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六章)01


   日期:2019/11/15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六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五十六章远峰不近看01

  《宗镜录》第四十四卷,正式谈到‘止观’的问题。止观是一切学佛修道用功的基本道理,不论用何种宗派,何种方法,都包括在止观中。止观的成果是定慧,由止得定生慧。

  上次根据《宗镜录》的文字,把‘止’讲完了,文字上立刻转到‘观’的部分。老实讲,把止观的作用、修持的方法,在理论上完全认识清楚了,不管修显教净土、密宗、禅宗,乃至修外道法门,都有办法了!问题是一般修持者对止观的正见不太容易把握。

  我们首先说明止。

  ‘止’的梵文是‘奢摩他’;‘观’的梵文是‘毗钵舍那’。有些唐代翻译的经典,认为中国文字用‘止观’二字,意义表达不清,因此直接翻译梵音奢摩他、毗钵舍那。不过,这么一翻,大家又更不容易了解!

  止,以中文意义而言,就是如何把心念思想静止下来。今天很多同学跟我讨论到这个问题,所以再提出来仔细研究。

  大家学佛或做功夫都想得定,如果认为打坐就是修定,基本观念就错误!打坐不过是修止现初步练习修止的一种方法而已!并非打坐就是定。什么是定?不一定打坐能得定,站著讲话、跑步、在空中翻筋斗都可以定。并非打坐心入定。如果把打坐、或者打坐睡觉叫入定,那真是自欺欺人!坦白讲,打坐也不能跟‘止’划等号。

  大家打起坐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思想意识停止不了,因此想尽办法停止思想意识。这在基本上就犯了极大的错误!我们要晓得,人的思想意识停止不住的,世界上第一等笨蛋才干这些事,连第二等聪明人都不做,何况第一等聪明者。要把自己思想意识定住在一点,做不到的,这是什么道理。我经常跟大家说,心理作用同力学原理是一样的。譬如捏拳,捏的愈紧愈痛愈难过,就想赶快放松。因为向心力过强,离心力必随之而起。为何一个东西捏紧会爆炸?向心力到达极点,离心力便起而爆炸。所以,想要把念头空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愈阿弥陀佛,陀佛阿弥的事情就跟著多了!一下子想到茶叶没有买、那件衣服没有洗干净、那个人欠我十块钱……什么都想起来了!你如果不想把心念压紧,什么都想不起来。然后,你有时候想,认为自己方法很高明,什么都不用,既不念佛也不念咒、也不做什么,只是静坐、空啊!你哪里空得了?愈空,离心力一大,向心力集中,你越想空,越空不了,什么事都想起来。你真空了,一定看得很清楚。譬如大家看房间里的某样东西,被桌椅挡住看不清楚,搬开桌椅,房间一空,什么都看清楚了!哪里有一点脏的、黑的,清清楚楚,那是必然的。

  所以,不明白此理,拼命用功压心念,想得止得定,如何静得下来?佛法叫我们莫妄想、不起分别,没有错,但是大家搞错了!以为不想是把念头压下去什么都不想,注解错了。注解错误与佛法没有关系。如果把念头压下去叫不妄想,岂非死人!那何必修佛,修死不就什么都不想,再不然变石头人,石头、木头不会想。

  所以,基本上这个道理要弄清楚。佛叫我们不妄想,而我们想求得定、想求静下来、想求空就是个大妄想。因此大家盘腿用功,可以说此人在那里打妄想,想成佛、得定的妄想挡住了一切。

  那么,如连这个妄想都不想,我们如何能得止呢?佛经只叫你止,修止入门;至于怎么样修止,查遍了佛经也没有对止多作定义。

  这刹那不就是止吗?

  中文对止的解释就是停止,其实止很容易达到。譬如大家盘腿打坐,两手放好,这样子就已经是止了嘛!为什么?两条腿不跑步,两只手不再玩花样,嘴巴不讲话,眼睛开也好,闭也好,不随便张望,不要理自己的思想,你感觉一下,已经止了!你要认识这个境界,就在这个情况下就是止!佛骂人头上安头,人本来有个头,头上安头,岂不多余!一个头已经够累,两个头很辛苦耶!你说思想还没有澄清,佛经说譬如一杯浊水,刚开始摆好,水仍然晃动,只有慢慢等它静,泥渣沉底,水干净了!

  一般人念咒子,或者用现想、念佛求止,往往是自已在扰乱,止不了,这个道理要认清楚。

  初步学止,先求身的止,五根不动,而意根未停,慢慢转过来。大家注意!身心不是止得了的,是观,唯有观才能止。不管修密宗或显教哪一宗、哪一派,学佛修道者多,成道者少,是理上不清楚,因此功夫用不上路。大家坐起来都忙得很!忙著与心意争斗,想把心意搞下去,于是越搞越忙,修了六十年,你忙了六十年,看起来很清静,在那里打坐,实际上也够忙了!

  注意!念头不是止止得了的,念头是靠观来破的。老实讲,全部佛法就是一条路:‘止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宗镜录)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里03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无言里01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4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2