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老法师对酒戒的开示


   日期:2018/6/11 17: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好,这一段《太上感应篇》一百零四句,「嗜酒悖乱」,我们来聆听净空老法师的开示。

  老法师第一点开示说,「嗜酒悖乱」,「酒」,在佛法里面它是列入重戒,就是五戒里面的也是五重,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所以它列入重戒。虽然不是最重的戒,因为杀、盗、YIN、妄是四重戒,但是五戒末后有酒戒,这个有它的用意在里面。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把它看得这么重呢?实在讲,佛家的戒律,杀、盗、YIN、妄是性罪,本身做了就有罪,不管你受不受戒,犯了这四重戒,犯了这四条,犯了本身就有罪。可是酒,如果你不受这一条戒,没有罪,所以酒是属于遮罪,跟前面四条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把这个看得这么重,就是凡是犯四重罪的,大概都先犯酒戒,酒会乱性,好饮酒的人酒醉了,智慧不能作主,才会去干杀盗YIN妄的事情。因此佛家戒酒就是防范,不要去犯杀盗YIN妄这种重罪,是这么一个原因,我们要懂得。当然清净比丘是滴酒不沾的。

  第二,在戒律里面,酒的开缘也是最大最广,所以世尊教人家修学,合情、合理、合法,不是不通人情的。许多药里面需要用酒来做药引,这个不算犯戒,这我们刚才已经有提过了,这是药酒。那菜里面配菜,做佐料,老和尚说,这个也不犯,这是料酒,当然能够尽量避免就避免。如果你持戒很精严、很严格、很清凈,那当然你最好连料酒也不要,是最好的,果清律师说的是尘点不染。

  你要想想,它不会让你醉,不会让你迷惑,老和尚说,还有身体虚弱的、血液循环不好的老年人,七十岁以上、年岁大的,出家人也包括在内,释迦牟尼佛有开缘,你可以喝一小杯帮助血液循环。但是如果七十岁以上,身体还很好、很强壮,那就不需要了。所以这个有个标准,就是他七十岁以上,身体不好,血液循环不好。所以要斟酌自己的健康情况来决定,不是说到七十岁就可以,那就错了。老和尚特别举新加坡的许哲一百零一岁的时候,她就不需要啊。为什么?她身体很好,她不需要啊。所以这是活活泼泼地,不是死的,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一定要懂。

  第三,佛为什么制定这条戒,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我们修学利益何在?如果犯戒了,我们自己的损失在什么地方?不要说过失啦,我们有哪些损失呢?一定要懂得,然后才知道,佛制戒这个心是真实慈悲,真实的智慧,没有一样不是在帮助我们众生成就。佛重视的是,注重的是,我们身心的健康,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成就道业,照顾得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我们要懂得,那么你才会生恭敬心,才会生感恩的心,遵守佛的教诫。饮酒要是变成嗜好,嗜酒如命,这个人不能修行,不但出世法不能成就,世间法也不能成就。这是我们要懂的,要了解它的深义。

  老和尚讲经常讲到一个故事,公案,就是他跟李老师,在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讲郑康成的三百杯,这有个典故。郑康成是东汉末年的大儒,他跟马融学儒家,他说,马融他心量比较狭窄、比较狭小。马融他因为官当很大,他教书的时候,马融需要怎么样呢?他一定要音乐来助兴。因为他官大有钱,那就乐队,乐队就在上课的讲席的后面有个布幔,这几个唱歌的女孩在里面跟着乐团在唱歌。他就在这个气氛之下上课,这是马融。那所有的上课学生,都会从那个布幔里面,偷偷看那些女生、女众,唯独郑康成不看。后来郑康成学会以后,马融所有的学问都被郑康成学走了。

  郑康成的才华,他的智慧就非常地高,引起了马融的嫉妒。有一天马融就借故要送郑康成,在十里长亭那个地方送他,他就带了十几个学生去送。每一个人敬三杯,他带了很多同学去,所以每一个人敬三杯,郑康成一次喝了三百杯。他三百杯喝完,他风度非常地好,行为举止非常正常,礼节都没有失掉。所以李老师,就讲一个有趣的事说,如果每一个人的酒量,都像郑康成,释迦牟尼佛这一条酒戒就不需要了。他酒后不乱性,他不失礼啊,他不乱啊,所以郑康成三百杯是这样来的。后来马融要派人暗杀他,郑康成很聪明,走另外一条小路回家了,杀手杀不到了。这是郑康成三百杯的由来,很有趣。

  所以佛法里面都有它的表法,像以前当官的,当官那个都是,老和尚说,以前古代当官,他那个帽子都是进贤冠,前面低,后面高,它是什么意思?你后辈要比前辈要更高,要更有成就,学生要比老师更有成就,叫做前低后高。当官要有这个雅量,这是古代的当官,它有它的表法。皇帝呢?皇帝戴的帽子是平的,上面有珠帘,那是表示什么意思?皇帝的心要很平等,对待一切众大臣,处事要公正廉明。古代这个礼,里面这个冠、这个帽子就有它非常大的智慧在里面。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酒戒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酒戒       黄柏霖)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陈星桥居士:酒·酒祸·酒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月悟法师:佛弟子要守住酒戒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六)~I 第449经、45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