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六章)03


   日期:2019/9/24 11: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六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三十六章了无寄处堪大用03

  与佛同在

  佛言,普贤菩萨今现在此道场众会,亲近我住,初无动移者,明以根本智,性自无依,名为现在此道场故,为能治有所得诸见蕴故。

  佛经上说,你们要到哪里找普贤?大家用神通、用智慧到处找普贤,像找迷藏一样,佛说你找不到的,你要找他,起心动念一念就出来了。佛说我告诉你们,普贤现在就在这里啊!就在这个道场,而且‘亲近我住’,就坐在我旁边,你们没有看到。大家一定说普贤菩萨用隐身法,没有这回事。佛说普贤就坐在我旁边,大家看到释迦牟尼佛,没有看到普贤坐在那里。‘初无动移者’,分根本动都没动过,开始就坐在我旁边,但是我们找不到他。这不是跟小说一样?所以我说,如果懂了,看佛经就像看小说一样,很妙的!这个道理说明什么呢?

  ‘明以根本智,性自无依,名为现在此道场故,为能治有所得诸见蕴故’,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告诉你,普贤普遍存在,无所不在,是在我们这里。所以佛说‘亲近我住’,代表每一个人的‘我’,当你动念要求佛时,佛就在;当你动念求菩萨,菩萨就在;当你起一念善心时,善就在;当你起一念恶心时,恶就在,到哪里去另外找一个善恶?善恶就是一念,就在这里,就在这个身边,非常清净,根本没有动过。佛说这些在说明什么?明心见性得道的那个根本智,一切众生,任何一个人,天生下来,只要你生命存在就有这个智慧。你说没有念过书不懂,念书以后是不是懂了很多事?在座有许多青年六岁开始读小学,到大学毕业二十几岁,你回想看看,是不是比六岁的时候聪明很多?知识多得多?乃至现在到了中年,觉得肚子里学问一大堆?回想一下,一点学问都没有,还是同小的时候那一点道理一样。那么,这几十年教育得了什么?只是知识上多一点,晓得这是书本,那叫什么表。然而你那个能懂事的那一点作用还是一样,没有变动。而且读了几十年书,现在这些到哪里去了?‘了不可得’,影子都找不到。

  ‘性自无依’,就是成佛的根本智,自性根本是无依的,不依傍书本,也不依傍任何东西,而无所依的它永远存在。所以佛说,普贤菩萨永远就在这个道场。道场是佛经名词,拿普通言语说:就在这个地方。

  讲到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尤其青年同学将来出国留学,要留意‘道场’的翻译。十几年前,有一位在国外的教授翻译佛教的书,尤其禅宗的书,那痛苦得很!在外国当教授,比在中国还要痛苦,两三年没有新的论文提出来,就被认为没有进步,那就没有饭吃了!所以拼命写论文。他出国几十年,年纪又大,时下流行禅宗,他就跑到日本学禅宗。写论文必须翻译,也不知道翻译得对不对,怎么办呢?东找西找后来有一位教授告诉他写信到台湾跟我连络。他来信恳求,并连同中英文禅宗语录手稿也一起寄过来。我一看火大了,你这位老兄在那里当教授,竟然拿这么大叠稿子要我修改,我还要请几位秘书帮忙,我帮你修改好了,你去吃饭,我在这里喝稀饭、吃西北风?这怎么办?最后还是可怜他。

  恰好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同学,他是老牌留学生,我们两人就帮帮他的忙。那位老同学一打开稿子,气死了,他说不能改,你看他把‘道场’翻成什么?翻成死人的坟墓,这怎么能当教授!我说真翻错了,我们把它改过来就是了,不要生气。我是完全懂得他为什么这样翻译的。算算看,他到美国三十几年,在大陆当年哪里晓得学佛,那时学佛学禅宗是落伍,被人看不起的,哪里晓得现在变成时髦!当时的大陆,人死了,家里人找和尚到坟上念经,就说‘走道场’。所以,他一看‘道场’就把它翻成坟堆一点也没错,因为他的知识只有这样的范围。

  ‘道场’是佛学名词,譬如我们在这里讲佛经,这里就叫道场;如果在这里打坐、念经、修道,这地方叫道场。那么,推开佛学‘道场’二字的观念,用普通话讲就是‘这个地方’,那就懂了。

  ‘名为现在此道场故’,你们要找普贤,普贤在哪里?佛说普贤永远在这个地方,当然不是在我这个地方,在你们大家那个地方。这里也可以,那里也可以,没得地方的那个地方。你说在脑子里,如果脑子子开刀,那普贤菩萨岂不被也割跑了!就是‘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中国人说的‘这个东西’,‘东西’既不是东也不是西,就是那个东西,普贤就在这里。

  ‘为能治有所得诸见蕴故’,这是为了对治、医治你的毛病。一般人学佛都拿一个有所得之心求一个东西,譬如买三根香蕉或三支香一庙子上拜佛,都是想有所求,希望佛保佑我这样、保佑我那样。或者不求保佑,但求佛加持,一定要明心见性,这些都是有所求的心。

  ‘为能治有所得见蕴故’,‘见’就是观念,要把这个‘有所得’的观念拿开,才能了解普贤菩萨无所在、无所不在。

  以无碍总别同异普光明智,与十方一切诸佛大用体同,名为众会故,无边差别智海,一时等用。不移根本智体无依住智,名为亲近我住初无移故。

  要进入一种什么智慧呢?一切无障碍,无所谓出世,无所谓入世;无所谓出家,无所谓在家;无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无碍了!

  ‘无碍总别’,‘总’是笼总、归纳;‘别’是差别、分析。‘不生不灭’是笼总;‘生灭’是差别;‘不垢不净’是笼总;‘垢净’是差别。真正悟道的智慧以‘无碍总别异同’,也不分同,也不分异。‘普光明智’,普遍光明的大智慧,这就叫成佛、明心见性。在《华严经》也不叫明心见性,它称‘无碍总别同异普光明智’,了解了以后,你就是佛,你同过去佛、现在佛、佛的大机大用功能之体是相同的。

  ‘名为众会故,无边差别智海,一时等用。’这种智慧,不是普通大学某一个科系或拿一个学位的智慧,拿到某个学位是专门,专门是它的别;渊博是它的总。这个智慧不是世间的智慧。‘名为众会’,一切融会贯通叫‘无边差别智海’,没有边际,无量无边的,包括一切差别的智慧,统统明白了。‘一时等用’,所谓一了百了,一悟千悟,统统明白了。

  ‘不移根本智体无依住智,名为亲近我住初无移故。’佛为什么说普贤菩萨就在我身边,你们没有看到?这即说明‘不移根本智体’,任何一个人本身的清净随时呈现,譬如大家打坐找清净境界,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秒每一时刻,随时呈现清净境界,只是你自己没有看自己,这种事很可怜!所以禅宗修行要悟自己‘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清净无碍,从来没跑掉。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本书,有一个人埋怨上帝、埋怨盘古,把两只眼睛长错了,眼睛长在人的脸上,看别人看的很清楚,却看不见自己。如果一只眼睛长在脸上看别人;一只长在手上看自己,那就好,人就没有错了!这个人埋怨上帝埋怨得非常。我们之所以如此,看不见自己的根本智,大概也是眼睛长错了地方的关系!

  其实,自己的根本智永远在这里,所以佛说它本来‘亲近我住’,自己的就在我这里。‘初无移故’,从出来到现在、到死亡,没有变动过,它永远跟著你,只是我们自己没有看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宗镜录)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里03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无言里01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4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2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章 月眉弧下别点睛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