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怡西法师:对全体志愿者的开示(上)


   日期:2018/7/19 13: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全体志愿者的开示(上)

  ——怡西法师讲于扬州祇陀林

  2017年夏安居

  尊敬的诸位志愿者们、居士同修们,大家好,阿弥陀佛!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有关“志愿者”的主题。近年来,从事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身边,他们有不同的身份、职业、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种种不同,但有一个相同,那就是他们都叫做“志愿者”。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我们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收任何物质报酬的服务人员就叫志愿者。实际上不收报酬这是个基本条件,志愿者,也叫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当然是不收报酬。但是不收报酬不是志愿服务内涵的全部。

  其他的是什么呢?

  一、我是志愿提供服务的人,我要比收取报酬还用心,做得更好。

  有些事,不给钱的反而要更用心。因为志愿是自愿的,既然自愿,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你的理想,那无论怎样用心,怎样精益求精都不为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因为我是志愿者,所以任何事,我要以身作则。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外表的威仪不严整,内里的恭敬心不足,每一个旁观者都会有想法的。

  什么是影响力?其实就是以身作则的行为。

  从世间法来讲,有原则有纪律,从佛门来说,要懂戒律,懂因果。

  三、志愿者称号无上光荣,我要倍加珍惜。

  穿上志愿者的服装,佩戴上志愿者的标记是不容易的事。不是临时弄几个人来,发放衣服,临时组合一下就行了。

  奥运会的志愿者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其他成熟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同样也是这样,有严格的学习和晋升制度。有的组织规定服装还需要自己买,很贵,但是大家努力学习,参加培训、考试,就是为了穿上那身衣服,为什么?光荣啊!

  所以对于这次参与学习的所有志愿者来讲,你们是大家推选出来的代表,是群体里的榜样,能参加学习、培训,这是很光荣的事,相信大家会倍加珍惜。

  未经培训的队伍很难体现纪律性和专业性,也无法提供有质量的志愿服务,你站在那里,大众看到也没什么吸引力,人家也不愿意来参与。

  四、虽不要报酬,但回报很丰厚。

  物质上来说: 各国、各地区都有对志愿服务人员的优待。例如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地铁,免费进公园及旅游景点。实际上比物质优待更难得的是那种自豪感,当年北京奥运的时候,有不少人参加志愿服务,他们很辛苦,但是他们穿上志愿者标记服装,佩戴胸牌,个个都有自豪骄傲写在脸上,我们是东道主,我们来服务。

  大概是今年的3月23号,扬州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称为“扬马”。媒体方面报道很多,当时我在北京也看到了盛况。志愿者同样是穿着明显标记的服装,佩戴胸牌。他们的辛苦,谁都看在眼里,有很多不是志愿者的志愿者来给他们服务了,就是老百姓看到了,拿着水,药品、点心来送给这些志愿服务的人。

  为志愿者提供培训成长的机会是另一重回报,如果说只是让他们服务,没有培训方面的提升和帮助,时间久了就没有动力了,而且提供服务的水平也没有上升空间。让每一位志愿者在公益事业中得到成长,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心理境界,再把这些提升反哺回公益事业当中,这是良性循环。

  我一直都主张为志愿服务提供系列的培训,支持、帮助大家做得更好,更开心。以前我不会打扫卫生,效率不高,也不很干净,于是我去寻求专业的帮助。专门提供家政服务的专业人士告诉我如何做。真是大开眼界!有专业的工具,有普通常见的东西神奇变身,几分钟就能搞定原来一个小时搞不定的事,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经过培训与一无所知的区别。

  还有另外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以前做志愿者的时候,随着其他志愿者一起探访敬老院、福利院,经过培训的那些志愿者给人理发,速度很快也不会夹头发,我没做过,看着简单,自己一动手就发现原来用电推剪理发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后来就跟老师学了,学会了之后得心应手。即使是理发这么简单的事,也只有学会了才能提供服务,这是对志愿服务负责任。

  结合前面所讲的,真的不是不要报酬就称为志愿者的,没有专业性和负责的精神,对方接受到的是不合格的所谓“服务”,加诸到对方身上,有可能造成身心方面的另一重伤害。

  志愿者服务是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标签,社会进步的标志。拥有有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在国外,志愿服务非常普遍,志愿者很受人尊重,贵族、皇室、社会精英都在参加志愿服务。大学录取的时候,参加志愿服务的背景也被考虑在内,不是单纯只依靠分数就能决定是不是被一流的大学录取。所以在这种氛围中,从事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是社会大众的普遍行为,几乎每个人都有从事志愿服务的纪录。我的邻居、学生、同事,人人都是志愿者,不是稀奇的事。

  在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志愿服务当中,我很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毕竟一生当中,遇到不求任何回报,心甘情愿付出的机会并不多,你为他人这样付出,他人也为你这样付出,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时刻。

  再不要抱怨没有人真心爱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去参加志愿服务吧,那些人都是真心爱你的,否则他们为什么为你甘心付出呢?

  也不要再抱怨找不到能令你真心付出的人,去参加志愿服务吧,有抱怨的功夫,干嘛不去做一名志愿者呢?只要去了,立即就能发现你愿意真心付出的人,你会发现你愿意为那些需要你的人真心付出,即使是陌生人,你也愿意。只要参加了就会爱上那种感觉,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体验。

  谈到志愿者,我们可能只想到人,其实不止人类会当志愿者,动物也会去做志愿者。例如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圣伯纳犬就是用于搜救的优秀志愿者。它们会在严寒恶劣的条件下搜救发生事故、遇到雪崩或是其他意外伤害的人,在等待进一步救援的宝贵时间里,用爪子从厚厚的积雪中把人趴出来,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他,往往因为圣伯纳犬第一时间的营救,很多人死里逃生。圣伯纳也因为长期以来卓越的表现,被瑞士称为“国宝”、“功勋犬”。当然动物志愿者不止是犬类一种,很多动物都是优秀的志愿者,它们的付出也同样不可忽视。

  当你发现了你愿意为之真心付出的人,为之真心付出的事,为之真心付出的物,当你想要真心付出的时候,恰好有机会真心付出,想想看,多么幸运而美好!世间一切美好的发生,都在“恰好”二字,从佛法来讲,“恰好”就是“吉祥”。

  我们帮助其他人,我们保护动物,我们爱护自然,我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些事,想要尽所能维护好每一个有情、无情的众生,使大家共同展现生命最恰当的和谐状态。中国传统文化里称为天人合一,佛教称为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以上大致将志愿者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我接下来要说的是志愿服务是付出,在佛门讲是布施。

  布施分为三种:

  一、财布施。这里面又包括钱财、物品和劳力。

  二、法布施。向人演说善法,把你知道的那些善好的道

  理说给其他人知道,哪怕你只会说一句都没关系,半句也没关系,世尊当年在因地曾经为得到半句偈甘心让夜叉把他吃掉,可见半句都极为珍贵。

  或者你知道一个很好的药方,你没有独占,而是把它告诉给大家知道。我在《太上感应篇》当中曾经讲过孙思邈千金方的来历,大家都知道的。

  有些居士志愿者们,随时随处口称“阿弥陀佛”,这是最善好的法布施,同时也是对于对方最美好的祝福。我在这里讲了一上午,你一句“阿弥陀佛”,福慧具足,把无量光寿的祝福布施出去,比我更厉害的。

  三、无畏布施。如果他人遇到恐怖的事、纠结的事、担忧的事、想不开的事,你能善于倾听,化解他的恐怖担忧,让他不再害怕了,这就是施于对方无畏。比如说对方受了五戒,但他怀疑自己犯了戒,很恐怖,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你学了戒律,知道他所犯的罪名、罪种、罪相,你就跟他说忏悔的方法,他一听,原来可以这样忏悔清净的,他就照做了,就没有恐惧了,这是无畏布施。

  最近发心受戒的很多,有受五戒的,有受八关斋戒的,今天早上我们也是先传了八关斋戒才开始讲课。对于八关斋戒,在座的诸位都很熟悉,那你遇到其他人,把受戒的功德利益及持戒的方法告诉他,那就是法布施,如果他没持好,有所违犯,你再告诉他忏悔的方法,又是一次法布施,他犯了戒,很担忧很恐惧,由于你告诉他如法忏悔就可以清净,恐惧没有了,这同时无畏布施也成就了。

  或者是戒杀放生,使对方免除对于死亡的恐怖。或者是学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哪里需要就去哪帮助,总之让对方免除恐怖忧恼,这都是无畏布施。

  以上简单讲了布施,并不难,只要时刻有布施的心,随处都能成就布施的事,当然同时也成就了布施的功德利益。

  那么布施有哪些功德利益?

  大家都知道,佛门扫地的很可能不是一般人,武打片里边,少林寺那么厉害的地方,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但最厉害的是谁?你们知道吗?是方丈吗?方丈往往是“舍生取义”的那一个,不是武功最厉害的那一个。最厉害的是“扫地僧”——扫地的那个僧人,连名字都不知道,就知道是扫地的。他为什么那么厉害呢?金庸也不是交待的很清楚,总之就是说他特别厉害。

  这个事还是伟大的佛陀说清楚了,《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这部书当中,佛告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佛陀告诉比丘,扫地有五种功德:

  第一、可以令自己的心地清净没有烦恼。

  第二、可以让他人心地清净没有烦恼。

  第三、可以使诸天的天王、天人都对你生欢喜心,喜欢你这个爱好清洁的人。

  第四、喜欢扫地的人来世会长的漂亮端正,从事清净吉祥的正业。

  第五、死后会生到天上享受天福。

  这里讲的[扫地],不要单单理解就是扫地,反正佛说了扫地功德大,我就扫地,桌子都不要去擦。这里的[扫地]是一切清洁活动的代表,所有清洁活动都具有以上五种功德善果,比如洗衣服、整理房间、帮助打扫寺庙殿堂、把佛像的灰尘擦干净、把经书上的灰尘擦干净等等。所以,你如果只是理解扫地有功德,只去扫地,其他什么都不做,那就是错解了,佛法的原理是通达的,这里指的是一切清洁活动。即使不是清洁三宝地,无论打扫哪里,使其干净整洁都是有殊胜善果的事情,何况你如果打扫的是三宝地,令其洁净,那是更大的福报。

  我们再看为什么那个“扫地僧”那么厉害?因为他福报大啊!佛门公案当中,往往在厨房干活的、默默无闻扫地的、淘粪的、在藏经楼管理经书的,这些人福报修得特别大,其中一些是大菩萨甚至古佛再来,示现在这些地方干最脏最累最苦的活,为大众僧服务,世尊都不放过穿针这么一点点积福报的机会,佛菩萨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进了僧团,这些最修福报的位置是让给没受大戒的小众来服务的,为的就是让他们迅速积累福报,这是个热门的职位,就是为大众僧服务,做最累的工作。其实分配到这样的工作,是对我们的照顾,别人积福报也很重要,但是人家让给了我们,这是照顾。

  我刚受完大戒到天湖净寺学戒,分配的工作有两个,一个是扫地,扫寺院最长的一段路,从山门一直扫到看不见寺院的一座桥。还有一个是给大众师父们烧开水,用三个很大的灶来烧,烧柴的。当时分配工作的传慧法师就说这是难得的积福报的机会,要好好做,我一直干到离开天湖。要说有点福报,跟那时候积累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叫做“有福报,摔倒了都能捡到黄金”。

  《地藏经》当中,世尊摩顶赞叹地藏菩萨神力、慈悲、智慧、辩才不可思议,因为地藏王菩萨无始劫到现在,不间断的度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所以才有今天这样不可思议的果报,有因就有果。所以诸位仁者,福报是靠人修出来的,我们想获得相应的果报,就要赶快去做,认真做,坚持做。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有福报的人,走到哪个地方都吉祥如意,没福报的,那真正是喝凉水都塞牙。

  有一位同修讲了一件事,说农村有两家邻居种田,一家发财,一家贫穷,贫穷的去问发财的邻居到底怎样才能把田种出收成来。邻居告诉他:“我今年要种大豆,其他都不种”,他说:“行,我跟你一样全部种大豆”。邻居浇水他也浇水,邻居施肥他也跟着施肥。等大豆成熟了,邻居告诉他:“我家要在今天早上把大豆全部收割”,这人说:“可以,我今天下午也收割”。结果邻居家早上开始忙到中午十二点,全部收起来卖掉了,他准备下午开工,到了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只能等天晴,反正今天不收,明天再来。可是天不遂人愿,雨下了将近半个月,他家所有的大豆都烂在地里没有机会收回来。就相差两个小时,邻居家获得了全家辛苦的收成,而他仍然两手空空,全部毁掉了。

  诸位仁者,有福报摔倒都能捡到黄金,没福报干着急也没办法。你说要怪谁呢?佛说善因善果,如果今生福报不够,那就想办法多种善因。现在所能享受到的福报,是前生种善因的结果。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国王,他有个公主特别有福报,住最好宫殿,穿最美的衣衫,享受最好的食物。国王对她女儿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有个好爸爸,你才有这样的福报”,公主说:“这一切是因为我前世所修”。

  国王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这个不知道感恩的女儿,我要让你尝尝苦头,于是把公主嫁给乞丐。乞丐家确实太穷了,但公主很豁达乐观,公主说:“今生一切所有都是前生所修,我确信我们不会受苦。我们先动手把破房子修理一下,先容身吧”。两个人一修房子,刚挖了一点土,就在土里挖到了大量黄金。原来乞丐祖上也是当官的,家道中落才沦为乞丐,祖上曾在宅子里埋有黄金,但是乞丐原来并不知情。他们夫妻于是又有了大量的黄金,他们所盖的房子比原来公主住的宫殿还要壮观,一切的享用又是那么美满。国王看到公主离开皇宫之后,不但没有破落,反而又过上好日子了,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带着公主一家去问佛。佛说:确实如公主所说,福报是前生修来的,如影随形。福报是跟着这个修福的人的,不是因为公主待在有福的地方才有福,是因为她本身有福,她所在之处就是福地,破屋子也能变宫殿。至于她那个乞丐丈夫,他本人也是修了福报的,只是修的不如公主那样圆满,他要获得还需要借助一番波折,借助公主的因缘才行。

  那么我们就明了这一生当中的福报是前世修的,这一世继续很努力的修福报,当下这一世就会显明到自己身上,除了当下,正如佛所说“如影随形”,来生还会继续会显明到自己身上。

  不论你信不信佛,人生都是无常的,终有一口气上不来要离开人间的时候,那时候带着所修的善业离开,终是心安理得,世间称为五福之一,叫[善终]。

  对我们净宗弟子来说,来生的去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功德福报都给我们享用,那是无与伦比的最上上的功德福报。即使是这样,今生我们仍然要努力的修善业,修功德福报,不是为了给自己享用,而是把它留给法界众生共享,就像阿弥陀佛把果地上的功德福报给我们共享一样。我们当下所修的所有功德以及点滴福报,毫无保留,统统都回向法界众生,将来我们回来度众生的时候,这些众生都和我们广结过善缘,我们就有因缘来度化他们,这也是诸佛菩萨行菩萨道时所做的,为日后成佛广度众生留下了能度所度的因缘。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道的精神,是菩提心的表现。我们努力修善业、修福报,不是因为贪恋人天福报,而是因为我们以佛为师,知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以闻,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

  那么或许有人要问:我修福的事也做了不少,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为什么福报没见增长,看起来反而还越来越小了呢?

  不少人都有这个疑问,也可能有人因为这件事的影响退失信心,就不再去做修福的事了。遇到这样的事,不要去怪佛陀,而是要问自己:我们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呢?所积的福已经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自己还不知道。正如《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当中,灶神菩萨向俞净意公指出的那样,表面上善事作了不少,实际上不善约束内心,没有观察到自己内心充满怀疑、嫉妒、埋怨,争强好胜的情绪。

  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心里酸溜溜的,而不是为他祝福;吃饭的时候,经常埋怨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而从来不去感恩种田人的辛苦,做饭人的辛劳;看到行乞的人,第一个念头是认为他在行骗,即使布施给对方一点钱,也有怀疑的心态;看到某些人行为不端,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心想口言:“活该,报应,行恶之人终有恶报。”而你并没有觉知此时的你已经在兴灾乐祸之中了。

  此心到底是刻薄还是仁厚?这种种的念头、行为、语言都在折损福报。福报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还要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又是另一重严重的折损。

  破了的桶,倒再多的水也会流失,会造福,还要善于把福留住。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报的积累,一定大幅度地提升。

  守护好心念,守护好身业和口业,既然都是来修福的,那就愉快地修福好了,带着愉快的心,少说话,多做事。不要带着挑剔的目光和居高临下的姿态来修福,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做。之所以讲“福是修来的”,这里面关键在“修”字,如果说“福是做来的”,或许你来做了就行了,可偏偏福是修来的,一字之差。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当中,还是佛法的教育当中,关于这一点都相同,《地藏经》中说即使是国王,想要修福、布施的时候,还要[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这样去修,才能有[宿福深厚]的结果。

  不管做什么事都带着感恩愉快,想到我所做的善业,我所修的福是能够给一切法界众生共享的,我是多么富有的人啊!

  想到这些,怎么还会抱怨?也不觉得累,就是在愉快当中修福,微笑着做事,也不会看别人都不顺眼,这时候其实你已经把你的喜悦、善良、慈悲布施给大众了,他们看到你这样欢喜,他们也欢喜,接收到了你喜悦、善良、慈悲的布施。

  所以诸位仁者,一定要注意守护好身口意三业,特别是口业,不讲没有益处的闲话,一切以[六和]为准,大家一起修善积福。

  布施,我们讲了三种布施,不是只有钱财一种,六和也是布施,将和谐的气氛布施出去,将我们以往还不够仁厚的存心转为仁厚,仁厚的心一定是宽阔博大的,这就应了那句话: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

  量大福就大。看到别人好,我们高兴,看到别人不好,我们替他们难过,并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哪怕与自己有过节,也义无反顾去帮助,这是仁厚之心。若能时时长养自己的善心,念念成就他人的善行,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尽心尽力,这本身就积累了大福。

  特别要注意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不应该再说“活该”、“报应”之类的话,而是要像佛陀一样慈眼视众生,他确实受到了报应,但是他因为恶事而受到的苦,仍然是我们要怜悯帮助的地方。

  有时候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为了对方好,是想让他好,这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今天所说的,马上观察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了让对方向善,还是以为人家好为名而发泄自己的情绪,强行让人家同意你的观点?

  所以,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先做好自己的护法,保持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他人,让他人感到舒服、自在,这是义工团队要知道的。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也不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因为这种不一样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个人业力因果造成的,如果暂时不同,那就允许这种不同存在,以善巧的方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必然有一天会消除不同而走向大同。我们心中明白这个必然的最终结果,也明白当下不同的原因,两边都清楚明白,再多的不同当下都可以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与关怀。这是心量大,心量大福才大,以大心量修福,越修福越大。

  进入佛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都是大善根之人。佛门讲奉献,就是让人心量变大一些,众生的痛苦就在于心量太小。儒家的那些大儒,心量都是很大的,像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况佛家的祖师大德。

  心量的打开是个漫长的修行过程,所以要先融入大众,为大众服务。我刚开始念《地藏经》的时候,看到里头讲到种种神,种种天,种种鬼王,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华严经》更是浩瀚,当年读《华严》,读了两天,经文开头序分部分所说到的种种佛菩萨名号还没读完。

  通过佛经,我们了解到不仅有人道,还有鬼神道,还有天道,修罗等等,六道都有形形色色的众生。六道是界限,有界限是心量的原因,心量大到无有界限,就无有六道,就是一真法界了。修心量是一辈子修持的功课,佛告诉我们说自性是圆满的,是具足一切的,但还需要去修证。通过奉献,扩大心量,增长福报。

  关于穷人和富人,不是说钱财数量的绝对值有多少,钱很多的人,往往开启的是穷人模式,而钱不怎么多的人,往往开启的却富贵模式。

  富贵模式的人,有两个特点:

  第一、总是把好处给别人,而不是分分钟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平常让路、让位、开车、吃饭等等,举手之劳的小事,都练习着希望把好处给别人,这已经在开启富贵模式,一定会富贵起来。

  第二、要懂得惜福,爱惜所获得的一切。无论是人、事、物,常怀以爱惜感恩的心态,不悭贪是对的,但是要知道不爱惜和不悭贪是两码事。

  那贫穷模式是什么样呢?贫穷模式刚好相反,总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喜欢小便宜,哪里有便宜的东西,排队几个小时也要去,好处没落到自己头上,给了他人的话就会很不舒服,会郁闷很久,愤愤不平,这个心态是很不好的。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会活得那么累,跟这个心态有关。

  有一个故事,说两个人死了,到阎王那里去。阎王说:“给你们自主选择下一世做什么人的机会。有一个是要不断的地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另一个是别人把东西给自己,你们选哪个?”其中一个人马上抢先选择了别人把东西给自己,另一个选择了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结果怎么样呢?选择别人把东西给自己的那个下一世生为乞丐,乞丐当然是别人都给他东西了,没人会从乞丐那去要东西的。另一个选择把东西给他人的,下一世生为大富长者,他乐善好施,不断把东西施给他人。

  从佛法的角度去看更深一层的意思,当初他们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已经选择了开启富贵模式或是贫穷模式,当时的一念心决定了下一世的生活环境。想给予别人安乐的,自然为自己积累了福报,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把好处给别人,反而对自己是最好的,这是佛所说的[舍得]的智慧。

  佛说要证悟到自性的圆满需要福慧双修。志愿者这个身份,可以有机会很好的修福,利用这个机会,任劳任怨地做,自己生活所需尽量节俭,会让你成为有福报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志愿者       怡西法师)(五明学佛网:志愿者       怡西法师)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三)-2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三)-1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二)-3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二)-2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二)-1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一)-3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一)-2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一)-1 

 怡西法师:《比丘尼八敬法》(中) 

 怡西法师:比丘尼八敬法(上)-2 

 怡西法师:《比丘尼八敬法》(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