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培福与惜福


   日期:2007/11/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章来源:慈济月刊第二九五期 作者:静宥

  大家是不是都喜欢有“福”?什么是“福”呢?平安就是福。但一般人常常忽略了自己拥有的福,也就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今天我要特别强调“福不是向外求来的”。

  什么是“最美”

  各位同学,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众生”吗?

  “众生”就像鸡、鸭、猪、狗……一样会吃、会睡、会玩,看起来和“人”很相像;但是“人”和“众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那里呢?

  “人”和“众生”的差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有道德;人有良知、还能够发挥“良能”。

  还记得在慈济护专的毕业典礼上,我告诉同学们什么是最美的东西?“最美的”就是“最能吸引”我们的事物。这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并不是外在的美丽,而是来自内心的那份善念、爱心与信心。

  举一个例子说:前些时候,有几位企业家的太太邀约我在“来来饭店”聚餐,她们要我过去收捐献给慈济的善款。餐点来了,每一样菜色都很可口,但是她们都只吃上几口就停下筷子。我很纳闷地问:“为什么不多吃一点呢?”结果她们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正在减肥。”

  我笑着说:“我体重才七十二公斤‘而已’,你们都还离我很远哪!我都舍不得糟蹋这些食物,你们何必如此亏待自己呢?”

  虽然我的身材超重又长得不怎么样,但是我先生依然对我很好,很爱护我。不为什么,只因为我有一份来自内心的自信;知道怎么作是最恰当的——不管是待人处事,都保持诚、信的态度。这样一来,自然流露出一份吸引力。

  有一次,警察广播电台要访问我们几位慈济委员,我难免会有一点紧张。就问我的女儿:“如果主持人问我踏入慈济之前和踏入慈济之后有什么改变?我怎么回答?”

  女儿就说:“妈妈,您可以告诉她说,您除了体重没有改变之外,其它的都改变了。”真是快人快语。


  经常“洗心”增长智慧

  她又接着说:“以前您只会教我们洗衣服、洗碗筷;现在还会教我们‘洗心’。”

  什么是“洗心”?就是用慈悲的甘露水来洗净我们心中的污浊、缺点。

  我有三个女儿,小女儿比较骄纵。有一天她跑来向我告状:“妈妈,姊姊欺负我。”我说:“姊姊真的欺负你吗?”她很肯定地说:“是啦,她对我非常坏,我不再理她了。”于是我笑着对她说:“你到房里去,想想这三天里姊姊对你好的事情,想出三件,你才可以出来喔!”她嘟着嘴说:“姊姊那有对我好?她坏透了!”不过还是进房间去“洗心”。

  不到二十分钟,她出来告诉我:“有啦,姊姊前天买了相簿给我,昨天又带我去吃麦当劳,又送我东西.....。”

  所以,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把人家的优点都置诸脑后。因此我们要记得常常“洗心”。
  曾经有一位委员倒茶给证严上人喝,当她端到师父面前时才发现杯子有个缺角;于是非常抱歉地要去换个完整的杯子来,这时候师父笑着说:“我们不看它的缺角,这个杯子还是圆的呀!”

  由此我们知道,有智慧的人懂得看别人的优点;没有智慧的人就会专找别人的缺点。

  我们仍都是凡夫,凡夫都有许多缺点;所以我们要尽量看清楚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多原谅别人的缺点。

  懂得原谅别人就是“有福”。我们和别人能够多结善缘就是“培福与惜福”最好的方法。


  做一个高品质的“名牌人”

  最近我有一个机会去欧洲。旅行团中有两个年轻女孩,其中一个沿途都在采购自己的衣服、用品。我问她可有买一些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她回答说:“他们有很多了,不需要我再买给他们。”

  另一个女孩则是省吃俭用,到义大利时我看到她在一家名品店里找寻一件夹克,是要送给爸爸的礼物。

  义大利名品店的夹克是非常昂贵的;这个女孩子能够节省自己的开销,把钱留下来替父亲买夹克。当下,我发觉这个女孩实在很可爱,一股高贵的气质流露出来。

  再看看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孩,她为自己添购了许多“名牌”服饰、用品。可是让我觉得没有“名牌”的人格,就是全身穿戴名牌服饰,也无法增添她的气质。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同学“孝心”就是我们人格中的一种“名牌”。我们只知道买东西来保值,殊不知人格也要保值-也要提升为“名牌”的高贵价值。

  孝顺父母就是在“培福”;现在各位都是求学的年龄,好好用功读书来报答父母恩、师恩。让父母以你为荣是大孝;至少不要让父母为你操心。

  我们一般人都希望从别人手中得到些东西,以为“获得”是一种快乐;其实能“施与”,懂得“给与”才是真正的快乐。


  让“良知”引导出“良能”

  记得过年那段期间,很多事情都停摆,生活一下子空闲下来;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觉得慵懒没有精神;生活显得没有活力。这时候我体会出“生命的力量泉源来自实践”。

  慈济团体中有位洪金兰师姊,她原本是一位怨天尤人,非常不孝顺旳人;既是恶妻又是恶媳。有一天她到花莲慈济去,证严上人正巧讲了一则故事:某地大火,有位母亲为了救她的孩子,冲进火场里去,孩子是救出来了,但是这个母亲的脸上却留下一大片无法抹灭的疤痕。

  渐渐地,这个小孩长大了,也成了一位颇有成就的商人。

  与他来往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他也自以为很有体会。如果有人指着他的母亲问:“她是谁?”他都回答说:“她是我家的欧巴桑。”让他的母亲伤透了心……。

  师父引述这个故事,告诉所有在场的弟子,千万不可像那个不知感恩、不懂孝顺的人一样。像那样不孝顺的人不可以称他为“人”,因为他的行为像“畜生”。

  洪师姐听了这个故事;回想起自己种种的过错;似乎比故事中的人还要不如。因为她恨他的父母贫穷,竟然不认他们是父母。

  听完了师父的开示,洪师姊走过去向师父忏悔,师父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再恨了,回去要懂得感恩。”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现在洪师姊确实实践她的诺言;感恩她的父母,重新过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感恩是最快乐的。我们也要有个观念——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会怀恨别人、不原谅别人而自己却很快乐的人。

  前面提过我的小女儿,她比较骄纵。有一天又和她的姊姊一言不合,就跑进自己的房间,“碰!”地一声用力把门关上。接着又大声吼叫:“不要看电视了,我在用功读书啦!”

  这时候,我板起面孔,给她一句棒喝:“你说你在用功读书,怎么读成目无尊长呢?”她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过了不久,她自己从房里走出来告诉我:“妈妈,我有话要告诉你。”我故意不给她好脸色,问她:“什么事?”

  她就说:“妈妈,我自己在房间里仔细地想想,我觉得我变大了!姊姊却变小了。”

  我明白她所说的“我变大了”是表示她已成长、懂事多了;“姊姊变小了”,是因为她懂得去包容姊姊的缺失。

  这使我想去证严上人说过的一句话:“要做一个包容人的人,不要做一个被包容的人。”因为懂得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自我成长;所以我们要知道去包容别人,自己才会成长。不要老是要求别人包容自己,那样自己就永远长不大。


  “爱”与“包容”力量大

  有一天我去参加小女儿学校的家长会,老师告诉我:“前几天我嘴巴破了一个洞,慈婉(我女儿的名字)来问我:‘老师,您知道为什么您的嘴巴破一个洞吗?’我回答说:‘不知道!’结果她对我说:‘老师,那是因为您爱骂人嘴巴才会破一个洞。’没想到隔天,慈婉又来安慰我说:‘老师!您嘴巴破一个洞一定是讲课太辛苦,您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才会快快好起来。’才差一天工夫竟然完全不一样,判若两人。”

  我回到家里就问小女儿:“你怎么对老师这么不礼貌?”她很老实地告诉我:“那天我心情不好,就对老师说了不礼貌的话,结果老师并没有责骂我,还拍拍我的肩膀、摸摸我的头。我回家一想,觉得很惭愧,很对不起老师。所以隔天就去向老师忏悔。”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不能像我的小女儿一样率性而为。更要明白,我们应该学习老师的包容。

  包容是一种力量;它使我的小女儿知道自己错了,知道去向老师忏悔并且改正过错。

  同学之间要互相包容,就需要从“不计较”着手。

  什么是最好的修行?结好缘就是最好的修行;而要与人为善,就要有“不计较”的胸怀。

  人与人相处,同样一句话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同学指责我哪个地方不对,如果我懂得“善解”,那么我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同学是为我好,善意地纠正我,我会感谢她。

  相反地,如果我心里头充满“与人计较”的看法;那么我就会觉得别人是在讽刺我、瞧不起我.....等等,让自己生气又对别人无益的情绪充斥在我的心中。不知不觉中就和人结下恶缘。

  所以说,不去计较就不会惹事生非。善解一切事情,自然会时时感恩别人,自己也常常觉得很快乐。一般人常说“有理走遍天下”、“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其实有智慧的人应该“理直气和”。

  我们也常听说:“人要争一口气。”可是证严上人告诉我们:真正有功夫的人不是去争一口“气”。而是把这口“气”吞下去,再消化掉。为什么呢?因为你就算争了一口气,又怎么样?只不过是多树立一个敌人罢了。


  讲好话也要“把话听好”

  人和人能相识就是一种缘,我们要惜缘;惜缘也就是惜福。

  有个会员告诉上人:“师父,别人骂我,我常常都听不懂!”上人回答她说:“那是你的福报很大。”

  她并不是傻瓜,但是她不愿刻意去了解别人骂她话的内容。因为她懂得去包容人家。

  相反地,如果别人随便说一句,你就耿耿于怀,那就是业障深重。老是让自己心里难过。各位同学,以后如果听到别人在骂你,你应该感谢他,他骂人是破坏他自己的形象示现给你看。让你知道骂人是不对的,自己就晓得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

  有一句话说:“忙人无是非。”如果一个人常常想去帮助别人,自然就没有时间惹事生非,也没有时间生病。相反地说:“闲人无乐趣。”想想看,人一闲下来,总是胡思乱想,失去正确的心念。

  我一直在强调要惜福、培福;这要从那里做起呢?告诉各位:我们要时时讲好话,做好事。

  有些人说:“我心地很好,只是嘴巴不好;我也是好人。”

  上人说:“嘴巴不好就不能说是好人。因为心就像工厂,说出来的话就是它的产品。那有产品不良的工厂还称做是‘好工厂’的呢?”

  我们常说好话是“口吐莲花”;常出恶言就是“口吐毒蛇”。

  有位李居士曾经告诉我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他搭乘公共汽车,那位司机先生一下子猛踩油门,一下子猛踩刹车。使全车的人东倒西歪,有些站着的人还摔在地上。

  李居士下车时,轻声对司机先生说道:“你这部车的刹车皮很锐利,它的离合器也很灵活。”

  司机先生听了先楞了一下,然后对李居士说:“我从来没有被骂得这么痛快过。”

  大家想想看,如果李居士口出恶言,指责司机的不是,司机先生一定会为了面子不肯认错。那么李居士希望司机先生改善开车习惯的好意,也就没有办法被采纳。


  善言、爱语化干戈为玉帛

  所以,我们要常常口出善言爱语。对人说一句好话,就结一个善缘,对人说一句恶语,就树立一个敌人。请牢牢记住这句话,时时提醒自己多说好话。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有时候我的先生会大声对我讲话,有时候一些小事情也会惹他生气。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不会发脾气,只轻轻地对他说:“先生,你好可怜!这么容易生气。”结果他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不再生气了。

  举个最近发生的例子。

  有一天我先生提醒我:冰箱里的半个高丽菜已经放很多天了,要赶快拿出来煮。当时我答应他中午就煮来吃。

  结果事情一忙,竟然忘记了。他在饭卓上就发起脾气,对我大声责骂。我心想自己不对,挨骂也是应该的,就不去答腔。

  大女儿看了以为我生气啦!赶忙来安慰我:“妈妈您不要生气;喜欢发脾气也是一种病,你要原谅爸爸。”因为她是学医的,我就问她:“发脾气是什么病啊?”

  她说:“发脾气是一种‘自我控制不良’的病。”

  在当时,我脑海里闪过一个镜头:有一次回花莲慈济医院当义工,看到有一位病患,年纪和我先生差不多,他从脖子以下都不能动,每天要四个人帮忙扶他去做复健。想想这个情景,就让我感觉到人生的无常。先生还能大声说话,表示他身体还很健康,肺活量大。很难说再过多久,他连骂我都不能的时候,又是怎样一个心境。

  想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知道要好好珍惜自己已拥有的一切。被骂还值得生气吗?于是我不禁露出微笑。
  我先生自了以为我有毛病,挨骂了还在笑。我就告诉他,师父说过:人要学钻石。钻石需要用粗石琢磨才能显出它的光采。现在你骂我就像在磨炼我,我会变成钻石……

  结果他还满聪明地回答我说:“那我不成了粗石了吗?”

  所以,我们要当钻石,经得起磨炼,尽量避免当粗石去磨人。

  我们都知道: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相敬难;相敬容易相谅尤难。

  人与人之间如何相谅呢?我觉得应该从对方的错误中找寻自己的责任来。


  从别人的错误发觉自己应负的责任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英国首相在阅兵大典上,被棒球击中;随从们都惊慌不已。他连忙说不要去处罚那个孩子。可是过了没有多久,他下令去把那个孩子找回来。大家都觉得他怎么出尔反尔,讲话不算数呢?

  他赶紧解释给人们知道: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人才,我怎么没有把他找来好好训练,成为一个一流的投手呢?

  由这个小故事让我感觉到,从别人的错误来发掘自己应负的责任,是相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像我先生生气了,是因为我的疏忽才惹他发脾气。我这么一想就会感谢他提醒我要改过,而不是去怪他骂我。

  还要一次,我让先生在约定的地方足足等了十几分钟,他一看到我就大声骂。我连忙说道:“该骂、该骂,耽搁了您宝贵的时间。”先生一听这话,就不再言语。在车上吹起口哨,气全消了。

  想想看,我知道自己理亏就赶忙道歉,我是站在“导演”的位置;可以主控整个局面。相反地,如果我顶嘴相向,我先生势必生更大的气。那时变成他是“导演”,我是“演员”,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采取低姿态,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在庄严自己。像上面所说的例子,我“帮”先生骂我自己,他会不好意思再指责我,而我又可以随时刹车。如果两个人斗起嘴来,先生岂不骂得没完没了?大家都不开心。

  各位同学,以后如果你不小心犯错而遭爸妈责骂;你要记得我说的话:“帮爸妈”骂你自己,并且要知道改正过来,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很高兴。


  善解使你海阔天空

  随时讲好话,称赞别人,也是在庄严自己。譬如你们懂得感恩老师,称赞老师;老师也会觉得很高兴。因为老师也一样希望得到鼓励呀!

  但是在讲好话的时候,千万要存着一份诚恳的心意;绝对不是信口雌黄,随便说说。“诚意”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除了要懂得对人和善之外,还要懂得“善解”。

  有一天我的女儿在操场上玩垒球,没想到被一位同学的球棒打到下巴。放学回到家,我一看伤势严重,又青又肿,整个脸都歪了,我赶忙带她去看医生。

  我是非常地心疼,但是我女儿反倒过来安慰我:“妈妈,您别太难过;我们还应该感谢佛菩萨。因为我只有下巴受伤,如果球棒打到头的话,这下岂不开花了?”

  她能够如此“善解”这件意外事情,我觉得非常安慰。

  我们都知道心理的作用会影响生理的反应。由于女儿对事情的发生能够坦然接受,还抱着感恩佛菩萨的心,结果一到国泰医院检查,知道骨骼、牙齿都没有受伤,青肿瘀伤也很快地恢复。

  我们懂得去善解事情,我们的心才会柔软;心柔软才会付出爱心,去关怀别人。而学佛是使心柔软的最好方法。


  做一个活生生的人间菩萨

  “学佛”和“佛学”不一样;“佛学”是让人来研究的,而“学佛”是要学佛的智慧、慈悲。

  有一天,大女儿从学校回来,告诉我说:“妈妈,我今天遇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

  我惊讶地问:“你说什么?”还以为她“脑袋发烧”。

  她就告诉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她从学校到历史博物馆参观。要回家了,同学们就背起书包,各自离去。因为每个同学的书包都只绣着“北一女”的校徽,等她一上公车才发现背错了书包;她既找不到公车月票,又没有钱在身上,于是她准备下车。

  这时候,公车的司机先生对她说:“干嘛要下车,谁说搭车一定要车票的?”女儿听了非常感谢他的协助,也就不急着下车了。当下,司机就是像阿弥陀佛,随时给她帮助。

  接着又有一位老太太问她:“你需不需要转车?”女儿说:“要转车。”老太太连忙递给她六块钱。女儿不好意思拿她的钱,可是老人家坚持要她收下,好让她赶快平安地回家。这个时候,老太太也就成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女儿告诉了我这个情况,还提醒我下次遇到像她这种情况的人,请我务必要帮助人家。

  顿时,我觉得要当一个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点也不难,只要六块钱。

  各位同学,请你们也记得随时帮助别人,做一个人间菩萨。用你的爱心去关怀别人,不一定是财物的帮忙,有时候一个微笑也会给人带来温暖。

  希望我们都来做一位会走路、会说话、会微笑、活生生的人间菩萨,而结好缘就是一种最好的修行。

  佛经上说:“八万四千法门,最能成就的一项法门就是‘学吃亏’这三个字。”祝福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最有吸引力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