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憨山大师劝世文


   日期:2017/12/2 2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接下来『憨山大师』是非常有名的,明朝憨山大师,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他是明朝年代的僧人,他是安徽省全椒县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他十二岁的时候,从金陵报恩寺永宁诵习经教,十九岁出家受具足戒,他到栖霞山从法会受禅法,他很仰慕清凉澄观之为人,所以他自己字叫澄印。他曾经游过五台山,他很喜欢憨山的奇秀,所以他取名憨山。后来他担任海印寺,还有曹溪宝林寺,宣扬禅宗。他也倡导念佛跟看话头双修,他本身是修禅的。

  所以在明朝里面四大高僧,一个是袾宏莲池大师;第二个,紫柏真可大师;第三个,智旭,就是蕅益大师;第四个就是憨山大师。这是明朝四大高僧。他的著述非常丰富,有《楞严经通议》,《观楞伽经记》八卷,《楞严经通议》是十卷,还有《憨山老人梦游集》,还有其他很多的著作。

  憨山大师他十九岁出家,后来他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来又学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他憨山大师后来云游到各地,名声愈来愈大。在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神宗的太后,太后将其中一部送到东海牢山,就在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了海印寺,请憨山大师当住持。在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大师因为这个海印寺,被指称私修庙宇获罪,他后来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但是他到广东继续弘扬禅宗,而且他到六祖惠能大师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他主张禅宗跟华严宗融合,而且他也强调佛、道、儒三教合一,跟我们老法师的儒、释、道三教合一讲法是一样的,为当时人所赞同。

  憨山大师在广东待了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后来他获准回到牢山海印寺,他在天启三年圆寂,享年七十八岁。憨山大师有一篇「劝世文」就写得非常好。我们把它念出来,我们念出来以后,再来把它解释一下。

  憨山大师《劝世文》讲:「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春日纔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他这个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有因果、有事有理,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我把它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在这个世间红尘里面,「白浪两茫茫」,红尘滚滚。我们两个眼睛就是迷迷茫茫地,心随境转,总是去追逐五欲六尘的东西。「红尘白浪」,红尘就像那个惊涛骇浪一样,把我们淹没掉,我们总是为了名、为了利,在这个红尘里面轮回生死,「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在这个世间要怎么个修行呢?修「忍辱柔和」才是最好的方法。「到处随缘延岁月」,你能够六根对六尘,一切人事物都能够随缘,随缘不变,你可以长命百岁,叫「延岁月」,你不要到处都要计较。「终身安分度时光」,你要守本分,保握光阴,不要虚度光阴。

  「休将自己心田昧」,你不要昧着良心做事,把自己的本性迷惑颠倒,「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你不要去说别人的是非,不要去张扬别人的过错,到处传播是非。「谨慎应酬无懊恼」,我们在待人处事的时候,我们要特别谨慎一下,待人处事的时候,你谨慎就不会懊恼了嘛,说错话、做错事就不会了。「耐烦作事好商量」,事情一多,要耐得住烦恼,很多事情就会圆满解决,叫做「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硬弩就是那个弓箭,你太硬啦,那弦就断掉了。「每见刚刀口易伤」,人家说刚刀易缺,话不要太硬,嘴巴不要太硬,太硬容易伤到人。讲话,话留三分,话到嘴巴留三分,给别人留余地,不要话说到绝了,就会伤到人,叫「每见刚刀口易伤」。容易造口业,讲话不要太硬。

  「惹祸只因闲口舌」,为什么我们会跟人家结恶缘?这个嘴巴不乖。所以我们学佛人就要常常练止语,不需要的话不要说,话一说了,两个又吵起来了,又遭惹灾祸临头,「惹祸只因闲口舌」。多说了一句话,说了不该说的话。印光大师说,对自己有好处的,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不要说。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不要去说。对自己没有好处的,对别人也没有好处的,也不用说。对别人有好处的,对自己不好的,说了没有关系。对自己没有好处,但是对别人有好处的,多说。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不要说,你这样就伤到人。对自己没有好处,对别人也没有好处,统统不要说。这样你会懂吗?

  说话有时候会得罪人,你要去稍微想一下,对别人有好处的,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你说没有关系。因为对他有好处,对自己没有,可能对你不利,但是你要口吐莲花,多说。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你只为自己好,都说别人不好,这个不要说,为什么?惹人怨、惹人嫉妒。对别人没有好处,结果说了对你自己也没有好处,那更不要说了,台湾话叫顾人怨,台湾话有一句话叫顾人怨,顾人怨就是这里讲的「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这个「愆」就是什么?「愆」就是罪业,招感这个灾祸,都是你心肠太狠。「是非不必争人我」,这个世间,人我是非不必去争,自有公道。是非到后来,「谣言止于智者」,是非留给世间人去说。我们多念一句佛,饶我们法身活。学佛就是在学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用去人我是非,所以「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不必去说别人长、别人短。

  「世界由来多缺陷」,这个世间本来就是不美好的,没有圆满的,圆满的就是成佛了。所以「世界由来多缺陷」,本来世间就不美好。「幻躯焉得免无常」,我们这个是四大五蕴的幻躯,就是我们四大五蕴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它怎么可以脱离了无常呢?无常生死。「吃些亏处原无碍」,多吃一点亏没有关系,我们说吃亏就是占便宜。「退让三分也无妨」,就算让三分也无所谓。「春日纔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世间是成住坏空,春天才看到池边的杨柳树很翠绿的,到秋天的时候已经是菊花黄了。

  「荣华终是三更梦」,就算荣华富贵,坦白讲也是南柯一梦,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有时候富贵人家,我们说子孙争财产,我讲很多因果里面,我们台北有一个很有钱的家族,生了很多的小孩,为了争夺这个家产。他父亲死掉以后,为了争夺这个家产,其中这个弟弟拿枪亲自把两个哥哥当场射杀,只为了争这个财产。「富贵还同九月霜」,可怜啊,「九月霜」,就像这个寒霜一样。「老病死生谁替得」,生老病死没有人可以替代。「酸甜苦辣自承当」,自己去承受这个酸甜苦辣的因果报应。「人从巧计夸伶俐」,你说你多聪明、多厉害、多奸巧、多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老天自有,人有千算不如老天一划,这叫「天自从容定主张」,人有千算,老天有一算,老天给你一划就划掉了。

  「谄曲贪瞋堕地狱」,「谄曲」就是虚伪造作,贪瞋痴造业不断,堕地狱。公平正直就是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麝香是什么?麝香是很珍贵的一种怎么样?一种很珍贵的香气香粉,我们说麝香,就是中药里面叫麝香。它本来在中国西南西北部高原、北印度、尼泊尔那一带有一种雄性的麝鹿,牠的生殖腺会分泌物。牠两岁的时候,这个雄麝鹿就开始分泌麝香,十岁左右是最佳分泌期,每一只麝鹿可分泌五十克左右,五十公克左右。此外麝香鼠也有这种分泌物,它干燥的时候就变成了颗粒状、块状,它有特殊的香气,可以做成香料,也可以入药,这叫麝香。「麝因香重身先死」,因为麝鹿就是因为香重,所以后来就死掉了,「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这个大家都看得懂。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我们讲说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就是最好的,柔和跟心平是最好的药。「生前枉费心千万」,生前用心计较,枉费心机千千万万。「死后空持手一双」,也带不走。「悲欢离合朝朝闹」,这个世间总是这样,悲欢离合,头出头没,从早闹到晚,从年轻闹到往生,这叫「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每天为了富贵穷通,每天忙得不得了,早上早早出门,晚上回来已经累得半死了,「富贵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我赢你、你赢我,我比你强,「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也不过人生如戏,就像看戏一样,「戏文场」,演一场戏。「顷刻一声锣鼓歇」,就像我们看京戏里面,京戏里面那个戏文场,当当那个打鼓,那个锣鼓一声戏结束了,叫「顷刻一声锣鼓歇」,人生的戏结束了。「不知何处是家乡」,请问下一世在哪里去投胎?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六十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憨山大师)(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憨山大师)  

 江灿腾教授:根本与方便——追寻以憨山大师为主流的晚明丛林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黄柏霖:简单地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含义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 

 憨山大师: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黄柏霖: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