到赞普,每家这时都尽可能把最丰盛的饭菜,糕,饼,粽子,应时水果摆在屋外,然后由户长带领全家,虔诚祭拜俗称的【老大公】【好兄弟】,祈求它们不要为祟为祸地方,保佑地方平安。

  祭拜完毕的食物,请来远亲近邻,一起大吃大喝一顿了事。

  妈妈有家亲戚住在山边,一家十多口人住在一起,种菜种田养畜牲维生。

  有一年七月普渡那天晚上,主人熟睡后,朦胧中听到屋外有人谈论,今天某家食物真丰盛,除了现吃,还有拿的,白米多的让我们搬几趟都还搬不完,天快亮了,我们搬的这些米,不妨向这家主人借个地方暂时寄放,我们再回去搬,不知主人可答应让我们寄放米萝担子。

  主人在睡意蒙胧中,信口答应祂们寄放,还答应帮祂们把米担看好,就又朦朦胧胧睡了去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主人巡行屋前屋后,并没有看到昨夜路人寄放的米萝担子,他纳闷的询问家人,家人也回答没有看到路人寄放的任何东西,他以为是寄放的人连夜把米萝担子挑走了,不以为意。

  这天晚上,主人熟睡后,突然听到很多人在他耳边吵着,昨夜寄放的米萝担子都不见了,一群人急的说话声都快哭了,有的说,那担米是一年的粮食,有的说该去问问主人,主人在蒙胧中忍不住分辩说:

  “早上起床并没有看到什么米萝担子,以为是你们连夜搬走了,我们这家人再穷,也不会平白要别人的东西的!”。

  这时有个人就絮絮叨叨的说啦:

  “我们其实是来应山下某大户供养的,他家请了修持有道的法师,作法化食给我们,我们好不容易的去搬了来这些法食,现在都不见了,我们下次还要跑更远的路去应供,才能再碰到大功德主,请到这位有道法师化食给我们,让我们吃的饱足,拿的轻安…

  这时主人才明白,祂们原来是…

  主人听到这里吓醒了,三更半夜把家人全叫了起来,说明梦中听到的抱怨,问那一个早上最早起来扫地的,他的三媳妇连忙说:

  “今天我最早起来扫地,在猪圈前看到一堆龙眼壳和白米,我随手把白米丢在猪食里了,龙眼壳扫掉,难道那就是祂们的米萝担子吗?

  那这一下问题可严重了…………

  主人听到这里,不禁出一身冷汗,当下烧香向这群无形客人道歉,并且承诺,明天一早就去找那位法师,专请一堂功德,给这群失去米粮的无形之客,补偿祂们的损失。

  果然几天后,主人请来法师,专为祂们办了一堂功德,带领全家虔诚的祭拜。

  说也奇怪,那年开始,这家人养的猪、鸡、鸭、鹅比别人的快长大,种的菜比别家都漂亮,田里的稻子长的比别家的饱穗,一家人一年到头都无病无灾的,轻轻松松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台湾光复后,这家人的子弟,大都受高等教育,成为地方上的菁英人物。

  妈妈的结论是,这家人的好报应,是诚敬【老大公】【好兄弟】的结果……

  无间界众生并非如一般传说那么可怕,他们也需要被爱和尊重,当你遇到祂们时,给祂们一句善意的祝福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鬼道       报应)(五明学佛网:鬼道       报应)  

 开愿法师:打蛇遭报应 念佛得安宁 

 周齐教授:慧远及其因果报应说 

 悟妙法师:应如何看待因果报应? 

 其它:《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刘立夫) 

 业露华:略论中国佛教的轮回报应说 

 宽运法师:因果报应 如影随形──宽运法师西方寺盂兰法会过 

 传喜法师:人的心态与鬼道众生 

 其它法师:化世导俗——从《明报应论》看东晋 慧远的报应理 

 传喜法师:人的心态与鬼道众生 

 传喜法师:因果报应真实不虚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Y 1321经~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