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21


   日期:2019/10/16 10: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澄净是,清澄洁净,远离污浊。二清冷是,清湛凉冷,没有烦热。三甘美是,甘旨美妙,具足最好的味道。四轻软是,轻扬柔软,可上可下。五润泽是,津润滑泽,不是枯涩。六安和是,安静和缓,绝无迅疾泛滥。七除饥渴是,水仅止渴,现在兼有治疗饥饿,有殊胜力。八长养诸根,增长养育身心内外。《观经疏》的八德是,一轻,二清,三冷,四软,五美,六不臭,七饮时调适,八饮已无患。与上面大同小异。唐译的轻软是合起来的,那《观经疏》是分为二个。唐译没有不臭,那《观经疏》缺少润泽,以及安和,但意义却是相互都有的。因为澄净清冷,必定没有臭恶,既然轻并且软,难道不安和?略少润泽,所以说稍有差异。又《观经疏》配上六入,这唐译是澄净色入,甘美味入,至于说长养诸根,那耳鼻身意,都包括了。又大本《无量寿经》说:“大河之下,金沙布地,有诸天香,世间没有能比。随着水流散发香气,杂水流芳。”都是香入的证明啊。下文的说法,是声入与法入的证明啊。问:“甘美轻软,除饥渴长善根,娑婆世界这里是没有的,确实如此了。凡是水都是清冷,都是润泽的,为什么极乐世界那水的二项却称为功德?”答:“这里的水虽然也是清冷,遇太阳就热,遇火就沸腾。那极乐的水纵然劫火降临,还是清冷自如,始终不热不沸腾。这里的水虽然也是润泽,太阳晒就干涸了,火逼就干涸了。那极乐的水纵然劫火降临,还是润泽自如,始终不干涸。”所谓金沙,《观经》说:“真金为水渠。渠下都是杂色金刚而作为底沙。”大本《无量寿经》说:“纯一宝池,底沙也是一宝。黄金池,是白银底沙。水晶池,是琉璃底沙。二宝为池,底沙也是二种,甚至七宝,也是如此。”这里《阿弥陀经》只说金沙,是文字简略了。

  又大本《无量寿经》叙述宝池水后,又开示三种殊胜妙用,一是水能随意,二是水能说法,三是洗浴后增进道业。

  所谓随意,大本《无量寿经》说:“诸上善人进入七宝池,清净身体,想使水淹没脚,水就淹没脚,想淹没到膝盖,水就淹没到膝盖,想淹没到腰,淹没到腋下,淹没到颈,以及全身,都是如意的。要想还原,水就还原,调和冷暖,没有不随顺适意的。”清神悦体,荡涤情虑,清澄明洁,纯净的如没有形,这水本来无心,能随人的心意动作啊。所谓说法,大本《无量寿经》说:“微澜洄流,转相灌注,不慢不快,安详徐缓,波浪扬起无量自然的妙声。或听到佛声,或听到法声,或听到僧声,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密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以及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只要想到的,没有听不到的。发清净心,成熟诸根,永不退于无上菩提。”这水本来无情,善能说种种妙法啊。所谓浴后增进道业,大本《无量寿经》说:“大家沐浴后,或各自坐在莲华上。”又说:“有在地讲经的,诵经的,自说经的,授经的,听经的,念经的,思道的,坐禅一心的,经行的;有在虚空中讲经的,以及坐禅经行的。各随资质而有所得,没有得四果的,因此得四果,没有得不退转地菩萨的,就得不退转地菩萨。”这水不但把洗浴作为功德,又能利益洗浴之后啊。以上三种殊胜,因为都是包括在宝池德水中。又《后出阿弥陀佛偈经》说:“但有河水流,音响如说经。”就是啊。

  按理说,那自性汪洋冲融,是宝池的意义。自性具备一切功德,是德水的意义。

  所谓汪洋冲融,汪,是深的样子。自性深玄无尽,就如池底一样。洋,是广的样子。自性广远无际,就如池的容量一样。所谓冲融,是中和的样子。自性非真非俗,纯粹至善,就如池子纯粹是用宝物合成。所谓具备一切功德,自性无染,就是澄净德。自性无烦,就是清凉德。自性无恶,就是甘美德。自性无我,就是轻软德。自性无竭,就是润泽德。自性无暴,就是安和德。自性无乏,就是除饥渴德。自性出生一切万善,就是长养德。又自性顺应万物而无情,上行就入圣流,圣没有增加。下行就入凡流,凡没有减少。不变随缘,周遍法界,所谓流注华间,以及各梁栋啊。永明大师说:“水有十德,都是同一真性。”意义正是如此。“定水湛然满,浴此无垢人。”(《维摩经》语)无垢也无净,就是八功德。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所谓四边,就是中间是池水,周围四边是阶道啊。所谓金,梵语是苏伐罗。所谓银,梵语是阿路巴。所谓琉璃,意思是青色宝。所谓玻璃,意思是水玉。所谓砗磲,意思是大贝。所谓赤珠,梵语是钵摩罗伽。所谓玛瑙,梵语是钵摩罗伽隶。就是用这七宝庄严修饰啊。

  所谓阶道,就是离地叫做阶,坦途叫做道。所谓楼阁,就是重屋叫做楼,岑楼叫做阁。如《观经》说的:“黄金地上,每一宝中,有五百色光。那光如华,成光明台,楼阁千万,都是百宝合成。”大本《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讲堂精舍,宫殿楼阁,都是用七宝合成。胜过这娑婆世界第六天上天帝的居处,百千万倍。菩萨的居处,也是如此。诸天及人,宫宇楼阁,根据那形色高下大小,或用一宝二宝,直到无量宝。”又《佛地论》说:“权且说七宝,其实净土有无量妙宝。所以知道说四宝,是文字省略方便啊。”又《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危楼迥带,阁道傍出,栋宇相承,窗闼交映,阶墀轩槛,种种满足,一切都用宝庄严。”就是这个意义啊。又大本《无量寿经》说:“那些楼阁,有随意高大,浮在空中,如云气一样的。有不能随意高大,只在地上的。因为求道时,德有厚薄不同导致的。”又说:“楼观栏楯,璎珞覆盖上面,都发出五音。”又《观经》说:“楼阁两边,各有华幢,无量乐器,作为庄严。八种清风,鼓动这个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以此类推,那么这部《阿弥陀经》只说楼阁,不分佛以及菩萨天人,也不分在空中在地上,也不说乐音演法,都是文字省略啊。金有四个意义,一是色没有变化,二是体没有污垢,三是转作无我,四是能令人富裕。银的四个意义相同,而功能稍差一些。琉璃青色,是它的正译。又名叫不远,不远是山名,这具山出这个宝,因为靠近波罗奈城。所谓水玉,就是现在的水晶啊。所谓砗磲说是大贝,贝是海中的介虫,大的名叫宝。另一说不是梵语,因为它像车的渠道(车辙),渠,就是辋。所谓赤珠,《佛地论》说:“赤虫所出,有天赤珠,名叫因陀罗,不是世间所有。”《大智度论》说:“真珠或出自鱼腹,或出自蛇脑,或出自蚌胎,或生在竹中,那么色彩不一定是赤色的。”所以用前译是正。所谓玛瑙,或说是丹丘之野,鬼血变化的。另一说是如马脑。所谓庄严,就是有整齐的意义。所谓修饰,就是有文彩的意义。用这样的庄严修饰,那么如前面的或以一宝二宝,甚至七宝之类就是啊。又这七宝,是姑且同娑婆世界这方取名一样,其实是不同的。如天金天银,已经不是人世所有,何况极乐净土?

  又所谓七宝,就是常比喻贵重的意义,如《梵网经》中说的。

  所谓贵重,《梵网经•菩萨心地品》,说“弃舍大乘经律不学,而学外道二乘邪见等,就如舍弃七宝,反取瓦砾”,对瓦砾来说,所以知道宝是贵重的意义,正说明娑婆极乐二土净秽不同,使人有忻厌。问:“尧(上古帝王)住茅屋,箕子(纣王的叔父太师)劝谏纣王用象玉,世间的王臣,尚且崇尚朴素,净土的菩萨,为什么讲究宝物庄严?”答:“这有二个意义。一是,上等智慧的人士,知道心净那么国土自然净,正报优胜那么依报必然强,理固然有,心其实没有执著。比如舜(上古帝王)在民间,要身体力行干农活。一旦继承了尧的禅让,警戒保卫衣冠楚楚,不用求就自然办了,舜哪里乐呢?所以说‘有天下而不与也’(有天下不是求来的)。二是,婉转的为钝根凡夫,须要开示苦乐,使他们生起忻厌心,“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比如正困在饥寒的国度,忽然听到饱暖的地方,正沉沦在幽暗的岩洞,忽然看到光明的境界,怎么不身心踊跃,舍弃故旧迎接新境呢?只要能往生,最终成就解脱。佛方便接引,也是如此罢了。”

  按理说,那么自性平直,是阶道的意义。自性高远深邃,是楼阁的意义。自性具足功德法财,是七宝的意义。

  所谓平直,就是自性解脱自在,远离垢污,空阔平坦,没有山坡,这叫做阶道。所谓高远深邃,就是自性完全超出尘境,观照不遗漏,囊括虚空,广博无尽,这叫做楼阁。所谓功德法财,就是自性常恒而不迁流变化,清净而不污染,有我而随缘不碍,有乐而富有不亏欠,这叫做金银。自性内外明亮透彻,没有障碍,这叫做琉璃。自性本体洁白,离过失绝是非,这叫做砗磲。自性光明炽然,这叫做赤珠。自性坚实不变,这叫做玛瑙。众多美好具足,资养成法身,这叫做庄严修饰啊。并且善财童子遍游各城,遍参善知识,最后在弥勒楼阁,弹指而登。如今只要持名,就不会退回,便在妙境中了。那种整天在宝阶上行走,却自称迷路汉,可算是倚门弹指,不知已经身在玉楼中了啊,可惜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弥陀疏钞新白话版       一心念佛)(五明学佛网:弥陀疏钞新白话版       一心念佛)  

 慧净法师: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一心念佛──净嵩法师往生周年 

 妙祥法师:一心念佛破五阴——二〇〇四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无诤三昧,一心念佛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我们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忏悔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3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2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1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0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9 

 一心念佛的力量,能够抵得全部“大藏经”,全部“忏悔法”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