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永明延寿大师赎鳞虫而得度


   日期:2018/5/3 13: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再来『鳞虫』,「赎鳞虫而得度」,它这个典故是来自哪里呢?就是永明延寿禅师,我们净土宗的第六祖。大家现在都会纪念阿弥陀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日就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所以以它来做为阿弥陀佛圣诞,可见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在莲池大师的《放生文》注解里面,有提到这个「赎鳞虫」,是永明延寿大师,讳延寿。当时那个地方的国王叫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当时永明延寿大师还没有出家,他当时是一个余杭县,余杭县应该是余姚,杭州那一带的,余杭县的库吏,就是管税收的。

  永明大师常常以库钱,就是公家的钱去买鱼虾放生,后来人家就检举他监守自盗,按照法律应该砍头。可是吴越王当时就知道说,这位库吏就是永明大师,都在放生,他就派一个人去跟这个行刑者,就是刽子手讲,他说,如果你要砍头的时候,你看到永明延寿大师如果是惊慌失恐的话,那就砍下去,如果面不改色,那刀下留人,这个皇帝就这样交代这个刽子手了。可是当要砍头的时候,永明延寿大师到临死的地方,他面无戚色,他没有忧愁,他没有忧伤,非常自在。人家觉得很奇怪了,就问他了,旁边的人就问永明延寿大师说,你为什么不怕死呢?

  永明延寿大师说,「吾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命,莫知其数,今死径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他讲这几句话,翻成白话说,我拿这些公家的库钱,我没有拿来私人用,我全部把它拿来买物放生,救这些生物的生命,救多少我已经不知道数字了,现在死了以后,我可以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一件大乐的事情吗?

  他要砍头的时候讲这几句话,吴越王听到以后把他放了。我跟你讲,吴越王到后来当他的总护法,等一下我们会提到《宗镜录》,永明延寿大师编辑这本《宗镜录》,被我们近代的南怀瑾老师称赞说是,这永明延寿大师被南怀瑾称赞。雍正皇帝非常喜欢《宗镜录》,雍正皇帝也是乘愿再来的,他境界很高,雍正皇帝怎么说永明延寿大师呢?他说是震旦第一导师,震旦就是中国,他说,永明延寿大师这个《宗镜录》是第一妙典,就是这一本,待会儿我们会稍微提一下。

  吴越王在这里面也有写序文,他后来变成永明延寿大师的护法。后来吴越王把他释放以后,永明大师就出家了。然后他「修禅礼忏」,后来他是跟普贤菩萨拈阄,他到底要修哪个法门。后来普贤菩萨给他示现,叫他修净土,后来他归心净土。他是通禅的,永明大师对禅宗非常深入。老法师讲,古代,这些禅宗大德他都表法,最后由禅入净,他归心净土,为什么?他要度这些修禅的人,也最后归心净土。所以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都是从禅宗进入净土宗的。这里讲「修禅礼忏,得无碍辩才」。

  永明大师涅槃以后,有一位出家人断了气到阴间去,后来回魂。这位出家人魂到阴间去以后,阎王在问他,问完以后把他放回来。放回魂以后,这位僧人经过的时候,看到阎罗王的旁边有挂一尊相,一个出家人的相,阎王在礼拜永明大师。他就问,这位僧人就问阎王说了,你拜这位是谁啊?因为这位僧人不认识他是永明大师嘛,他就问阎王说,你现在礼拜这位出家人是谁?阎王跟他讲,他说,就是阳间的永明寿禅师,他已经生西方啦,而且上品上生。阎王尊敬永明延寿大师的德行,所以天天礼拜。你想想看,这就是永明延寿大师他成道的经过。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八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永明延寿大师)(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永明延寿大师)  

 圆慈法师:净土宗师 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黄柏霖:简单地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含义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 

 黄柏霖: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 

 黄柏霖:广钦老和尚修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