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什么叫隔阴之迷


   日期:2018/2/16 13: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叫隔阴之迷?就是在《玉历宝钞》里面说,人在受完地狱的果报以后,要转生到人界来的时候,他会到孟婆那边去喝孟婆汤。我在拍《玉历宝钞》里面有这个故事,如果你不喝孟婆汤的话,祂下面就有那个钩刀锁住你的喉咙,钩住你的脚,你就很痛,你非喝不可。孟婆汤,按照《玉历宝钞》的说法,喝完就忘记累世的事情了。其实孟婆汤是因为这个孟婆修得很好,所以担任这个工作,祂是一位妇女修道成仙的,祂得道以后、悟道以后就担任这个孟婆的工作,当然这个都是劝善,《玉历宝钞》里面确实有这位孟婆。

  其实为什么会有隔阴之迷呢?为什么呢?平常我们就有隔阴之迷,不要说等到死掉来世再来了,我们哪一时、哪一刻,哪一个时间用真如自性呢?我们哪一件事情,根尘接触,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对六尘,哪一念心是用真心呢?每一念心都是妄心。只有第一念是真如,那是真如起作用,那是见闻觉知的作用,第二念就迷了。中间的差距有多大呢?老和尚说,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生灭,你根本看不到,来不及发觉。所以你现在事实上就是隔阴之迷,你刚才犯错了,再隔一下下你又犯错了,那不就是隔阴之迷吗?

  什么叫隔阴之迷?隔着五阴就会迷了。人家法身大士他是证得深般若,就是不共般若,他「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照见」是什么?他见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他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呢?我们一品烦恼都没断,也伏不住。你都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众生就是这样,三天前受的苦,三天后他又忘记了。他就像飞蛾扑火,飞蛾在上一次死掉的时候就是被火烧掉,牠都忘记了。再投胎出来当飞蛾,牠一样再去看到光,牠看到那个灯光、那个灯火,牠又扑上去,又死掉了,这个叫隔阴之迷。你哪一念、哪一次醒过来,根尘接触当下回光返照,断恶修善,返迷为悟,你就离开隔阴之迷了。

  所以我们不要去探讨《玉历宝钞》那个孟婆汤,是真的事相上有这个汤,喝下去就隔阴之迷。你不要说孟婆汤了,你在世间喝酒,喝那个烈酒,你马上就忘记了,自己什么身分都不知道了,无所不做,无恶不作,丑态毕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那不就隔阴之迷吗?对不对?吸毒的也是隔阴之迷。所以因为前世在地狱受报以后,他并没有转识成智,他还是带了阿赖耶来投胎转世,带了业力来人间受报,还有余报未了。所以还没有转识成智,当然有隔阴之迷,他有五阴烦恼。我们有四个魔,五阴魔、烦恼魔、病魔、死魔。五阴魔,色受想行识就是五阴魔,那就是心魔。还有烦恼魔,贪瞋痴慢疑。所以五阴没有照见五蕴皆空,你就是被心魔控制,那当然是隔阴之迷,当然是迷惑颠倒。

  习性嘛,习性不好断,毛病习气真的不好断。所以佛不得不设立这个戒法,三皈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用戒法来对治你的毛病习气。等到你哪一天,你持戒持到果清律师说的,尘点不染,皎洁冰清的时候,那你的性德就开发出来了。你做到六祖大师说的,「心地无非自性戒」,你不会再起心动念了,你再没有妄想。已经没有妄想了,你本身你的心就是戒,那叫「自性戒」。自性的戒、定、慧全部现前,那才是我们自性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现前。「心地无非自性戒。」

  当你不再有妄想,那妄想断了是怎么样?妄想断了就入一真法界了,妄想断就破根本无明了,那你就不会有隔阴之迷,你乘愿再来,你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天台宗倓虚老法师,倓虚老法师在东北出生的时候,他一出生的时候不会叫爸爸妈妈,叫吃斋、吃斋、吃斋。人家会讲吃斋、吃斋、吃斋,为什么?因为他前世就是出家人,他前世就是高僧大德,他就是没有隔阴之迷。台湾的佛光山星云大师,他五岁好像是在南京还上海看到一位法师,那位法师就说,小朋友我带你到佛寺去好不好?他就跟着他去了就出家,就现在的星云大师,星云老法师,星云长老,佛光山的创办人。他为什么五岁就会出家?他善根深厚,他没有隔阴之迷,他情执非常非常非常地,几乎是没有情执。这是众生要觉悟。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